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舞蹈题材电影舞蹈够劲、欣赏肉体就好。
但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总有些电影还有更高的追求,例如《然后我们跳了舞》。
讲述发生在格鲁吉亚的故事,入围了2019年戛纳的导演双周单元。
很陌生的国度,是吧。
人口三百多万的小国,地属亚洲,加入的是北约。
角色讲的语言自然是听不懂的。
但舞蹈是用肢体传达情绪情感,倒是不受语言的国界影响。
片中舞蹈是展现格鲁吉亚民族舞,即使以前没看过,也能从演员的肢体看出意蕴。
男主Merab是格鲁吉亚国家舞团的一名非大腕舞者,和女搭档Mary常年一起练舞,遇到一个新转来的新舞者Irakli,从此开启了一段定位性向、寻找自我的成长故事。
Merab从小习舞,奶奶和爸妈都是跳舞出身,哥哥David也在一个舞团跳舞。
他爸说“跳格鲁吉亚舞是没有出路的,狗才会选择跳舞”,确实,Merab家境贫穷,爸妈离婚了,爸爸沦为建筑工人,妈妈沦为颓废妇人,年迈奶奶操持家务,其实他们年轻时都曾登上过一些较大舞台,在格鲁吉亚舞蹈界都有过存在感。
兄弟俩也性格迥异,哥哥David显然不想走家人老路,非常叛逆,经常逃避舞团训练,在社会上蝇营狗苟,最后入赘一个亚美尼亚血统的富人之家;而Merab则对舞蹈怀抱热忱,练功自律,但先天条件与舞团的要求不符,常被督导挑毛病,出头困难。
即使在国家舞团跳舞,也难以靠跳舞谋生,所以Merab还得在餐厅打工赚钱。
格鲁吉亚民族舞是什么风格呢?
用片中的话说就是:男舞者要像钉子一样、像一块碑一样,女舞者要纯洁无瑕,男女舞者也不要眼神交流,格鲁吉亚的舞没有性事,格鲁吉亚的舞不力求完美,但一定要传达民族精神。
Merab身型偏瘦弱,性格也温柔,被嫌疑“太软了”。
另外格鲁吉亚舞的伴奏欢快,有激烈的鼓点,有很多旋转,强调腿部动作。
Merab和Irakli之间的故事,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Elio和Oliver的故事很像,甚至两片的演员气质都很像,一方少年感和一方荷尔蒙。
都是被外来者吸引,暧昧的情愫积累后两人越了雷池,但甜蜜期很短,外来者又都客观上不容许其正视性向,离开后要娶妻,青春期的伤痛化作春泥滋养少年成长。
本片中演员都是素人,名下都只有这一部影视作品。
男主扮演者列文·格尔巴赫亚尼也是第一次演戏,应该是专业跳舞的,但凭此片拿到了去年欧洲电影奖的影帝提名。
连imdb上都没他什么资料,年龄不详,但在片中演出了少年感。
不是第一眼帅哥,但很有味道,身材精瘦,个子看起来不高。
列文和甜茶一样,都演出了让人怜惜的感觉,但列文更演出了一种唏嘘感。
Elio成长在富庶的高知家庭,父母也开明,对同性之爱的体验只要遵从内心,故事地还是度假的意大利乡间。
而Merab是生活在格鲁吉亚首都的穷人家,父母给不了他庇护,环境也不开化,舞团的主跳被发现同性之情后下场凄惨,Merab被看见去过gay吧也遭到了队内霸凌。
而Irakli也不是Oliver那种浪漫的异国求学者,Irakli也一生呼吸着格鲁吉亚的空气、也有着困苦的家庭条件和婚娶压力。
导演还是很善意地给Merab安排了一个暖心的Mary,Mary发现自己的准男友Merab喜欢的是同性,但小小的吃醋和气愤之后,还是更心疼Merab,也是Merab最后一支成长之舞唯一的鼓掌者;也让哥哥David替代了父母角色,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与了Merab保护和支持,几乎全程不靠谱的哥哥突然来这么一下,温情效果加倍。
格鲁吉亚舞蹈很要求男子汉气概、绝不允许软缓,有一些传统舞蹈段落此前比较柔和,也在50年前被改掉了。
50年前,是个题眼,事关格鲁吉亚的国家发展史,我不太了解,无力做深度剖析。
但可以想见,Merab父亲如今的“软弱”、母亲如今的“不纯洁”都跟此有关,因为政治会把影响加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身上。
影片里有几段舞蹈名场面,Merab和Irakli首次合体排练双人舞段落,Merab和Irakli给街头游客展示真正的格鲁吉亚舞,在外出参加生日会的深夜Merab随兴给Irakli跳了一段挑逗之舞,Merab最后面试时带伤跳了一段突破阳刚要求的格鲁吉亚舞,都拍得很动人,有情绪有意味还推动着剧情,镜头下的舞蹈很有感染力。
看完《然后我们跳了舞》,我们或许仍然谈不上了解格鲁吉亚这个国家、格鲁吉亚民族舞。
但至少我们,会被这个致力跳着格鲁吉亚舞蹈的少年打动。
想必Merab一定会如哥哥所愿,跳出格鲁吉亚,跳出自己的未来。
今年看过最好的片子,演员,导演,摄影,服化道融合的非常好,干净,纯粹,真诚没有废话,没有自怜与自恋!
