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一部电影看过也就看过了,有些人看重情节,有些人看重情结,3到5分的电影口碑也不会偏差太大,可惜这次到底是陈发的红包太多呢还是民间粉丝自发组织起来,这就不得而知了,一部逻辑都不通顺的电影一上映豆瓣就打分打到8(时光网暂时7.8),只要有人指出逻辑错误,不好看,或者拿他和其他经典电影相比了,立马下面一群人骂楼主傻逼不懂得欣赏。
我谢谢你们哦,这样的欣赏水平还是别要的好。
拿他和杜琪峰比较,不乐意;拿他和无间道比较,也不乐意;就连沾上一点点名片的影子都不乐意。
只一个劲儿的在强调延续了快消失的香港电影情怀、年度最佳电影。
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去,犹如晚清自夸我们仍是天下第一一样可笑。
扫毒最突出的无非是兄弟情,很燃很热血有木有,三人一度唱起的那首《誓要入刀山》勾起无数7080汉子们的兄弟情怀,但情怀归情怀,请带上脑子看电影。
·卧底本来就是很保密的一件事情,照理来说资料什么统统都要消掉的,在泰国那个破警察局都能调到古天乐的资料真伤不起。
·三人智闯缅甸不带任何backup,你们不是要PK亚洲最大毒枭吗,装备跟不上真的大丈夫吗?·扫射那段……无力吐槽……直升机担当起了轰炸机的重任,黑鹰自行惭愧的哭了……不得不提二儿子真绝色!
·张家辉掉下去那里和盆友都觉得主角没那么容易挂掉,一直在猜测如何重新闪亮归来,唔,闪亮的瞎了狗眼。
备注:以后切忌将编剧的智商估计的过高。
·情感转变之迅速,可能是三人演技过硬吧愣是唬住看哭了一票儿人,生硬的心理转变细节bug全部被血与泪淹没了。
·雇得起直升机雇佣军却买不起防弹衣,所有儿子齐上阵最后还搭上了自己的命,这个毒枭当的够衰。
……反正主角光环在这部里面是发挥到淋漓尽致,随时站立式回血回蓝减伤无CD开启所有技能不需要读条瞬发,中几个弹算什么小case啦ο(=·ω<=)ρ⌒☆口说无凭,所有情节就感觉靠他们在说,这感觉和<致青春>的后半段一样靠着一张嘴在推动发展。
小时候的情节是三个人吃面说出来的(或者说是唱更合适),古和老婆的感情也是说出来的,三人天台的原谅和5年的空白也是说出来的,细节的缺失所有解释不通的地方都能用一句兄弟情解释过去。
一开始古打那个告密电话更多的是私心,为了回家和老婆团聚,回去过的最好的也是他了,细想想老古根本没把兄弟放心上嘛一直想着的是我有老婆家人你们是光杆司令,那么致命一击兄弟们你们真的不反感吗?这么大气的兄弟我也好想要_(:з」∠)_。
最后三人视死如归的时候老古你忘了大明湖畔的老婆女儿了吗?死去的两个好基友好欣慰啊你果然打心底是爱他们的。
每次要煽情了就一二三唱“誓要去 入刀山”,这和每次犯错就对着老婆跪下求饶说“老婆我错了”的男人有啥区别啊,空喊口号呀这是。
可惜这些感动和编剧导演的智商没有一毛钱关系,就像每次老婆原谅这个下跪的人只是看在往昔的情分而不是这一跪有多感动天地一样。
到结束我完全不记得他们是缉毒警察了,别说头衔了,就连"扫毒"二字都已经被导演抛到不知哪里去了。
--我是销魂的分割线---刚在另外的楼看到了一个观点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故事怎么就急转直下瞬间条理不清了的大家哪里开始觉得不对的?
对,是电话。
古天乐打电话给毒枭说有内鬼取消交易,然后内心打着小九九忐忑的希望毒枭不要出现然后让他们team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但是!
毒枭凭什么躲着他们不敢应战,古天乐也太图样图森破了吧。
送儿子去明知道有鬼的局才是大bug啊,当然他们是主要演员他们不去戏唱不下去。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那通电话的问题,太莫名太不起作用了【如果古是真鬼那也就算了,这里可以当做一个反转,但古不是鬼,丢了智商一样的去打那通电话,无法理解= =他真以为毒枭会因为说有鬼怕了他不来么??
