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伯顿(Tim Burdon)的电影《大鱼》(Big Fish)备受观众宠爱,短短几句话,就能概括其精要:一个父亲老是向别人讲述自己过去近乎神话的传奇经历,儿子从小耳濡目染,深信不疑,成年后却认为都是荒诞不经的吹嘘,在父亲临终前,儿子终于发现父亲的“神话”正是其生命历程的最佳写照。
片名曾被汉化译为《大智若鱼》,有揄扬父辈智慧之意,影片由此会被理解为偏向前喻社会的代际沟通。
不过,我以为一个稍嫌罗嗦的翻译更能恰当地凸现影片主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相信我说的故事,怎么能理解其中妙处?
《大鱼》用故事的方式比较了两种不同媒介——口语文化和印刷文化。
父亲曾在病榻上对儿子说:“咱爷俩都是说故事的人(story teller)”。
儿子对此报以居高临下的宽容微笑,他是驻巴黎的大通讯社记者,在他看来,两者有本质和等级上的区别,虽说在英语中,报道和故事是同一个词(story),但父亲那些漏洞百出、前后不搭、玄妙离奇的口语故事,怎么能和自己发表印刷在严肃大报上的国际通讯相提并论?
儿子的故事带有印刷媒介的典型特征:借助印刷机达成的高强度重复拷贝、低清晰度的简明风格、对事实的单一认定。
相比之下,父亲的故事完全是口语化的,凌乱、随意、发散式、细节丰富、但逻辑糟糕。
和父亲较生分的儿媳一开始很不适应公公口语故事中的插入、倒叙和补叙,父亲启发道:“你不知道吗,这才是会讲故事,平铺直叙有什么味道?
”同样手法如果过度运用,就会使印刷文字的故事结构趋于崩溃,而口语故事由于利用了时间的特性,则无此之虞。
口语故事更像是音乐在时间中展开,它玩弄着“时间之流”无法重复的特点(“你无法两次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与印刷媒介的精确复制与可反复校验正处于两个极点之上,口语故事当然也可以印刷在纸面上,但就丧失了其最精妙的部分——即兴和不可重复,就像音乐被录制成唱片后,仅仅是音乐的复制品,一个固定的影子,而不是音乐本身。
口语媒介的时间性特点,使得所谓“事实”在口语故事中呈现难以捉摸的一面,或者说,这并不是口语故事最关心的,口语故事中的意义在流动的时间中层层叠叠、变换不定,甚至互相冲突。
这正是身处印刷媒介包围的儿子最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他认为父亲所说的一切是自大狂的妄想,而没有反省到自己对事实非真即假的单一理解,使他无法介入父亲的世界。
每种媒介都规定了自身讯息的性质,这被麦克卢汉称为“媒介的咒语”,在《大鱼》中,儿子和父亲的隔阂正是由于两种媒介各自的咒语带来了混淆和冲突。
印刷媒介借由复制功能达成的群体一致和对事实的单一化理解,强化了欧洲各国文字的壁垒,曾被人认为是催生民族国家潮流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重新部落化的今天已经失去了号召力。
网络越来越深入地植入社会,在一对一的深度卷入条件下,父亲的口语故事可以轻松战胜儿子的印刷故事。
影片中,身为摄影记者的儿媳很快就投诚于公公的口语魔咒之下,或许从侧面证明影像比印刷文字更适应这个网络和读图时代。
当然,整个《大鱼》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尾声——父亲的死和复生。
父亲在儿子童年时种下的口语萌芽,在他快要断气的时候终于破土而出,由儿子亲口讲述了父亲一生中最精彩的故事:儿子载着父亲突破公路上的交通阻塞(由车轮而诞生的双向公路也带有印刷媒介非此即彼的特征,打破这个单一秩序似乎意味着儿子从这个印刷媒介的咒语中解放出来),来到河边,父亲化身为一条大鱼,投入源头活水,时间之河,一个可以令意义畅游的口语世界。
《大鱼》的高明,在于用了一个异常准确的意象捕捉到了口语媒介的特征,比起公路和车轮的单向模式,还有什么比鱼和水更能带来自由任意、方向无穷的感觉?
飞翔和天空也许能与之相提并论,但失之轻灵和一览无余。
水,神秘与半透明的水,映出这个世界的难以琢磨和变幻不定。
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你相信这个故事吗?
但相信我,答案绝不是非此即彼。
BIG FISH ,光看片名,无法给我带来任何想象,大鱼,讲一条大鱼?
引不起我任何兴趣。
可是当我在碟商的箱子里翻寻的时候,它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COVER,那是片优美忧伤的树林,有明朗的阳光,童话世界的斑斓。
午夜,一个人静静的在房间里,看完了BIG FISH。
猫在我脚边腻缠着。
没有任何声响。
而结尾处那条大鱼再次跳出水面的时候,眼光居然有些湿润了,温情如斯。
而后看了有关BIG FISH的几个碟评,欣慰总有那么多和我一样的人,在城市里漫无目的游荡,然后独坐在家里,翻看一张又一张的碟片。
这种生活似曾相识,接近而陌生,但感悟却是如此不同。
你说你的,他说他的,甚至争论不休。
但当有一首歌能触动你心弦的时候,你又何必在乎他有几个乐章,他有几个音符呢?
