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回第一部,看了前六集,和第四部比差距不是半点的大。
第一部前几集把人物塑造的很成功,查案也非常的流畅,大部分的剧情设置都很合理,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特点,表演的也很自然到位不做作。
真特么好看,有种吸引你去看的感觉。
而第四部人物交代的不清不楚,警察法证法医一团乱,感情线基本没有 案子都是考高科技来破的,有什么意思????
第一个故事看完了,尬到不行了。
第四集最后一堆人聚在一起说风凉话实在看不下去了。
简直有病,一堆人说风凉话,巴掌不是打在自己脸上永远不知道疼。
卿姐独女被强奸犯强奸,法律不能给人公证,导致独女自杀,报仇不是很正常的吗?
这是固执,偏激吗?
难道卿姐女儿就该白死吗?
那个男孩杀死自己爸爸,可是还能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吗?
报警,男孩妈妈就会说是跌倒的,然后再次遭遇家暴。
还有那个淑敏,完全没觉得她在教唆杀人啊!
只是说出事实而已,这样就会终生监禁了?
监狱编剧家开的吗?
法律编剧家编的? 看的气死了~~
【法证先锋4】真想说一句:总算播完了。
这是一部万众期待的剧,但是这一次,让很多人失望了!
1.我觉得滤镜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TVB剧带给我们的港味完全被滤镜搞掉,滤镜是一个很恐怖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滤镜应当排在第一位。
2.冷冰冰的人物性格,冷冰冰的推理过程,冷冰冰的案后总结,冷冰冰的朋友聚会,甚至屋子的装修都是冷冰冰的。
欧阳震华、林文龙甚至郑嘉颖和第三部的黎耀祥和蒋志光,同样是推理案情和解读案情背后的故事,都会很自然的脱口而出对白,尤其欧阳震华和黎耀祥的设定是百科全书,但是他们完全不像在秀,而黄浩然就不一样了,他们就像是念台词的机器,咔咔一堆台词扔给观众去消化。
等到研究案情的时候就看到摄像机眼花缭乱的换这个换那个人,给你累的啊。
案件本身也存在问题,每次的案后总结,第一二三部几位主角聚在一起聊天直抒胸臆,有些案件的当事人你极可能去同情他,而这部的案件完全没有代入感,你发生了就发生了,和我毛关系没有,牵动不了观众的心。
朋友聚会更别说了,看到第10集你都看不出来谁对谁有意思,谁会和谁在一起,这是编剧隐藏的太深么呵呵。
郑希怡和黄浩然完全没有恋人的感觉,汤洛雯的女记者角色还稍微好一点点,陈炜气场强大自不必提,但是回想第一二三部,配角你都记得吧,法证部有哪些人,警局有哪些人你都一清二楚,这一部你能记住吗?
3.法证先锋实际是法证+先锋的组合,不仅看到法证人员对案情的巨大贡献,还应该看到法证人员尤其领头人充当先锋的角色,欧阳震华和黎耀祥都做到了,但是这部的先锋在哪里,我不反感高科技比比皆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法证水平确实非常之高,高科技也是潮流,但是你不能有了高科技就把“人”给忽略了4.还是回归案件本身,比如第一个案件,米雪和谢贤的师徒情,其实可以铺排很多,结果就是点到为止,不痛不痒,搞的两师徒貌合神离,没有机会再一一展示他们的故事,但这本该是这部剧该呈现的情节,如果不是米雪那力挽狂澜的演技,如果不是结尾一群小盆友和米雪的谢师之跪,这个案件扔大道上都没有人捡吧。
5.我很喜欢谭俊彦这个演员,不是白白净净的小鲜肉,很男人,但是其实这种剧很不好发挥,这部剧的魔力就是让每个演员的演技让你看着都觉得水了吧唧。
这部剧刚播几集就遭到了铺天盖地的臭骂,大家期待值特别高,毕竟TVB的刑侦剧没一次让人失望过。
周星驰说过,你给不了观众新鲜的,你就是没有创新,你就是干这个的。
#我的第134个剧评
论文还没写完,这部剧倒是先看完了,罪过罪过。
没看剧之前,我的b站首页就全是各种吐槽法证4的视频,各种批评都有,什么剧情拖沓,什么太高科技用iPad破案等等。
很多人都对法证系列有一种情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抛开情怀不说,我觉得这部剧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不是特别出彩,也不算烂到没眼看。
三星给整部剧,多出的一星给我喜欢的演员。
其实这部剧要是改名叫《高安寻妹记》,可能没这么多人骂,或许还会被赞主线鲜明。
先谈演员吧。
黄浩然我不算陌生,至少看过他两三部剧,对他那一身肌肉印象深刻,我觉得他演警察比较合适啊,谭俊彦跟他比起来简直是文弱书生。
他真的有一米八吗?
他的脸总让我觉得他不高,百科上说郑希怡一米七一,但是在戏里经常跟黄浩然差不多高,难道她的高跟鞋七厘米以上?
