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登陆作战

인천상륙작전,仁川上陆作战,代号:铁铬行动(台),Operation Chromite

主演:李政宰,李凡秀,连姆·尼森,郑俊镐,金秉玉,秋成勋,陈世妍,乔恩·格里斯,金宣儿,朴成雄,朴哲民,金英爱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英语年份:2016

《仁川登陆作战》剧照

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1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2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3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4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5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6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13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14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15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16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17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18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19仁川登陆作战 剧照 NO.20

《仁川登陆作战》长篇影评

 1 ) 献给那些为理想奋斗的先辈

这个电影说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鉴定完毕。

这个故事说的热血人物一样值得别人尊重和缅怀,毕竟胜利属于他们。

这个故事是别人家的内务事情,毕竟人家统一了一千多年,别人包括我们不去掺和,也就不会今天分裂几十年,所以,作为当事人,站在历史长河里,我们不能以恩人自居。

同样今天我们没有感谢苏联,没有感谢帮我们抗战的当时美国给财力,给武器,给物资,甚至给参战人员。

他们说什么了吗?

 2 ) 棒子的自我意淫

本来想借不同视界重新来回视朝鲜战争的我莫名其妙的点击了这部烂片,由此后悔不已。

该片大幅度的讲述了所谓在大战前夕,韩方特种队员的渗透与潜入,并因此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无论是从历史真实视角和常人逻辑上出发都是很不符常理的,一股小股渗透部队竟然能凭借个位数的单位突击竟然能够左右的了战局,纵观整个世界战争史都是未曾有过的事情,唯一的解释的是棒子的极度自卑导致了扭曲的幻想:一场本是由外部势力干预的不正义战争竟然能够表现的像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般伟大,从此出发该部片的逻辑出发根本就是错误的。

莫名其妙,本片仿佛展现了韩国人民保家卫国,反抗外敌的情怀。

这是值得招人嘲讽的,更多的体现的是被蒙昧的韩国人对美国人顺从的一种奴性,这种错误的史观对于南韩下一代人正确史观的形成具有严重的误导作用,朝鲜半岛上的高丽民族本就是一家人,只是由于外部势力的干预才导致如今分裂的局面,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是朝鲜高丽民族重新洗刷民族屈辱,重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前提。

这让我想起了思想分裂这个名词,思想的分裂源自于南韩那些奴性深重走狗性质的民族败类对美国主人的追捧和顺从,南韩人民要及时的认清这些人的阴谋,对这些害群之马进行及时的铲除,重新树立朝鲜一统的观念,只有这样朝鲜半岛统一的局面才能够到来。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台湾和香港,台独,港独势力的声嚣日上也需要全体维护中国统一的中国人站起来做出斗争,只有这样的败类们的谎虚假颜面才能被揭穿,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才指日可待。

 3 ) 哈哈哈哈哈 把韩国人当狗描述的的高大上

评论里面好多精神韩国人 我看完的唯一感受就是 把北朝鲜说的喜欢乱杀人 韩国当美国人的狗当的很高大上还是正义的化身 给我笑得 当初李承晚政权当狗当的多舔你们是不知道吗 多去看看历史 李承晚就是美国傀儡政权 现在说句不好听的 也是美国人的狗 韩国的战时指挥权现在都在美国人手里 要是一个独立国家 没有自己独立的军权 这说起来不是很搞笑吗 日本人虽然军队被压缩到自卫队规模 还有美国驻军 但是自卫队的权力还是日本自己支配

 4 ) 战争片新篇章

《仁川登陆作战》堪称韩国继《太极旗飘扬》后的第二次飞跃!

全篇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不失水准!

开篇开门见山、一目了然,高潮部分氛围浓烈悲壮,结尾扣人心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在情节设置方面前后照应,叙事结构完整、通俗清晰、顺理成章,纪录了最真实、沉痛的历史岁月!

正如影片中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所言,“我所看到的是最终的胜利!

”、“岁月无情地给人带来皱纹,但人如果失去理想,人的灵魂便会充满皱纹!

”…启示无限人生哲理!

影片中朝鲜赤匪种种罪行惨无人道,无不令人心生憎恨!

朝鲜赤匪表面上打着那虚伪的“共产主义”旗号,实质阴险狡诈、无恶不作!

