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

主演:黄磊,蒋勤勤,元秋,赵宝刚,路晨,金玉婷,舒砚,王澜,陈昊,初星一,刘竞,高放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四世同堂》剧照

《四世同堂》剧情介绍

四世同堂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新版《四世同堂》改编于老舍同名原著,以小羊圈胡同的祁家(曾静饰祁老爷,黄磊饰祁瑞宣,蒋勤勤饰韵梅,陈昊饰祁瑞丰)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胡同中冠家(赵宝刚饰冠晓荷,元秋饰大赤包)、小崔、小文、李四大爷和孙七等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抗日战争中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真实再现了北平百姓由否认现实到终于认清险恶局势的思想变化过程,刻画了一部分人从“小家”升至“大家”的心路历程与由消极逐渐升格为积极的反抗斗争,以及另一部分人置国仇家恨于不顾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及最终下场。同时为了在更靠近原著的前提下体现时代性,新版《四世同堂》加强了对民族性鞭笞的分量,并加快了叙事节凑与场景的可视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1400谢天谢地你来了我的宠物是大象谜一样的双眼未来机器城漫游冯宝宝与张楚岚前男友的遗书飞虎之壮志英雄没能做成勇者的我无可奈何的决定去工作饮料超人病毒文豪野犬终末的女武神甜心飞天大盗第七季海风吹过零丁洋魔道天师:幽冥黄泉乘风破浪鲨卷风一个决定写连环杀手的作家的浅薄故事最后一次赛跑蝙蝠侠:哥谭骑士长江图无熊之境帕拉迪姆大巴风筝天降大劫何种谋杀体育人家

《四世同堂》长篇影评

 1 ) 连爱都是朴素的

<四世同堂>的导演说,他们翻拍这部剧不是为了怀旧的。

但总归是有点一厢情愿的想法,安安稳稳座在沙发上看这部剧的,多数是怀旧。

于是,难免拿来新旧对照一下,于是,板砖和口水也就开始比翼齐飞了。

——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只不过,观众总是喜欢把批评先放大,那一点好处,就搁在心里独自欢喜吧。

当年课本中的〈四世同堂〉的印象,到现在已经渐渐稀薄。

只余下那些灰白的片断晃晃荡荡。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背景。

可是偏偏新版《四世同堂》的初衷便不是留下这些灰暗,而是尽可能地让调子明亮起来。

但有了小说与旧版电视剧的先入为主,新版的《四世同堂》被很多人认为缺少沧桑,缺少味道。

而作为北平为地标的代表小说,这部电视剧里面的京味又少了一些。

也是,在范围涉及言情、偶像、军旅等众多题材领域的一口京瓷,在最该出现的地方反而来得不浓烈,也难怪被批。

但绕过这些“欲加之罪”,(人家导演说本来与旧版就是完全不同的两部剧嘛。

那些罪状也可称为创新。

)新版的〈四世同堂〉并不难看。

之前担忧这是一版偶像剧,不过在蒋勤勤有点脏兮兮的装扮上就看出了这些靓男俊女们不想用脸蛋来演戏的诚意。

说起蒋勤勤,总是给人美艳刁蛮的感觉,可这里的韵梅荆钗布衣,贤良淑德,一生都是为了家庭、为了丈夫而活着的。

蒋勤勤经历了结婚生子,这部剧里把妖治的光芒收拾得干干净净。

而黄磊,演这种戏倒是最驾轻就熟的,他本人就有一种文人的气质,而瑞宣是典型的知识份子的代表,即使力量微弱,也做着在那个背景之下该做的反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不为日寇做事,而与妻子韵梅一起艰难地维持生计。

他也有他的弱点——彷徨、软弱、犹豫不决。

《四世同堂》中描写的祁家人,浓缩着那个时代下的中国人。

或抗争、或苟且偷生,或被逼得无路可走,发疯……韵梅在丈夫瑞宣被抓后,一心想要求救却无奈家门被特务走狗把守,情急之下的她,开始用凿子去凿那面爷爷亲手垒起来的结实的墙。