既然小众了那么就要优秀的细节,本片太多演员表演的优秀细节堆砌了这么一般的剧情甚至没有剧情的影片感人的素材。
这个演员是天才,让我想起了张国荣!
导演也知道让天才去驰骋吧,他骑在你的背上掌握方向!
这舞该是什么样的?
挺胸抬头步伐坚定,咚咚咚落地如炮响;手臂绷直向上抬,弯弯直直不含糊;划出飓风劈出惊雷,格鲁吉亚舞该是这样男子风范。
这爱该是什么样的?
男人该爱上女人,女人应该接受男人的爱;父母总得有人照料,人总得和匹配的人结婚,要是有了孩子这婚姻便是铁铮铮的事实,即使含泪也得念着爱的誓词。
不该爱上和自己同性别的人,那是毁名誉的事,是威胁到生命的匕首,除非你疯了,否则就不要跨出那一步。
总有该不该,适合不适合,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的时候想了什么呢?
这衡量标准总是屈服于过去,人们明明面朝未来,却只想着昨日重现。
于是我们跳起了舞,脚上有伤或许不该跳,人说跳舞有适合不适合或许不该跳,别人鄙夷不自信的眼光或许不该跳,心伤了想等的人来不了或许不该跳。
可爱我的人在看着我,爱我的人在支持我,我还想跳,我想跳我的舞,无关乎这舞叫什么名,我在哪跳,跳给谁看。
我即舞,舞为我,我只要活着,就该好好跳一曲舞。
作为中国观众,显然不觉得这是给中国人拍的,因此再卖惨,再暗喻,也不会觉得是在拿中国说事。
虽然看评论知道这是一个很小国家的电影,但却因此知道了自己国家的位置,不再是中国和外国,而是发达国家,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连外国月亮是圆的这样的宇宙观都要改变了。
就事论事,作为一个小国家,无论你的传统是啥,屁股坐在哪里,是坚守还是改变,都不在自己,而在世界如何看你,而这个世界也不是你的补集,仅仅是和你不知就怎么扯上关系的一个集合。
但这个集合其实还可以再分很多个子集,只有那些能真正触及你的才是你需要迎合或者斗争的,像我这样偶遇一个多钟的过客,除了知道这个国家是四个字,他们国家至少还有一些不是混混,但生活也不富裕的以外,也无需再输出什么了。
至于电影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所谓精神和山里孩子爱唱歌一样,只是自己的个性展现,没有哀怨,没有控诉,只能等着时间来欣赏吧。
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格鲁吉亚电影。
由于这部电影,我才好奇地搜索了一下主人公所在的城市,第比利斯和巴统,结果被它们的美丽震惊了。
在我印象里,第比利斯只有灰暗的地下印刷所,或者像阿富汗一样的多山干旱,巴统更是闻所未闻。
Google地图给我推荐的照片就像魔法世界一样美丽,峻峭的山崖,广袤的森林,一千多年历史的大教堂,饱和度极高的建筑,看得我恨不得明天就去格鲁吉亚旅游。
电影很多地方让我想起《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阴柔的男主通过不伦之恋突破了内心的桎梏,恋爱的结局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不同的是,一个通过文学艺术,另一个则通过舞蹈艺术。
男主的舞蹈跳得太漂亮了,加上浪漫主义风格的清瘦长相,让人看了一眼就不想停下来。
整个电影有浓重的艺术气质,摄影、布光,都体现了导演的极高艺术水准,加上格鲁吉亚浓墨重彩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夺人心魄的格鲁吉亚民族舞蹈,让我边看边遗憾自己没有生活在一个音乐和艺术是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国家。