正常的脑回路不应该是杀气腾腾的来抓鬼吗。
所以,电影从这里就开始有问题了,下面的所有情节都因为根基问题而产生问题了。
谁都想做西门吹雪,阿秋、阿天、阿伟。
我以为他们都是英雄,尤其是当死去才知道他们姓名的王顺益和张子伟。
后来我发现他们亦正亦邪,有胆小退缩导致兄弟牺牲的苏建秋;有因被兄弟放弃而回来报仇的张子伟;甚至还有一意孤行抓毒枭进而造成更多痛苦的马昊天;以及与兄弟共进退的黑柴… 这部剧最令我困惑的也是他们的亦正亦邪,反派就真的是坏人吗?
这需要从他们的人物角度分析。
他们大致有三次情感变化,以苏建秋显著,第一次是因为任务。
他已经卧底五年,妻子快要生产,他不想继续过提心吊胆的日子,而其他人是劝说。
第二次是因为责任,苏建秋想要回归正常生活被马昊天用枪打回卧底,苏建秋说:“我想做个正常人,做个警察。
”其余人是唱着贯穿全片的歌告诉他,你是个警察。
第三次是因为正义,因为有个词叫该做。
张子伟的爸爸说一辈子专心做一件事就够了,他用一辈子甚至算两辈子的生命做了同一件事。
最后苏建秋也克服了心里的障碍,那时,他也是西门吹雪。
在阿天和阿伟争谁是西门吹雪时阿秋没争,有些细节真的会体现一个人的性格。
他们舍弃一切羁绊,不是为了成为西门吹雪,而是为了别人的家人,扫毒的警察们在安与危之间选择了职责。
“我们今天尽了应尽的职责,就算输了,也死而无憾。
”一瞬之间,忽而生死。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有好有坏,一念之间亦正亦邪。
但这部剧叫《扫毒》,如果选择不专心,那么到处都是毒贩的警告就不是噱头。
苏建秋和张子伟终究不是反派,苏建秋选择做个警察,张子伟选择一辈子专心做一件事。
所以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誓要去,入刀山。
浩气壮,过千关。
”他们都是西门吹雪。
1、香港警察境外协助国际刑警办公可以随心安排行动,缅甸和国际刑警还要狗一样的讨好并且积极配合?
2、卧底这么机密的资料,竟然能被缅甸警方的小马仔破译?
3、张家辉一身血掉水里,被一池子鳄鱼直接忽视?
辉哥您该是有多少年没洗澡。。。
4、一群混混总该有几个读完中学吧,他们能为了救老大拿着砍刀VS持自动步枪的雇佣兵?
5、整个香港警务系统的纪律被这仨人搞的一塌糊涂,任凭主角冲狼巢奔虎穴,香港警察全部凭空消失没人去房顶上找人?