天寒地冻,她穿着单薄的棉布旗袍,先是用凿子,最后赤手挖墙。

头发散乱,脸上泪水和泥土混和着……心开始痛了,那是一个女人的情深似海。

从不曾说——在那个难以安身立命的年代,岂敢奢言爱。

韵梅和瑞宣的情份是朴素的、温柔的、沉默的。

可那一刻终于崩发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面写,“春天好似不管人间有什么悲痛,又带着它的温暖与香色来到北平。

”日子也一样,爱总是能带来一些暖色和希望。

 2 ) 三世同堂

我既没有看过《四世同堂》原著也没有看过老《四世同堂》电视剧,我斗胆谈谈我看到至今还尚未演完的新《四世同堂》剧。

我承认,我是被这首慷慨激昂的主题歌吸引的。

让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京剧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让我感受到活力的就是老舍的原作。

某日我去书店,亲见一位很年轻女士询问店员要买《四》,店员面露难色答道:断货了。

此乃本地首屈一指一书店。

我想她一定是被电视剧所吸引,然我看到如今,说实话,我还没有认同演员们的表演。

除了黄磊老父黄小力扮演的钱先生还有赵小刚张力十足以外,众主演还没有谁演得出色出彩。

所以我为老戏骨们而喝彩,看到冠先生的汉奸相我真是融入了戏中,忘乎所以地在心里暗骂。

而究竟什么让这部戏为大家所喜欢?

买断货的书可以证明。

我才几天之前看过了巴金的《随想录》,其中怀念老舍的文章我含泪读完,深深地勾起了我对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的惋惜,我扼腕天才的失去。

我猜测原著中大量对城市的观察,我猜测原著中大量对国家的爱没有通过黄磊的表演流淌出来,我猜测原作中精巧而细致入微地描绘各式各样穷人生活细节的故事,可以允许压缩改编成30几集的电视剧,我猜测作品中活着的语言,我猜测作家创作时对汉奸嘴脸的大量观察,甚至直面冲突,我猜测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用笔当做刀子。

既然谈到剧情,不可避免提到大赤包。

她被有意的戏剧化,更加亲和年轻人的口味,但是我们不妨考虑一下:那个时代,如果我们——你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会怎么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会祁大爷那样做吗?

都会祁家老三那样扛起枪吗?

政府的军队节节溃败了,我们不会信仰崩溃吗?

没有钱取暖没地方买粮,我们就不会为侵略者唱戏吗?

我把我自己问住了。

三世同堂谁去养家?

两世同堂谁去扛枪?

90后是用纸尿裤养大的啊。

我现在在学日语,在学习日本文化,我试图思考日本人和战争。

我一度认为:中日空间距离近,就像德法,两伊,巴以,摩擦在所难免;我一度认为:日本人贴近自然,这使他们产生了强大向心力,心理上需要一个忠于的目标;我一度认为:日本人的精神深受海洋性格——自然环境飘忽不定——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他们生命的漂浮不定,以及他们轻视甚至矮化生命的态度,以致南京的灭绝。

我曾经试图用以上诸理由去化解心中横碍在中日之间的结,但是最终我还是不能。

五千年悠悠中华,只有这一次,只有这一次被外敌全面侵略,我心中无法释怀。

不能原谅日本淡化历史的行为,更加不能原谅中国人忘记这段无比的羞辱。

这下真真地扯远了。

我既没有看过《四世同堂》原著也没有看过老《四世同堂》,所以在这里胡说八道真是不识天高地厚。

还望大家谈。

 3 ) 四世同堂

我看的几天的努力之后,《四世同堂》终于进入了30大观,这部剧让我看的一发不可收拾,昨夜又是一个不眠夜,可能这就是所谓“经典”的力量。

看这部剧的时候还穿插看了《南京!

南京!

》同样是表现国恨家仇的,侧面描写对我的冲击力似乎更大一些!