肆意地剥削他人自由、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利算什么“共产主义”!

一味地亲和依赖苏联、协助苏维埃帝国主义开疆拓土才叫做“傀儡政权”!

其野心换来的比是最终的失败!

韩国义士们为了国家的自由、民主、独立,配合有序、有条不紊、团结协作。

其中也有因受共产主义洗脑而误入歧途,但最终终于意识到血浓于水,没有什么理念是能胜过人与人之间最真切的亲情!

韩国义士们先后英勇壮烈献身,换来了仁川登陆作战的成功,为最终的胜利谱写了壮丽凯歌!

《仁川登陆作战》开创了战争体裁的新篇章,可以说是世界战争片发展中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为此再一次致敬为了仁川登陆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韩国义士们!

 5 ) 不好好拍你的犯罪类型片,搞个合作拍摄还拍手撕鬼子!真是的!!!

要一涉及爱国主义,什么电影都会变得BUG频出,什么漏洞都不管不顾了,只要激情,只要狗血。

仁川登陆战本身就是最高的军事机密,你们搞这么大新闻去抢海图,是嫌不够明显么?

一个游击队长都能知道美帝将在这里登陆了,还机密个鬼啊。

深入敌后的队长是如此牛B,波波沙扫射全军有没有,就差手撕鬼子····,呃,不是,手撕金家军有没有。

韩国人非得把自己塑造成改变韩战历史的主要参与者,可事实上这事跟南韩人屁关系没有。

麦克阿瑟可能都不认识什么韩国人⋯⋯李政宰哥哥

 6 ) 手把手教你如何把敌人黑出翔——仁川登陆作战

最近有两部战争题材电影进入内地观众视线,《我的战争》与《仁川登陆作战》,非常巧合地涉及到了同一场战争——朝鲜战争。

自2000年以来,该题材一直是大陆影视作品的禁区去年一部工整的《暗杀》让内地观众叹服:抗日片原来可以这样拍!

“主旋律”电影在韩国导演的手中融入了商业大片的种种元素,极具观赏价值和娱乐性。

但到了《仁川登陆作战》,明显又走了“杀敌一千,自损八个”的“神剧”套路。

主角与反派本来同属一个民族,因为历史政治等原因走向了对立面,大韩民族黑起共产同胞来,简直手起刀落,刀刀见翔。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展现了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的疯狂进攻与无端扭曲。

2016.9.17两部电影评分去你爸的主义,我是为了我妈李政宰饰演的张学秀参加麦克阿瑟的军队,被问到参战原因时,他回答“我想保护我母亲”,温暖又心酸的理由。

在意识形态的分类中,所谓的“普世价值”也算其中一种,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取向是最强大的意识形态之一。

《仁川登陆》非常巧妙,不,非常鸡贼地把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峙——资本主义VS共产主义,转换成普世价值对共产主义的反抗。

片中,共产主义的拥护者无一不被描绘成淡漠人伦的冷血动物。

大反派朴南哲为了试探张学秀,谈到了偶像米契柯夫,米契柯夫的妹妹因信仰基督教,而被哥哥连开三枪击中头部致死,当时留学的朝鲜学生一齐欢呼。

开场十余分钟,一起涉及宗教、谋杀、伦理的故事就将敌人疯狂、暴力、冷血的形象刻画完整。

电影赋予共产主义者的残暴、冷漠也是推动本片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人公张学秀年轻时是一名忠实的共产主义者,某天,同伴们押着他的父亲——一名资产阶级反动分子,要求张学秀亲自动手处决。

正在张学秀犹豫之间,他的挚友开枪杀死了其父,并说“主义是重于亲情的”。

张学秀自此逃到南韩,加入了反抗北朝鲜的阵营,于是有了本片这段往事,是他在女主角反抗时讲述的,紧接着,女主的间谍叔叔被朝鲜官兵抓住并处死。

因为没有及时“划清界限”,女主遭到同伴们的轻视和侮辱,痛不欲生的她顺势协助了张学秀等人的行动。

叔叔被处决后,遭到同事吐口水的女主角电影在此时释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残忍、冷酷的敌人终将遭到所有人的背弃。