水是鱼的天堂,离开久了,终是会想念的。
父亲把自己浸在浴缸里,说:i was drying out...父亲小时候,取女巫的玻璃眼珠,预见生死的玻璃眼珠。
他看到了。。。
他要抓住那条鱼,他是那条鱼跃入水中。
人总是要死,但,如果知道几时会死,又知道会如何死。
有时那会让人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勇敢面对未来的人生种种挑战。
父亲因为预见,所以无畏。
他是最聪明的橄榄球运动员,他在最后一秒为篮球队赢得了比赛,他从火中救出了可怜的小狗,他把饥饿的巨人带出城镇,和他相伴长途跋涉,走进美丽的村庄,和人们欢度节日,在一个老板是狼人的马戏团工作,参加朝鲜战争,英勇的从志愿军手里救走连体美女。。。
我们听着这样的童话故事长大,然后,我们不可避免的长大,再也不相信美丽的童话。
我们远离了纯美的童话,来到污浊的真实的世界,并且开始把那童话称为谎言。
儿子对父亲的故事腻烦了,他认为他是谎言家,明明是个普通人,为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满是传说的传奇人物?
那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臆想的梦幻?
每个父亲的言语,都只能用心,而不是用大脑去倾听。
儿子必须用爱去感受,而不是用自尊去怀疑。
父亲所说的一切过于炫幻,更接近于童话,但有两个事实来让你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事实一:儿子出生的时候,我正在外地,无法赶回来,即使我在家里,根据本洲的法律,我也不能进入产房。
总之,在儿子诞生的那一刻,我不在儿子身边。
事实二:儿子出生的那一天,为了准备礼物,我在大河里捕捉那条不可能抓到的大鱼。
钓饵既不是虫子也不是蚯蚓,而是我的结婚戒指。
因为唯一能够吸引大鱼的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大鱼果然上钩了,他把结婚戒指吞进了肚子。
哦,不行,我不能这样失去我的结婚戒指。
所以,我又把大鱼放回了水里,他也把结婚戒指还给了我。
在儿子出生的那一天,我得到了结婚戒指作为儿子的礼物。
第一个是真实的,第二个是精心编造的,你愿意选择哪一个?
帮着接生的医生说,他宁可选择后者。
我也是。
在我想哭的时候,其实我更想安静的微笑,我告诉自己,我不在乎那一切是不是真的。
该懂的自会懂了,该回来的也自会回来。
我不在乎,因为我知道。
在生活的琐碎磋磨我们的棱角,时光的刀剑斩断我们心上细密的丝网的时候,在我们所无法意识的无奈中,我可以突然就看到天边最美的那颗星。
他是你。
谁说童话不是现实?
童话常常是前人一些记忆的变形,一个真实的特殊版本而已。
儿子最终明白了父亲的童话与现实。
他为父亲的离去编成一个传说。
我们一起逃出了医院,我一路飚车带你来到河边;那时,你故事中所有人都在那里出现了。
你就像一个英雄,对所有人挥手致意。
人们带着笑容而不是悲伤目送你。
然后我把你抱进河里,妈妈正等在河中央。
你从嘴里掏出从大鱼的嘴里夺回的戒指交给她,然后你就安心的沉入河中,变成了你一直想成为的大鱼。。。
故事结束的时候,父亲闭上了双眼。
生活是平淡的,甚至有着很多磨难,可是父亲,却给生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这些平淡,这些磨难,变成了一种美丽的经历。
他用想象力去去美化现实,我想,这不但但只是一种逃避,就因为我们不能逃避现实,现实的残酷是那样不留情地带给我们痛苦,既然现实无法改变,何不美化一点,这才能给我们继续承受痛苦的勇气,给我们勇气继续生活下去。
就像最后儿子把父亲也编进了传说一样,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但在传说里,化成大鱼的他仍然继续悠游着,直到永远。
一些真挚美丽的镜头再次在我面前闪过,那一切是空,一切是幻,一切又是真实的片刻。
我仿佛又听到了小王子的声音。
夜晚,当你望着天空的时候,既然我就住在其中一颗星星上,既然我在其中一颗星星上笑着。
那么对你来说,就好象所有的星星都在笑,那么你将看到的星星就是会笑的星星。
我打开窗,望向远方,那个小小星球上的小王子。
我是那只狐狸,我相信,我相信我想相信的。
2004年4月
One thing I like about Tim Burton's work is his wonderful art workthat the art is always wonderful. The scenes in Sleepy Hollow are truly a wonder and Big Fish does not disappoint me either. Maybe it isn't as stunning as Sleepy Hollow, but Spectre is beautiful enough afterall.What Big Fish surpasses Sleepy Hollow (and Planet of the Apes) is its screenplay. Big Fish is a children's tale. No scary creatures. No frightening scenes. It's almost all about an unusual adventure of a young man, and reminds me of the days when I got immersed into those fantastic stories of Just like other classic fantastic stories of Wizards of the Oz, Sleeping Beauty and many others.I tried to distinguish truth from fiction (as in the film) when I was sitting in the cinema, but then I realised that it doesn't matter it's true or not in Big Fish. If life in reality is so boring then why don't we dream a little, of being a big fish that would never be caught? I'm not suggesting that avoiding the reality is good, but then how can we be so certain that we're not a fish ever thirsting of water and adventure? The ending scenes proved that the adventures he told of were not entirely groundless. The pathetic thing about adults is that they are not imaginative anymore. When William was little he envied his father's heroic experiences, yet when he grew up everything turned out to be a lie to him, something to hurt him but not something to amuse him. If he had discovered sooner how Ed Bloom had been able to have noticed of the small and interesting things and people happened in his life and made use of them to write his own tale and brought others laughters and joy, he would have realised sooner that he himself was a good story-teller too: The story Will told of was almost the most fascinating one in the film. Through telling the story the son finally understood his father. It's better than a thousand explanations. This way Big Fish is a tale for grown-ups.The scene of Ed and his wife in the bathtub is one of my most favourite part of the film. It was simply moving. And the funeral amost looked like a summer party under sunshine. It's warm as it's peaceful.To me Tim Burton got so much to tell yet he chose the easiest way to present these ideas. We're all free to interpret the film, making Big Fish timeless, and others to expect a larger-than-life experience for their own.