导演虽然是瑞典生长的格鲁吉亚后代,整部电影却不是北欧的空灵轻快风格,而是前苏联沉郁刚正的美学风格,可能和影片在格鲁吉亚拍摄,而与这个古老高加索国家的沉重历史和与苏联的复杂关系有关吧;斑驳的舞蹈排练厅地面让我想起贾樟柯的《二十四城》。
比《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更现实的地方是,《请》像是乌托邦似的空中楼阁,两位男主没有生计之虞,就是在美好的世外桃源谈了一场恋爱;而这部电影的男主梅里布(和整个格鲁吉亚)都生存在逼仄的环境下,舞者无法维生,还要去餐厅打工;家里经常停电,手机也会欠费;而生存之外,还有他舞蹈的风格与苏联遗留的强硬风格的“国家精神”相悖,因此不受赞赏的问题。
梅里布的舞蹈天赋毫无疑问极高(“从会走路时就会跳舞了”),然而他哥哥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里没有你的未来”,个人主义一定会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而在此之外,东正教的大环境和古老的传统下,同性恋也被视为不道德,影评中多次提到某个同性恋的朋友被残忍地排挤出了主流社会。
生计、事业、爱情,无一有出路,他还能怎么办呢?
正如电影名字所说,还能跳舞啊。
梅里布跳舞的时候就是沉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的。
影评末尾他披着深红色的格鲁吉亚传统服装试镜的舞蹈,是对以上所有这些东西的蔑视。
他有他自己的舞蹈,有他自己的精神。
我不知道试镜的结果会如何,但此前一段,哥哥安慰失恋的梅里布时说的话,无疑也是给观众的希望:“你要走出去,离开这里。
”正如导演本人一样,离开了格鲁吉亚故土,走了出去,才能回过头来,正视塑造了自己核心的东西。
最后二十分钟真的非常精彩,从长久以来对崇尚阳刚的乔治亚舞蹈的追求到最后时刻以阴柔的、私人的方式向权威宣告背叛,男主Merab完成了一次笼罩在男权阴影下的呐喊,最后用女性的方式向老师行礼,被褪下的那暗流涌动的舞服被随意地攥在手里,Merab落寞而决绝地离开舞室,落寞而决绝的地向格鲁吉亚,向他的故土,向他所有的留恋道别。
作为格鲁吉亚文化的旁者,我们仍可以从影片窥见这个民族的一角。
一个以东正教为文化基底的民族显然离不开永恒的性别命题,正如戴锦华而言:“做某种粗暴的概括的话我们说东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或者重要分别之一,正是体现在西方由中世纪基督教历史引申出的西方现代文明,它的那个基本的文化逻辑或者文化逻辑的基础性建筑是男女有别。
”乔治亚舞蹈是这种文化逻辑的载体,它要求男舞者刚强富有力量,女舞者眼神纯洁不可飘忽,因为“乔治亚舞蹈是没有性的”。
但是生活不会因为文化的界限分明而一成不变,放眼Merab的家族史,同跳着乔治亚舞蹈的祖孙三辈(或者说主要是父辈与子辈)都背离了乔治亚舞蹈的文化。
Merab的爸爸在若干年前已经放弃的舞蹈成为了一名基层工人,而Merab的妈妈无业在家,成为邻居口中“不检点的女人”,哥哥David成日缺席训练,违法乱纪,对乔治亚舞蹈明显也无认同。
Merab虽坚定地追求与热爱乔治亚舞蹈,但父亲说David如果好好练的话会比你跳得更好。
这不是对Merab刻意的打击,或者说David并没有比Merab更具有天赋(奶奶说Merab跳舞有爷爷的感觉,爷爷国舞厅表演过),而是David比瘦小的Merab更符合乔治亚舞蹈(男权社会)对男性的要求。
更何况Merab是个同性恋,在东正教文化下的命运只有像主舞团的男领舞一样被送去修道院“改造”。
也因此,“你得离开格鲁吉亚,Merab,你在这儿没有未来”,Merab对民族文化的反叛是其对人生的另一种承诺,但这并不代表远离了煎熬,可以预见的是,也许多年以后他会怀念故土故人,向东亚人一样对本源文化发出质问“格鲁吉亚/东亚,爱你为什么会让我难过?