这几天的国恨家仇被升华到一个境界,心中充满了愤怒,对日本人的感情也不知道如何安置。

相比《南京!

南京!

》一个个悲壮的大场面,老舍先生这部剧的细水流长倒把我的心刮的更痛!

日本人,疯狂的侵略者让我觉得已经谈不上人,更可恨的是那些欺负同胞的中国人。

在这部剧中有太多这样无耻的人。

大赤包是一个,这个女人凶狠毒辣到一定境界,看他发飙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人是疯了。

为了到达目的不择手段,看她的眼神只能说是凶残。

但无论如何如,在某些时刻,她还能说的上是个女人,到家里男人是个窝囊废,还是个要脸的窝囊废,她的家里人怎能不累?

冠晓荷,就是那个要脸的窝囊废。

越看到最后越是来气,赵宝刚演的也是进入一个境界,让我看到冠晓荷这个人的时候都想直接跳过,倒是看到他被活埋的时候心里才解恨了一些,这样的人活着只能祸害别人,死了到更干净!

他为了做官,宁愿自己的女人去做军妓;为了活着,她让自己的女儿去卖;为了巴结,他出卖了自己的邻居,甚至自己所谓的兄弟。

在他那里,真理永远掌握在权位之人手中,日本人是他的一切,他的忠日指数达到98,连日本人都不感相信,这样一个人能干出点邪恶的事情,干出点狠点的事情也还能说的过去。

但是他偏偏什么都不是,他的能耐就是百个七八桌,来点情调,吹吹牛,仗着自己的亲人当处吹嘘。

真到老婆有危险的时候,他倒像个大屁虫,什么都不冒一下!

越说越来气,像大赤包那样的人是恶,但起码还是有自己,在某些时刻是不低头的,最可恶的就是这样的墙头草!

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

不说这个人了,真的超级生气!

祁瑞丰,你能在窝囊点吗?

死了干净!

又是一个可怜可恨的人!

胖菊子,……………………

 4 ) 我想为他们说几句

刚看到中央一播放四世同堂 我就去书店买了书 书并没有被摆在很显眼的地方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 找到之后才觉得更加珍贵据说是写得比较出色的抗战作品 我其实很少看这种激发民族气节的书怕看了太气愤 而看不下去 本来是想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的 但是看着电视觉得太气愤了 一直没敢翻书 所以我是没有看过原著 也没有看过老版的电视剧 也没看过关于这个新版电视剧的任何褒贬评论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 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因为里面很多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都想为他们说几句 这是很难得的我最想说的是妞子 甜美的小丫头 有着与年龄截然不符的懂事 在那个所有北平人都吃不饱肚子的年代 她说着妞子不饿 妞子不饿 要把曲奇留给爷爷吃 可是最后却饿死了 转眼日本就投降了 中国胜利了 北平城的人们都欢呼着胜利的喜悦 可是妞子没有了 满天璀璨的烟花又怎能补偿这幼小的生命还有小文夫妇 人家都说戏子无情 可是这对唱戏的夫妇却让我们刮目了 他们是那样的恩爱 如果那只是小爱 那么他们宁愿饿死也不给日本人唱戏 最后的最后 双双射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下 死得美丽又壮烈 那就是他们的大爱 还有高第 开始的时候 只觉得她是个清秀的女子 温良醇厚 怎么都不像冠家的女儿 好在结局是她得到了幸福 我一直觉得冠家人之间根本没有亲情 女儿被父母利用 当作他们攀升的工具 恶毒得如此苍凉 只能说他们演技太好 后来才知道扮演冠晓荷的居然就是传说中的赵宝刚《永不瞑目》《奋斗》及《我的青春谁作主》的导演 见识了这部电视里还有许多生动的小人物 四爷爷和四奶奶 钱伯伯的亲家 那个巡抚 那个经常打媳妇的车夫 那个日本老奶奶 已经做好心里准备了 决定回去看老舍先生的原著

 5 ) 一个小问题

昨天看《四世同堂》时,桐芳炸死了日本军官,小文夫妇也被打死,随后日本人去搜小文的家,贴封条,封条上写着民国(多少年没看清),但民国是绝对没错的,怎么会这样?