记得,夜晚在校园,暮色侵袭所有角落,寂无声息,零星散落的路灯在枝桠间流淌明灭光亮,蓦然间会觉得如同身处星空中的轻盈幻境,迎风行走时指尖清澈寒凉,人仿佛是可以飞翔……像这般,寻求的生活的美感,该像是无数意象交织起星空,即使在寂冷冬夜。
像是夜时偶然看到的歌词,“dreams are my reality”。
—— 只是前言Tim Burton, 是这样一个愈加让人赞叹的导演……如果要选择,你要故事还是现实……?
刻画出人物一生的电影,一定涵盖广博,跌宕起落境遇里,无法不遇到某点,瞬间触及心底……笑,其实这该是多讨巧的优势…… 像是《阿甘正传》,《本杰明巴顿奇事》,同样的包括《Big Fish》父亲一生的传奇完整在他一生的叙述里,又是在浓墨重彩的叙述中他完善出一生的传奇。
令人屏息的故事交织罗网把现实浸入海底,奇异的过往,起落的人生,童话的爱情,饥饿的巨人其实如此善良,阴暗如梦魇的森林包裹了小小天堂,伊甸园一般的小镇永远有赤脚的少女百合般起舞,一生挚爱出现在时间停止的瞬间,三年无望可笑的翘首等待,彼此对视在灿然盛开的水仙之间……把一切浸入深浓海底,静了声音,失了轮廓,朦胧光线,只有沉浮的泡沫闪出晶亮的颜色,迷雾下深蓝水中有无人可以抓到的大鱼,有父亲轻盈的内心,有美丽的童话……如果要选择,你要童话还是现实?
让父子对立的,不过是坚硬现实。
生活的真相,不用讲述,不应讲述。
如你如我,那些心知肚明的孤寂,痛楚,踟蹰,岔路,潜伏在生活的镜面,别无二致的记忆中安静腐朽,为着无法衡量无法比较的境遇走入沉默 ,无从倾吐——那些如此简单的真相,有必要讲述传承么……你只是太执着太现实的孩子,要太久太久之后…… 生死之间,才终于懂得被斥为谎言的童话中, 不过是包裹太多爱的现实dreams are my reality. 用童话和纯净意象,把现实穿织在星夜盛大的梦境。
像《不朽》中, 阿涅斯要一束蓝色我忘我作她不爱的世界的最后印象。
这只是独自心灵隐秘的清欢,愿望与梦想,爱情与誓言,可以奋不顾身,可以抵达永远……这样,冰凉海底,一尾鱼会从身边一闪而逝,生死别离,河畔微笑的面容中没有悲伤一些日臻成熟的电影,难忘的镜头,是无论怎样描述光影,剪辑,都无法重现吧。
Tim Burton的童话,一直如此,无法描述,无法忘却,无言以对重叠的意象常会是美感的源处。
威尔的妻子正是《Jeux d'enfants》的Sophie, 瞬间的惊艳可以携着玫瑰人生的乐音让人酸楚静默; 为了爱德华而孤寂一生的女孩,竟然是《Sweeney Todd》中幻想着幸福舞入火焰的洛薇特夫人,同样的苍白面容,同样天真无望的寂寞爱情……真实的一切不过是沉默的历史。
柔软如梦的是沉浮的故事。
穿枝抚叶而过,即使流泪,依然可以眷恋。
一直觉得片中的父亲过于矫情有些自私,他对儿子的爱是以自己为中心出发的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唯独一直没有站在儿子的角度去考虑儿子的感受。
我特别理解儿子,当他慢慢长大他越来越感到困惑,感觉到不对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不对,去寻求答案总是得不到真相,屡屡尝试跟父亲沟通,想理解父亲但总是无法沟通下去,直到终于不知道该怎么沟通没有了沟通,身边的人还要说他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他们都是基于知道真相才这样说,而儿子是不知道的,他努力寻求和父亲的交流被看似伟大的爱打断了,而没有人体会到他的不解和痛苦,他伸出了手,主动去问路,但并没有回应,他的世界其实是孤独的……父亲的故事是夸张美丽的甚至富含人生哲理的,但儿子能接收和理解到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有越来越多的困惑和不解,如果父亲没有身患重病,他们是不是就那样一直到老没有沟通越来越陌生呢,那那些美好的故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重点是,事实真正的一面比如儿子出生那段,只不过是现实比较平庸无趣而已,又不是什么会让人受伤难以面对的事,为何非要编造一个美丽的童话去包装它然后大家说你有这样的父亲多幸福?