”
跟格鲁吉亚室友聊到这部片,他给我讲了这部片在格鲁吉亚上映的故事。
有活动家反对这部同性恋电影在格鲁吉亚公映,于是人们发起了游行,并和警方产生了冲突。
最后有人盗取的这部电影,流入了社会,人们在秘密放映厅得以看到这部片子。
具体的事件报道可以看这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Yq1kDojbQ
Merab和哥哥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格鲁吉亚传统舞的舞者,哥哥身体条件很好却对此并不上心,Merab则相反,极努力却阴本身比较瘦弱不适合格鲁吉亚舞蹈中的有力的阳刚的样子。
一次舞团的选拔突然到来的替代舞者Irakli激发了Merab的胜负欲,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Irakli产生了不同的感情。
当他以为这段被国家和社会所不齿不容的爱情会在彼此的喜欢中持续下去的时候,Irakli的离开让他重新正视自己,最终跳出了属于自己的舞蹈。
本片堪称格鲁吉亚舞蹈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不管是朦胧的爱的初始还是美丽的配色和氛围,都是超温柔也超级令人印象极深刻的。
Merab好美啊,不是阴柔的美,是精致的脸配常年练习舞蹈所拥有的结实流畅充满力量感的肌肉线条的美丽,不会让人不适反而让不论男女的观众都会感受到的美丽和诱惑力。
大特写下的眼神和光影下的舞步与动态,这简直就是完美到不行的表演。
他即使是在略显窘迫和忙乱的生活中,也依然保持着积极和训练和美丽的状态,这是这个角色也是这个演员最吸引人的。
另外就是颜色,格鲁吉亚电影的配色总是带着一种温柔的活泼和可爱。
淡黄色淡蓝色的墙,橘色蓝色的衣服,无处不洋溢着青春和荷尔蒙。
黄色的公交车见证的不同的感情,和在深夜光影下的独舞,无数洒在舞蹈室的汗水和重复的舞步,都特别的让人难忘。
片子的摄影和美术真的都太好了,又美又浪漫,温柔得很。
这虽然是一个关于男孩子的自我觉醒的故事,但故事中的女人们也显得格外的出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Merab的舞伴。
她善良和Merab互相理解互相支撑,能看出她对他的关心与爱,也在意识到他的不同时担心焦虑怕他失去最爱的舞蹈事业,在最后的舞蹈时她流下的泪绝不是假的,复杂的朦胧的和自少年而起的爱意在那一刻成为了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母亲和外婆的爱和对他的支持也都很温柔。
除此之外最后哥哥的话也是他走出最后的门的重要的动力,一切的人都很温柔,流动着的爱推着他找到了自己也勇敢的和世界进行反抗。
我爱这样的温柔,也爱这样的电影和美丽。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641.html过程是曲折的——仅仅是关于观影:资源是网上搜寻的,从点击开始,起先是流畅的,但是这个过程只持续了一般,画面便处在缓冲之中,那连贯的镜头停滞在那里,那说了一半的话还在嘴里,于是更换资源,不想结果还是一样;A4纸背面写着电影笔记,也是到了一半的时候,笔却写不出来,黑色墨水留下的是不完整的笔记,反复涂写才有了点滴……在线观影的停滞感,随电影进展记下笔记的破碎感,以及一部演绎压抑下的同性电影,似乎在感官意义上,曲折之中是满满的不安,似乎一个强烈的愿望:电影能不能快点结束?
这一种强烈的渴望并不是因为电影不够精彩,也不是对于LGBT群体的天然排斥,一种客观所在,限制了对于电影的整体把握,而回到电影本身呢?
当梅拉布最后跳完了试镜的舞蹈,带着受伤的脚,脱下那件红色的长衫,最后开门出去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期盼着最后的结束?