6、主角被雇佣兵打成了筛子仍还屹立不倒,雇佣兵总能被一枪毙命。。。
雇佣兵,你们也有尊严,你们可以买得起防弹衣的7、大BOSS拎着手雷扛着步枪站在二楼,看着仨主角犹如天神附体撂倒几个排级单位的雇佣兵,愣是忍到最后时刻马仔都死光了才想起要说几句废话,自己还有要上场打架8、张家辉自断左手。。。
可是。。
可是说好的血流如注呢。。
为神马张家辉脸不白心仍跳还能淡定自若瞄准射击。。。
各个我脚趾甲劈了都能连叫三钟头好吧9、澳门警察呢。。。
澳门警察呢。。。
那么点地方又是手雷又是爆炸的,警察都去河南高速收费了吗。。。
说不下去了
《掃毒》目前上映的版本與早前在亞洲電影節上映的版本有點差異,主要是目前134分鐘的版本刪減了古天樂與袁泉的一段談情說愛的戲份。
老實說,整部電影已經充滿狗血與煽情,再多的話恐怕身上的雞皮疙瘩會再起。
電影賣的是情懷、八十年代、男子氣概、兄弟情。
正所謂「情與義,值千金」,這三個好基友簡直可以直接洞房花燭,刀山也可以不去了,直接上床大幹特幹。
這種的兄弟情好比是同志們的三人行,你愛我上,我又愛上你,情況就如處在三角戀之中,誓要選一個似的。
不要把《掃毒》當成是警匪電影,當它是喜劇、同志電影、懷舊片、如果把它當成是警匪的對立格局,會看得特別辛苦,皆因整套片的警匪關係完全捉錯用神,頓變成男人們之間的嬉春與爭寵。
或許陳木勝在TVB曾經拍過多套電視劇,在電影裡也相當的電視劇公式化,一方面是類似現代武俠片的格局,找來了《陸小鳳》的主題曲為軸線。
無它的,時興懷舊,找一些過往的音樂喚起大家的集體回憶。
俠義精神是武俠片的傳統,而這部電影裡也可以看到一些兄弟的情義結。
就像是劉關張的桃園結義,惺惺相惜,一同做警察,一個戲劇性的要做臥底,引發兄弟間的不和。
而戲裡就是要表達他們之間的關係,透過一宗案件而修補他們的關係,帶出他們的轉變。
基本上整部電影的宗旨就是要在三兄弟間選一個人活下來,要作取捨,考驗人性。
片裡也可以分成兩個部份去看,第一部份是當古天樂演的阿秋還是臥底的時候,接受劉青雲演的阿天的命令。
而張家輝演的阿偉一直是兩個人的和事佬。
第二部份是五年後,掌權的人來了個逆轉,關係也變得有所不同時,多了一份蒼涼。
而整體來說電影的第二部份與第一部份是無疑的,不就是複製。
同樣是有誰可以活活的留下,兄弟裡面的投桃報李,更多的是悔疚。
兄弟情的意義只是在於犧牲與奉獻,只是計較別人有那些東西,而自己沒有那些,流於表面與物質。
而兄弟間的感情戲也是相當引人發笑的,其一是三個好基友不斷的煽情,感覺自己是別人肚裡的蟲子。
其二是人物的建構不立體,呈現的方式略為片面。
沒法訴說他們曾經經歷過的事情,所謂男人間的戲也變得婆媽起來,多餘。
在三個演員裡面,最為入戲的是古天樂,至少他是做到了內心的迷惘,而劉青雲在這次的確是失手,不夠沉穩與投入角色。
《掃毒》的故事志不在「毒」,而是無限的矯情與槍戰,真正散播的其實是電視劇情花毒。
首先劇情處處犯駁,特別是第二部份張子偉跌落鱷魚潭大難不死,戀上金三角毒王的女兒,還潛伏在他身邊五年。
明明是敵人,登門入室做女婿,忽然從警察的身份過渡到臥底中的臥底。
不禁要問一句,傻的嗎?
還有的是這種突然現身的方式特別像無線的劇集,交待從前如何過日子,回來是為了復仇。
在泰國的一段「奪權」也甚為馬虎,有感如TVB的劇集一樣,鋪墊欠缺用心。
還有的是電影裡面的「大佬」也是一個接一個的擊破,最終不就是要引「Final Boss」的出現,如今出現了又如何?
起了什麼作用?
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戲裡的電視劇情花毒還有羅蘭姐出現的一段,三兄弟在她面前盡訴心中情,說完羅蘭姐就死了。
電視劇看太多這種形式的,天啊?
還要搬到電影身上,還不夠煩嗎?