共产不共产,资产不资产影片中,张学秀参加接风酒宴,在进入餐厅时,有一个小镜头,门口椅子上坐着一位朝鲜官兵,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正蹲在地上为其擦鞋。

这个看似跟剧情毫无关系的短镜头,相当张狂地讽刺了共产主义的“不共产”。

而在韩国小队中,也有一对搭档恰如其分地呼应了这一点。

少爷与仆人,当这对人物身份表明时,必死的flag在风中飘扬,同时也展现了资产阶级队伍中互相尊重、消灭阶层的正义氛围。

影片过半,flag发挥作用,曾经的少爷与仆人,现在并肩作战的两位热血男性被朝军俘虏,即将处决。

在悲伤的曲调中,满脸是血的少爷笑着说:如果有来生,我会让你当大哥,泰忠哥。

这时的仆人也终于突破了阶层的枷锁,哭着喊出少爷的名字,然后子弹穿头,两人牺牲。

与这种共生死,无上下的美好情谊相比,朝军简直禽兽不如,朴南哲随意处死失职下属,作战过程中,不但不营救自己的对手,甚至随手抓平民为自己挡枪。

导演特意为挡枪身体拍了特写电影在此时释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残忍、冷酷的敌人不但会迫害反对者,更会加害拥护者,因为拥护者离得更近!

通过种种设定,电影将北朝共产者刻画成自私自利、泯灭人性、冷血残暴的杀人机器,由内而外,焕然一黑。

奥斯托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时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电影中,主角张学秀死之前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他甚至因为为祖国牺牲了自己而对母亲感到抱歉。

而影片最煽动感情的部分,也是展现亲情的部分:小队成员偷偷地在墙边卡车上见自己的孩子;张学秀偷偷遥望自己的母亲;在迎军队伍中,母亲以为看到了自己儿子的笑脸。

电影无数次放大主角们的温情、悲伤、平等、友爱、坚韧,也一次次强调反派们的冷酷、残暴,这种单一的设定在普通类型片中也难称上佳,更何况正反两方分属于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

为黑而黑,削减价值。

但不可否认,对于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来说,哪怕这确实是部烂片,也真的黑到了信仰。

一个人死亡是悲剧,一百万人死亡是数据补充:关于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突然向大韩民国(韩国)发起进攻,三天之内长驱直入,攻下韩国首都汉城。

战事当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高票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朝鲜此举为侵略,并敦促其立即停火。

第82号决议投票情况,当时“中华民国”代表中国投了赞成票。

图然而,这场战争依旧在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支持下进行了三年,战火绵延至整个朝鲜半岛,数十万平民被屠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3千1百零8人,中国为此战役从苏联方面负债15年,联合国军死亡人数接近63万。

其中,仁川登陆作战作为转折点,彻底扭转了韩国的败局,麦克阿瑟带领的联合国军给朝鲜人民军带来沉重打击,直到中国志愿军加入,才逐渐缓和其压力。

1971年,叛变的684部队同样从仁川登陆,杀往青瓦台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

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

2013年3月5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宣布,朝鲜将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

韩国电影《共同警备区》:板门店,朝韩官兵同框时至今日,韩国已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其强大的经济活跃度与文化输出为世界瞩目。

而志愿军为其挥洒热血的土地,却在另一个维度上遥遥领先,90年代陷入经济崩溃的朝鲜,依旧是全球最神秘、最专制、最闭塞、最贫穷的国度。

“抗美援朝”宣传海报(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巴塞电影微信公众号MovieBase,转载请寻求巴塞电影授权。