那扇门开启,他甚至没有回过头来看着坐在那里的老师阿利科和决定最后人选的评委,似乎已经义无反顾,舞蹈结束,衣服脱下,大门关上,没有任何的留恋,甚至列万·阿金的镜头也在匆匆中关闭——就像片名所示:然后我们跳了舞,一切就是最后的终结。
如此,最后的舞蹈便是告别的仪式,试镜的结果如何,能不能成为唯一入选的人选,其实不重要了,跳舞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结果,而梅拉布完成这个仪式,也意味着他的生活会走向新的开始,和不在场的伊拉克里一样,他也许会彻底离开这里,和结婚的哥哥大卫一样,他也许会不再做一个舞者。
大卫的那场婚礼,似乎是一切走向终结的标志:失踪几天的伊拉克里终于出现了,曾经不停发信息渴望再次见到伊拉克里的梅拉布躺在床上,当看见伊拉克里走了进来,他靠着他,似乎找到了偎依的感觉,在昏暗的灯光下,这是隐匿的情感,,梅拉布希望重新唤回两个人之间的感觉,但这只不是一场梦,醒来,床上只有自己,旁边也再无他人;而在婚礼上,他真实地见到了伊拉克里,他把自己找到的耳钉还给了伊拉克里,当他伸出手想要摸住伊拉克里的手时,伊拉克里却避开了,“别人会看见的。
”伊拉克里并不只是害怕别人的议论,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想要结束这段感情:他说自己要回巴统,父亲去世了,那里只有相依为命的母亲,而母亲已经为他找到了妻子,他们订婚了。
梅拉布说了一句“祝贺你”,伊拉克里便从他身边离开了。
爱人选择了离开,爱人有了妻子,对于梅拉布来说,一切就是走向结束的开始,他听到外面响起的节拍声,一个人走了出去,穿过热闹的人群,穿过翩翩起舞的新娘,从楼梯上一直走到外面的庭院,站立着,一起跳舞的玛丽走上来,和他拥抱,像是在安慰他,回到家的梅拉布将自己房间所有关于跳舞的海报都拿掉了,一面墙,是空白,是虚无,就像他和伊拉克里的感情。
大卫的婚礼,似乎也向梅拉布展示着所谓结婚的所有可能,因为索普怀孕了,因为未婚先孕,所以为了保住女方的名声,大卫一家必须在两天内把婚礼办了,大卫躺在梅拉布的身边,脸上是被人打过的伤痕,“卢卡说你是同性恋,我必须捍卫你的权利。
”哥哥这样对他说,然后看着梅拉布,问了一句:“我是不是被白揍了一顿?
”梅拉布说:“也许吧。
”大卫终于在这个大喜的日子说出了自己的感慨:“以后我就是一个格鲁吉亚的胖子,为岳父打工。
”之后他深情地对梅拉布说:“离开格鲁吉亚吧,否则在这里你没有未来。
”大卫选择了结婚,大卫为捍卫弟弟的权利和别人大家,但是最后却是哀叹着让他彻底离开,而玛丽呢,这个梅拉布从10岁开始就一起跳舞的舞伴,或许也喜欢梅拉布,但是当她知道梅拉布爱着伊拉克里,她知道自己对他的爱就像经常喝的“奶昔”一样,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的符号,但是她还是在最后拥抱了失去了伊拉克里的梅拉布,然后也说了一句:“我受够了这个地方。
”她手里的那包“伦敦香烟”其实也是自欺欺人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壳子,里面装的、自己抽的还是格鲁吉亚香烟,“像是安慰剂。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所以也没有了秘密,没有了自欺欺人的感情,甚至,没有了舞蹈。
伊拉克里因为母亲而选择结婚,大卫因为索普的名声被迫结婚,玛丽揭露了“伦敦香烟”和奶昔自欺欺人的一面,他们都走向了一种终结,而这种终结似乎都是舞者的一种放弃:伊拉克里是舞者,甚至是国家歌舞团唯一男号最有力的竞争者;大卫曾经是舞者,但是因为吸毒贩毒而被阿利科赶出了舞蹈团;玛丽也是舞者,但是在“我受够了这个地方”的愤怒中,她也许也会选择离开,而剩下的梅拉布呢?