戲裡唯一可取的是當中的槍戰鏡頭,起碼還有一點的官能刺激,但事實上外國電影也看不少。
但港產片中用這麼多的火藥,也是少見的。
但除了火和煽情、裝作溫情、友情外,實則這部片就沒有多餘的價值。
對此還是挺可惜的。
這部電影談不上是某種的致敬,而是把八十年代的港產片理念重新的挪用,實際上是重彈老調,不思進取。
2013年的港產片中,杜琪峰的《毒戰》至少是示範了合拍片的概念可以改,香港人在內地雙面不是人,既保留自身的風格,同時也衝擊了制度。
然而,《掃毒》同樣的內地資金,偏偏選擇老生常談,實在是令人徹底失望。
微博微信的盛行实在不知道是桩因该高兴还是叹息的事情,这话真不是我文艺腔。
目光所及,天天留言互动的朋友不想见面了,天天更新刷屏的人早忘记“博客”是个什么东西了。
而我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已经几乎完全丧失写长文章的能力。
难得一部叫人有倾诉欲的片子,赶紧乘机敲几个字下来保存着。
片长实在很长,两个半小时。
其间我鼻酸5次,眼泪流下来3次。
鼻酸的地方不能完全记得,每次哭倒是很清楚——三兄弟病床前的角色互换对话,最后枪战前那句“输人,不输阵”,还有片尾主题曲响起,全场灯亮时。
片尾主题曲实在是太煽情太好听了,它害得我在回家路上深深思考了一下自己的“硬汉戏”情结。
从小时候的《第一滴血》系列、《终结者》系列,到后来《集结号》、《无间道》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甚至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亮剑》……我的类型片观影史,几乎完全充斥着枪声与肌肉啊。
警匪片是香港电影不灭的主题,而《扫毒》的确让我在多年不惊不喜中,猝不及防地,被震到。
是的,剧情里确实有很多bug,包括最后三兄弟怎么挨枪子儿也死不下去的钢铁侠造型确实哭笑不得得紧。
但这些其实都没影响到全片里那些精细的表达:“誓要去,入刀山”会绕梁三日吧?
三兄弟在建秋家门口一起45度角望天的身影会一直记得吧?
“二选一”那不可能的选择会揪心吧?
刘青云在病房里的笑着大哭会惹得你也眼红红吧?
一部电影而已,都做到这样了,你还不满意,考虑过陈木胜导演多年瓶颈一朝得破的感受吗?
装基卖腐流行得太久,就连以人鱼线为卖点的《激战》都不能免俗,以至于我们快忘记了真正的“硬汉”该是什么样子。
《扫毒》致力于传达给我们的男人形象,让我很满意。
有人说古天乐扮演的苏建秋一角很不讨喜,最后剩他一个活下来,也觉懦弱。
说这话的人很明显又没考虑制片方感受嘛。
全不死那是智商硬伤,而死光了又会被花痴姑娘们的唾沫吐哭,你是要人家怎样啊。
正义的影评人们口口声声叫嚷着电影要真实,要有人性。
刘青云的高大全和张家辉的悲情反转其实都是戏剧化过的极端,全片最人性的角色,恰恰是那个哭着不做卧底,最后却和兄弟们一起“开球”的古天乐好吗?
当然,没秀肌肉也不搞基情的张家辉,帅得人一脸口水,千真万确。
讲个小插曲。
开场前我给一起看的朋友大夸耀,说微博上赞张家辉都赞疯了,说他的演技再次神体现。
结果到张家辉掉鳄鱼潭里那分钟,她愤怒地转过头来问我:“这就是演技神体现?!
请问他有发挥吗?!
”早被剧透成透明人的我咬紧牙关,点点头没说话……观影结束,当她知道我是忍住没多嘴的时候,激动得光速发微博给我的观影人品狠狠点赞。
我不知道看了《扫毒》出来,面红耳赤的人群里,有几位会想起《中国合伙人》。
反正我是一个人,闷闷地想了好久。
都是三个男人唱主角,都是情和义值千金,都是聚散。
商场和毒场,真的有很大区别吗?