你得让我知道它本来的样子我才能体会到你讲的故事的美妙啊!
总之,我不觉得以自己觉得对别人是好的去爱人是大爱。
《大鱼》是他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所以我把写他的文放在这里。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49岁的蒂姆•波顿依旧顶着他那久违了的“鸡窝头”,像剪刀手爱德华一样神情淡定地捧走了“终身成就奖”的小金狮,为他颁奖的则是挚友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
他成为了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个。
他还是一个美国人——显然这并不是金狮对好莱坞的又一次刻意示好。
一个王国的诞生不幸的是,蒂姆•波顿长着一张很难被人记住的脸。
除却睿智而温和的眼神、永远乱糟糟的头发,他与行走在好莱坞的路人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也许还要更寒碜一点。
但这并不能妨碍蒂姆•波顿这个名字所散发出来的巨大热力。
事实上,当我们提到这四个字时,脑海中总会忆起那些布满阴霾的尖顶城堡、镶有玻璃眼珠的巫婆、戏谑味十足的华丽交响乐。
当然,还有偶尔也会灿烂得惊魂动魄的花朵和树木。
他的经典作品包括《蝙蝠侠》前两集(他离开剧组后由乔尔•舒马赫导演的后两部《蝙蝠侠》遭到了空前恶评)、《剪刀手爱德华》(正是这部影片捧红了独一无二的约翰尼•德普)、《决战猩球》和《大鱼》等等。
他正在进行中的作品是《理发师陶德》,讲述的是一个真正的杀人狂的故事。
他仍然与那两张著名的神经质脸孔纠缠不清。
一个是现任妻子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她是他的缪斯女神。
我们不知道“脸色惨白”这一点是否已经上升为蒂姆•波顿的择偶标准,然而无论如何,海伦娜都绝不会落在下风。
这位英国著名的怪异女星在戏里戏外永远都是一幅苍白的面孔示人,伴随着她与生俱来的抑郁颓废气息,像想象中的僵尸新娘那样在一瞬间击中了波顿的神经中枢。
那是在2001年的《决战猩球》片场,此后这个涂着黑眼圈穿着黑裙子并且同样在发型上“鹤立鸡群”的女人理所当然地充斥了他此后的每一部影片。
另外一个是他的同道中人约翰尼•德普(甭管他在《加勒比海盗》里是多么古铜性感了),他们是好莱坞最著名的完美组合之一。
从《剪刀手爱德华》中不谙世事的机器人,到《巧克力工厂》里脑筋短路的威利•旺卡,德普把自己最怪异最惨白同时也最纯粹的角色都献给了这位平生难得的知己。
蒂姆•波顿的黑暗童话王国就此建立。
无数个童年分身特吕弗认为,每个导演一生都只能拍出一部电影。
那部电影其实是自己的隐喻。
而喜欢蒂姆•波顿电影的,通常是一群孤独的人。
因为波顿自己就是个孤独的人。
故事里总是带有童年成长阴影的主人公就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他小时候时常被父母反锁在家中,其后又与祖父同住。
年迈的老人自然不是叛逆少年的对手,于是蒂姆•波顿的童年时光几乎全都泡在了小人书和恐怖电影之中。
幼时经历中美妙与恐惧并存的巨大落差使他一出手就让迪斯尼的高层大感恼火——当他从加利福尼亚州艺术学院毕业以后,拍摄的第一部短片竟然是向同名恐怖片演员致敬的黏土动画《文森特》。
这部实验性质的作品已经开始带有天马行空怪诞鬼马的气质,表现出他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对阴暗事物的喜好。
蒂姆•波顿深信与坏人相比,好人更难为社会接纳,他故事里的角色都不属于现实世界。
无论是《剪刀手爱德华》里外表丑陋的半成品机器人、《大鱼》里全世界冒险的父亲,抑或《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里举止怪异的旺卡先生,或多或少都带上了导演本人的影子。
他们始终孤独迷惘,从异世界来,最终又回归到异世界。
这种风格后来延续成为了蒂姆•波顿电影的血脉。
即使他影片中的景致依旧绚烂得犹如七月流火。
文艺与商业的交汇如果和发行烂片无数的吕克•贝松相比,蒂姆•波顿显然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
可他总是跻身于好莱坞权势榜的金字塔顶。
尤其是在2001年《决战猩球》导演的角逐中,蒂姆•波顿战胜了奥利弗•斯通和詹姆斯•卡梅隆,重新被媒体推到了电影产业的风口浪尖。
他的第一部里程碑似的作品《阴间大法师》已经成为公认的Cult经典,被世界范围内的青年人大肆追捧。
他个人最满意的作品是1990年的《剪刀手爱德华》,这部非传统意义的商业片不仅口碑极好,更横扫了当年的全球票房。
功成名就的他在2005年拍摄了风格及其怪异的《僵尸新娘》,用以宣扬他内心的恋尸癖。
再早一点,就算是在商业大片《蝙蝠侠》里,蒂姆•波顿仍然用“企鹅先生”、“出迷者”等被社会排斥而最终走上迷途的另类反派打上了自己的独特印记。
很难判断他拍的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他总在两者之间不断游移。
正是这骨子里的深刻让他看上去更像是个饱受困扰的小意大利人,他于是不负众望地迅速赢得了水城的垂青。
成为了极少数被欧洲人所认可的美国人。
谁规定只有灿烂得一塌糊涂的故事才能被称作童话呢?