他以最后一次舞蹈告别了这一切,不是试镜,不是完美,不是理想,只是为了舞蹈本身,为了那一种凝结着爱与自由的生活:他在起舞,带着受伤的脚,带着痛苦的心情,跳起,落下,甚至步子变形,而当这一曲终结,他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双脚划圈起身,足尖撑起身体,小腿肌肉绷紧,仿佛世界不再有老师,不再有旁人,只在一种舞蹈的世界里展示自己。
“然后我们跳了舞”,不是梅拉布一个人的“我”,而是“我们”:他穿着的是那件红色的长衫,这是伊拉克里曾经给他的一件衣服,是他想在婚礼时穿的,而当他穿在梅拉布身上的时候,仿佛伊拉克里没有离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让两个人合二为一,这就是“我们”;当梅拉布最后起身跳舞,一方面是展示了男性的力量,就像阿利科所说:“不是所有人都诗歌跳舞,格鲁吉亚舞蹈需要的是男子气概,不需要柔弱。
”但是在男性阳刚之外,梅拉布的发丝、双手和腰线又是那么柔软,当一曲舞蹈混杂了阳刚和柔美,似乎也有着玛丽的影子,而自己在成为舞者中综合了不同的风格,也变成了完美的结合,这也是“我们”——当梅拉布一个在舞蹈,其实伊拉克里也在舞蹈,玛丽也在舞蹈,所有将要离开的人都在这完美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影子世界所诠释的一切都是为了告别,告别这个再也受不了的地方,告别这个没有未来的地方,告别这个被迫结婚的世界,然后门被打开,出去,在不回头的故事里,一切都走向了终结。
最后的仪式,是最后的完美,是最后的爆发,而在这个关于爱的寻找和失去过程中,一切都是隐秘的,一切都是压抑的。
舞蹈团,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就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从10岁开始和玛丽搭档,每天在这里训练,似乎就是为了有一天站在最高的舞台。
所谓理想,其实是遮蔽了很多东西:为什么父亲作为一个舞者会毅然离开?
和母亲离婚之后,梅拉布曾经和玛丽一起去找过他,父亲很坚决地反对梅拉布跳舞,他说的一句话似乎是带着某种攻击:“只有狗适合跳舞。
”但更多的是某种不适应的愤怒;为什么那个叫扎扎的舞者会被关进修道院?
在训练时大家一直在讨论他,据说是因为是个同性恋,所以被认为是变态,送进了修道院,毋宁说是“关押”,但最后他还是逃离了,加入马戏团对他来说并非是得到了认可,而是另一种逃避的开始;为什么梅拉布回家,一家人总是感慨“我们这是什么生活?
”为什么他们议论的是那个“谢瓦尔德纳泽时代”?
又为什么当梅拉布和伊拉克里庆贺一起得到了试镜机会,他们在狂欢之后会从美国人的公墓里穿过?
实际上一切都暗含了某种时代背景,也为他们压抑的生活提供了注解,这个国家的人们经历了什么?
建立了怎样的规范秩序?
似乎一切都藏在这隐约的关键词里,而当舞蹈老师对着他们大喊“格鲁吉亚舞蹈不需要表达完美”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政治生活下的变异美学观,传统似乎被改造了,而改造又充满了自上而下的暴力式的压抑,所以同性恋的扎扎会被当成异数关进修道院,所以父亲说“狗才适合跳舞”,所以大卫会为了女孩的名声结婚,所以玛丽会用“伦敦香烟”的外壳包装低劣的格鲁吉亚香烟。
而梅拉布和伊拉克里的感情,在这样的压抑世界里酝酿,也终于只是在黑暗的夜里,在无人的房间,在早晨的训练房里,传递着隐秘的爱,这一种隐秘,或者是他们最大的勇气来挑战秩序,挑战权威,挑战现实。
起初伊拉克里出现的时候,他甚至在梅拉布眼里是一个不友善的“闯入者”,和玛丽搭档多年,梅拉布似乎是不二人选,但是阿利科不满意梅拉布,“你应该像钉子一样。
”言下之意是他缺乏男性气概,缺乏阳刚气质,此时门开了,伊拉克里进来了,然后开始取代了他的位置跳舞,那时的梅拉布眼中有一丝的嫉妒。
但是这种嫉妒背后却也是一种弥补,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于是他们因为大卫而在一起,那次梅拉布偷偷拿起伊拉克里的衣衫,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在只有一个人的房间里,梅拉布用隐秘的方式找到了自己情感的释放点。
而在玛丽的聚会上,梅拉布一个人抽着烟离开了房间,却在黑暗中看见了也在外面的伊拉克里,似乎没有什么言语,他坐在伊拉克里身边,然后靠近,在一番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打斗之后,他们像情侣一样靠着,吻着,躺着;之后他们又找到机会,光着身体,在跳舞结束之后又依偎在一起……在没有他人的世界里,他们像情侣一样相互依偎,世界似乎正打开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是这一切是隐秘的,更是脆弱的,甚至没有得不到成型,伊拉克里离开了他而“失踪”了,梅拉布不停发他短信问他在哪里,一种思念开始弥漫,而这思念的背后是可能到来的背叛或者离开。