不会流血,不见得就不惨烈。
走得下去的,都是凭那句“有宽恕,有包容,就够了”;走不下去的,都是动不动就跳起八丈高叫嚣“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张家辉在天台上,递给自家两兄弟枪的时候,说了一句台词,我认为是他角色反转最重要的关键节点:“我想听的话,已经听到了”。
后来在母亲床头,是进一步达成的缺席5年的沟通。
宽恕和原谅,在天台上这句话里,已经发生。
让别人听到他想听的话,而不是一昧表达你自以为的,终于才能“心照一刻,拥抱一下”。
这年终贺岁档,开了个好头。
接下来,可以全心期待《私人定制》。
《扫毒》注定是一部被捧杀的作品,宣传“集港片之大成”,集是集了但没大成。
毒品网络,卧底身份,警内争斗,国际背景,古惑仔,兄弟情义种种元素的混杂,有心的不断变换充满特色的场景,但情节上有过重的编作痕迹,无论是煽情还是故事转折都太过刻意,且留下了许多“电冰箱问题”。
“电冰箱问题”的概念是指细节上有很多在看片时不会注意,但是等你回家开冰箱时就会突然想起影片有些没交待清楚的地方。
“电冰箱问题”是编剧泰德•塔利对自己的作品《沉默的羔羊》提出的理念,他自认为自己在《沉默的羔羊》里有很多“电冰箱问题”的小细节,而我们都知道《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经典作品,所以“电冰箱问题”原意上是一个正面的褒义词。
比如在《沉默的羔羊》中有一段签字的段落,很隐性的说明了汉尼拔偷走了这支笔,而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说明汉尼拔是如何偷走这支笔。
而在《扫毒》里的“电冰箱问题”都是弊端,就是大家常说的逻辑纰漏,一个原因是限制于时长,还有就是故事一直在拼命的把三个角色往死路上逼,令人遗憾的是剧情也被编剧要求往死胡同里钻到最后完全没有回旋的弹性。
不过你不可否认三兄弟的角色编的非常丰满,形象十分鲜明,五年前后三人的身份态度和立场的转换相当有理有据,能够将几十集电视剧才能铺陈开来的角色迅速的两小时的时间里立起来,其实都多亏于影片最大的缺点——“刻意的情节和过度的煽情”,当然还有刘青云,古天乐和张家辉出色的演绎。
他们的表现不可谓不出色,只是没有给我们太多惊喜,因为大家多港片的类型元素都太过熟悉,即便三人以很高的完成度演绎出来大家都会觉得在情理之中。
按照经典叙事的方法来说,在线性的时间线中,情节和角色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成立,最后出来的成片是情节还是角色给观众留下印象更深就要看导演自己的侧重点。
如此说来《扫毒》的三兄弟形象煽得女观众一把鼻涕一把泪不应该很成功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扫毒》是在编剧过程中就是角色先行(空枪,打电话告密,生命抉择带来的三人互相内疚是创作剧本的原点),再“添油加醋”的添加可以树立人物性格的情节,为了什么而特意去增加什么,那么刻意煽情就毫无阻碍的席卷了全片。
陈木胜在《扫毒》中的暴力场面是退步的,犯的毛病与《逆战》相同,国际背景加大火力武器不能玩的尽兴,出来的效果只是为了满足视觉效果忽略了给观众带来的紧张感,预告片中的直升机扫射只能说是华而不实。
用暴力场面来形容是因为陈木胜近年的作品基本以拳脚动作为主,无论是与成龙合作的《新警察故事》和《宝贝计划》,还是《保持通话》与《男儿本色》,即便是《全城戒备》也是拳脚为核心,枪战永远都是辅助性的。
在《扫毒》中是以枪战为主,可人物设置上容易联想起《喋血街头》,部分的动态扫射场面会让人不自觉的串联起《喋血街头》。
不过懂的人当然明白吴宇森式风格只是观众主观的一种错觉,三位主角从头至尾手枪用到底,在结尾澳门的站位配合以及那些浪漫到让人以为是穿帮的血雾,已经表明了陈木胜是在纯粹的向师父杜琪峰致敬。
全片最满意的还是江湖兄弟情的刻画,这一点我很是满意,当然我也知道有部分朋友会因为影片的缺点而对兄弟情产生厌恶和疑问。
在我看来呢片中的手足情很是纯粹,绝对是最简单直接的男人之间的情愫,看上去矛盾全都写在脸上,有意见就会毫不掩盖的抒发出来,然后大吵大闹甚至拳脚相搏,但是打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又回到了当初的和平,心里头对对方的感情不减反增,这种与女人口是心非玩宫心计截然相反的情感在全片体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这点,片子还是有两处神来之笔的,尤其是港口集装箱的撞车摊牌,视听语言运用绝对是简直了。
(涉及剧透)五年后的重逢,三兄弟立场强弱已经完全转换了,原本老大的刘青云因为内疚已然势微,在与张家辉碰撞过程中先是奋勇然后再逐渐放弃任由张家辉的随意攻击;以复仇姿态归来的张家辉霸气侧漏拼命的把刘青云往死里撞;随后赶来的古天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阻击了张家辉对刘青云冲撞,并逐渐发力反击张家辉。
在三人下车之前都不发一言,只有单一的眼神交流,而车子的运动形态反映这三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即便片子有诸多瑕疵,光凭这一场戏陈木胜这部片就值了。
P.S 张家辉炸人那一段真的是帅到难以自勃啊!