 6 ) 四世同堂

2009版的《四世同堂》拍的还挺好,没想到是黄磊主演的。

第一幕场景是在嘈杂的市场里,吆喝声几乎盖住了演员说话的声音,我还以为这是80年代拍的呢。

越到后来越被演员们的演技折服,黄磊饰演的祁瑞宣,是一个有思想有骨气的读书人的形象,他虽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去跟日本人抗衡,但一直抱有一颗为抗日贡献的赤胆忠心。

陈昊饰演的祁瑞丰,把一个没心没肺,自私自利的汉奸刻画的淋漓尽致。

还有就是赵宝刚饰演的冠晓荷,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些人只贪图荣华富贵,连祖宗都可以不认,趁火打劫不管其他人的死活,身为中国人竟然还帮着日本人一起欺负中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宁可出卖自己的女儿和小妾,可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冠家与善良的街坊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视剧中也通过许多镜头进行对比,比如祁大爷寒酸的与街坊四邻们过着生日,冠家张灯结彩大鱼大肉的伺候着日本人。

这些镜头的对比让我强烈的感到十分的不平,好人就过得那么凄凉,坏人竟然还这么逍遥。

但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冠家做了那么多坏事,最后也都一个个死的很惨,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本国民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冠家对面的一家日本家庭。

日本老妇人的两个儿子死在了中国战场,儿媳妇又被调遣去劳军,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人民的伤害,以及日本侵略战争不得人心必败的结局。

这部电视剧也让我想到不光在那个时代有一些中国人为了一己之利而卖国求荣,就算在现代看似和平之下的中国,同样还是存在。

虽然没有到卖国那么严重,但是也是变相的在支持别国欺负中国。

比如说苹果公司、三星公司,近几年“孟晚舟事件”、“三星爆炸门”中国被禁止召回问题手机,都很明显的赤裸裸地欺负中国,但是每到苹果出新的产品还是有人争相吹捧和购买,这在战争年代就相当于捐铁给日本让日本造打中国的子弹。

日本人一直在强调侵略中国是为了帮助中国建立一个美好的大东亚秩序,美国何尝不是在用这些糖衣炮弹迷惑我们。

所以在当今这个时代也要保持警惕,铭记国耻。

 7 ) 小羊圈,大中国

最近迷上老舍先生,前些日子看了数遍《茶馆》,最近又将《四世同堂》两版电视剧各看了几遍,同时对照着读原著。

小羊圈胡同,即大中国的缩影,胡同里的各色居民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代表:瑞宣,是国破家亡时苦闷的知识分子典型,小崔等则是有着朴素家国情怀的劳苦大众。

老舍先生所以将胡同命名为“小羊圈”,大约是觉得胡同里的居民(顺服的中国人)比较象绵羊吧。

先生是基督徒,耶稣常常将他的人民比作羊群。

老舍先生是民族主义者,发生故事的时代背景使之,但先生的思想绝不狭隘。

电视剧《四世同堂》的著力点是宣扬”民族主义“,如今的中国大环境如是,编导们有必不得以的苦衷。

尽管如此,两版电视剧都算拍得用心,不至于对不起老舍先生。

从细节上看,新老版各有千秋。

在豆瓣的评分也相差不多。

老版风格质朴写实,新版相对比较华丽夸张,两版都各有选得好的演员。

如老版的祁老人,瘦、硬、古板、守旧,是独立成家的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样,祁家即齐家,四世同堂是儒家文化理想的家庭模版。

