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自己喜欢摄影,喜欢旅游,喜欢美食美景。
可是我好像总是很懒。
朋友约出去玩时总想找理由不去,但并不是因为不想去,似乎没有了说走就走的冲动,犹豫太多,考虑太多。
小时候我常常会和小伙伴出去“调皮捣蛋”,什么都不怕。
荆棘野草丛生的小路,无人留迹的荒田,都是无忧无惧的大笑和大叫。
渐渐长大,怕的东西越来越多,顾虑的事情越来越多,想的也越来越复杂,我好像很久没有和儿时的玩伴一起去疯了。
夏天怕晒黑,冬天怕冻坏。
怕这个怕那个,什么事都会有“可是...”。
看过这部电影后很想一个人去很美的没人的地方旅行,想做很好看很好吃的菜,想和几个好朋友一起住一栋房子,好像这样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
这都是年少幻想过的事情。
或者我应该放下手机,暑假约上好友,再出去走一走,吃一吃,看一看。
该怎样定义这部电影,喜剧?
爱情?
文艺?
好像都不是,像是回忆里的片段细细碎碎,乱无章节,像是浮光掠影抓不住的飞鸟,喟叹感怀,总之,是不一样的存在。
原著中散文随笔式的记录被搬到荧幕上,略显文艺矫情,但一些场景慢镜头的处理让人感觉很舒服,比如樱花飘落的街头,两只橘子的邂逅。
刘师傅第一次演电影看得出来有些僵硬青涩不自然,但是依旧打动了我,看得出来他身上安东尼的一些影子。
看完之后很想出去走走,看看墨尔本的海边,日本的樱花,拥挤的地铁站,小巷深处的美食……陈奕迅的主题曲《陪你度过漫长岁月》以及范晓萱的《同步》印象很深刻。
这不是影评 只是我的一些感受首先想说 迅哥儿是聪明的 挑了一个没有任何演艺经验的模特 身高、青涩都很像20岁的安东尼 .电影开头的那几分钟我还是入戏的 陈奕迅的歌 大海 独白 家庭戏也很温馨 潘虹阿姨真是不好意思我会想起婆媳戏....于荣光演的爸爸喜欢这一切 就从绝症女主角出场开始...............................................................(懂的人自然懂)不好意思 这位没几分钟就出场了 真对不起大家好 我就不说话了好 有感情线就算了 后面来个三角恋什么意思 ? 所以wuli安东尼在三角恋情伤之后 不喜欢女孩子了?
刘畅 能感觉很努力 很真诚 而这部片 就是努力(不是非常那种)想向书靠拢 抓住书的那种感觉 抓着抓着就觉得阿抓不住好累啊就任性不管咱们来拍个吃院线的青春感伤爱情线吧 然后 又开始努力靠拢书 tip:会经常在观影途中 犯尴尬症 优点是 整部剧再靠陈奕迅的歌撑 (恩这是优点)音效很好 大海的声音 海鸥哨的声音 烟花绽放的声音 等等等特效一看就不是五毛钱的overanyway 安东尼毕竟 在我的青春年少 恩 青春年少 给了我很多力量 让我也有了记小日记的习惯 现在翻以前写的东西 也很庆幸以前会记录很多小事 很多心情 不然那些琐碎的 想被记住的很多瞬间 真的会就这样消失忘记的 安东尼的书就是很生活 很细枝末节的碎片 电影一度有那么几个片段让我能感觉到 生活的态度 为什么没有把这种感觉持续下去呢 能做喜欢的事 很幸福人生便是取决于遇见谁那些我们一直惴惴不安又充满好奇的未来 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觉得它们是明亮的谢谢安东尼的那些曾经自己说不出来的心情也谢谢自己的那些红橙黄绿.