明年是想要垄断男配和男主(《魔警》)吗?!
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马昊天(刘青云 饰)、张子伟(张家辉 饰)和 苏建秋(古天乐 饰)共同效力于警队扫毒科。
在一次临时改变计划的行动后,建秋因为卧底身份不能与妻子(袁泉 饰)过正常生活而心生退意,但在阿天与子伟的劝说下,三人决定进行最后一搏。
建秋跟着毒贩老大黑柴(林国斌 饰)前往泰国与毒贩Bobby(卢惠光 饰)进行对接,目的是见到行动的最大目标“八面佛”(卢海鹏 饰),阿天则和子伟以及同事阿益(吴廷烨 饰)进行跟进。
由于泰国警方的配合不力导致建秋身份暴露,虽然建秋答应阿天继续把交易完成,但失败的导火索已经埋下。
交易当天警方几乎全军覆没,危急之时阿天挟持了八面佛的女儿缅娜(宝儿 饰)准备逃命,八面佛承诺只要还回缅娜阿天可以带走建秋和子伟中的一个,没被选中的则要被推进鳄鱼池,面对抉择阿天及进退两难
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马昊天(刘青云 饰)、张子伟(张家辉 饰)和 苏建秋(古天乐 饰)共同效力于警队扫毒科。
在一次临时改变计划的行动后,建秋因为卧底身份不能与妻子(袁泉 饰)过正常生活而心生退意,但在阿天与子伟的劝说下,三人决定进行最后一搏。
建秋跟着毒贩老大黑柴(林国斌 饰)前往泰国与毒贩Bobby(卢惠光 饰)进行对接,目的是见到行动的最大目标“八面佛”(卢海鹏 饰),阿天则和子伟以及同事阿益(吴廷烨 饰)进行跟进。
由于泰国警方的配合不力导致建秋身份暴露,虽然建秋答应阿天继续把交易完成,但失败的导火索已经埋下。
交易当天警方几乎全军覆没,危急之时阿天挟持了八面佛的女儿缅娜(宝儿 饰)准备逃命,八面佛承诺只要还回缅娜阿天可以带走建秋和子伟中的一个,没被选中的则要被推进鳄鱼池,面对抉择阿天及进退两难其实这部影片bug很多,因为喜欢张家辉,就勉强看下去,不但张家辉死里逃生有些离奇,连最后两们领盒饭感觉也领的莫名其妙。
张家辉饰演的张子伟是一个注定要牺牲的人,前半段是被牺牲,后半段是主动牺牲。
张子伟13岁没有父亲开始,刘青云饰演的马昊天和古天乐饰演的苏建秋就成为了他生命中除了他妈妈最重要的人。
他既没有昊天聪明成熟有主见,也没有建秋身手利落有个性,他中规中矩、不上不下,他是老好人,他最理性,他是兄弟三人感情维系的粘合剂,没有他,也看到了,电影中间他消失的五年,昊天和建秋基本形同陌路,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不过不得不否认,就算大毒枭八面佛的事情出来前,没有他,以这俩人的性格,友谊果断不会持续如此之久。
正是因为张子伟的这一特性,他既没有像昊天早早成为督察,肩上责任过重没有时间照顾家庭而失去妻子成为孤家寡人;也没有像建秋那样警校还未毕业就被选中做了卧底,每日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中惶惶不可终日,老婆从怀孕到预产期临近只回家三次,一次是醉酒,两次是受伤。
他的工作稳定,时间充足,娶妻生子,享受天伦之乐,偶尔加班、些许危险带来的小小刺激,也让自己的人生没有平静到索然无味。
除了张子伟小时候父亲过世这个外,这应该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所拥有生活一致。
他死而复活回来后曾质问昊天:“为什么我没有被选中活下来?