而钱先生是“前先生”——象征日渐消逝的古雅和文明。

钱先生也是”前“先生,走在众人之前,先天下之忧而忧,他是小羊圈的精神灯塔。

因而原著中这个人物有点抽象,在我心目中有些模糊,不如其他的人物那样鲜活——俗人在生活中总是不乏范例。

及至新版电视剧的钱先生一露面,这个形象顿时清晰了起来:一个闹市中的隐者,原应该是这个样子:安详自若,超逸泰然。

饰钱默吟的黄小立先生不如儿子黄磊有名气,但演技绝对不俗,大约是个淡泊的人,所以饰钱先生很合适。

老舍先生笔下的钱诗人,有古风有骨气。

清心寡欲才可能有高风亮节,无欲则刚是高尚者的性格逻辑。

但新版电视剧却有一大败笔也是在钱先生:钱家一度只剩下翁媳二人,自然该避嫌疑。

钱老人安排儿媳回娘家,顺理成章,钱少奶奶若真贤孝, 就不可能那么哭天抢地地闹, 对“公爹”的归来或离去哭天叫地, 一口一声地喊“爸”,自己的亲生父亲在侧却视之若无,实在有悖常情。

凡此种种使钱家翁媳看起来关系暖昧,钱老人似有“爬灰“的嫌疑。

我猜编导皆是有了点年纪的男士,喜欢看到老男人被年轻女人爱,这样安排可能是为了释放他们心底里的某种情结,又或者是自作聪明地以为钱少奶奶怀孕是老舍先生的春秋笔法?

又或者是编导们在暗讽什么?

中国人向来“大英雄沙文主义”情结严重,而且常常以为领导们都该是道德楷模。

编导这么一安排倒是歪打正着,可以对治这类“左派幼稚病”。

不过却绝对不可能是老舍先生原意。

我依稀记得患晚期肺结核的病人性欲亢进,钱少奶奶怀了遗腹子并不有违常识。

—开始我本不打算看新版《四世同堂》,我从不看所谓“偶像剧”,因为新版的演员太漂亮了些——除了冠小荷——原著中本就是个漂亮人物。

85版电视剧中的冠小荷不够漂亮,新版里的够漂亮,演得又极传神,话风透着那么一股子的虚头八脑。

赵宝刚先生是导演,自然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和内涵,非一般演员可比。

况且又与《四世同堂》有特别的缘份——85版中他演祁瑞丰,所以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有深度,他把冠小荷演铎得是如此精彩,以致于都令我喜爱——我特别喜欢看有他出现的场景。

两版的大赤包也都好,老版的更写实,新版的有些卡通化。

恰似各自版本电视剧的整体风格。

新版里的胖菊子十分漂亮狠辣,狼辣得有些过了份——王澜本色的气质大概与这个人物有距离。

老版里的胖菊子形象则更贴近原著:胖、蠢、庸俗。

李文玲也是与老舍作品有缘分的演员,她在《茶馆》里演王利发的大舅妈,倒比二十几年前还好看些。

两版的蓝东阳都还不错,新版的看着更奸诈又颇有些滑稽,85版的则够阻险,且看着的确很脏。

新版的李空山更贴近原著中的描写。

85版的李空山则与原著有距离,并不象军人,且形象十分恶心,很难想象招弟会主动跟他——即便她有荒淫放荡的心理基础,大约也不会对那样的男人投怀送抱。

新版对招弟失身于李的情节处理比较可信。

两版的招弟都还基本符合原著里的形象:漂亮、虚荣、肤浅,郭美美式的人物。

只是新版的招弟在初期表现少女情怀时有些做作。

而祁家老三瑞全,形象气质都对路,是个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该有的样子,而且越看越帅。

至于高第,单从形容上看,85版高第的面容更符合原著中的描写,新版的高第太漂亮了些,依我看比招弟更漂亮,当然现代人的眼光与过去人的审美观有所不同。

原著中的招弟是小巧玲珑的美女,高第身材好,高挑,但容貌不及妹妹美丽。

两版中的桐芳却都不大讨人喜欢。

老舍先生一定很喜欢听京韵大鼓,还曾经特意为鼓书艺人立传,写过一部小说《鼓书艺人》。

在《四世同堂》里,先生对大鼓妞出身的桐芳给予了很多同情。

桐芳时而表现泼辣,盖因环境逼迫,为了自卫而不得已。

然而,不管她再怎么聪明勇敢,终归是个姨太太,是以色伺人的小老婆,新版电视剧对这个人物的处理极不恰当,把她拔高成了个女英雄——完全脱离了她的环境和处境——在冠家,桐芳唯一可以倚靠的是丈夫对她的宠爱——这是她的立足之本。