需要平静才能看下去的忧伤电影。
人物都显得较为刻意,故事也没有太多打动人心的地方,只有梦呓般的旁白如棉里藏针让你内伤。
前半段励志,后半段伤情,原以为彼此相爱的男女主突然插了个第三者,感情只好作罢,本以为漫长岁月是很长的一个时间段,结果就那么一截不痛不痒的时间,没有高潮,也没有低潮,也有点无病呻吟。
可是就这么淡淡的叙述着其实也不错,算不上啥漫长岁月,只不过是20啷当岁青年三五年间在世界各地的生活遭遇和见闻,小说没看过,电影有种淡淡的感觉,算不上多好,也算不上多坏。
男主虽然表演很尴尬,但看起来不讨厌,蛮舒服,莫名就挺适合安东尼的,果然是作者自己选的男主,不过白百合却总有出戏的超龄感,还不如女二来的可爱,总觉得真是瞎了眼。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虽然叙事差了点,摄影还是可以的,像是个澳洲和日本的风光片,加上陈奕迅那首歌,淡淡的讲着一个人的故事,挺舒服的,这部电影是我即使知道它是个不算电影的电影,而且还有那么多瑕疵,看完内心却出奇的很平静,很舒服,很喜欢。
我有一个小本子,里面是我用很幼稚的字体,摘抄的满满的喜欢的句子。
这个本子是2008年买的,那个时候我上初中。
每天去学校隔壁的书店借最小说看。
里面关于安东尼的第一个句子我是这样抄的:{游乐场}摩天轮卟知疲倦,周而复始の旋转、它不知道即使它24.小時不停歇,也卟会有人365.天留下来。
——《名词控》安东尼高三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我管她叫三哥,她有着很多和我一模一样的爱好。
时间过了那么久,我仍然记得那时候的夏天。
教室头顶的风扇吱吱呀呀,窗外就是伸过臂膀来的大树,树叶翠绿,里面藏着吵吵嚷嚷的蝉。
后黑板上的倒计时旁边是我抄在那里的苏打绿《十年一刻》歌词“十年的功聚成灿烂那一分钟的梦”。
手边各式各样的参考书堆得高高,桌子上铺满了花白的试卷。
空气中满是昏昏欲睡的气味。
三哥坐在我前面,鬼鬼祟祟背过手递来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hey 我就要飞了 我一点也不酷 也不特别 所以我不会说很酷的话 只想说 请不要忘记我”“我想与你 分享我的那道彩虹”我趴在那里,眼皮打架,也不忍住笑了起来。
在乱七八糟的桌子上刨出笔,“I want to share my rainbow with you”(ps 我语法用对了没?递给她。
她打开后,我看到她嫌弃地笑了一下,拔开笔帽,唰唰写了两句,又塞回来给我。
“share后面加to,对着呢。
写这一句话也是拼尽全力了吧!
安东尼”我英语经常不及格,而她是英语课代表。
她知道我写英文三句有两句是错的。
安东尼的谐音是俺懂你。
老师在台上讲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惜我直到现在也没有搞懂上层建筑是什么鬼。
只是记得,那时候教室外面的天很高很高,梧桐树长的茂盛,每天的日子都很长很长。
当年喜欢过最小说里的很多人,现在仍然坚持喜欢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野象小姐,一个是猫某人,还有一个就是安东尼。
他们的书每一本我都会买。
《陪》现在出了很多本了,颜色也变得五颜六色,有小伙伴说有生之年一定要等《陪》出完红橙黄绿青蓝紫几个颜色,买齐后放在一起摆成彩虹,说不定能召唤神龙。
我听完笑了,心里觉得安东尼一定只是想与我们分享属于他的那道彩虹。
当年我买《陪1》的时候只是一本小小的、封面有一只不二的最初版。
借给了三哥,她还没来得及还给我,我们就匆匆毕业了。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
里面的每一个句子都恨不得记下来。
书里的主角安东尼就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
去很多很美的地方,遇见很有趣的多人,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