 7 ) Michael为何在飞机上憋着尿擦着泪看完了这部豆瓣评分5.3的电影

一部电影,可以让Michael,憋着尿,还不止两次泪奔的,真不多。

努力回忆,上一次还是《铁达尼号》。

Michael记得在大学宿舍的486电脑前,憋尿、流泪看完《铁达尼号》。

据反映,Michael当时用了太多纸巾,搞得部分同学深夜在486前学习时忽然发现纸不够用了。

由于《铁达尼号》入戏太深,久久不得释放,Michael第二天在大学破败的图书馆里手写了一篇长影评《我和一千部好莱坞电影》。

真的是手写,其实,那个时代,大学里,实际上,什么都主要是靠用手完成。

那时候,既没有微信,也没有公众号,连特么的互联网信号都少有。

Michael把几页稿纸装进信封,塞入学院路附近某绿色邮筒,寄给了某杂志社。

真的,杂志社和Michael都特么没有电子邮件。

几天以后,宿舍里的有线扩音器传来看楼老头的喊话:“Michael,有电话,是个女的,嘿嘿......”真实情况是,看楼老头叫不出Michael的英文名字。

另外,Michael其实是Michael直到2005年公司香港IPO后为了忽悠所谓华尔街投行分析师和基金经理而自己给自己选的英文名。

真实场景里,看楼老头也没有告诉Michael电话那头是个女的。

拿起电话,对方居然是个女的,开门见山就问Michael是不是Michael。

Michael激动地虎躯一震,脱口而出:“YES! It is Michael speaking。

”好吧,Michael严肃一点。

真实情况是,对方是杂志社女编辑,拜读过Michael投稿的《我和一千部好莱坞电影》后,惊为奇文,遂致电询问Michael是不是北影或者中戏什么学校的,并诚挚邀请Michael做个兼职记者什么的。

Michael坦诚说出Michael的大学名字后,Michael清晰地听出了对方的惊讶和失落。

一晃已经十几年,Michael其间历经博客、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不少电影也絮絮叨叨过,而真正沉下心来,准备写个长影评,这应该是手写影评时代后,Michael码字影评年代的第一次。

Michael哔哔了太久写影评的渊源,整个上部都没有和《仁川登陆作战》这部5.3分豆瓣评分的电影发生关系。

估计这是因为Michael对John Woo近来以《太平轮》为代表作品的失落感所致。

和龟苓膏里没有龟一样,整个《太平轮》上部里都没有轮。

接下来,Michael表一表为什么会对这部在整个豆瓣上都没有什么好评的南棒电影如此推捧,以至于在飞机上憋尿擦泪投入地看完。

演员篇没有认出来的连姆.尼森“多年后,当人们面对大红大紫的你的时候怎么也没有印象你在《我的父亲母亲》里出演过主要角色,那么你在《我的父亲母亲》里的演出就算成功了——张艺谋”。

孙红雷红得发紫后有次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演电视剧之前早已经在张艺谋的电影里做过主角了。

Michael当时怎么也想不出是哪部张艺谋的电影。

当孙红雷说出是在《我的父亲母亲》里演出的时候,Michael认为,孙红雷真的成功了。

Michael在看《仁川登陆作战》时,一直觉麦克阿瑟将军的角色塑造最为传神,完全就是麦克阿瑟将军在Michael脑海里的应有的感觉:高,瘦,带墨镜。

历经风浪,不改初衷。

为了75000名士兵,敢于做成功率只有1:5000的决定。

直到看完整片,Michael都觉着出演麦克阿瑟将军的演员是美帝群众,不是南棒整容后乔装打扮的。

而且,出演麦克阿瑟将军的演员演技太特么牛逼了,绝对具有争夺奥斯卡的实力。

Michael后来搜索了一下演员表,发现扮演麦克阿瑟的演员居然是:连姆.尼森,连姆.尼森,连姆.尼森。

牛逼演员的牛逼之处就是在于牛逼哄哄地塑造了牛逼历史人物后让观众认不出来原来那个牛逼的他。

散发着纳粹军官气质的北韩将领Michael到现在都不知道出演北韩将领的南棒演员的名字,不过,Michael到现在还在给他的演技点赞。

为他的角色的发型点赞,为他的角色的军装点赞,为他的角色的内心矛盾、痛苦与坚持点赞。

Michael看到了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在《无耻混蛋》里塑造的纳粹军官汉斯的感觉。

瓦尔兹靠汉斯的角色后来拿到了奥斯卡小金人。

泪点篇也许是Michael泪点太低的原因,《仁》剧的泪点个人感觉如下:家庭小聚南棒行动小队准备执行任务前,队长张学秀特意安排车辆在菜市场停下来,让女队员悄悄地把一位队员的妻子和孩子引领到卡车前。

卡车帘子拉开,做父亲的队员见到妻子和还不懂事的孩子,本来幸福的小家因为突如其来的战争而天各一方,父亲激动地把胖乎乎的儿子深情地抱起。

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不知道为什么要同室操戈,不知道父亲承担的任务的危险,只是无邪地笑着。

