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叙事,导演与摄影师在视觉上设计给以信息告诉我们故事发展1.画面颗粒度在观影时原本我认为导演是用颗粒度的变化告诉时间顺序当我查阅导演以及摄影师的访谈才明白颗粒度是随着故事情节而变化情况复杂转折时,颗粒感加重
Paul术前角色面临的情况好转,颗粒度几乎消失,非常细
Paul术后Paul 与 Cristina 相遇 love 时刻额这个就不放了
Cristina 知道真相 颗粒感重2.三个角色的颜色区分Paul 以冷色调为主 甚至是病态绿
Jack 以暖色调,偏橘红色,以橘色压住红色的暴躁,也是这个人物性格拼命压住原来的自己
Cristina 中性色,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三人开始遇见故事线合一变成了红橙色,愤怒压抑 颗粒度最粗
所有的转场也很巧妙,相似物和话语连接本是冲 Naomi 看,未曾想影片开始 30 分钟,即使猜出事件的发展,也会惊叹且思考其立意 人性的矛盾复杂 逃逸 罪恶 赎罪该如何选择 悲剧 救赎 死亡 道德最后一枪是升华,是爱,不让她堕入监狱21克所谓的灵魂之重,有些涉及精神心灵玄之领域。
移植心脏之后还是他自己吗?
那颗心脏原本所带有的情感,是否会随着一并移植?
最后我还是要吹爆Naomi!
含着泪吻他的心脏,爱惨了!
真的是欠Naomi一个小金人,还有法兰西女神Gainsbourg,啊,微表情,法式英音…两位男主更不用说,演技炸裂"The Earth turned to bring us closerit turned on itself and in usuntil it finally brought us together in this dream"参考文章:21 Grams*, an emotionally wrenching drama shot by Rodrigo Prieto, ASC, AMC, intertwines the lives of its characters in unexpected ways.
21克 (2003)7.82003 / 美国 / 剧情 惊悚 犯罪 /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 西恩·潘 娜奥米·沃茨
保罗,等待移植心脏手术的病人。
杰克,改过自新的虔诚基督教徒。
克里斯汀,戒毒后感激并享受着幸福生活。
一场交通事故,改变了行走的轨迹,生与死,罪与罚,盘旋不下。
生命,保罗得到心脏,手术成功,获得新生。
然而,这是用另一个人的生命换来的。
克里斯汀的绝望,保罗妻子的希望,一个错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宗教,信仰耶稣。
杰克把圣经里的字字句句铭记在心,他的思想: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
可是,即便是带着善意和悔改重新生活,上帝却并不公平。
上帝无所不知,与上帝扯上关系的却不仅仅局限于“好”,不堪一击的论据。
不顾家庭责任,毅然选择自首。
内心的罪过让他喘不过气,他得不到解脱。
迷惘,犹豫不绝,忧郁沉沦的克里斯汀。
爱上丈夫心脏的新主人,内心自责,挣扎不已。
救赎,所谓救世主,根本不存在。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宽恕,释放别人,箍紧自身。
生亦何苦,死亦何哀。
世间的苦,参不透,是残喘苟活的杰克,参透了,是把子弹射入胸膛的保罗。
『我们能活几次?
我们能死几次?
他们说人死的那一刻会失去21公克的重量每个人都一样21公克有多重?
我们到底失去多少?
我们几时失去21公克?
21公克有多少?
我们得到多少?
我们到底得到多少?
21公克五块铜板的重量一只蜂鸟的重量一条巧克力棒21公克到底有多重?