就像王小波说的“我活在这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人。
倘若我能如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这本书我借给了当初喜欢的人,借给他的以第一天晚上,他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是书上的话,他说“所谓人生 取决于遇见谁。
认识你真开心,我找了两年找到你,这世界上没有另外一个你,好珍贵。
”可他也还没来得及把书还给我,我们就匆匆分开了。
后来我想也好,这本书就当做是对他们陪我度过我的漫长岁月的谢礼吧。
说起来,我很早就开始玩豆瓣,安东尼是我关注的第五个人。
那时候豆瓣不是像现在的关注模式。
那时的豆瓣可以申请成为朋友,同意后就可以看到“仅朋友可见”的内容。
后来豆瓣改版后,朋友就自动变成了互相关注。
而豆瓣个人主页的留言板,是只有被关注才可以留言的。
安东尼也很早就开始玩豆瓣。
通过了很多朋友的申请。
所以改版后他的关注一下变成了1000多人。
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个神奇的景观,那就是他的留言板。
上面各种各样喜欢他的人,每天都会来跟他打招呼,讲关于自己的日常和故事。
大到谈婚论嫁,小到走路的时候打了个喷嚏。
他们会来和尼尼说早安晚安,亲切地喊他马亮,对他说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和想法,几句歌词,几个疑惑,就像安东尼说给不二的那样。
其实说了这么多,到头来我还是不太懂我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安东尼。
他也总是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孩子。
他说“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挺善良的也都傻 怕寂寞 有的时候耍一些小聪明 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点 可又懒得付出就这样而已”对没错。
我也是这样。
不够好也不够坏,在喜欢的人眼里可能会变得很厉害,在其他人眼里很普通。
有时候会自私,有时候会投机取巧,但是绝对不会做坏事,对在乎的人很好。
他说“爱是旅程 彼此要好好地对待 因为要结伴走很长的路 能和你现在牵着手的那个人 你们相遇的概率简直是近乎奇迹 希望你们就算回到了明亮的世界也不要放开彼此的手”对没错。
我也这样想。
联合国最新报道地球上一共有6909000000人,原来我所相遇的人每一个都是背负着如此庞大的几率来遇见我的。
可是时间越久身边留下的人越少,但是留下的也越珍贵。
他们见证过你所有的样子,希望你能够珍惜。
他说“生活哪有那么好只是那些不好的我都没说而已 寂寞有时尴尬有时难过有时龌龊有时卑鄙有时 懊恼有时 不过好在 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自信点儿乐观点儿和朋友家人一起这些不好的都会过去 那些真的在你生命里发光让你反复回味的它们都是 好的”对没错。
说的就是我。
经常有朋友说喜欢看我的微博或者朋友圈,他们有的说“看到你朋友圈会开心,微博也一样。
”有的说“阿狸每次我上微博就会看看你发的原创。
很治愈。
”有的说“因为你分享的都是生活里很暖人的小细节啊或者心情啊。
所以我特别喜欢看你朋友圈和动态。
”其实我也不总是元气十足,也不是永远都无忧无虑开开心心,也不是谁来捅两刀之后只要吃好吃的睡好觉就能满血复活。
我也有说不出来的事,也有过不去的坎儿。
只是那些我都没有写出来。
快乐可以和每一个人分享,而伤心不是。
对没错。
这么说来,会喜欢他大概是因为他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自己吧。
