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德胤
主演:王福安,吴可熙,赵德富,郑梦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缅甸语言:年份:2013
简介:兴洪与妹妹从缅甸偷渡至泰国边境,妹妹却被人口贩子拐走。来到曼谷後当导游助理的兴洪,却遇上洪水成灾而生意惨淡,他决定重返边境贩卖毒品原料盼能赚钱赎回妹妹。缅甸女子三妹为了得到台湾身份证替人蛇集团工作,一心梦想着新生活的她,带走兴洪的妹妹完成了贩运人口的任务,但身份证却仍遥遥无期……详细 >
非常本土化的电影,主要描绘了东南亚地区华人的生活状态吧,看的时候感觉心里有一些感触,把生活的苦描写的淋漓尽致
2023-1-7 感觉有点乱呼呼的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可能是经费有限,技术不行,其粗糙程度确实有些过分,但同时这种粗糙质感更拉进了与观众的距离,就像快手抖音一般,更加贴近真实与生活。整部片将四个相互联系的故事打乱顺序,重新拼接组合成这部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穷人:穷人与以人易物。榴莲:导游与职业发展报告麻药:下层毒贩与葯头陷阱 偷渡客:人贩子与身份证,摩托车与坠毁飞机,榴莲糖和冰可乐,那架坠毁的飞机早《天注定》很多年,也早《绝地求生》很多年。导演用残酷的人道主义关怀,冷静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穷人 偷渡客代表下的边境上的边缘人的故事。
三星半 / 非常朴素的镜头 却看得出导演的用心 以穷人为题实则是围绕底层的“小人物” 他们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平凡却固执 /四个部分以长镜头衔接 过度巧妙 /最后一个部分照应了开头 完成了环形叙事
技术太粗糙了吧,找不到一个像电影的镜头,这年头随便拿个摄像机上街拍一通就是电影了嘛,至少考虑一下构图什么的吧。
剧组太穷了吧
3.5
画质太差以至于看不清脸以至于倒叙有点难看出来
非常写实,切入了一个人群的生活状态,非常好。
观感稍差,但赵德胤导演这样的视角实在难得
那些欲图真实的对话、不断被拉长的镜头显得刻意和无意义。可以看到许多大师的模仿痕迹,阿彼察邦浓郁而饱满的热带气质,侯孝贤的道上岁月与乡土情怀,贾樟柯标准的现实俗气之美,只可惜都学不来,有表无里,反而更形式主义,以至如此有吸引力的题材搞的过于无趣。
赵德胤懂得隐藏。他为更放得开的人留出空间,让沉默者以侧面沉默或在隐藏中发挥。这个基调一直没有变;难道生活不是那样一直沉重地压下来的吗?他也懂得生活的压力。在第一部分“穷人”中的借钱女人萱萱,无疑是他化用非职业演员的片场压力为剧作服务的成功一例:他将这种压力转化成了虚构中的拮据。而如果你留意过节假日远离工作、在亲戚家中相聚的人们,你一定懂得赵德胤想用摄影机捕捉什么,以及他捕捉得多么准确!我所唯二不满的是:阿洪的讨钱场面还是太直视,我宁愿让保镖把镜头挡死——或挡住败笔老大即可;以及为那架飞机留下太多目光。七分。最美一镜在第四十四分钟。提到托翁的《穷人》和素万那普的语源(毒蛇化黄金)都挺有意思。
作为侯孝贤的几位80后门徒,赵德胤早年的电影,不但有侯味,也有明显的评奖电影计算,KTV、民俗展示、民间智慧老三样不一而足。本片的最大优点,是那种滇缅泰苗边境地带刀尖舔血的迫近感扑面而来,这种粗糙感,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也有自然派电影的明确追求。但,作为他的早期作品,本片的完成还是有诸多不足,男女主角线分线叙事的生硬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必须把一名专业演员丢进一群素人演员中所造成的整体表演违和感,最大的问题还是本片力求的纪录风格与叙事剧情片之间还是有割裂,导演处理纪录片素材的方式,是在里面安插剧情片的钩子,但反过来这些钩子都钩花了原来纪录片的质感。有一股生猛,确立导演叙述的边缘人及地理环境母题,确立赵德胤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毒品、犯罪与角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这部电影的主要意义。
赵德胤的映后真的每次都很加分啊……
贾樟柯。
拍着玩的心态和简陋的制作模式使得素材不太成型只能分成如片名的四段式,粗糙之中的真实与幽默和超现实,让华人在东南亚的遭遇有了独特的宿命悲情感。
3.5有灵气的作品前半段很强后半段则逐渐刻意了一些不过依旧出彩环形叙事值得玩味
4/10。被烧焦土地的特写、妹妹被抓回来时路上一架冒着黑烟的坠毁飞机,如同穷人的命运一样,无望的移民心愿和无根的身份凭证(不惜残害同胞,拐卖同乡也搞不到台湾的身份证),使得人物与现实的抗争出卖灵魂、出卖亲情,片中阿富和兴洪围坐着吃放,长镜头记录下丰盛的食物和街边两人吃榴莲的过程,结尾兴洪无力赎回被卖给人蛇团伙的妹妹,能做的只有平静地叮嘱她要默默忍受打骂,告别的话语马上被催促声打断,临别之时还和妹妹分享一碗米粉,亲情让位于生存之欲(果腹)。幼稚、沉闷,带有廉价的伤感主义,聚会演唱的粤语歌、读杂志上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诸如此类表现全球化的无序、对穷苦命运的评论,都非常不自然,以庸常的生活图景根本不可能体现出底层的顽强斗争。