对于梅拉布来说,他对于这一份情感是强烈的,甚至开始显露出来,当玛丽发现了他对于伊拉克里全身心的思念,便拒绝了“奶昔”,“你自己吃吧。
”最后愤而离开,梅拉布说了一句:“谢谢你帮我。
”而眼中是得到爱的满足;当伊拉克里消失,梅拉布处在孤独之中,他独自坐着车,独自游荡在街上,但是当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一个男孩在朝着他笑,他似乎心有灵犀地回应着,而两个人似乎也成为了朋友——他或者把这一种隐秘的爱投射到别人身上,微笑是唯一的语言,也是得到慰藉的证明,但是那个男孩不是伊拉克里,梅拉布在失望中,只有依靠舞蹈才能找到那种感觉,他不停地跳,全不在乎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也不遵守不能喝水的禁忌,甚至在阿利科说“停下”之后,他还是不停地跳,似乎是他要对所谓的规则提出挑战,但是扭伤的脚无疑证明,一切的挑战都会带来身体的伤害。
还有心灵的痛苦,伊拉克里终究在幻觉之后变成了真切的存在,自由追求完美的舞者终于要最后告别舞台,那一种爱也在无奈和规则之下走向了终结,但是完美之舞蹈,追求爱的勇气,都不是如“伦敦香烟”那样的安慰剂,它是一种真正的自我表达,阳刚和柔美,身体和灵魂,他和他,成为一体,成为“我们”,于是“然后我们跳了舞”,不管受伤的脚,不管传统的枷锁,不管消失的人——也不管曲折的过程如何在电影内外成为一种呼应,只要我们跳了舞,最后关上门,一切结束,世界只在身后。
then we danced 然后我们跳了舞 有网友给它起名 以你的舞步撩动我,说是格鲁吉亚版的call me by your name,我觉得它就是它它就是 then we danced !
首先,想先夸一下这部片的光景!
秋日里的乔治亚舞蹈💃,dance完了,提前入秋 🍂 🍁秋日暖阳氛围浓浓,这导演的光影布景也太棒了🌟整的人都想去格鲁吉亚🇬🇪这个国家旅游了😭其次,再来说说性别理论的问题,毕竟它还是一部绝对的LGBTQ影片
在格鲁吉亚🇬🇪,这个宗教和文化都极其坚定、传统的国家里,乔治亚,这个舞蹈,代表了国家芭蕾舞的水平和巅峰,也是国家文化的独特符号,它的舞蹈风格,对于男舞蹈演员来说,必须是阳刚,偏重男子气概,要man的这是主流,也是社会普遍的规则和认同 可是,男主角梅拉布,就是在学习这个舞蹈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性取向开始流动而本片,也是属于在同志 同性电影分类当中的第一个时间阶段,即寻找 确认的阶段 就如同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和本色一样,都是本来都是喜欢女生的小男生们,却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真正喜欢的、独特的对象,所以才有了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是迷茫、探索的,也是不确认、不坚定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一般都会设定一个非常厚重的社会背景,即男权社会,和当中对于男性取向的单一划分,也就是男女关系才是主流,男男就该浸猪笼的传统社会这时的男主角,一旦有了违背传统性别规劝的取向与行为,就会被看作是酷儿群体,也就成了性少数群体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是不确定的,不知道自己这样是不是出毛病了,是不是错的,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但他也在遵从内心最顺心最舒适的选择,那就是做自己 也就是在无限的迷茫与质疑之中逐步自我确认 当然自我确认的过程不可能只是他自己自洽就能解决的,这时就会出现一些老人,即已经自我确认成功、性别转变了的跨性兄弟姐妹,这些已经颇有经验的兄弟姐妹,便会带着迷茫的他走去性少数人群最汪洋的大海中,让他了解,这个群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看到和他一样的大家,都是怎么突破传统性别理论规劝、怎么自信地做着自己,而不顾世俗与传统的压制与惩罚在与这样的群体相处之时,应该是他最开心最自由的时候 这样的过程中,获得自信,终将便会得到坚定的自我确认 在片尾,自我确认一度达到高潮,他忍着脚部的伤痛,跳完了一支完整的乔治亚舞蹈,这支原本被普遍认为是要充满坚硬、刚强气概的男性舞蹈,现在却被他跳出了一丝阴柔、温情、妩媚的感觉,但是他跳起来却是那么的自信,舞姿的挥洒、昂扬,完全看不出来就算是少数能有什么毛病跳完整支,走出舞房,关门那一刹那,是本片最释放的一下子,表达了一种 我不需要一支舞蹈来规劝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潜台词时至此刻,男主角的自我确认已经完全达成!