有些人是活在童话里的。
比如一个无所不能的父亲。
他像一条鱼一样诞生,从女巫的眼睛里获知死亡的秘密,带领巨人离家出走,抵御了天堂的诱惑,用生命追求到心爱的女孩儿,甚至拯救了一个小镇。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的故事,比如他唯一的儿子。
因为在父亲奇幻的冒险故事里,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注脚。
在听过了成百上千次同样的故事之后,儿子终于决定离开父亲为他编织的城堡,不愿再相信他的童话。
这是一部关于父爱的电影,但这不是我今天想说的话题。
在父亲的故事里,主角是一条世界上最聪明的大鱼。
从出生那天起,父亲就试图用一切方法把它抓住。
在儿子出生的那一天,父亲用结婚戒指做诱饵,钓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那条鱼。
儿子最后一次听这个故事,是在自己的婚礼上。
故事的结尾,父亲说:有时候,要抓住一位抓不住的女人,最好的方法是给她套上一枚戒指。
大鱼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爱情。
而他故事的主角,正是他终生挚爱的女孩,儿子的母亲。
父亲年轻时曾经来到一个天堂般的小镇,传说湖里有一条鱼,能看穿人的欲望。
如果你追求金钱,那你将看到一箱漂浮的金币;如果你追求名利,也许你会看到国王的桂冠。
然而父亲看到了一个女孩儿的背影,他想要接近,却被她逃脱。
在死的那一天,父亲故事里的所有角色都出现在河岸上,儿子抱着父亲走进河里,而母亲正站在那儿等待他们。
父亲怜爱地抚摸着母亲的下巴,摘下自己手上的戒指交给她。
“我河里的女孩儿。
”这是他最后的一句话。
然后,父亲躺进水里,变成了一条大鱼,消失在河中。
看到这儿我忍不住流下眼泪。
儿子也终于明白,自己不该为父亲的故事而烦恼,因为从始至终,这些故事是讲给母亲听的。
父亲曾在讲述如何与母亲相遇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话:那天,卡尔遇见了他的命运,而我也遇见了我的。
多美的故事。
父亲用毕生时间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童话,让他和他的女孩能在这个童话中永远地幸福生活。
可是童话不代表没有波澜,ZZ,这正是我想告诉你的。
当故事里的父亲花了三年时间等待,终于有机会和母亲说出:“从我见到你的第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命中注定要娶你为妻。
”的时候,却发现,她的手上戴着别人的戒指。
如果一切戛然而止,遗憾也会成为一段美丽的故事。
毕竟,“有时候人要学会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有时候也要学会接受它。
”木已成舟,只有傻子才会继续努力。
不巧的是,他从来都是一个傻子。
他用生命去追求命运的青睐,而最终也得到了她。
这才是完美的故事。
王子要先丢掉灰姑娘,才能用水晶鞋找到她;白雪公主要先死去,才能在水晶棺材中被王子看见。
童话般完美的爱情不是不吵架不分手,而是在一次次挫折和误解后依然能坚持自己爱她的决心。
在父亲真正的葬礼上,威尔发现了另一个事实。
父亲故事里的人都是真实的,只是巨人没有那么高,双胞胎姐妹也并非连体。
大家在葬礼上聊得很开心,仿佛爱德华从未离去过……如同小时候母亲给我们讲睡前故事一样,说来说去,老是一个故事,只是当时小,并不觉得。
爱德华在儿子威尔眼中是个大话王,无时无刻都在讲述着自己出生时那个滑稽的故事,但真实的故事里,自己的出生却又平平无奇。
不难想象,爱德华的生活其实也是很平平无奇的,他去见女巫,去找巨人,前往幽灵镇,其实在结尾处的葬礼可以推断,爱德华都真实去做过这些事情,不过这些事情被他的想象力夸大了而已。
导演蒂姆伯顿曾评价爱德华这个角色“他讲故事,因为他无法忍受这么无趣的地方。
”不停的讲故事,正是爱德华克服困难,排除艰难的人生解药。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有些事情就不该拆穿,正是爱德华沉溺于美好而梦幻的故事中,其精神故土的丰饶才让他逃离了现实的平庸无奇。
故事的开始,爱德华捕到了那条大鱼,故事的结束,爱德华成为了那条大鱼。
讲故事的人,成了故事的一部分,对于爱德华来说,自己在要将死之时,儿子才真正理解他,到底是故事中的爱德华是真的,还是现实中的爱德华是真的呢?