在虚构与非虚构、纪录片与剧情电影之间游走。感觉很多小段的细节都蛮随意的,让观看者和被观看者一起吹风、晒阳光、吸烟吐雾,直到差点睡着。全片的结构很有趣,交叉倒叙像一个难以逃脱的循环。剧中人在里面挣扎寻找,想要抓住钱或身份,结果可能亲人妹妹都散失。列夫托尔斯泰在草丛坐飞机带妹妹逃跑吧。。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非常本土化的电影,主要描绘了东南亚地区华人的生活状态吧,看的时候感觉心里有一些感触,把生活的苦描写的淋漓尽致
2023-1-7 感觉有点乱呼呼的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可能是经费有限,技术不行,其粗糙程度确实有些过分,但同时这种粗糙质感更拉进了与观众的距离,就像快手抖音一般,更加贴近真实与生活。整部片将四个相互联系的故事打乱顺序,重新拼接组合成这部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穷人:穷人与以人易物。榴莲:导游与职业发展报告麻药:下层毒贩与葯头陷阱 偷渡客:人贩子与身份证,摩托车与坠毁飞机,榴莲糖和冰可乐,那架坠毁的飞机早《天注定》很多年,也早《绝地求生》很多年。导演用残酷的人道主义关怀,冷静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穷人 偷渡客代表下的边境上的边缘人的故事。
三星半 / 非常朴素的镜头 却看得出导演的用心 以穷人为题实则是围绕底层的“小人物” 他们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平凡却固执 /四个部分以长镜头衔接 过度巧妙 /最后一个部分照应了开头 完成了环形叙事
技术太粗糙了吧,找不到一个像电影的镜头,这年头随便拿个摄像机上街拍一通就是电影了嘛,至少考虑一下构图什么的吧。
剧组太穷了吧
3.5
画质太差以至于看不清脸以至于倒叙有点难看出来
非常写实,切入了一个人群的生活状态,非常好。
观感稍差,但赵德胤导演这样的视角实在难得
那些欲图真实的对话、不断被拉长的镜头显得刻意和无意义。可以看到许多大师的模仿痕迹,阿彼察邦浓郁而饱满的热带气质,侯孝贤的道上岁月与乡土情怀,贾樟柯标准的现实俗气之美,只可惜都学不来,有表无里,反而更形式主义,以至如此有吸引力的题材搞的过于无趣。
赵德胤懂得隐藏。他为更放得开的人留出空间,让沉默者以侧面沉默或在隐藏中发挥。这个基调一直没有变;难道生活不是那样一直沉重地压下来的吗?他也懂得生活的压力。在第一部分“穷人”中的借钱女人萱萱,无疑是他化用非职业演员的片场压力为剧作服务的成功一例:他将这种压力转化成了虚构中的拮据。而如果你留意过节假日远离工作、在亲戚家中相聚的人们,你一定懂得赵德胤想用摄影机捕捉什么,以及他捕捉得多么准确!我所唯二不满的是:阿洪的讨钱场面还是太直视,我宁愿让保镖把镜头挡死——或挡住败笔老大即可;以及为那架飞机留下太多目光。七分。最美一镜在第四十四分钟。提到托翁的《穷人》和素万那普的语源(毒蛇化黄金)都挺有意思。
作为侯孝贤的几位80后门徒,赵德胤早年的电影,不但有侯味,也有明显的评奖电影计算,KTV、民俗展示、民间智慧老三样不一而足。本片的最大优点,是那种滇缅泰苗边境地带刀尖舔血的迫近感扑面而来,这种粗糙感,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也有自然派电影的明确追求。但,作为他的早期作品,本片的完成还是有诸多不足,男女主角线分线叙事的生硬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必须把一名专业演员丢进一群素人演员中所造成的整体表演违和感,最大的问题还是本片力求的纪录风格与叙事剧情片之间还是有割裂,导演处理纪录片素材的方式,是在里面安插剧情片的钩子,但反过来这些钩子都钩花了原来纪录片的质感。有一股生猛,确立导演叙述的边缘人及地理环境母题,确立赵德胤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毒品、犯罪与角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这部电影的主要意义。
赵德胤的映后真的每次都很加分啊……
3.5
贾樟柯。
拍着玩的心态和简陋的制作模式使得素材不太成型只能分成如片名的四段式,粗糙之中的真实与幽默和超现实,让华人在东南亚的遭遇有了独特的宿命悲情感。
3.5有灵气的作品前半段很强后半段则逐渐刻意了一些不过依旧出彩环形叙事值得玩味
4/10。被烧焦土地的特写、妹妹被抓回来时路上一架冒着黑烟的坠毁飞机,如同穷人的命运一样,无望的移民心愿和无根的身份凭证(不惜残害同胞,拐卖同乡也搞不到台湾的身份证),使得人物与现实的抗争出卖灵魂、出卖亲情,片中阿富和兴洪围坐着吃放,长镜头记录下丰盛的食物和街边两人吃榴莲的过程,结尾兴洪无力赎回被卖给人蛇团伙的妹妹,能做的只有平静地叮嘱她要默默忍受打骂,告别的话语马上被催促声打断,临别之时还和妹妹分享一碗米粉,亲情让位于生存之欲(果腹)。幼稚、沉闷,带有廉价的伤感主义,聚会演唱的粤语歌、读杂志上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诸如此类表现全球化的无序、对穷苦命运的评论,都非常不自然,以庸常的生活图景根本不可能体现出底层的顽强斗争。
在虚构与非虚构、纪录片与剧情电影之间游走。感觉很多小段的细节都蛮随意的,让观看者和被观看者一起吹风、晒阳光、吸烟吐雾,直到差点睡着。全片的结构很有趣,交叉倒叙像一个难以逃脱的循环。剧中人在里面挣扎寻找,想要抓住钱或身份,结果可能亲人妹妹都散失。列夫托尔斯泰在草丛坐飞机带妹妹逃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