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公众号推荐并寻资源下载,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完成对这部美剧的观赏。
掩屏遐思,感慨万千。
深深被这部Netfix的文艺作品所吸引、折服,寥寥分析,感觉它在要素、结构、和逻辑方面的独特设计铸造了它的不凡,现将基本认识草书如下,内含剧透,不喜勿入。
一、基本情况(一)要素明的方面:毒品、凶杀、洗钱、色情、阴谋暗的方面:逆袭的屌丝、婚姻背叛、中年危机、事业陷阱、二次创业、举家搬迁、叛逆子女、调口味方面:同性恋、宗教、暧昧、FBI,财务,婚姻侦探(二)结构时间轴上,倒叙,插叙,顺序用得恰到好处,可见导演剪裁时充分洞悉了观众的心理。
开局明快,以中年危机和事业这样的身边事抓住男性眼球。
背景交代在中场自然展开,足足占了一集。
人物线上,家人、毒枭、FBI、同事、邻居如走马灯。
围绕几个主要人物出将入相,适时谢幕闭环子情结,定期出现保留线索,留出空白给第二季情结做好了铺垫。
地点切换上,主要在芝加哥与小镇发生,最后在地图上引出了密西西比河,为下一集更大规模的赌场情节铺垫(三)情节一是情节关系上无短板硬伤,明要素与暗要素成体系呼应完美。
二是情节类型上完备,要素覆盖到大多数观众感兴趣的三是音乐和色彩上,很好的配合了剧情的展开。
四是情节概念上,规模扩张、化敌为友、家人团聚、大boss将临、战胜险阻、天道轮回、激流勇进都有涉及。
到了最后,最初想了解洗钱技术环节的冲动都已经不是主要的了。
二、我的看法(一)学术价值一是戏剧有模式,扣人心弦的工程手段二是美剧是产业,值得关注三是文道亦人道,从这类戏剧的火爆可以了解大多数的品味(二)收获启示:一是诚,对待家庭要宽容,对待工作要认真,对待困难要正视;二是定,生死前,取舍前,要淡定,笃定,不要乱阵脚,视死如生,视失如得,该出手就出手;三是谋,做一个好的adviser,要换位思考,超前思考,多角度思考,方能说服决策者(三)推荐理由一是可了解美国风土民情,买房、游艇、并购,暂时远离宇宙中心五道口,别有一番风味二是继承发扬了制毒师的逼上梁山风格,更加凝练,是这类题材电影的又一个巅峰三是了解财务与洗钱的概念。。。。。
joking
终于把黑钱胜地追完,虽然没有风流律师、绝命毒师、浴血黑帮名气大,但可以说是暗黑系四大天王!!!
就是这么好看~男主也是编剧。
剧中的角色很鲜明,女主出场时候不起眼,等到玩起政治来突然焕发出光芒,男主几乎很少崩溃,就只有和老婆吵架才会崩一下。
这对夫妻情绪管理可太牛了。
抗压能力满分💯。
可谓是美剧中难得的强强联手。
一起都在玩命的刀刃上。
收尾也很神,夫妻筋疲力尽,半个女儿的露斯死了……被黑帮新老大卡米拉的气场压迫……在这样一个夜晚,侦探抱着羊罐子出现,疏离很久的儿子举起了枪,这意味着这个家族增添了新生力量,还真的挺过去了。
挺住意味着一切啊……
生活总有压力山大的时候,在你人生不大顺利的时候,有时度假放松并不能调整,基于巧合看了OZARK,忽然发现更加黑暗的故事更加励志。
一口气看了3集,很有意思。
虽然看到海报的秃鹫就让人不安,第一集开始以夜晚开始以及整体冰冷的色调,抱着希望想看到黑帮教父杀伐果断的故事,结果得到的是一步一步的剧情让你觉得没有办法更丧的窒息。
然而忽然你明白了生活本就是这么冰冷痛苦,面对还是逃避,挣扎还是平静。
’就如跌入谷底而获新生,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概东西方哲学还是相通的。
编剧没有把剧情编得很爽,每个角色都有真实缺陷。
男主冷静沉稳又软弱麻木,女主背叛出轨又独立强悍, 面对越来越冰冷的困难,没有奇迹,靠着一点又一点的坚持,克服人性的弱点,相互扶持。
不知道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估计是好的,因为大家都希望有祈福的剧情。
但是生活中呢,能看到最艰难时的坚持和面对最艰难时的强悍,是什么在支撑人能够如此,在这个冷色调的背后已经有了人性的光辉。
平凡中的不平凡,让人更觉得真实和亲切,更给人希望和勇气。
前三集水准高,之后就一般了,戏剧张力不足,当然最后的毒妈一枪爆头让我惊讶了下,看完略失望,太嘴炮的主角,太bitch的老婆,太丑的女儿,最关键的是全程没爽点,作为资深金融从业者,洗钱也太低级,同性恋FBI全程智商不在线,酒吧女老板最后也没人性闪光点,怎么说呢,这部剧的各个人物特征还真就是我认识的美国人写照,人性这玩意,留着可弃,没了低廉,第一集骗进来后,荒废了6个小时,bullshit means noting!