灵魂的重量』片子从始至终都沉闷、悲怆、压抑,叙述方式精致、细密、巧妙。
现实与过去闪回,看似无意义的镜头却是必须目不转睛才能衔接联系的重要画面。
摄影风格与导演意图,独特剪辑糅合一体,步调一致,完美和谐。
前面只写了剧情,因为太乱了,必须梳理。
先看Paul,Paul其实被夏洛特甘斯布演的忘了叫啥,说有很多女朋友,也可以看出钓女人的娴熟,本来就不是好男人,他知道自己要死,宁可好死也不继续续命,坚持自己相信的原则,冷落对他堕胎过哪怕帮助他活下来的甘斯布,因为心脏从感谢到爱上她到为Laura Peck夫人复仇,最后竟然自杀,最后死了。
苟延残喘没有意义,他知道生命很轻。
而Jack深深笃信基督,他也为所遭遇的痛苦不已,并且坚持不认为自己能被拯救,最后万劫不复,无法重新融入家庭,只想受罪,只想让人杀了自己,但最后还是要被迫回去。
Laura Peck因为意外而悲痛沉沦,也自然接受了Paul的温暖,乃至最后失去他时候又悲痛,生命如此有戏剧性,同一颗心脏的停止跳动两次让她两次悲痛欲绝,或许只能继续沉沦。
总结就是一个自我中心、又相信一定的道德原则的将死之人对生命意义的最后寻找和放弃,一个因为信仰痛苦的人,一个连受打击不断沉沦的不幸者。
原来世界真的可以这么小,"通过六个人,任何两个陌生的人就可以认识".三个互不干涉的生命在偶然之间突然交错,演绎了一场爱恨情仇.伤害有时是无心的,但带来的后果却不堪设想.他想向善,但生活的轨迹偏离了想象,他是沉重的愧疚的,如果死亡可以消除阴影,他义无返顾;女人的苍老是瞬间的,假使找不到生的理由,那么即使痛到不可忍,依然改变不了无法逆转的不忍回睹的最后眼神;换心的他其实毫无改变,换了又怎样,感情不受控制走向衰亡,新生尚未开始,死亡的重量已开始加码.将故事剪辑了再拼贴,造成视觉上的繁复冲击,宛如生活的无序混乱,在这来回的闪现中,他们的秘密逐一暴露.死后的灵魂真的如此轻盈吗,如果是,沉重的肉身将置于何处.所以生亦何欢,死亦何悲,每个人的结局不外乎如此,最终我们不能带走任何东西,除了那轻飘飘的21克.
地球转动让我们靠近它自转也旋转在你我心间直到我们在这梦中相见。
A María Eladia pues cuando ardió la pérdida, reverdecieron sus maizales" 为了当损失燃烧的时候,他们的玉米地还会重新长出绿色。
How many lives do we live? How many times do we die? They say we all lose 21 grams at the exact moment of our death. Every one.“When do we lose 21 grams? How much goes with them? How much is gained?
开篇没几分钟,我便看到《低俗小说》的影子,心中便怀着“看这部片子究竟讲什么”的心情看下去。
里面印象最深的不是西恩·潘,也不是娜奥米 沃茨,而是本尼西奥·德·托罗,他一出场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咋看他就咋眼熟呢,以前绝对是看过他的。
总觉得他长的像约翰屈伏塔和布拉德彼特。
或许在电影中,他的灵魂不止21克重,而是22克(ps我最喜欢的数字就是22,包括2、22、222、2222.....),那是God多赐予他的1克,连同被他撞死的三个无辜人--那位父亲和两个女儿应该都在天堂了吧。
正如GOD既给予又收回,所以jack不枉来世上一趟。
因为他的灵魂是22克...
某周末晚上去看这出电影, 落幕之后忍不住一口把剩下的巧克力全都塞进嘴里, 以解剧中的种种苦涩, 可还忍不住站在门口. 在Dave Mattews的歌声里, 看剧组人员列表慢慢滑下.这场墨西哥导演的"蓝色", 发生在美国南方阳光强烈的城市里, 由躺在病床上的Sean Penn的回忆片断组成, 从色彩到人物表情到对话到电影配乐, 都强烈而沉重得教人无法下咽. 其中剧情高潮时间伴乐的吉他弦, 有说不出的紧张, 直到片断落入情节, 整个故事慢慢成型, 才让人顿时想起这其实是一个普通人的悲剧, 也许每天都有发生, 但只有在这部电影里有如此震动人心的写照. 整出电影没有巧妙的后现代表达手段或者任何幽默之处, 只是简单而阴郁构图的镜头. 在电影院里看到一本杂志上导演自己的评述, 说"This film is about hope...", 事实上这故事是关于生死之间失去的东西, 有一点点"蓝色"的影子, 却比"蓝色"感情丰富激动一些. 唯独的一点点儿希望, 大概也只是一两个可能的新生命. 而片中对狂热派宗教的一些描写, 更是充满怀疑和惋惜.突然想起"蓝色"里的钢琴声, 女主角从墙边走过把手抵在砖头上一路擦过, 疼痛最难以忍受的地方, 莫过于疼痛渐弱之后留下的寂寞吧.另外Naomi Watts在这里的表演跟Moholland Drive一样投入, 还有经典美女Charlotte Gainsbourg作配角. 故事情节当然有一定漏洞就不提了, 有些地方有点儿哗众取宠, 片名里对生死简单的典故, 传说人死之时会失去二十一克的重量, 对于生者这重量却是如此沉重, 我们不由得异常小心地开车回家.