队员们一个个抱起孩子,孩子对每个队员报以天真的微笑。

看到这里,Michael傻逼一样地飙泪起来。

个体的小我总是会在历史变革的大事件中彰显得无比伟大。

这就是人性的力量。

它从来无力抵抗突如其来的社会动荡,但最后又总是有力量去扶正偏离轨道的历史进程和抚平偏离轨道阶段的历史伤痛。

写到这里,Michael脑海里浮现出余光中的“这头……那头……的《乡愁》。

”儿子的注视和母亲的心有灵犀张天秀队长在执行行动前,也来到街头远远地望着自己的母亲。

队长母亲年数已高,早已看淡生死荣辱,在战争的乱世中保持着一种天使般的安详。

母亲和儿子总是心有灵犀,感觉远处有人在看着她。

母亲举头远望之际,做儿子的张天秀队长立即躲开,忍痛不去打扰母亲的平静。

子欲孝而母不在,痛苦万分!

子欲孝而子不能在,何等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万分!泪奔。

张天秀完成了所有任务躺在仁川登陆的滩涂上,在生命里最后的时间,仰望星空,想到的不是国家,不是信仰,不是职责,不是荣誉,而是欲孝而不能孝的内疚。

再次泪奔。

了解Michael的人都知道,Michael这个人不多的成见都给了南棒,所以,Michael对南棒这部电影给予如此高的推崇,很多人自然觉得奇怪。

Michael认为,这部电影突破了南棒了惯有的部分局限:突出麦克阿瑟的格局美帝拍美军,传统套路是塑造战斗力牛逼和实力高大的形象。

《仁》剧中,麦克阿瑟将军角色的重点是刻画内心的挣扎,让Michael都想重新把《巴顿将军》找来再看看。

非左非右不站队无意评判历史,既不烘托李承晚,也不批判金日成,客观对待志愿军,坦诚面对客观历史事实。

也许是Michael年纪大了,眼圆耳顺的原因,Michael在看《仁川登陆作战》和写上下部影评的时候,脑海里闪现的定影如下:《无耻混蛋》《巴顿将军》《渡江侦察记》《闪电行动》(1987)《加里森敢死队》《拯救大兵瑞恩》《大清炮队》(1987)......1980年代才是内地电影的好时代。

长大成人,就是找共鸣和被共鸣的过程!

Michael在京港之间的国泰航空航班上看了这部电影,在飞驰的京沪高铁上写了影评,今年好像还有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诺曼底登陆》,大家翘首期待吧!

 8 ) 思密达,收了神通吧!——《仁川登陆作战》中的夸张与现实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10期, 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6年,虽然国际战争片市场尚算不上“青黄不接”,但丰富的程度的确不如打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七十周年”旗号的2015年。

尽管并非有特殊的历史纪念日,中国与韩国都在2016年,将战争片的题材瞄向了朝鲜战争。

然而,对《仁川登陆作战》这部电影,军迷恐怕会“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这不禁让人想起,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评价安其奥登陆战的那句话:“我们原本希望抛上岸的是一只凶猛的野猫,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一条搁浅的鲸鱼。

”指挥官不是“思密达” 在观众智商的不断增加,军迷眼光越来越挑剔的情况下,除了中国电影市场之外,国际战争片基本已经抛弃了胡编乱造的“战争神剧”。

这年头,战争片如果没有“历史原型”,不是取材于“真实历史”,导演和编剧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李宰汉导演,显然深谙此道,抢在其他韩国导演之前,将堪称韩国历史转折点的“救国之战”搬上了银幕。

然而,这部号称“战争片”的电影,实际上只能算“谍战片”或“动作片”。

其主要的戏份在于仁川登陆战之前的情报战与特种作战,“登陆”反而成了“噱头”。

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不惜采用“标题党”的手段,这着实令人不齿。

1950年6月25日,朝鲜向韩国发起进攻,朝鲜战争爆发。

日本投降5年后,南北分治状态下的朝鲜半岛就重燃战火。

苏联武装下的朝鲜人民军武器装备先进,大量兵员来自曾经参加过中国解放战争的朝鲜族官兵。

面对孱弱不堪的韩军与准备不充分的美军,朝军一路势如破竹,将美韩联军压制在了“釜山防御圈”中。

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力排众议,坚持在战场环境极不利于两栖作战的仁川,进行登陆。