我们选择默默成为这样的一个自己,而他代替我们把这些小心思全部一字不差地写了出来。
记得我第一次知道《陪》要被拍成电影是2014年11月23日。
那时候的心情很复杂。
觉得自己偷偷喜欢了这么久的人,要被拿去和更多人分享了,有点开心又有点舍不得。
又觉得安东尼就是安东尼,是马亮,不是任何人。
后来确定了选角,看到照片,又觉得我尼尼一点都没有输。
2015年11月14日我坐在电影院,在演到安东尼即将出国的时候,刘畅对着飞机说,hey我默默地和他一起讲出了那句烂熟于心的话“你好 我就要飞了 我一点也不酷 也不特别 所以我不会说很酷的话 只想说 请不要忘记我”在演到他经历了很多后,对着一整个灯红酒绿的世界说“所谓人生,我说“取决于遇见谁。
”看着刘畅在电影里念出一句句安东尼曾经写在书里,被我背的滚瓜烂熟的句子,我似乎觉得,我并不是在看一部电影,而是在看我一整个的青春。
那些故事不仅仅是被安东尼写在书里,更是深深烙进了我曾经和那些人一起傻过的日子。
我曾经以为自己永远不会长大,觉得上学的日子好漫长,觉得身边陪伴的人永远都不会走。
可是哪想到曾经拿着小本本,用夹杂着火星文的糖果屋字体抄安东尼句子的人,现在早已经长大了。
开始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身边的人换了又换。
教室头顶的风扇,手忙脚乱塞过的小纸条,手机里舍不得删掉的短信,豆瓣留言板上七嘴八舌的话,写满火星文的本子,封皮已经泛黄的书。
那些我们曾经以为永远不会改变的岁月,如今早已换了模样,曾经一起傻过的人天涯海角,和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一起被好整以暇地收藏了起来,时不时拿出来怀念。
前些天翻豆瓣,突然看到很久以前给安东尼发的豆邮。
那时的我在信中这么写着:2011-03-08 16:07亲爱的兔子先生我想学你的样子 说话可总是 很 困难可能 每个人 都有适合自己的 方式吧你好 我是阿狸春天快乐2015-01-28 20:08翻豆邮找东西的时候看到↑这个,觉得从前的自己真的好可爱。
虽然我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适合自己的人,不过,谢谢你一直都在。
你好 我是阿狸冬天快乐:-)亲爱的兔子先生:我刚刚看完属于你的电影。
想了很多。
很久以前,没人认识你,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子;后来你开始在最小说写专栏,很多人说起你,也只是那个很奇怪的、写东西不带标点符号只用空格的作者;而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你是一个大连男孩,去了猫本读书,为了爱好放弃了原本的专业选择了厨师,你热爱生活热爱周迅热爱这世上的一切。
而像你说的那样“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养活自己,再幸福不过了。
”不仅仅是你,我现在的生活也是如此。
我们终于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东西悄悄改变了,为数不多不变的是我还是这么喜欢你。
时至今日,我终于有勇气回头看看,和自己年少时的青春道别,有勇气说一句“我们都长大了。
”谢谢你陪伴我度过的漫长岁月。
“hey 你好 我就要飞了 我一点都不酷 也不特别 所以我不会说很酷的话 只是想说 请不要忘记我”“我想与你 分享我的那道彩虹”
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一次次失去,又重来,我没离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你把想念的酸,拥抱成温暖陪你把彷徨,写出情节来未来多漫长,再漫长,还有期待陪伴你,一直到故事给说完让我们静静分享此刻难得的坦白只是无声地交谈都感觉幸福,感觉不孤单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对于你来说意义是什么?