《新四世同堂》里却看不出她与冠小荷有什么夫妻情份,却总是横眉冷对,恶言相向。

表现得颇象个独立的现代女性。

除她以外,新版电视剧对其他的所谓“正面人物”也都有所拔高,有些情节被改动得很不可信:钱先生的狱友男青年,原著中是签了字被放出去了,我们大可以想象他出狱后会象祁家老三瑞全那样出城去投军。

新版电视剧中他却是因失去爱人而得了失心疯,对日本军医发动了自杀式袭击。

懂得隐忍,伺机而动,难道不是有智慧和性格坚韧的表现?

失去心爱的人就发了疯难道就不是精神脆弱?

类似的情节还有小顺儿打倒日本孩子:小男孩经父亲点拔几下,马上就有了勇气和技能,打倒了两个比他大的男孩子。

凡此种种超现实荒谬场景,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

在我看来,新版的最重大缺陷是删除了陈野求这个人物,这么一来,敌我阵营就泾渭分明了,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

也就不必对杀敌(日本人或汉奸)有任何心理纠结。

这么一来,或者迎合了思想浅薄的人,却严重浅化了原著的思想。

在这些方面,85版电视剧更忠于原著,也就更贴近真实。

只是不能让喜欢快意恩仇的观众觉得畅意。

头脑简单,思维两极化的民众,是产生革命的土壤。

当然了,新版《四世同堂》对有些细节的处理更细腻,对原著的处理改动也非一无是处,例如老三瑞全踢碎老二瑞丰夫妇屋门玻璃一节,表现情绪更痛快淋漓,随之发生的口角,不同人物的个性表现鲜明,这一段非常精彩好看,算是新《四世同堂》的神来之笔。

 8 ) 胡乱说点

本科时在图书馆看到《四世同堂》这本书,光是这个名字就特别吸引我,但没时间读。

后来偶然听到骆玉笙先生的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又知道这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再次勾起我读《四世同堂》的兴趣。

寒假在家把书读完,又找了几集电视剧看,演员选的不错,太爷爷有范。

但没有把剧全刷下来,所以也不作过多点评。

当你知道你正在读的小说被拍成影视作品,你又去搜了剧中人物造型时,便很容易带入书中角色,这会特别影响你对书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比如,我就觉得瑞宣就应该是黄磊那个书生样子,留着分头,一身长袍。

但同时这也能说明演员选的合适,比如我觉得钱默吟应该再瘦一些,这便是有我自己的理解了。

书中每个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色。

喜欢北平,呆了三年的地方,我很快就要离开了。

ps:刚才打着字,地震了,跑到外面避了一下。

 9 ) 更喜欢新版《四世同堂》

老版新版我都看过,老版的瑞宣接近于平和+阴郁,新版的是平和+沉郁,两种区别还是挺大的。

《四世同堂》原著我也看过,瑞宣这个人物内心矛盾非常大,但表面给的感觉却是很平稳,有一种知识积淀而来的淡然处世风度,原著里写,整个胡同的人都尊重他,信任他,演成老版那个阴郁的样子,很难让人有接近的欲望。

瑞宣唯一一次在旁人跟前失态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一见父亲尸体就吐了血。

老版是这么拍的,新版不知道为什么改成痛哭了。

不过黄磊也演得很好,二弟靠着他的肩头哭,他自己即使悲痛欲绝也坚持站立着。

老舍这个书,写瑞宣的父亲天佑并不多,只有他哄着老父亲的戏份以及最后被逼得自沉的戏份比较详细,瑞宣和他的感情深厚,都出现在瑞宣得知他的死讯,在巨大的悲恸中回忆儿时的情景里, 不知道为什么老版新版,这部分回忆都没有拍,我挺遗憾的。