两个层面的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父亲角色,两个层面的结合才是一条努力前行的大鱼。
两年前,第一次看《大鱼》,觉得那只是一部讲父子感情的美丽故事。
而两年后,再看《大鱼》,竟然被那情节弄得感慨万分。
看来我是脆弱了,又或者是这部电影刺痛我心底的某根神经。
想来,我更希望接受后者。
在看《大鱼》之前,对于导演蒂姆波顿的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拍过《剪刀手爱德华》,《无头骑士》,这都是我十分喜爱的电影。
后来对他的了解渐渐多了,知道电影界这样评论他的电影:喜欢蒂姆波顿的人,大多喜欢孤独。
我仔细想了想,倒不是喜欢的人孤独,而是导演自己孤独吧。
看了《大鱼》,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一位看似夸夸其谈的父亲,在醒着的每个时刻,都在跟很多人讲述着自己的传奇经历。
就像是一部浪漫而惊险的童话故事。
最初的时候,他的儿子深深被故事吸引,而当孩子长大后,却固执的认为父亲的经历只是虚构的故事,而且越来越不能容忍无所不在的讲述,以至于到最后父子关系破裂,数年沉默,不相往来。
当然,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停止讲述。
影片几乎可以算是一场美丽的回忆:怪诞的出生,夜访女巫,伟大的橄榄球手,篮球的关键先生,智退巨人,浪漫求爱,双头孪生姐妹,朝鲜战争,狼人马戏团长,幽灵镇……每个离奇的情节都在触动我的心弦。
这些事情是真是假?
我想,这个已不重要,有时候,幻就是真。
大抵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结果,便会更加无畏。
正如父亲在女巫的眼里知道自己如何死亡一样,他每次面对绝境总是那样坦然执着,该争取的争取,该面对的面对,没有改变不了的现实,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忽然,我是那么的羡慕。
如果有这样的女巫,我会欣赏前往。
然而,似乎残酷的现实更喜欢接受赤裸裸的东西,以为那样可以面对真实的自己。
于是,我们开始拒绝那些即便儿时喜爱的童话,宁可信奉所谓的自尊与原则,而去疏远内心最纯最真的东西。
那父亲是如此孤独,我不知道当他躺在病床上,寂静回想他走过的一生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甜蜜的人在甜蜜,温暖的的人温暖,不屑的人在不屑,嘲笑的人在嘲笑……当老医生跟儿子说了两个关于他出生的版本的时候,我恍然大悟第一种:因为父亲不能来产房看着孩子出生,因为他身在外地。
即便来了,也因为当时的规定不能进来。
这给父亲留下了非常大的遗憾。
第二种:父亲为了给出生孩子一件礼物,在大河里用结婚戒指钓鱼,结果戒指被大鱼吃了,他从大鱼的嘴里夺回结婚戒指。
于是就把戒指送个儿子当礼物。
老医生说,这是你出生的两个版本,你会选择哪个?
是我,就选择后者……然后,我看见儿子坐在父亲病床边静静的望着孤独的老人,似乎在一点点回忆父亲的童话一生。
那病床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你还会像过去那样深深误解自己的父亲吗?
即便误解消融,你们又能再生活多久?
父亲只是知道如何面对冷漠而残酷的现实而已,他只是把现实的经历用纯真的童话语言来演绎而已?
让爱他以及他爱的人能够沉浸的美好的故事当中。
这样的乐观而温暖的举动需要多大胸怀与坦然啊?
我想,人生应如童话,每个遭遇都是故事里的一个小小的情节。
你可以不用知道结果,但必须相信童话世界里没有哀伤,没有难过,没有不幸。
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实现一个纯净浪漫且可促及的美丽梦想。
所以,不管有怎样的遭遇,一定会看见天边那颗最美的星星,也一定会得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最温暖的怀抱。
那份归属,那份幸福,早已为你准备好,只是脚步未近,大门未启而已。
影片的最后,儿子为父亲讲述他的人生结局:父亲逃出医院,坐上他当年轻开的红色汽车,来到年轻钓鱼的河边,河畔上聚集着一生中所有他所有交往过的朋友,他们微笑的告别,没有任何悲伤。
儿子抱着父亲走向河里,河里美丽的妻子以恬静的微笑再次告别,父亲用嘴取下戒指,拿给了他最爱的妻子,然后在儿子的怀里双臂合抱,变做一直大鱼,自由的游向远处……父亲死了,在童话世界里,河畔上没有悲伤父亲死了,在现实的世界里,会有悲伤吗?