儘管把靈魂量化,它好輕好輕,化成巧克力吃進肚子裡,反更可給你一磅肥肉。
不過這21克,卻可以叫生命好沉重。
細時阿媽總教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總之你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上天是不會佔你便宜的。
可是人長大了,就知道有種東西叫做隨機,又或者是冥冥之中。
可能有天你看見阿婆拐拐下,也沒出手助她過馬路;轉個頭你竟然執金。
又可能你日行幾善,本住仁者無敵的精神,到最後卻敵不過病魔。
此時,病魔還要印印腳囂張的對你說︰「仁者無敵? 這只是你想得太多。
」我不認為這片末那將要到來的新生命,是屬於絕處逢生的那一類。
如果一宗交通意外可以將三條生命捲入絕望的黑洞,新生命的降臨不就可以是魔嬰轉世、毀滅地球嗎?那21克,本來就是世上的最沉重。
上帝朝三棱镜打了一束光,折射七色,若暖色代表可遇而不可求的喜,冷色只能代表错过不了的悲。
何谓悲?
世间突然少了你身边的依赖,你身边的依赖不在你眼中,你眼中有信仰却不慎违背世间道德。
Cristina、Paul和Jack,一场车祸让他们成为这出木偶剧的成员,分别扮演以上承受悲伤的角色,被牵扯着,像一个饱满却压抑的圆。
【他们的悲】Cristina是一个曾经堕落而今拥有幸福家庭的女人,在故事以前,平淡的生活是她喜悦的资本。
而Paul撞到了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并且逃逸,导致他们没能即使获救全部死亡。
没被碰过这种事的我,只能想到一个词:五雷轰顶。
身边的依赖眨个眼就没了,女儿闹着不喜欢的红鞋带还没换成中意的蓝鞋带,所有所有关于这些死者的回忆,都难以让她接受这种事情。
谁能接受呢?
就是那句话,《冬日恋歌》里惟珍说的,什么都没有变,只是你的身边少了个人。
把自己封锁起来,是她选择的方式。
她在泳池里,把脸深深埋进一片蔚蓝中,放开四肢漂浮,这个姿势,让我想起《蓝》里的朱丽叶比诺什,在泳池里一个人来来回回游者,优雅地孤独,一闪而过的是流星呢,还是挥之不去的孤单?
有什么能够看见过去,看见虚无?
毒品,制造幻觉,就算是鸩也一饮而尽。
Paul是寿命还剩一个月的男人,故事发生前,他只想顺利度过这一个月,他身边的妻子和他感情已断,那时的他,算是无欲无求了吧,就算妻子反复无常不顾他意愿一会打掉孩子一会执意要人工受精,还昭告天下这种private thing。
得到了死去的Cristina的丈夫的心脏,又能活下去了,又要和这个不在眼中的女人躺在一起,却…难捱。
与其这样闹心的活,他更想太太平平地死去。
Jack曾经什么都不信,打架滋事,他的文身流遍了叛逆的血液。
他的眼中有了上帝,他开始信仰,被歧视而丢了工作,他也不再回去做那些圣经上的恶事。
这么洗刷一身罪恶,还是躲不过灾难和人性的弱点,他还是逃了,看着被他撞死的女孩,逃了。
他不是怕坐牢,他是在逃避自己又犯下错误的宿命,他一定在每日背诵圣经之际反复告诉自己不能再错,这样紧绷的神经怎么能抑制心跳的剧烈!
他只能逃!
他想不到后果,想不到未来,只想赶快洗刷自己罪恶的双手,他心底已经产生洁癖,不敢直面自己的罪过。
他妻子说:“你以前什么都不信,现在什么都信,但我更爱你以前的样子。
”【木偶剧上演】三股悲伤分别融合了愤怒、绝望和负罪感,交织成互相牵制的力量。
剧场一端,Paul找到了Cristina,出于同情与她交谈,几个月没和他人谈话的她就像又呼吸到氧气一般。
爱情来了,Jack忍不住告诉她I like you,她思量万千,终于决定放弃幻觉迎接美好,却又一次被中伤:原来Jack的心脏就是她死去的丈夫的。
她脱离不了与死者的接触了。
她不甘心,就这么放过那个逃过法律制裁的肇事者么?
那个害得她家破人亡的人,为什么不去死?
剧场另一端,Jack被他相信的字眼啮噬着。
他恨死了那辆卡车,他恨死了自己,离开妻儿,给脖子套上绳索,没死成,他的信仰,为什么不来救他,为什么连死都不给他呢?
他把手臂上的十字架狠狠抹去,想到过这句话么?
: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剧场合拢,在电影前面出现过的莫名片段开始重叠,他在床上看她发呆,惊叫的她受伤的他,导演把这些积累的情感还原了,膨胀,三股悲伤的燃点终于到了。
Paul没有杀掉Jack,而Jack摆脱不了的赎罪心理,又返回找到Paul和Cristina。
Cristina要杀Jack,Paul不让她杀,镜头混乱。
“砰!