” 我有朋友这么问我 我犹豫了很久 我说不出很久很久以前(这一般都是故事的开头) 我曾经偶然看到一篇文章 里面是一个很跳tone的人 在和一个叫不二的兔子说话 就是这么“偶然”的一次看见 就造就了 这么多年的 “必然” 我“必然”很骄傲 能成为你的粉丝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微博 只有豆瓣 还是初中生的我 用的手机还不能上网 并且每周一班主任会没收手机 周六要回家了再还 每周末回家 都要上网看看豆瓣上面你又发了啥 有新日志 没有抢到前几页都很懊恼 后来 我换了新手机 能登陆网页 突然新浪微博也流行起来了 于是 那个时候就跟着你注册了微博 我记得 你第一次回复我 你发微博说 要征集笑话 我发了一个笑话给你 你回复了我一串 哈哈哈哈哈哈 那个时候 我抱着手机 居然笑了很久后来 我中考了 因为你认识的人 给我发了很多祝福 我中考查成绩的时候 不敢查 给80打了电话 听到了80声音之后 我去查了成绩 还挺让人满意的 (所以高考查成绩的时候 他们就把我踢出群 给我查了成绩 再把我拉进群 = = )从那之后 我的生活 就开始有了你的陪伴 和 因为你而认识的朋友的陪伴星期五去看首映的前几个小时 我坐在电影院门口的subway 一直在紧张 就算看了预告 很让人动心 我还是紧张 我不知道陪1 这样日记体的电影 能被怎么拍出来 我有点担心 但是 担心是多余的 编剧改编的非常好 你的每一句书里的原句 都用的恰到好处 对 就是 恰到好处 电影开始的时候 和朋友告别的麦当劳 就像我以前 每次都要和朋友一起去麦当劳写作业 没钱 就点一杯可乐 一份小薯 好几个人 一起吃 能坐一个下午 现在每次去其他的城市 不知道吃啥的时候 我都会说 那不然肯德基麦当劳好啦 说不清为什么 但是看到电影里安东尼在墨尔本的麦当劳的时候 在想朋友们的时候 我才幡然醒悟 这原来是一种 思念的寄托9月底的时候 去了大连 电影里 那些大连的画面 突然在脑海里 生动起来了 坐区间201有轨电车到星海广场 “一转弯 就闻到了海的味道” 想到 你走过的路 这么多年后 我也来走了一遍 隔了很多年 终于 同步 。
嗯 同步。
刘畅走路的姿势 皱眉的样子 好几次 我都在内心尖叫“是你是你 真的是你 ”下午和室友一起二刷的时候 我问她们 你会喜欢小萱还是小樱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说不清最喜欢谁 小樱因为方杰的明信片 提早去了日本 面对安东尼的着急的询问 因为开心 她骄傲的冷静的告诉安东尼:我迫不及待明天就去开始我的新生活=(等于)我迫不及待明天就去和我喜欢的人呼吸同样的空气 感受同一片土地的温度。
她骑着自行车走了 安东尼呆呆的留在原地。
这个时候 我都要哭崩了 。
“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 还是会觉得孤独吧” 去日本找小樱的安东尼 失恋了 那个时候的他 就是Alice吧 电影在 未来 这首歌响起的时候 让我哭崩到极点 黄太太给他们画画像的时候 画笔一点 他们就变成了绘本里面的角色 曾经让我无数次翻看的书 幻想着他们会是怎样的个体的 突然就这样生动的出现在我的面前 那一刻 我的回忆 好像也生动了起来 电影快上映前 我给我好多朋友发了消息 我说 这部电影 你一定能在里面找到一个自己 有好几个朋友(男的女的都有)给我留言说:我真的有找到一个自己 / 我以为会是很无聊的文艺片 其实温暖而又平淡 这就是我也想要的生活 电影的结尾 安东尼他终于找到了Alice 我们每个人都是Alice 都曾经孤独 迷茫 冷漠 徘徊 惴惴不安 “那些我们曾经惴惴不安的未来 在心里隐隐约约觉得是明亮的”那天看到你离开的背影 还是很跳tone 走路还是颠着颠着的 我心里想:真好啊.....你都没有变谢谢你 陪我们一起 长大(朋友们!
快去看啊 该哭就哭 别省着!
该哭!