为什么我不可以选择?
”(大意,凭回忆)是啊,为什么呢,张子伟?
因为, 13岁开始,就没有了父亲的疼爱也就是没有了靠山,为了维系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兄弟的关系,需要事事忍让,一边听从大哥昊天的吩咐,一边稳住建秋的火爆脾气。
家庭工作都OK,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
于是,紧要关头,大哥昊天想起的是建秋一遍一遍的“我要回去”,“我老婆马上就要生了”,而张子伟,但是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被牺牲的就只能是你了。
试想过自己从小到大,有多少事情是自己选择,自己做主的呢?
出生自己做不了主就算了,连一开始的意识,所谓的懂事都是别人或者说是这个社会强加给你的。
不停地有人告诉你,这个是阿拉伯数字1,那个是白色的墙壁,这是个非洲大象,那是个红烧鲤鱼…..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获取的,是人类智慧几千年的结晶,现在一股脑的抛给你,你总会长大的,总会需要进入社会的,所以你没有选择,你必须要适应它,从你懂事起,就是在为这事Stand by。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了孩子们过早丧失了自己选择的权利,自己钻研的能力。
所能做的就是沿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一直走,沿着就早设定好的路线一直走,认字、数数、唐诗、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好的单位、结婚生子、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一抹黑,走到底。
那么,这一条主干道走不下去了怎么办呢?
成绩不好,或是单位不好,或是婚姻不圆满,或是出现了等等其他意外,怎么办?
主流价值观不认可啊!
被周遭人眼光可以杀死啊!
所以,成绩不好,小学生都有选择跳楼;单位不好收入不高,成人烧杀抢掠,贩毒、贩卖军火以求致富捷径。
这些小路不被主流价值观认可,可依然生生不息,成人世界各种条条框框的出现便是为了维护这些所谓的社会秩序,警察便是这一产物之一。
鲁迅不是曾说嘛,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贩毒之路也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干掉一两个贩毒的头目是根本不可能堵上这条路的。
这三个兄弟特别是建秋很明白这个道理,那他们还报着必死的决心去澳门一搏,最后还真死了俩?
原因是什么?
报仇?
张子伟完好无损回来了,兄弟间隙已经解除了,昊天的感情挽回了,所以报仇也不是了。
想想一个是劫囚犯,一个是逃犯,一个是毒犯,这身份如果不拿下这个他们前后加起来十多年都没有干掉的大毒枭八面佛,恐怕返回这个社会以后生活会很艰难吧,如果不做出点事,活着抬不起头,这种日子,过去五年三个人应该都受够了。
至于张子伟,他之前因公殉职,家人应该是有荣誉的,不拿下八面佛这厮,他此番活着回来,五年间发生的事情说不定还会让这个原本的烈士家庭蒙羞。
另一方面,他在泰国妻子也已经死了,对这个女人也许还报着些许愧疚之心也了无牵挂了。
所以他最好是死,他也可以去死了,他还没有了一只手,牺牲自己或许可以让更多人幸福。
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主流价值观的实践者了,不用选择,曾经身为一个扫毒组“差人”,舍命在所不辞。
想起了《金枝欲孽》里,玉莹原本是可以逃出紫禁城的,但是考虑到她侯佳一族的声誉,她深爱的额娘,她便义无反顾地走了回去,选择了牺牲自己。
希望以后,中国社会能够更包容一些,不要牺牲了别人,又牺牲了自己。
注:纯粹个人有感而发,全凭记忆,细节差漏很可能,并且也许导演完全没有这个意思
古天乐为什么不是一个双料卧底呢,一边吃着警察的凤禄,一边帮着泰国人贩毒,因为他恨警察系统,又没钱,所以报复全人类。
然后张家辉在多年前一次不巧中发现了古天乐帮着泰国人,但是古天乐说服了辉辉,答应辉辉可以发大财,于是辉辉也成为古天乐的同伙。
一起打入警察内部。
刘青云只是一个憨憨的嫂子,黑黑的嫂子。
古天乐和张家辉都爱着憨憨的嫂子,捡肥皂的嫂子。
然后因为争夺的问题,古天乐和辉辉都生了刘青云的气,拿车撞他。
段坤操着东北口音的北京话相信是东三省进京务工人士,多半从事发型行业。
所以,毒老大最让人纠结的发型问题其实很好猜测,就是段坤一手打理的,坤自己的发型也不咋地。
以染色当亮点。
人妖到底是男是女,我觉得是男的,是毒老大在夜总会发现的一个新宠儿,买回家当女儿养大。
那么张家辉的取向就很容易明白了,他的真爱是刘青云,备胎是人妖。
袁泉是最终的赢家,你们三个男人会唱歌有什么了不起,呵呵。。。。。。
三星分别给三个主角,三人演技确实很好,将人物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可惜,剧本太烂!剧情就是扯淡!
