导演:加斯帕·诺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碧翠斯·黛尔,卡尔·格洛斯曼,阿比·丽,费利克斯·马利陶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9
简介:两位女演员(夏洛特·甘斯布、碧翠斯·黛尔)讲述女巫的故事。详细 >
猎杀观众 我tm瞎了
一部试图进入更彻底的层面、以视神经的极限进行论述、各种意义上都特别cult的电影,可以感受一下,但其实还是那么回事,并不比普通电影走的更深,倒是让我想到那种在东南亚新世纪圈特别流行的三眼轮强光仪,对你的松果体进行高频轰炸,以便让你产生所谓多年冥想练习者可以看到的幻视,然而这不过只是个歪门邪道的把戏,门都没入。
对演员的剥削、对制作者的压制、对观众眼睛的虐待。
片头对耶稣受难影像的改造将宗教意向内嵌入一种视觉印象,再通过重现,达成情境的比拟。Filmmaking是一场暴虐,act是一次受刑,而观看是见证一场献祭,而后以一次情境向“观看”的演进衍生出虐待/受虐的痛苦与狂热(评价两极正说明电影是一次关于影像道德观的筛选)。虽然存在情境与“观看”分离的问题,但仍然欣赏这种以直接冒犯观众感官的形式来制造前反思体验的直觉实验,这不正是当代艺术应该探进的方向吗?
四星半。影片以拍摄一部女巫被烧为题的影片为契机,展现制作过程中每一环的焦虑。演员全部本色出演,纪录与剧情揉合,分屏、变屏、戏里戏外不断变化,影片末尾长达近15分钟的屏闪和嚣叫,令人极度不安。而这只是加斯帕·诺想表达的浅层内容,对于电影人所应身负的责任感才是其探讨核心。
7# 这… 到那十分钟的时候全场所有观众都开始摇头/闭眼/托腮 1.2 Sala Equis
闪瞎+笑死
电影视听的边界在哪里。
在影院看会被闪瞎吧
闪你妈
Literally Production Hell. 眼睛一直不停地向左向右看,不停歇地争吵和跟拍摄影制造的焦虑感是十足的。最后的闪烁带来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画面仿佛从2D转换成3D。在红绿蓝的世界里我看见了每秒24格的地狱。
实验往往会收获无心插柳,但多半是在无序的混乱里品尝苦果。首尾各十五分钟的闪屏无法直视,是独裁者导演强制的敬畏;屏幕的尺寸大小数量,空间关系颜色配比,无一不是精心设计的视听陷阱。于电影艺术表达可能性的探索一途,加斯帕毕竟是得了索拉纳斯的衣钵吧。
从琐碎拍摄现场突进到眩光闪烁不停,哀嚎的女演员们渐渐不响,折磨中显露十字架的轮廓。无所用心的表达,又糙又痛的鲜明风格。
必须去电影院受死。加斯帕诺已然成为影像暴君,他再一次强X了我,我瞎了,literally.
Visual stimulation to the extremist
5/10 太烦了,虽然有些想法。女人们不断地抱怨嘶叫,一开始便提醒癫痫症者慎看(想起Tony Conrad的《Flicker》)。睡了几次。观影于戛纳电影节。05/19/2019
挺不錯,分屏手法讓作者爛爆的文戲增加廣度、可看度(加倍的抓馬與視覺可見的混亂累積至最後爆發)這部片適合白天電腦觀看,否則會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 RGBRGBRGRBRGBRRGBRGNRGBRGRBRGEBRGB
从陀氏开篇拔高 扯再多「撒旦日记/复仇之日」Dreyer/ Godard/ Fassbinder/ Buñuel 也是耍猴戏 Paul Sharits & Tony Conrad 又不是没玩儿过 p.s. 就单说这个三原色闪屏 没在电影院看过 97 版的 EVA 剧场版预告片吗 🙄
像素业火烧穿古今女巫
酷刑是《永恒之光》里的核心动作,它分三层为片方都演员的酷刑,电影制作对从业者的酷刑,以及电影对观众的酷刑。但不论主题做各种更替,对于加斯帕·诺的电影来说,主题永远只是形式的载体。其创作核心永远都是视听影像通过各种更为激进实验的方式来完成表达和对观众冒犯。于是在本片里,导演将传统影像解构为最原始的红绿蓝三原色,在频闪的灯光下,加斯帕·诺创造了属于现代社会的“烈焰”。这种光电化的设计,成为视觉奇观的同时,也是传统西方火刑的一种改造,终于与主题实现了闭环。因此《永恒之光》更像是一场影响实验,而加斯帕·诺则是光影意象表达的发明家。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猎杀观众 我tm瞎了
一部试图进入更彻底的层面、以视神经的极限进行论述、各种意义上都特别cult的电影,可以感受一下,但其实还是那么回事,并不比普通电影走的更深,倒是让我想到那种在东南亚新世纪圈特别流行的三眼轮强光仪,对你的松果体进行高频轰炸,以便让你产生所谓多年冥想练习者可以看到的幻视,然而这不过只是个歪门邪道的把戏,门都没入。
对演员的剥削、对制作者的压制、对观众眼睛的虐待。
片头对耶稣受难影像的改造将宗教意向内嵌入一种视觉印象,再通过重现,达成情境的比拟。Filmmaking是一场暴虐,act是一次受刑,而观看是见证一场献祭,而后以一次情境向“观看”的演进衍生出虐待/受虐的痛苦与狂热(评价两极正说明电影是一次关于影像道德观的筛选)。虽然存在情境与“观看”分离的问题,但仍然欣赏这种以直接冒犯观众感官的形式来制造前反思体验的直觉实验,这不正是当代艺术应该探进的方向吗?