在这场号称成功率只有“五千分之一”的战役中,麦克阿瑟出奇制胜,截断了朝军的后勤补给线,导致围攻“釜山防御圈”的朝军彻底崩溃。

这就是电影《仁川登陆作战》的历史背景。

在电影中,韩军敢死队执行的“X光”行动,几乎对战役的成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X光”行动的历史原型,是仁川战役中的“特鲁迪·杰克逊”行动。

电影中的“X光”行动是对“特鲁迪·杰克逊”行动进行小说化改编的夸张版本。

实际上,这次行动的作用和激烈的程度,远不如电影中描绘的那样重要或惊心动魄。

在真实的历史中,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美国海军尤金·克拉克上尉,而并非电影中表现的韩国军官。

当时,克拉克上尉确实有两名韩军助手,分别是韩军反情报部门的居仁洙上校与韩国海军尹钟上尉。

但是,基于“全宇宙都属于韩国”的理念,电影自然要把指挥官换成韩国人。

克拉克一行人抵达仁川附近的灵兴岛后,组织当地平民建立了武装,对朝军的防御进行侦察,并击退过朝军的试探性进攻。

至于电影中的“神剧”情节——韩军敢死队假扮朝军混入敌营窃取情报,在朝军后方大杀四方,十几人歼灭成百上千朝军等,观众当娱乐片看看就好,完全不用当真。

或许导演也觉得,把美军排除在外似乎“不科学”,于是在突袭月尾岛灯塔的战斗中,突然出现了说英语的美军官兵。

但是,在之前的情节中,从未表现过敢死队中有美军,在敌占区化装成朝军进行情报战,身为白人的美军怎么办?

对这些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电影没有任何交待,成了明显的败笔。

电影的末尾,为了让气氛更为悲壮,在发射了关键的信号弹后,“张学秀”壮烈牺牲。

在真实的历史中,真正发射那枚信号弹的崔圭峰,一直活到了战后。

2010年9月15日,他还参加了仁川登陆的重演活动。

道具尚可一看 就像很多女性观众看《狂怒》,只是为了看布拉德·皮特一样。

女观众看《仁川登陆作战》,恐怕只是去看“欧巴”的。

对普通男观众来说,战争片只要打得热闹就行了。

只有军迷,会用挑剔的眼光,去“内行人看门道”。

武器装备的道具是否真实,是最大的看点。

在电影中,朝军装备的枪械包括德国C96“毛瑟”式7.63毫米手枪,苏联TT-33“托卡列夫”式7.62毫米手枪、PPSh-41“波波沙”式7.62毫米冲锋枪(装备71发装弹弹鼓)、M1891/30“莫辛-纳甘”式7.62毫米步枪与RP-46式7.62毫米轻机枪。

韩军敢死队化装成朝军时,皆使用上述苏制武器,暴露后改用美国M1式7.62毫米卡宾枪、M3“盖德”式11.43毫米冲锋枪、M1919A4“勃朗宁”式7.62毫米重机枪与Mk 2式手榴弹。

韩军地下武装还装备M1“汤普森”式11.43毫米冲锋枪。

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是M1“加兰德”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

在追车片段中,朝军有1辆BA-64式装甲车。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领头的居然不是这辆BA-64,而是毫无防护可言的吉普车。

在追击中,BA-64上的朝军居然使用了美制M20“超级巴祖卡”式88.9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在静止状态下,火箭筒的命中率都很有限,很难想象在机动状态下能命中移动的车辆。