男主就是有着saul的脑子嘴皮子、老白老婆的职业技能、和mike的大局观的老白。
ozark这个地点的选择很聪明,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封闭城镇一方面很适合编织fargo那样复杂密集的利益关系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像毒师世界一样引入更多不确定因素。
男主家跟老白家一样窘迫,snell家族极具fargo黑帮家族的气质。
种种印记都表明了本剧的神剧潜质。
叙事节奏总体蛮舒服,开头结尾的呼应很惊喜。
中间部分利益网铺得很开,可惜结尾收网不够集中和干脆。
一整集人物背景的插叙也没起到作用。
片头暗示剧情的小插画很用心,以及很喜欢最后的手持镜头。
黑钱胜地第一集就描述了一个背叛的场景。
丈夫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与毒枭周旋,用洗黑钱来养家,全职主妇的妻子却出轨家庭律师,当墨西哥毒枭老大替丈夫把给他戴绿帽子的情夫从楼上丢下去摔死的时候,也offer了他老婆的生死权给他,只要他说yes,作为惩罚,他出轨的老婆也会被同样从楼上丢下。
貌合神离的家庭生活你应对过背叛的局面吗?
即使我们是认真对待一段关系,即使我们都抱着忠诚的初衷进入一段关系,然而两性关系的复杂性也不是你做好所有功课就能取得好成绩的。
忠诚的背面就是背叛,也许只是一次,也许是很多次,也许只是曾经,也许在你发现时仍在持续,有的背叛实施于行动,有的背叛只是停留脑海里的构想。
有些是主动的自发的去寻求刺激,有些是恰逢机缘巧合的诱惑,有些仅仅只是对于现状的不满意。
你会发现,背叛的形式和原因多种多样,而唯一的共同点是你的对象因为此不得不对你说谎。
成年人又有谁能做到100%的诚实?
谎言是否可以原谅?
欺骗算不算对爱的背弃?
背叛是不是对这段关系算盘否定?
你还爱我吗?
我们用心付出的时间,交付的感情,拼尽全力的沟通,又算什么?
除了这些疑虑之外,当我们面临这种局面,第一反应,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我在你眼里,多半是不够漂亮了,不够有趣了,我的魅力不足以吸引你的全部注意力,我给你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我的这个人你还有赞许和认可吗背叛引发的负面情绪会把一个人的自我肯定吞噬。
这才是背叛带来的最大伤害。
我想起了曾经和一个男生的对话,让我有很多的启发。
他说你怎么定义背叛呢?
我是欺骗了你,但我并没有背叛你。
每个人对于背叛的定义是存在着天壤之别的,这和人们对于人和人之间交往边际的认知区别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我们在社会中生存,擅长技术的人,往往依赖于把事做好而生存和提现自我价值,他对于关系的边际会比较清晰从而对于背叛的涵义会界定的比较窄,工作范围之外的闲聊算一种背叛,利用两性吸引的法则暧昧式搭讪换取便利算一种背叛,单独约会算,单独看电影算,单独旅行更算。
而依赖人际关系生存的人会格外看中和擅长发展人际关系,他对于人和人之间的界限就会相对比较模糊。
当我们在声嘶力竭的控诉对方你背叛了我,或者被戳痛默默的独自流泪之前,我们能否先暂停一下表达痛苦,用几秒钟的冷静问一下自己:我们要去对质的那个人,就这件事的理解和我们一致吗?
是否三观本就不同。
身份的切换我们暂且可以把背叛换一种说法:情感上的意见分歧。
只有我们听到不同的意见,我们才能反思,这件事背后折射的这段关系,是不是存在问题,问题在哪里?