此刻,我内心激荡,热泪盈眶……葬礼上,父亲的朋友都在参加了,他们神色凝重的向父亲告别,那些童话中的人,在现实里都找到了模本。
可敬的父亲,用一个人的力量给身边的人一个美丽的童话。
美丽的背后是艰难的心酸,痛苦的回忆,可是这些有必要再传递下去吗?
给生的人永远美丽的童话,给爱的人永远美丽的生活,或许这是一个人,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吧我那渺小的自己,开始崇敬伟大的父亲了。
人生是部童话,我们应该相信童话。
只要有梦想,就能用自己写完最美丽动人的剧本。
我知道彼岸的距离 就象跋涉千里终会遇见你 生命是一次奇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对那些表达父子或者兄弟之间微妙感情的电影有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从《燃情岁月》到《大河恋》,从《那山那人那狗》到《洗澡》,都曾经或多或少地触动了我心底的那根弦,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所以,对于《大鱼》的出现,我从一开始便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等到真正开始看的时候,才发现蒂姆·波顿并没有局限于单纯地刻划父子间的情感摩擦,而是将爱情、友谊、家庭、乃至整个生命等元素通过爱德华一生瑰丽的奇幻旅程自然地展现出来。
其实,在整个观影的过程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阿甘正传》这部同样美妙的电影:同样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样是浓郁真挚的感情,同样是对生命的哲学拷问;不同的是,阿甘更多地承载着社会色彩与历史使命——自由、民主与和平,而《大鱼》则是一次真正的对于心灵的回归。
两部电影似乎都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电影内涵,在我看来,前者是一段永恒的传奇,后者更像是一部完美的童话。
《大鱼》具备了一切童话都应该具备的要素:绚丽的色彩,动人的音乐,浪漫的爱情,真诚的友谊,一次次超越想象的奇遇,以及奇遇中那一个个童话里的人物:一只眼睛的老女巫,美丽的湖中仙女,半人半狼的马戏团老板,外表凶狠内心善良的巨人,战场上的联体女优……这些早已远离我们记忆的场景和画面,通过蒂姆·波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未泯的童心,在他那超凡的影像魅力中,取得了昨日重现的意外收获。
其实可能天底下的父子大都经历过类似爱德华父子那样的隔阂和最终的理解,尽管父亲们的人生,或许平凡,或许伟大。
从最初认为父亲是这世间最了不起的角色(因为我们最开始的一切知识几乎都来自他),到从学校回来后对他的第一次置疑;从越来越感觉到他日渐落伍的知识、思想和理论,到终于发现他身上那些被忽视了许久的可贵……这所有的一切,就像一次生命的轮回,而我们也终将在对传统的继承和颠覆中找到最后的真谛:那就是在我们的心中,老爸永远是最伟大的男性!
所不同的是,这个找寻的过程,有人在第一次离家远行的时候就完成了,有人却一直等到父亲弥留的最后一刻才开始,以致追悔一生。
《大鱼》就是这样。
威尔很早之前便开始了对父亲爱德华所谓的传奇一生的置疑,甚至觉得父亲太过罗嗦而常常对之不屑一顾。
终于,在威尔婚礼上的一次口角,导致了父子二人长达三年的冷战。
再次相见时,爱德华已经重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了。
此时的威尔也在对父亲往事真实性的探究中开始了这一找寻的过程。
随着影片情节一步步的推进,我几乎彻底地沉浸于爱德华亦真亦幻的坎坷旅程中了,此时的威尔也似乎不再苛求每一个细节的真实了,而且他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个童话最终的结局之中:在医院的病床边,在弥留的父亲面前,威尔用自己编织起来的童话结束了爱德华传奇的一生——在所有的朋友们的簇拥下,在儿子的怀抱中,爱德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那片湖里,静静地沉入水中,化作一条大鱼。
而此时的威尔,早已是泪流满面。
原本我以为,伴随着爱德华人生路上那些朋友们一张张笑脸的出现,伴随这那条大鱼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影片也就到次为止了,就像回光返照一样。
然而导演却给了我们一个更为意味深长的结局。
在父亲的葬礼上,威尔终于见到了父亲故事里的所有人物,他们的出现,表面上仿佛只是向我们证明爱德华所言不虚,而实际上从他们亲切的表情和无声的笑容里,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爱德华的一生所带给他们的温暖和阳光,我们甚至不难猜想,爱德华真实的一生,或许比这个童话还要精彩!
只因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精彩的人!
勇敢,乐观,自信,热情,真诚,善良,魔幻主义的蒂姆·波顿第一次用电影的激情告诉了我们这些纯真的人生态度,告诉了我们有关生命的本真。
于是我才发现,原来《大鱼》也是一部励志片啊!