这样让天佑的形象单薄了些,也让演瑞宣的演员不好把握哭父亲那场戏的尺度。

黄磊演的并不懦弱,原版书里,瑞宣骂瑞丰,出口最重的话是一个滚字,其余只在心里而且无奈与自责多于愤怒,新版里,钱太太撞棺材去世,瑞丰惦记着她家的书画,想趁机卖了,瑞宣直接骂他畜 生, 我很喜欢看这段,非常解恨,如果完全按书里拍,瑞宣只是一味的敷衍,表面没有什么激烈的情感爆发。

在现在的时代才会显得瑞宣这个哥哥懦弱。

瑞宣在老三回来的时候,书里写他把老三当成希望,当成带来光明的人物,老三见了他的面,没有提瑞宣照顾家的辛苦,瑞宣心里还稍微委屈着,但很快释然,(惨然一笑貌似),想老三心里的“大家”当然比“小家”重得多。

黄磊演这版没有把瑞宣见过弟弟之后,有点委屈的样子演出来,而是单纯的欢喜,甚至有点仰视弟弟的意思,我想这就是楼主说黄磊没有哥哥样子的地方, 抗战8年,末尾的时候,瑞全回家,简直是久旱甘霖一样的存在,这种仰视的态度,完全能够理解的。

原著里,没有写瑞宣和富善先生正面的语言碰撞,(通常大家得知中国吃了败仗,都是“瑞宣不敢看富善先生的眼睛。。。。

”) 黄磊这版,多出了瑞宣和富善先生讨论战争和侵略的情节,一方面,瑞宣的气节体现出来一些,另一方面,富善先生只是一个亲中的英国人而不是真正中国国民这个立场也体现出来。

黄磊这版,瑞宣抚摸中国地图一组镜头,真是太到位了,就切在新版电视剧的片头里,此时无声胜有声。

蒋勤勤的表演,黄磊的表演,几位老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感觉到一个家是多么重要。

老舍原著里写,日本人只为6岁以上60岁以下的中国人提供杂合面,是让中国人“绝户”,“没有了老年人和儿童,中年人又活着做什么呢?

” 看了新版《四世同堂》,有了几位非常棒的演员营造出的家的氛围,演绎出的传统中国式扶老携幼,原著这段话才有体现。

看完原著,觉得瑞宣是坚强而有理想的,但被家绊住了,看了这版电视剧,会明白家不仅仅是责任,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瑞宣也是很值得敬佩的。

老版看过后,祈家老太爷和打赤包比较有“戏”,原著里写过祈家人特别是瑞宣有让一些人“敬而远之”的能力。

我看老板的瑞宣,觉得他那个阴郁的样子,会让所有人怕而远之。

新版,黄磊会笑,八一三,他笑得非常温暖,像看见雨后彩虹一样的笑容,他对妻子儿女的爱也不仅仅体现在给生活费上,(也托编剧的福,加了很多表现情感的细节戏)。

他会和妻子一起为了节省开支吃最差的粮食,会在儿女吃五毒饼的时候,把笑容含在眉眼间,会在好不容易从监狱里逃出来,被小小的女儿搂住脖子的时候,要求女儿亲她一下。

瑞宣是沉郁的,因为战争,因为他的责任,可瑞宣也有他活着的快乐,他为之付出一切的家, 新版黄磊能够支撑得起这部戏,不像老版让配角夺了主角的光辉。

另外,一点跑题的话这个电视剧,联想到韩寒砸老舍文笔不好。

(不是砸巴金么,还是老舍?