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出现这种脑残的战术。

在突袭月尾岛的战斗中,韩军敢死队缴获了1辆敞篷的装甲战斗车辆,还以其彻底摧毁了朝军岸防炮阵地。

实际上,那是“扮演”苏联SU-76M式自行火炮的道具车。

只不过,这辆道具车改装得并不太像。

真正的SU-76M,战斗室更为靠后。

韩军敢死队不用学就知道如何驾驶SU-76M进行战斗,还击毁了朝军1辆T-34/85式中型坦克。

实际上,装甲战斗车辆的操作,不经过专业训练,是不可能无师自通的。

电影还极度夸张了朝军的兵力,将其山体防御工事中的岸防炮设定成了苏联M1931(B-4)式203毫米重型攻城榴弹炮。

实际上,月尾岛上的朝军第918岸防炮兵团第2炮兵营只有8门M1942(Zis-3)式76.2毫米反坦克炮,威力也远没有电影中的那样夸张。

真实的历史中,其发射的10发穿甲弹击中了美军2艘驱逐舰,但并未造成大碍。

电影接近尾声时,登陆才开始,李宰汉导演终于敢挺起胸脯,称自己拍的是登陆战了。

美军F-4U“海盗”式战斗机、B-29“超级堡垒”式战略轰炸机,各型航空母舰、战列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与登陆舰艇,悉数登场。

虽然皆为计算机特效制作而成,但海空火力准备的视觉效果还算撑得起场面。

相比之下,声效反而不够逼真——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406毫米舰炮开火的声音非常大,电影中的炮声却与隔壁邻居家装修时砸墙的效果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对岸炮击的美军舰队中,出现了装备火箭炮的坦克登陆舰,亦称“火箭炮艇”。

很少有电影能表现美军登陆舰队的这个细节,这倒是难能可贵。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化妆成朝军的韩军敢死队。

李政宰饰演的“张学秀”手持PPSh-41“波波沙”式7.62毫米冲锋枪。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朝军岸防司令“林桂镇”(左)手持C96“毛瑟”式7.63毫米手枪,与手持TT-33“托卡列夫”式7.62毫米手枪的韩军敢死队队长“张学秀”(右)对峙。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朝军步兵使用RP-46式7.62毫米轻机枪扫射韩军敢死队卡车。

RP-46就是苏联DP-1928式7.62毫米轻机枪的改进型,二者经常出现在二战与朝鲜战争电影中。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韩军敢死队驾驶缴获的SU-76M式自行火炮,突入朝军阵地。

《仁川登陆作战》片段,美军F-4U“海盗”式战斗机,护航B-29“超级堡垒”式战略轰炸机空袭仁川朝军阵地。

并不还原历史 无论如何,历史上的仁川登陆战,主角都是美军,韩军只起到了辅助作用。

即使在电影中,麦克阿瑟殚精竭虑,韩军敢死队梦寐以求的“飞鱼”水道朝军水雷布防情况,也只是为了增强情节紧张程度的一厢情愿而已。

在真实的历史中,朝军在仁川布设的水雷很少,布设方式也很简单。

低潮时,水雷都露了出来,美军驱逐舰用舰炮摧毁了不少。

登陆舰艇在高潮时才开入水道,并没撞上水雷。

电影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也乏善可陈。

塑造麦克阿瑟这样性格复杂的人,从来费力不讨好。

在电影《麦克阿瑟》中,格里高利·派克甚至也不够成功。

朝军岸防司令“林桂镇”看起来更像苏军政委与黑社会流氓头子的合体。

穿着马裤的金日成倒是没有被塑造成“小丑”,颇有几分斯大林的风范,但很难想象如此冷血独裁的人,能像电影中那样容忍“林桂镇”在自己面前大呼小叫。

电影仍然未能逃出有妻子、孩子、母亲等浓重亲情关系的角色,必死无疑的窠臼。

突然加入的感情戏更是无中生有,实在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导演爱情片拍多了的后遗症。

这部战争片本来就更像“动作片”,加入这段莫名其妙的爱情后,就成了“爱情动作片”,但又好像哪里不对…… 李宰汉就这样打造了一部“十几个人拯救韩国”的战争神剧。

这种“以小搏大”的理念,曾体现在他制作的《向着炮火》中,甚至也是整个朝鲜民族文化思想的缩影。

战争神剧已经越来越没市场,思密达,还是收了神通吧!