是否是可以解决的?
一方期望解决,还是双方?
它像一个身体疾病的预警,提醒我们不要再去遮掩和逃避,去面对去处理,要么治愈要么强行割离。
罗斯福的夫人说,没有人可以伤害你,除非你同意。
背叛只是一种他人行为,我们可以谴责那个人的道德底线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理想,他没有兑现他承诺,甚至隐瞒欺诈式的违约毫无个人诚信。
但我们不必因此沉溺于痛苦中,去纠结为什么,甚至去找出1000个蛛丝马迹,端详每个细节去审视和回顾被背叛的过程,去找出或者逼供他的心路历程。
由于不停的还原和展开无边际的假想,我们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备受煎熬。
你得相信没有为什么,即便是有,不同的情景和心态,这个为什么也会有100种不同的说辞。
她还有她的价值她还有她的价值吗?
他还有他的价值吗?
你还需要他吗?
你的需要是一厢情愿?
还是他也愿意去重新做出努力匹配和符合你的需要?
你还能满足他需要吗?
去做到这些,付出的努力是否合理?
成本和代价会不会太大?
你还愿意相信他吗?
再被同一个人骗一次你是否就死心了还是更痛苦难当?
这是你在遭遇背叛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以上皆是yes,就原谅吧,再去信一次,如果信错了大不了就是拖延了一段诊疗的时间,我们不是还没有死,还有力气活着?
如果以上皆是No,那我们更要原谅,平静的告诉他/她:对不起,你没有符合我对你的期望,你不是我想像中那样诚信的人,也许你为了改变你自己,或者为了避免伤害我尽力的努力过,也许你没有,但我的选择是一样的,那就是当然原谅你啊——毕竟这段关系,我们都得放下了,我们不再是亲密关系,你的事与我无关。
如果不原谅,需要我一遍遍提醒自己,我被伤害了,而我不能同意,我被别人的错误反复的伤害。
像男主那样,理性的转换关系里的身份,有原谅的能量,时不我待的好好生活吧。
发现宝藏!
冷峻的色调配上电影级别的运镜、取景、音效、配乐,平静的叙事中时不时来个心率飙升,大爱!
五星好评,《黑钱胜地》只需一集,不愧为洗钱版《绝命毒师》!
《黑钱胜地》在我心中的观感甚至强于《绝命毒师》,毕竟看《黑钱胜地》没怎么被剧透,然而《绝命毒师》……唉,被剧透搞得……在看烦了像《绝命毒师》里老白他老婆那样不讨喜的角色后,这部剧主角团一家虽然有过种种矛盾,但刻画得很真实,较有亲近感,讨喜,几乎是一直齐心协力,没有那么多恶心的情节,几个人都展现过高智商或高情商时刻,真的很nice!
第一季里有几处前后呼应的设计,比如在第一集的开头呈现了一段画面,男主拖着两个箱子在黑夜里前行,引入一个细节,设置悬念,吸引观众,在后面的剧情正好推进到那里时,画面再一次出现,才反应出男主要干什么,小小地赞叹一下设计的巧妙这一季的人物刻画真的完美,主角夫妇、两小孩、buddy、ruth……众多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人物都刻画得很丰满真实,人物真实了,动机也就真实可信了,反转和突发事件也就都令人信服了,尽管这些剧情的反转、爆发点的数量之多和不可思议程度之深,看完剧集心中回荡的只有激动,拍案叫绝,而不是觉得这只是主角的又一场强行续命。
这些人物角色面临的危险都是观众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演员神仙般的演技带来了强烈的代入感,编剧合理地编排,让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困境,各方面的烦心事,但又显得很真实,日常生活、普通对话也看得津津有味,正是因为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大。
这一切所带来的真实感也是我喜欢这部剧的一大重要原因。
by Interstellar-Avatar
感觉breaking bad之后就产生了一堆类似画风的类型片,细致的描绘一些很琐碎的日常,装逼可能性更高的各种非常规角度的大特写,给反派设计冗长而装逼的教条台词,大量篇幅的铺垫之后突然扑街等等。
走向极端的就是其正经衍生剧风骚律师,大量铺垫以至于严重拖沓剧情,每一季的发展都是如此缓慢以至于我完全有理由怀疑是不是编剧黔驴技穷了,还是完全就是冲着拿奖去的。
OZARK其实是部格局很小的片子。
毒品,制毒,分销全部省略,就是讲洗钱。
甚至于刚没过几集,就连洗钱这个主题本身都被渐渐淡化了。
编剧把主要矛盾都集中在这个4口之家的挣扎和努力上去了,但又过于脸谱化,角色缺少令人信服的爆发力,让人觉得他们是为了被甘于困在如此精心编剧设定的圈子里被人看戏的。
换个角度想想,正常人的反应不应该是要么直接跑路,要么去找条子申请证人保护的么?