) 有的小说看文笔,华丽的视觉,精雕细琢。

有的小说看情节,老舍很多小说都有纪实文学的味道,比如《四世同堂》比如《骆驼祥子》比如《茶馆》 写小说是需要文笔的,可是这类小说,强调文笔反倒显得多余。

瑞宣:“老二,你别以为天永远黑的,人越wuchi越有饭吃,不是这样的。

” 老舍的小说,老舍的结局。

嘘唏。

 10 ) 10年之后补上评论

第一次看这剧的时候应该正好是09年,10年之后的今天把评论补上。

第一次读四世同堂的原著是在初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侵略下的黑暗与压迫,很难以想象在那种环境下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当年正值抗日神剧流行的时候,那种剧里面一个地下党每次行动不杀一个班的鬼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在抗日,因此四世同堂给人展现的那种面对亡国时的真实黑暗让人更加感触和恐惧。

回到电视剧本身,本版的电视剧可以说基本还原了原著的故事,人设以及精神面貌,把原著中一些模糊的情节做了合理的充实,让剧情更加通顺合理。

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相比85年的老版,本剧更贴近原著,情节逻辑更加合理,也更符合“影视”这个概念。

老板的作品更贴近所谓“话剧”,很多的情节缺少前因后果,比如冠家失势,冠招弟前脚还在找蓝东阳,后面直接到了特务营,中间漏了一大段剧情;而且在演绎方式上,台词情感过于强烈,和日常生活的交谈方式并不贴近,当然这些都是话剧的特色。

因为我在原著中最感触的角色就是冠招弟,所以对于本版将这个悲惨角色通过剧情完美还原是非常的感谢,也因此喜欢上了当时饰演招弟的年轻演员路晨。

当然,本剧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演员舒砚扮演的冠高弟,原著特意强调高第和招弟相比的“不美丽”,但是不得不说,本版的高第的容貌过于美丽了,和招弟完全不相上下甚至可能还略胜一筹。

坦白讲,其实也非常惋惜,这么有深度的一部原著,还原度这么高的一部作品,并没有吸引太多的人来欣赏,算是一点遗憾。

《四世同堂》短评

经典,过于忠实原著,就显得匠气呆板了。

6分钟前
  • 矫情的反面
  • 还行

剧情节奏有点问题

7分钟前
  • 紫隼
  • 还行

打五星可能有点过了,但的确拍得相当好

11分钟前
  • 恨情歌
  • 力荐

活灵活现的老舍四世同堂.黄老师好戏份儿

16分钟前
  • 程程
  • 推荐

重整河山待后生

17分钟前
  • 纵横四海
  • 推荐

人性百态

18分钟前
  • 勃然大虎
  • 力荐

不知道为什么,老版片子一翻拍就不如以前好看,感觉这部剧的京味儿少了不少,黄磊和蒋勤勤演的不错。

21分钟前
  • 枫。
  • 推荐

演员选的不太合适啊,还是老版的更接地气

24分钟前
  • hakkie
  • 还行

蒋勤勤还不错,改编太多,且改得一塌糊涂

26分钟前
  • 沈玉琳
  • 还行

31分钟前
  • 很差

老二把巨婴演的神了 大老爷们遇事儿喊妈喊爷爷 然后哇哇哭 赵宝刚也这么会演 /中国人拍战争片为啥老是让剧里的外国角色夸中国人意志力强大让后承认自己国家打不赢 尬他娘的/老太爷每次哔哔我都想呼他丫的 越看越难受 难看的难受

35分钟前
  • 吨吨吨
  • 较差

经典

40分钟前
  • 会飞的少女精
  • 力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4分钟前
  • Nemooo
  • 还行

nice!

46分钟前
  • 噫呀
  • 推荐

这部剧,别跟我说什么翻版,不爱听……最后一集,给我哭了~~~╮(╯▽╰)╭

48分钟前
  • 玉烸汐謿
  • 力荐

大赤包……冠晓荷.....

49分钟前
  • 迈克科里庵
  • 力荐

还是看看老剧比较养眼!

53分钟前
  • 扬帆远航
  • 推荐

喜欢老版

58分钟前
  • 风雪夜归人
  • 还行

北京,老舍,声光影像中的抗战。

59分钟前
  • Jessie
  • 推荐

一部剧把人生百态,千色嘴脸展示的淋漓尽致

1小时前
  • J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