四星半。影片以拍摄一部女巫被烧为题的影片为契机,展现制作过程中每一环的焦虑。演员全部本色出演,纪录与剧情揉合,分屏、变屏、戏里戏外不断变化,影片末尾长达近15分钟的屏闪和嚣叫,令人极度不安。而这只是加斯帕·诺想表达的浅层内容,对于电影人所应身负的责任感才是其探讨核心。
7# 这… 到那十分钟的时候全场所有观众都开始摇头/闭眼/托腮 1.2 Sala Equis
闪瞎+笑死
电影视听的边界在哪里。
在影院看会被闪瞎吧
闪你妈
Literally Production Hell. 眼睛一直不停地向左向右看,不停歇地争吵和跟拍摄影制造的焦虑感是十足的。最后的闪烁带来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画面仿佛从2D转换成3D。在红绿蓝的世界里我看见了每秒24格的地狱。
实验往往会收获无心插柳,但多半是在无序的混乱里品尝苦果。首尾各十五分钟的闪屏无法直视,是独裁者导演强制的敬畏;屏幕的尺寸大小数量,空间关系颜色配比,无一不是精心设计的视听陷阱。于电影艺术表达可能性的探索一途,加斯帕毕竟是得了索拉纳斯的衣钵吧。
从琐碎拍摄现场突进到眩光闪烁不停,哀嚎的女演员们渐渐不响,折磨中显露十字架的轮廓。无所用心的表达,又糙又痛的鲜明风格。
必须去电影院受死。加斯帕诺已然成为影像暴君,他再一次强X了我,我瞎了,literally.
Visual stimulation to the extremist
5/10 太烦了,虽然有些想法。女人们不断地抱怨嘶叫,一开始便提醒癫痫症者慎看(想起Tony Conrad的《Flicker》)。睡了几次。观影于戛纳电影节。05/19/2019
挺不錯,分屏手法讓作者爛爆的文戲增加廣度、可看度(加倍的抓馬與視覺可見的混亂累積至最後爆發)這部片適合白天電腦觀看,否則會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嘔 RGBRGBRGRBRGBRRGBRGNRGBRGRBRGEBRGB
从陀氏开篇拔高 扯再多「撒旦日记/复仇之日」Dreyer/ Godard/ Fassbinder/ Buñuel 也是耍猴戏 Paul Sharits & Tony Conrad 又不是没玩儿过 p.s. 就单说这个三原色闪屏 没在电影院看过 97 版的 EVA 剧场版预告片吗 🙄
像素业火烧穿古今女巫
酷刑是《永恒之光》里的核心动作,它分三层为片方都演员的酷刑,电影制作对从业者的酷刑,以及电影对观众的酷刑。但不论主题做各种更替,对于加斯帕·诺的电影来说,主题永远只是形式的载体。其创作核心永远都是视听影像通过各种更为激进实验的方式来完成表达和对观众冒犯。于是在本片里,导演将传统影像解构为最原始的红绿蓝三原色,在频闪的灯光下,加斯帕·诺创造了属于现代社会的“烈焰”。这种光电化的设计,成为视觉奇观的同时,也是传统西方火刑的一种改造,终于与主题实现了闭环。因此《永恒之光》更像是一场影响实验,而加斯帕·诺则是光影意象表达的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