”Paul给了自己一枪,他在找到了生活希望的同时,还是接受不久将逝的命运,提前签了生死簿。
无异于,拯救。
Cristina想输血给他,可血液携带毒品,同时,她有了身孕。
他还是得死,而孩子,总是希望的象征。
【灵魂的重量】我挺怕灵魂这两个字的,21克吗?
我不知道。
只是这样的剧目,眼前时常闪过片段。
这样沉重的滑落,让我想起《时时刻刻》的原声。
这21克的重量,不偏不倚地压在了心口上。
而岁月如斯,总要这么流淌过的。
丫就是一早晚得死的小鸡鸡文_谢长留写正面评论的豆友多到不胜枚举的程度,大家一致看中了一场车祸牵引出三个家庭的宏观话题,我肤浅,只讨论关于西恩潘扮演的角色。
影片以他开头,以他结束,同时以他贯穿其中,那他也算是名副其实的主角了吧。
OK,这个主角,是个躺在准尸体俱乐部的过气教授,有个爱他的女朋友。
他们之间的感情据说已经破裂了,但是他女朋友出于对他的爱,即使在他躺在准尸体俱乐部的时候,也没有离弃他,一直陪伴左右,帮助他治疗,积极寻找能够拯救他的任何方法,然后呢?
这个贱人,自暴自弃,对女友不理不睬,一旦他的病情好转,丫就开始去追别的女人了。
是,我知道这个“别的女人”并不是寻常的大街上随便任何一个女人,她是他的拯救者的老婆嘛,意义非同凡响,正是因为这个女人的老公死掉了,才使得他有机会重获新生,进而有机会喜新厌旧!
是,我也知道,他们感情不再了!
好,那你丫为什么不早放屁啊,你丫快死的时候,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你丫怎么不说你们之间结束了啊!
你丫活蹦乱跳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是吗!
所以,我说,保罗!
你早晚都是要死的,因为你心肠不好,动机不纯,忘恩负义,反正你当时没有因为心脏坏死而死掉,迟早有一天也要因为别的死。
上帝连你头顶动一根头发都会知道,所以当然知道你的心肝怎么扭曲。
知道你挣扎半天,最后还是死了,我真是暗暗高兴了一把。
这都是因果报应啊。
都说是好片,怎么看着那么累那么费劲……
明显在摆弄剪辑的时间点技巧
灵魂的重量
本来就有文化差异,还搞深沉,真把人搞蒙了。3段情节分开进行并且还打乱前后顺序,加上两个主人公前后形象都有很大变化,西方人的脸孔在我们看来本来就区别不大。完了,简直没法看了其实到后面都能看懂,但这个时候已经觉得索然无味了,结局猜出来大半,无所谓了
剪的啥玩意儿么啊 不要说这就是文艺 这样剪辑没有感受到力量 就是乱 故事、表演 也很简单的样子
撞车电影
b片子剪的 这是在考验我们智商嘛 脑细胞在每个情节后死一批 如果想要用这种混乱的剪辑方法去表现导演多有深度不如不要排序 直接放拍摄素材算了
娜奥米沃茨的演技是巴士的
导演有病吧?拼图剪辑,为了显示自己牛逼?
主题太好 拍起来实在是...
没赶上小津影展,就近看了这个…男主有点像尹刚老师…然后这片很有“国际学生影展”的味道…
Boring, pretentious, looooooooooooooong
不太接受这么drama的人物形象,总觉得人在极端drama得情境中中反而会变得平静。前一个小时心提在嗓子眼,看得人云雾缭绕却兴趣盎然,可一旦故事理顺后,片子便陷入无法自拔的绝望情绪,失去了那股揪人的力量。
垃圾
其实不给剪辑成这么个装X版也是个挺不错的故事的!
其实对于习惯性看电影的人来说,这种剪接法一点问题都没有。三个主演都是实力演技派。故事很压抑也很深刻很让人反思。片子里反复出现的一句话:生活总是要继续的。不管有没有神,不管生活给予你什么,不管多痛,既然活着,生活总要在继续。
无论是故事本身的厚重,抑或是精彩的群像表演,还是冷峻地近乎纪实风格的影像,都在极力塑造一种极端绝望的氛围,并引出绝望后那一丝若隐若现的希望;伊纳里图是一个擅长多线索非线性叙事的导演,但在他的影片中这样的手法并非是用来炫技,他只是在把这些纷繁的线织成一张错综复杂而强劲有力的网罢了。
一般 不喜欢西恩潘
节奏慢得吓死人。。。欣赏不来。。。
一场意外,造成3个家庭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