--就像剧中客栈老板娘那样的反应啊。
毕竟,我们都没见到cartel究竟是有多神通广大,他们总是有点形单影只的感觉,怎么fbi变得如此之弱了?
那个上司说的有精力的话都去找本拉登了,多么不合逻辑的借口,感情全美国fbi都没空干别的了么?
总之,这是一个故事框架设定逻辑有不少bug的故事,随便监听一下手机不都大白天下了么?
这是一个后911的美国哎,不可思议。
所以相比之下breaking bad设计的就很巧妙,让大白一直藏在暗处,把正义使者这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设定成他不得不经常面对的人物,以造成更多的戏剧冲突和故事的长续发展--一方面并没有把警方写得那么无能,另一边又是大白一直小心翼翼的处理一个又一个麻烦。
OZARK显然把fbi写成了白痴。
把反派也写成了无脑AI。
僵尸脸男主,圣母婊女主~~
钱,就是这东西把穷人和富人区分开来。
但钱是什么?
如果你没钱,那么钱就是一切,对吧?
美国的成年人中,半数人的信用卡多过自己的积蓄,25%的人根本没有积蓄,只有15%的人能做到,哪怕退休一年也能养活自己。
这意味着什么?
中产阶级正在消失,还是美国梦已经破裂?
如果后者是真的,那你根本不会坐在那里听我说这些了。
其实,我认为大多数人的基本金钱观都是有缺陷的。
钱仅仅是人们用来对商品和服务达成一致的交换单位吗?
一加仑牛奶三块七美刀?
修剪一次草坪三十美刀?
还是说,钱是无形的?
是安全感或幸福感,内心的宁静?
我来提出第三种意见,钱是一种衡量工具。
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攒了多少钱,跟谁是总统没有关系,跟经济,泡沫破灭,坏运气或老板都没关系,而是关乎美国人的职业道德。
是它让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钱能让我们反对媒体的观点,争辩怎样才算是个好家长,能让我们为了工作和家庭的未来,决定错过球类比赛,不去看话剧,不去听音乐会,并为这些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忍耐,节俭,牺牲。
总结一下,发现这三点的共同之处了吗?
它们都是选择。
钱不是内心的宁静,不是幸福感。
从本质上说,钱...是对人做出的选择的衡量。
——开宗明义,留此存照。
我比较喜欢看美剧,美剧有很多现实题材,是国内剧集没有办法涉及到的。
这类现实题材,能够有效促进思考。
越是接近现实的题材,越是有助于把剧集当成人生的演习。
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一直在想的问题是:如果我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选择?
