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宛如致命恶疾
Życie jako śmiertelna choroba przenoszona drogą płciową,生命宛如致命性病,Zycie jako smiertelna choroba przenoszona droga plciowa,Life As a Fatal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导演:克日什托夫·扎努西
主演:比涅尤·扎塔西奇斯,克里斯提娜·杨达,塔德乌什·布拉德茨基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波兰语言:法语,波兰语,英语年份:2000
简介:托马斯是位年逾花甲的医生,没有宗教信仰。他一直怀疑自己身患重病。于是,他开始思考生与死的意义。答案——或者说迹象——出其不意地始于医院监护室……影片题目灵感来源于华沙的城市墙壁涂鸦。生命是悲剧性的矛盾体,本身就是通往死亡的旅程。 赞努西作品《爱在山的那一边》同一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剧情的重心转到了意外发现自己罹患..详细 >
和扎努西无论如何都隔着距离。同样拍“信仰”相关的大哉问,对比基氏扎努西的理性路线总让我觉得有些隔靴搔痒/无动于衷
死亡只不过是永生的开端。
2009.3.23法国文化中心。剧本很赞,画面也好,诡秘的气氛和死亡这个话题很合。
生活是一场致命的性传播疾病
《爱在山的那一边》之姊妹篇,启示者与被启示者的身份转换,一样对生命、爱、死亡的沉重思考;窗前神谕降临,福鸟指引,让他最终超脱生死,直至达观豁然,并将尘世物质付诸情之交融与延续;临终的切肤痛感,死亡真是一件锋利又迟钝的事情,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out。
虽然是部关于死亡的电影但全程并没有感到悲观,倒是想起了《无休无止》,就连结局也同样散发出平静地死去的气息,但缘由不尽相同开头非常机智地设置了一个悬念,宗教引入戏中戏后留下疑问:神父到底说了促使那人安然面对死亡,在后半段里神父给了不确定猜测性回答:死既是终点也是永恒医生在死前得以忏悔得以告解,或许得到了神父所说的启示,他将慈悲发散于他人成就一对情侣,将躯壳捐献于医学院,我想他并不觉得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只是预感到生命的尽头已向他招手对生命个体临终的尊重,他既加速自身的死亡也会替被病痛折磨的人减缓痛苦,活着就像疾病一般不断挣扎苦不堪言
病重痛苦的那一段很经典,揪心的看
生命宛如恶疾,残忍如此诗意,终究还是残忍。
非常值得回味的片子,越想越有趣
看了这一部这个作品才圆满了。可惜的是可能看反了。
愤世嫉俗者的朝圣之路喔喔喔
或许只有临终,陷入孤独、虚无和幻灭,才可以更好地思考生命与死亡吧。
我的审判我做主。
我退场了''
面对死亡可能一切都没有那么重要,电影开篇很有意思,戏访带戏!
有些人还没死就开始腐烂了。
又谈“契诃夫之死”,《水晶的结构》里也谈过。他在德国临死时,在床上要了一杯香槟,喝了,说了句“Ich sterbe(我要死了),然后转向墙壁,就死了。
可能确实是到年龄了(作者和角色),抽象命题隐入了具体而微的日常,且确实构成了较强的共情效果,厉害。梦谶部分的处理令人印象深刻,开篇片场部分调度有《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味道。整体远比《爱在山的那一边》舒适。
“愿不愿意给我的花浇浇水?”影片中最温馨的一段,但我想说爱不是某个团体的专利,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不理解。英文片名是STD,电影本身内容又和STD没有关系。即使这样,抛开男主得了癌症这回事,“生命宛如致命恶疾”也完全是在无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