(下午刚二刷完的我 心里只有:我要哭死了/ 啊 我哭的头好痛
文/梦里诗书文艺的基色并不足以弥补电影内在的苍白,未尝有拜读过原著,但就电影言《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除开那异国景色的唯美,只是一部流水账式的东拼西凑,格格不入的旁白与碎片化的爱恋,更只是假以清新文艺壳的平庸狗血。
人物塑造的崩溃是其最为严重的诟病,电影在两个小时的时长中,建立起来的男主安东尼只是一个呆板了无生机的人物形象,而女角上白百何饰演的小樱亦未能为电影增光添彩,散乱的剧情使其整体架构看起来死气沉沉,插上了流转墨尔本与日本乍看国际化的爱情,依旧无法掩盖电影用烂了的多角恋老梗,更使电影在呈现上全然抓不住地气,这种观感体现在电影虽然有着暖心恬静的日常寄想以平实未有大起大落的生活引人入胜,但最终确只是一个虚假的臆想,这源于蓝本的娇作,更是节奏把控的缺位。
文学与艺术的结合在《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中的体现是断层的,文艺从来不是生冷晦涩的代名词,诚然依托海外景色与镜头组织的结合,其在摄影上呈现出了唯美赋有诗意的质感,但对比例如《蓝色大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真正以青春为背景,呈现真挚情感的作品有着绝然不同,电影只是流于了那层华丽表象的外衣,虽然也有着关乎青春与爱情的命题,但这一命题亦没有着一个能动人于心故事的填充,细腻的音乐与画面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绵软无力,了无内在的冗长,是多么赋有艺术的镜头都无法挽救的,因为它毕竟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个MV式的短片。
无聊枯燥的日常又被娇作了太多不近地气的桥段,如此无文有艺碎片化的电影,使之确实是一部契合《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这一命题的作品,因为它的观感确令人有着足够漫长的冗长岁月。
小学的时候,幻想自己是一个公主,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初中的时候,纠结喜欢道明寺还是花泽类,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高中的时候,犹豫究竟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看了这部《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我觉得像当年,我的脑洞至少可以改编成一个3部以上的史诗巨片系列,每部150分钟,就叫《听书钰跟你唠人生的那点破事》。
我很后悔没有在观影之前先看这部电影的简介,因为在豆瓣上,这部电影的剧情介绍明确标注了“讲述了一个男生从20岁到23岁”的生活片断。
所以呢,电影中片段化的故事情节、毫无美感的滤镜叠加转换,以及脸谱化完全没有特点的人物角色都似乎变得可以理解。
因为真实的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出现了又走了,有些故事结束的没有结局……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么恭喜你,这部电影一定能满足你对人生的全部感悟,估计还能在结尾刘畅面朝大海的时候,顺便把灵魂也跟着人家一起升华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好打发。
这部电影的主角,安东尼,在20到23岁这些年,去澳洲留学、打工、追求自己的梦想,顺便把他对生活的点滴感悟奉献给了大家。
问题是,这个年龄层能感悟出什么?
关于生命、关于感情、关于梦想、关于人生,原本就是“水过草皮湿”,根本那就撑不起一部电影!
所以就注水喽!
一会儿一个无意义的慢镜头,一会儿一个莫名其妙的大特写。
其中再穿插着叽叽喳喳的配角,奇怪且无意义的群戏场景,生生把一个八分钟就能完成的短片撑到了121分钟!
哦对了,这位安东尼的人生也不是一番风顺,为了让他的生活有那么些波澜,电影还为他设计了一段“求不得”的暗恋,和白百何。
可惜,这段感情除了为电影贡献时长,并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特别是白百何……这么说吧,白百何简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定量,也就是说,鉴于她表演的单一方式,她对电影的贡献也是单一的,那么电影是否能成功就完全取决于其他的因素。
比如剧情、比如拍摄手法。
显然这一次,白百何要折了。
当然,你可以说它温馨。
北京这两天雾霾特别严重,我光是看到澳洲的风景,就温馨的一塌糊涂了……但玩意怎么就“治愈”了?
是不是在如今这年头,只要有人把青春经历过的事情拍出来就能起到治愈的效果?
其实在20岁出头的年纪,大家的感悟都差不多,但生活的感悟不是加个滤镜写长诗,是要融进日子里的!
这些细微的感悟,写成心灵鸡汤受众都少了,现在居然拍成电影了!
而且本片中的安东尼同学,这人生过得不要太顺,看他的人生感悟,简直就像个50级的人民币玩家刚打过个小boss,就已经在网上发帖,向一个70级的玩家传授游戏心法了。
咱都开挂成这样了能不能就好好打游戏,别瞎琢磨了?