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
在蒂姆波顿的世界里,每个人每一段的人生都是童话。那条大鱼是一种最自然和最纯粹的美好情感。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或许就是这么的简单,不需要太多的逻辑去证实。美好的故事就是单纯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真的可以这么美好。谁还记得当我们入睡的时候,父母的那段故事?8.4
整个故事是很有趣的 遇到的人也是特别的有意思的 像巨人卡尔像连体人像那个诗人等等 先不管内容是不是真的 就感觉整个故事和父爱的关联其实有点牵强。身边总会有喜欢吹嘘经历的人 一般都不受欢迎吧 不懂为什么因为是自己的父亲了就可以接受跟着一起编下去了?不过伊万栽满了花的镜头还真是惊艳!然后两个女主都有种复古的美!PS年轻时的海伦娜演正常人了真的好好看啊!
他有童话诗意的世界不代表他现实主义的儿子要被他诗意虚幻的价值取向霸凌,这自大又不公平,正常父亲角色在儿子生命中缺失,简直堪称丧偶式教育。更讨人厌的是这流水账一样的无趣叙事竟然还写出个儿子被成功收编的结局,毫无人物情感起承转合的合理性,上几个吹逼片段就完事了,简直是我看过最无力的说教。并且奇幻题材能拍得这么没意思也怪不容易的,当时初一的我都没能看进去。
哥特和亲情的融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鱼,抱着梦想而活是最幸福的,怀抱梦想而死去的人是不朽的。到了最后,真相已不重要,眼泪也淌下来了...其实他们都是真的,故事的虚化以外,所有的人们都是真实的.
可是我问你,谁能真的区分真实与虚幻,神话与现实呢?我告诉你,不被重视的人才是虚构的,那些在我们心底的人,都是鲜活真实的!你觉得最邪恶或最坏的事物,其实只是孤独,缺乏融洽的个性。你对这个世界不满意,只是你对这个世界缺乏关注和体察。一个人不停述说自己的故事,让他自己也成了故事本身。故事不停流传,那样他也变得永恒不朽了。
开头的戒指钓鱼的故事很精彩,然后后面就各种莫名其妙看不懂了。就算是童话故事不真实也罢了,童话都这样,但是和现实之间的串联乱七八糟的没有逻辑。估计是我档次太低了不能理解
男主父亲为什么会粤语😂?一个儿子找寻父亲真相的冒险。故事也许是好故事,但是我却无法共鸣。有很多人拿《Big Fish》和《Life of Pie》作对比,然而我觉得《Big Fish》远远不及《Life of Pie》。《Big Fish》故事本质就是一个夸大其词的人,或者用他儿子的话说,一个一直在撒谎的人。甚至父亲这个头衔可以随便替换成姑姑舅舅啥的,也不影响故事主题。《Life of Pie》则是讲了一个表面和内里双重逻辑都讲得通的故事。并且奇幻和父亲的组合十分诡异,竟然还有热评说:你会因此想念父亲?拜托了,在我选择看奇幻片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想要“因此想念父亲”。《哈利波特》的卢娜找到鞋子、打人柳和飞车等镜头借鉴了这部电影吗?男主为马戏团打工,让我想到雅各为拉结打工。
想了解一个真实的父亲。。。我承认我不够文艺、不喜欢这个调调儿的片子女主角是《两小无猜》的那个、大爱~~~么么
我觉得很一般 不论剧情、逻辑、画面等等都是给小朋友看的
當年的猜火車小范兒英倫男變成了大叔!!!頂不順!!
有这样的父亲我也会抓狂的
好吧 我难以理解这个电影 父亲是海?那孩子是鱼?
tim burton再一次让我失望,看到有一个评论笑死我,好比逛了个劣质鬼屋,快进都走不完。辱华,辱🇰🇵,一贯的白皮的高傲,难评得要死。
一个父亲对于传奇化了的一生的讲述,在他儿子最终的理解和接受中画上了句号。
It`s unbeliveble.足以概括全片。电影像一面镜子,照见心中情境,照见自己,里面竟然有当下内心的疑问,又能从中找到答案。涵盖生、死;离、合;成、败;启、止,探寻、成长、理解、认同……亲情、爱情、友情……现实、隐喻包罗万有unbeliveble。里头有太多东西了,好久没有觉得一部电影可以如此神奇。现实、奇幻与叙事的完美结合可以如此斑斓无比。电影放在电脑里很久,看完它的这一刻让我相信了,你看它的时候,就是最适合的时候。生命里遇到的人和事同样如此。是奇幻有趣还是荒诞臆想,故事就在那里,每双眼每颗心看到的不同,答案和缘分只在看故事的人。奋儒归释幻老庄,一幕相见一世长。横沙星斗归万里,是在游鱼眼中藏。
光怪陆离,异想天开,充满了直男世界的高谈阔论与喋喋不休,以及太过聒噪的价值观。
中国那段,我实在是接受不了!!!
我就昰不吃Tim Burton唧唧歪歪的這一套! 总昰帶著老婆出來打醬油 还没完了?不知道究竟昰我神經敏感,還昰我硬盤裡眞的有這麽多黏不啦嘰的親情電影。一連幾天看得心裡堵得慌。
“在你父亲的眼里只有两种女人,你母亲和其他女人”。
原来不止德普 貌似每个人遇到伯顿都会变成童话 而且是美丽的童话 其中有一句台词:世界上的女人对你爸爸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他的妻子,另一种是其他女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