剧情太弱,一点都经不起推敲
愚蠢、老套、狗血、拖沓到无以复加。半小时后,全厅的人都开始焦躁地掏出手机不停刷微信,前排一美女直接开始爱消除,而我昏昏欲睡恨不能有个鼠标按快进。
烂就烂在结尾了,不能因为是主角就咋个都死不了啊,开篇不错,有老港片的感觉。张家辉实在太帅,从激战的好身材开始简直就要沦为他的脑残粉了呢!
辉哥你肿么越长越像学友哥了。古仔,演技能稍微长进点不。青云哥,你头还是那么大,这没法子了。
三位影帝都太出彩了。
【C-】剧本堪称脑残,对白幼稚,情节老套,反转唐突,人物行为动机莫名奇妙,有几场戏简直让人觉得他们是神经病,拍的也烂,所谓兄弟情拍的无比做作,仿佛在看芒果台晚间苦情戏。既想有深度,又想感动人,却都做的很垃圾,导致给人感觉又装逼又傻逼,只有寥寥几次动作戏挽回点颜面
有些感情点比较牵强。总体不错。
一部完全没有期待的片子,没想到却让我感动了良久。赚了我那么多眼泪的兄弟情谊,因着三位演技超好的演员,而更加动人。话说剧情还是蛮出乎我意料的~张家辉、刘青云演技赞爆了!
1.架构上是三人的角色换了一轮,由罗兰死前那场戏点破,相当于三人版的“无间道”,但无论角色怎么换,性格决定的宿命依然没有改变,最早死的那个依然死得最早,活到最后的那个依然活到最后;2.好些场景设置都替陈木胜可惜,若换了杜琪峰,场面调度会漂亮得多;3.在两大影帝面前,古天乐相形见绌啊
。。。我擦啊我真不愿意说我看过这部电影!!!看过就看过了吧,我就别再浪费时间吐槽了,槽点简直太多了。就说一句,自称有私人武装的老头儿,您最后能不能整个炸弹啥的把他仨炸了?!咱不亲自上阵拿枪扫行么!后来我想了一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看了国语配音,坑的一B啊!2014观影烂片榜首!
基友情很热血,到夫妻情的部分就变很弱,女性角色全都成了道具,剧情更经不起推敲,不过娱乐性总算还过关
对剧情逻辑有洁癖的人简直看得要死啊!三傻大闹金三角吗?兄弟情怀就是非得一起死是吗?第一次没死了就接着往死里整是吗?还有那个毒枭的奇葩女儿,那一刀划下去……真解气!
古天乐和张家辉的脑残粉顶起,最后哭了,中间部分配乐没跟上
拖沓。主角光环要不要这么耀眼,子弹统统躲着走。。。
香港动作片,叫我说你什么好?
俺說那個泰國警察怎麽略眼熟..原來演了唯神能恕!!!其實就是部講男人友誼的片子, bug太多,為三位男主加分,另外白毛(马浴柯)確實挺亮眼的
高开低走 五年后的字幕一出迅速值崩沦为魔幻片 硬伤太多让人想吐槽都无从下嘴 几个大男人叽叽歪歪各种表白真的大丈夫吗?张家辉娶的老婆居然不是人妖 这就是本剧戏剧张力不足的罪魁祸首!
三个火枪手,一人一星,叠加加一星。虽然所有剧情都被我猜到了这应该是算惊喜还是惊吓呢?话说尖沙咀段坤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闹哪样啊?!
主要看枪战,情节也还可以,有的地方太慢,那人妖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