男一是财务专家,如果不帮黑帮洗黑钱,人生也断然不会差。
但,男主做错了两件事情。
一是,挑错了合作伙伴。
二是,在老婆情绪低落的时候接受了毒贩的旅游邀请。
先说,合作伙伴。
男主,木讷寡言,但这是优秀财务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如果一个人整体说话,迟早就会泄密。
接触秘密越多的人,越要谨慎小心,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你不知道,你的哪句话所携带的信息就暴露了自己的秘密。
如果,有秘密,那就应该一遍遍预演,把秘密带进棺材里。
男主跟合作伙伴一开始合作的时候,估计就是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不适合social,有一个开朗的合伙人,可以互补。
但财务专家,是靠口碑吃饭的。
如果男主能耐得住寂寞,做长线,其实是不愁客户的。
无非就是钱攒的慢一点,但肯定不会缺。
而且,会因为口风紧、口碑好,而越做越顺。
这个合作伙伴,在第一次跟毒贩打交道的时候,就劝说男主接下业务,因为钱多。
男主是财务,跟钱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本来就在钱堆里,这时候下判断是不但看钱的。
行稳致远才是关键。
教训就是:合作伙伴一定要三观相合,这样在关键的人生选择时,才不会被身边人带进坑里。
再说,男主老婆。
男主,从一个财务专家、芝加哥金领,沦落到洗黑钱,他老婆要负一半责任。
出轨,暂且按下不表。
最关键的是,她老婆二胎生完之后,出去找工作,十分不顺利。
然后,就回来撒气,把整个家庭的气氛搞得很奇怪。
一个生完二胎,脱离职场多年的中年大妈,应当对自己在面试时遭遇什么样的困境与挑战做到心理有数。
心里没数,受到挫折,就应当放低标准。
又不想放低标准,又不想受委屈。
那,对那些生了二胎,但一直没有脱离工作岗位的女性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你心情好了,就找工作。
心情不好,就回家生娃,连着生俩,还当家庭主妇多年。
当家庭主妇期间,也没有考虑维持职业女性的关系网和圈子,凭什么,一上来,就要挤掉别的竞争对手。
女主面试的时候,我很不喜欢。
她觉得她胜任这个工作,面试官就应当把机会给她。
关键是,所有的候选人都这样想。
找不到好工作,就各种沉默、各种低气压、各种哭。
我觉得她老公很可怜,一个人在外面辛苦工作,回家还要提供情绪价值给她。
她老公那个时候刚好面临人生重大决策,就是要不要给毒贩洗黑钱。
如果,女主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男主没有压力,说不定,这个事情就没了。
结果,男主为了带女主散心,俩人接受了毒贩的度假邀请。
大毒枭给你安排的度假,那肯定是最高规格的。
这时候,男主问女主意见,女主就说:做吧。
然后,这俩人很搞笑的觉得:洗黑钱,洗完一笔、赚够了就上岸。
实际上,编剧在这里,已经有点问题了。
洗黑钱,这种事情,只要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自此之后,男主一家就涉足洗黑钱。
想都不用想,根本上不了岸。
男主一家的结局是什么呢?
按照,现实生活经验来看,就是没完没了洗黑钱,洗完一笔又一笔,终日活在恐惧里。
直到有一天,出现了新的洗黑钱高手,然后,男主一家被干掉。
从此,才得以解脱。
现实题材的好处,就是长见识。
有些事,一开始就不能做。
有些口子,一开始就不能开。
有些原则,在一开始就要定好。
7/10 美国人就这么喜欢各种con么。有点意思,尸青的肤色是亮点,就是吊不起胃口,后两季不跟了
看了解说
无懈可击的10/10,金发妹真是唯一的一点暖色
又是中年危机家庭危机典型故事旧药换新瓶的故事,选角没话说,各个演员都挺不错的。但是好多隐喻都太明显太过火了,就差Jason Bateman本人跳出来拉着你手指着屏幕说“你看我这隐喻是在讽刺啥啥啥,我是不是很有深意!”
3.5,人物太差,只写事不写人。比毒师差太远。
[Netflix]感觉差了一点,不过还是属于同类题材中可看性强的。
看到第5集,果断弃剧!
导演没有驾驭群像的能力,却整出了八个主角,人物、剧情都支离破碎
高开低走,看不完
又臭又长
美剧就是屁话多,一点都不够精彩
爽剧模板
6 May 2020。每晚不斷氣地追 就像秒回到了小時候期待早早躺在床上看雞皮疙瘩系列一樣的過癮 神似breaking bad 卻在題材上略勝一籌 我太愛這些暗黑行業2333 最後一集更是昇華到滴幾滴眼淚 跳床上的無聲發呆 浸在湖中幾十秒還能活過來眨著的小眼睛 砸完東西後無盡空虛拿起當時墜入情網的那隻釣餌。
凤头鸡尾
看不懂,男主洗钱技术也不是顶尖,结果一堆破事,祸害了自己的家庭,不是什么好片,还没有结局
跟黄石差不多造作
主角如此强烈的求生欲真是看得我汗颜。
第一集让人眼前一亮,然而....
剧中的人物都好有性格,男主一家真是重重危机中又机智化解,整个剧的基调都好丧丧的。有点意思又觉得差了点劲。
这部才是今年夏天真正的好剧,杂糅了黑色电影、家庭剧等多种元素,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麻烦,每一步都面临危机和选择。选角精准,制作精良,没有明显的短板。男主竟然也是导演!女主表现尤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