虽然他和男二没有了后续,但是他已经打破传统性别理论,寻找到了自己的最内心的「本色」。
看完再看海报 完美高度概括/ 舞蹈身体作为身份、性别、传统、现代、情感、语言的转移媒介 身体即宣言/ and then we danced now I am ME/
我给6⭐,这是多出来的那1⭐,男主太丑
兩次樹林野戰,A Cappella長鏡頭真美。情緒細膩自然,格魯吉亞語對白語感獨特,吵起架來語調竟有幾分泡菜味。第比利斯Clubbing之城,倪兵老師此言果然不虛。
几年前曾到格鲁吉亚做过一次深度旅游,因此对这部格鲁吉亚题材的电影有些观赏兴趣。独特的民族舞蹈及闻名世界的山民男声合唱的外衣下,讲了个认识发现自我的青春成长之酷儿故事。据说影片在格鲁吉亚放映时遭到保守势力的抗议与暴力阻止。导演是位格裔的瑞典人,掌控演员、光影及长镜头功力不错。
男主角的哥哥超好看!
最后那段舞Merab豁出去了,亦刚亦柔的身段和舞姿展现了不向现实低头的勇气和傲骨……令人刮目相看。话说Mary还真是最懂Merab的人,当大家还在兴高采烈的庆贺婚礼时,唯有她看见他脸上流露出的失落与难过,那个拥抱真是来得太合时了。这电影男女主角均演得不错!
舞蹈老师还行,不服就踹
#72ndCannes#双周第五场。一个简单略显俗气的爱情故事,有点《舞出我天地》+cmbyn的气质。同性关系因发生在格鲁吉亚而特殊,但感情的本质并不因为发生在同性身上就比较特殊。两个男演员看得出不是真·舞蹈演员但也是盘靓条顺跳得也不错了,男主在台上好小一只,另一位男主非常像异域年轻精修版阿米·汉莫。
快2024了看不了这种生活处处危机还要谈恋爱的gay片
特别棒,镜头光影没有一点不好,连舞步踏在地板上的声音都有不同情绪。与爱情也无关,片名里的“我们”是每一个无比渴望真实生活的小小少年,所以你走了也无所谓,“我们”还是会继续跳舞。
借地说话吧:少说看了一百多部关于gay的电影了,超经典的就不说了,很多小众的都看过,为此还专门建了个豆列,因为刚开始对他们的印象受电影影响还挺好的,觉得他们是敢于直面人生的不一般的人。以至于有段时间好多“同志”误以为我也是同道中人就私信,后来对gay的印象就直线下滑。撩我的那些垃圾就不说了,光能看到的其他的,每天不裸一把,不秀一下,不漏个几把就感觉要死一样,恍然大悟,本质上他们其中很多还是男人,天天想着干天干地的臭男人。
剧情没有太打动我,感觉有点潦草,但声光色营造的氛围很舒服,舞蹈尤其传统风味的吟唱很动人。力量与柔媚一体两面,不分彼此地融为一体,才是美的真谛。
今天是糟透的一天
有格鲁吉亚血统的瑞典导演完成格鲁吉亚首部LGBT电影,据说在上映首日当地保守势力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对游行。剧中自幼习舞的少年Merab与替补演员Irakli的同性爱表现得准确细腻,来自社会与家庭的歧视使这种真挚纯洁的爱难以发展,身心受伤的Merab通过最后一支舞蹈,淋漓尽致地抒发接纳自我、抗争命运的情怀。初次演电影的男主角跳得好,演得也好。我喜欢观赏舞蹈,晚年还喜欢即兴独舞,因此虽觉得这电影略嫌单薄,还是给它五星。
有点对这种叙事方式疲劳了…后面三十分种情节和影像都不错,但是女友和哥哥的安慰以及态度转变其实有点生硬。从坚强压抑到脆弱放纵再到坚强,情绪上的处理太依赖惯性了啦…
6/10。《白乌鸦》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结合,亮点是最后一场舞的谢幕。社会性的表现光靠新闻和霸凌是不够的,至少也要做到每分钟一百二十击的程度。主角之间并没有给我带来火花,反倒和女友蛮配的。
怪神奇的,难得有同志片从头到尾没有一处能打动我
全部交给舞蹈吧,用舞蹈哭和笑,爱与死。
完全是冲着体验格鲁吉亚语而看的,剧情处理得略显突兀,最为重要的结尾也一笔带过,两星给的格鲁吉亚语
爱时热烈,散时刚强,令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