身边的朋友好像并没有几个知道我喜欢安东尼 高中时看最开始最小说上他的连载 没记错的话是叫《名词控》 我还煞有其事的在QQ空间上模仿着他写类似的东西 想一个词 然后写下关于它的故事 最后也跟很多人一样 养成了安东尼式的没有标点文体 记得别人问过他为什么不打标点 他说因为懒 我也就给自己这么个理由吧 其实也就是想 再跟安东尼接近一些电影宣传曲是Eason唱的《陪你度过漫长岁月》 把书名《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里的安东尼 改成了你 没有了特定性 但是增加了亲切感 那我下面就都用 你 来代表你吧08年3月 《陪安》出了第一版 当时我念高三 每天去学校的书店里催着老板进货 后来真真切切拿在了手上 一本小白皮书 兔子拿着个气球在腰封后露出了半张脸 后来这本书成了我的枕边书 堆进了毕业的课本里 而后塞进了上大学报到的行李箱里 宿舍床头 教室后排 回家的火车 哪哪都有它 当时真的觉得 你跟我好像啊 一些日常琐碎 心理活动 跳tone的想法 完全跟自己一模一样 天下怎么会有跟自己想法这么相近的人啊(后来才知道其实看他的书 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也因为觉得相像 便开始让自己慢慢向你靠拢 要文艺 要变得温暖 要让大家都喜欢 也因此变得敏感脆弱 多愁善感 想很多 那段时间觉得自己就像谈恋爱一样 活得没有自我 但是回头想想 那个没有自我的我 也就是现在的我啊 一个无限接近你的我后来这本小白皮书 我借给了当时喜欢的人 然后被弄丢了 再后来 我在某个书店里偶遇到了这本小白皮书 买了下来 但已经不是第一版印刷了之后认识了小西 在出《红》的时候 拜托他帮我向你要签名 那时候你回国 住在他家 你在扉页上写 have a nice 2013 然后13年 我就从家里来到了上海 第一次在公司见到你真人 跟想象中没差 你坐在我对面 开始赶稿 我躲在屏幕后面 两耳通红 你问wifi密码 我像小学生抢答一样告诉了你(现在想想真是有够少女的举动 但是见到偶像不就是这样的么)前两天有朋友问我说 看过你的书觉得很温暖 但是真人应该不是这样吧 我有点不忿 斩钉截铁地说 不 他就跟他的文字一模一样 温文儒雅 彬彬有礼 很轻 很温暖 那段时间刚好是《黄》打样到了公司(封面打样我还悄悄收藏了一张) 我把书和我黄色的杯子合影了一张发微博艾特了你 大概是看到是公司员工 你就回关了我 当时我在地铁上 看到手机弹出的推送 “安东尼成了你的新好友” 又瞬间面红耳赤了 最近亲戚朋友都在吐槽我说 现在你很出名啊 也认识了很多名人啊 看你微博 简直就是小红人想反驳 但又觉得无力 相比于很多人来说 我这点小名气 能算什么 然后仔细想想 微博粉丝量的增加 也是抱安东尼大腿来的吧然后慢慢变成了朋友 当然 和你跟最世元老们的那种朋友差远了 从一开始就特别羡慕你们的感情 直到后来才明白有些事是追不回来的 但能做朋友已经很满足了 每次见面你都会问 你好吗 就像电影里的你说的 国外的人见面不说hi 是说 how are you 大概你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吧 然后就是你的书 要拍成电影了 看到消息的时候我自己也有点不相信 然后很替你开心 也是从8月份盼星星盼月亮地看着它一直推 直到第一次看到片花的时候 红了眼眶那天上海书展签售之后 公司聚餐 我因为有别的事不能一起 在公司修完你的照片 发给了小茫之后 我跑去餐厅给你带了个东西 然后就要走 你执意要送我 下楼的时候你问我 你觉得刘畅像我吗 我说 像 然后你又问 谁比较帅 我说 刘畅 然后你表现得有点失落 我解释道 但你还是你啊 你比较有魅力 之后你笑了很多人问我电影怎么样 我说 我已经不能客观去评价这部电影了 