 9 ) 都是兄弟,南北东西都一样。。。

没查过历史,不过以棒子的意淫能力,估计没少添油加醋。

站在南边的立场,确实有悲壮的情怀,敢死队性质的小分队,潜入敌区,搞破坏,弄情报,最后死的其所。

不过,北边人可不这么想,何况当年天朝也是出人出钱出命的帮过。

说不定再过若干年南北统一了,对天朝是好是坏都难说。

若再回头看本片,不定又是啥感叹了。

 10 ) 也就是高地战能看看

哈哈我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国家不要尊严的去拍别的国家的马屁 我感觉看完不是我一个人觉得美国是韩国的爸爸 也是长见识 我见过手撕鬼子 8百公里打死鬼子 我也没见过哪一部电影八个人可以打败北韩军队一个师的关键还是正面 总得说这部电影就是自美国为主导 南韩狗腿子们在干活 真没见过这么黑自己国家的… 还有什么千里送俩摩托车 几公里海岸线只有五门炮 岸防工事临时挖 一辆突击炮跑遍全世界 主角中八枪第二天早上导演说死才能死 麦克阿瑟是脑残 好看点的公正点的也就是高地战了

《仁川登陆作战》短评

??????蜜汁低分

7分钟前
  • 马孔多里奥阿茶
  • 推荐

连姆尼森演军中刺头,小头目正好,看他演麦克阿瑟真是分分钟出戏。

12分钟前
  • 黄红灰棕
  • 还行

还行~~

14分钟前
  • Olive
  • 推荐

這。。。其實我也不是多喜歡的,不過李政宰確實演的不錯。。。

15分钟前
  • 嘎布拉堪姆
  • 推荐

烂到李政宰的颜也救不了,BTW李政宰比小护士大21岁,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

17分钟前
  • 回音
  • 很差

明明就很好看 又一堆乱评分的 不爽不要看阿

19分钟前
  • Big cat
  • 力荐

堪比手撕鬼子系列,中间好几次重大bug让我忍不住想骂人。它想传达的到底是什么,看不起别人理念重于亲情的信念最后不也选择了自己的理念抛弃了初衷吗?说好的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呢!立场不同,并不感觉谁比谁高尚,煽情也没用。根本不用美帝出兵,派200个敢死队员就能征服世界了。

21分钟前
  • 家私听
  • 较差

有幸观赏,荣幸之至。

24分钟前
  • 独自惘然
  • 力荐

电影看起来阵势很大,但是不久你就会忘记是否看过这部电影,它是一场毫无感染力的英雄主义行为。《仁川登陆作战》也许能够满足一些韩国本土观众的盲目的民族自豪感,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显然是一部失败的电影,充满僵化的电影人物和缺少足够动力的故事和行为,很快被人忘记。

29分钟前
  • 韩伯愚
  • 还行

卧槽,跟手撕鬼子有得一拼。

30分钟前
  • 两个寂寞
  • 很差

"单凭局部战争 根本无法把共chan主yi连根拔起 政治家根本不懂何为战争 把士兵排到无法保证胜利的战场 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 “树根在腐烂,果子还会成熟吗”这是迷惑学生们的好句子。人不是活得久才会老,放弃自己理想的时候就会老去,岁月会让人长皱纹,放弃理想会让灵魂长皱纹。

33分钟前
  • zju_miracle
  • 推荐

互相抱孩子的镜头拍出一些老吴的感觉。

38分钟前
  • 发条J
  • 还行

惊讶看到这么多差评,个人觉得拍得很好,反派较出彩。

39分钟前
  • 黑暗骑士蝙蝠侠
  • 力荐

尬的我浑身冒冷汗,短评是怎么做到替韩国委屈的,做舔狗的舔狗都图啥?非得吹一嘴不如吹政宰叔穿朝鲜军服是真行走的性感炸弹。

43分钟前
  • 妖一
  • 较差

无聊

48分钟前
  • 吹热风的野草
  • 很差

名字改成登陆前战还可以。前半部分拍的还很带劲。

52分钟前
  • fx
  • 还行

2.5 神剧评价很贴切。槽点蛮多,有些桥段的韩国摄影范儿还是不错的。不如《密探》,远不如《太极旗》。

57分钟前
  • 幽云十六州
  • 较差

韩国版抗日神剧。。从头杀到尾,感情美军没有韩国人帮忙就都是狗的样子。。。

1小时前
  • 较差

连姆尼森: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1小时前
  • Keith Lee
  • 较差

我很想知道美国人看了这部电影后的反应,他们会不会提麦克阿瑟吐槽下自大的韩国棒子

1小时前
  • ˊ梅賽德斯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