你去看 去看就对了看首映礼前我给你发微信问 晚上你在吗 你说 在 我回 那就好 看的时候大概旁边的同事觉得我疯了吧 一直默默的啜泣 原来曾经烂熟于心的文字 呈现在大荧幕上是这种感觉 你的留学生活 你的朋友 你看过的风景 很多桥段看得我倒吸一口气 电影后面快速闪回在墨尔本经历的种种的时候 那些书里的 现实的 幻想的场景跟记忆重合 当年读《陪安》时那种巨大的孤独感又再次涌上心头 然后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场灯亮起 回头一阵骚动 看到哭肿了双眼的你 我大概也就能感受到你的部分感受了我想你在台上的时候是看见了我的吧 嗯 应该有我一直努力不做那么脑残的粉丝 要表现得很酷 要像普通朋友那样 电影后想了很久要不要给你发观后感 后来睡前打了几句真的特别特别棒 感觉是自己拍了电影一样激动 一种很奇妙的感动 晚安然后你没有回 应该也是收到了不少观后感反正呢 真的很棒 特别棒《陪你度过漫长岁月》MV的最后一幕是 你在墨尔本沿海慢跑 旁白是有人说 叶散的时候 你明白欢聚 花落 我明白了青春我帮这句话配了照片 在微博置了顶 谢谢你 陪伴我度过了我的青春谢谢 你让我变成现在的我微信公众号:wierd
呃。。。超文艺糖水片,怎么说,做菜有一股金龙鱼广告的味道,日本部分还OK,不错的类型尝试鼓励,至于啥类型,我也不知道
全片槽点竟然是周公子,没想到。
『补』很温煦的影片。回忆起来依旧很暖。异乡南国,静静的时光里邂逅一个爱笑的可爱女孩儿。
零零散散的文艺组合起来,相当清新脱俗。起码这部片子告诉我国产青春片不是逃课谈恋爱还有堕胎打架😳坚持自己喜欢的还有梦想。还有安东尼不是基佬嘛😂。喜欢我的看着我看着我喜欢的去喜欢别人。最后变成了永远的友谊。真牵强!
这演得都是啥啊乱七八糟的,主角的颜没一个能get到
看预告的时候就觉得比小说差太多 男主演技台词感觉都不怎样 唐艺昕倒是演的蛮不错 不知道麦麦有没有赞助233 片头男主的围巾和女主的衣服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么
错过了前半小时,但是不影响观看⋯⋯都是新演员,表演显得笨拙而真诚,还过得去。清新而温暖,让我想到自己没有去实现的梦想,其实缺乏的是勇气和毅力。日本和墨尔本很美。
7.5。音乐很好听,整体很纯情很清新!
呃啊,这烂片,你特么学厨师你咋不去蓝翔!
比想象中好看些,只是故事好像只做了开头,就结束了。以前特么喜欢的书,现在才看电影也不算是死粉了,就觉得陪伴的日子过了,就停留在那,以后的路还是只有自己走了。
国产鸡汤真心干不了,十分钟就想吐
画风其实挺精细的。。审美上来说很舒服。。对留学生活的刻画有些还挺贴切的。有一些就。。不是很认同这里面的感情观。。特别是原著里同性和暧昧强行变成多角恋感觉瞬间狗血了很多。
十一月最想看的片没有之一,符合预期,周迅把小清新发挥到极致。留学生活太多共鸣,仿佛可以闻到澳洲海滩边的气息。掌厨画面细致丰富,不二直戳萌点。酒馆场景后突如其来且咬字清晰的日本配乐笑到捧腹。刘畅ABC的感觉特别赞。
唐艺昕里面真的感觉好好
我很难过,明明我看过了可为什么一点也记不起来它讲了个啥。
回光返照场,总算看成了。很温暖很治愈,情绪带动叙事,看这种电影须用读明信片的心情,拿传统剧作程式挑错没什么意义,注定有人很爱有人无感吧,性格不同。改编自真实经历,所以非常细腻有共鸣,家乡景很亲切。刘畅超出预期,些许青涩刚好吻合角色性格,模特身形也好看。除了插曲冗赘以外都很满意。
原著怎樣不知道,但這些台詞念出來太作了...感覺濾鏡也過重,原聲不錯,最後對錄音筆講的那幾句還是感動了。
去墨尔本旅个游呗
白开水电影。唐艺昕的表演十分做作
~没看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