高安这个角色,小时候是比较温和体贴可爱的,但是因为那时候忍不住哭破坏了脸上歹徒留下的指纹,所以他就决定再也不哭了。
确实,长大后的高安,跟处了五年还是出轨的女友分手了,心里再难过也没有流泪,只是默默把前女友睡过的枕头收起来,一个人睡着曾经的双人床。
高安这个角色写得还是可以的,性格的形成原因交代得还算清楚,长大后的高安,冷静,专业,通情达理,擅长安慰他人,但是自己有心事却不会向他人诉说,也不能流泪,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躺在床上消化。
这种人设,演好了就非常有魅力,演不好就容易面瘫。
高安不是没有情绪,只是压抑了自己的情绪,他压抑的情绪不能用太夸张的表情表达出来,但是可以靠眼神和一些小动作表现。
黄浩然在眼神和微表情方面的演技不太行,内心戏的时候显得很僵硬。
我对郑希怡的印象还停留在08年的《秀才爱上兵》的陈细妹,后来就一直没再看过她的戏,我查了下,她后来都是在内地拍戏,我很少看内地剧了,不查都不知道她演过那些剧。
她出场的时候我还蛮惊喜的,虽然她一开始跟黄浩然很恩爱的样子,但是交往五年还没有结婚的打算,再加上我深知TVB“开局情侣结局必分定律”,所以我看他们秀恩爱的时候真的很难受,再怎么恩爱也撑不到结局的。
果不其然,莫妮出轨了,还是出轨患了绝症、时日无多的初恋情人,即使有心理准备,我还是想痛骂编剧一顿。
至于陈炜跟路易斯那对,我也早就猜到肯定会分,只是没想到过程这么惨烈。
我真的觉得陈炜的角色看似女强人实际上心思好单纯啊,防火防盗防闺蜜都不懂,还老是给机会让闺蜜和自己男友单独相处,居然还让闺蜜代替自己做男友的女伴,我真的服了,这种送羊入虎口的事也能做得出来,也太相信人性了吧??
而路易斯对自己的下半身也是过于自信,再熟识的异性也要注意避嫌啊,尼玛的你女友不懂事让闺蜜代她做女伴,你自己也见色起意没有拒绝,睡完才知道后悔,立马就想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跟QUEEN求婚,害。
还有什么“419必中定律”、闺蜜抢男人的狗血戏码,真是看了想快进。
唯一可以看的就是陈炜的演技了。
谭俊彦我是第一次见,觉得他没有男主的气势,存在感比不过黄浩然,虽然可能他的戏份比黄浩然少,但是群戏的时候,他的存在感真的好弱啊,好颓废啊,让我觉得他呆头呆脑的。
《金宵大厦》让我喜欢上了李施嬅,没想到我看她的第二部剧就是她的离巢作。
李施嬅的演技在这部剧里算不错的,亲手解剖秋姐的时候忍不住流下的泪太令人心疼了。
因为重拍的关系,整部剧看下来,感觉闻家希的戏份比徐意还多一点。
讲真,我觉得李施嬅跟黄浩然比徐意配啊,徐意喜欢高安还是看得出来,但是高安什么时候喜欢上徐意我真的搞不清楚,结局都快求婚了,我真是摸不着头脑。
待续。
真的不理解,第一个案子中,张舒敏就是把实情告诉告诉那两个人而已,从头到尾没有说过杀了他们这种话,这就算教唆杀人了?
相当于你从八卦中知道了你的仇人是谁,去找这个人报仇,告诉你八卦的就是教唆杀人犯了?
警察说话和神情都阴阳怪气牛哄哄的,这部真的挺差劲的。
最最重要的~那几个女演员,不管看多少遍,都认不出来谁是谁~
本来是就想写写短评的,结果发现能吐槽的点太多,加上不弃剧的习惯,就以吐槽为乐来写写剧评。
虽然30集,但曲折的案件好像没多少,很多案件都比较简单,主角团的感情线比较多,而且多少都有点狗血。
高sir全季都在找妹妹,和女友拍拖五年同居那么久,女友出国工作竟然和初恋的大学教授走了,高sir最后和一起找妹妹的记者在一起。
郭sir和荃因,两个英文名就暗示,荃因被自己好闺蜜抢走老公,闺蜜怀孕流产老公还被杀了,闺蜜疯了。
闻sir和自己姐姐的男朋友在一起。
第1-4集第一集法证和警察的直接全部出场,加上第一个案子人物也多,还有几个现实世界里大咖(给了谢贤很多表现镜头),法证的人物难留印象,很多人看完前四集主角团的名字记不得几个吧。
案件有意思, 民俗+推理, 在第四季里应该是比较有难度的案子了,加上一些大咖,导演其实也想把时隔多年的这个ip拍好,吸引观众,但真相什么的也不太合理,结局淑敏告诉真相就变成教唆杀人了——所以说八卦的都该死是吧。
还有徐意住进郭sir的公寓,这个公寓里还有好几个法证,这个设定在后面就基本没什么用处,连郭sir家常的出场都不在这个公寓——不是在姐姐店里就是在queen的附近,同样的设定还有经常去拳馆打拳,前几集很常出现,后面就没有了。
莫妮卡和高sir相遇遇上街斗,明明已经爬上楼梯不跑到楼上去,一定要从枪林弹雨里走。
最后talk了大半集,一群光鲜亮丽的法证拿着红酒评论案件。
第5集巨人观加上人皮手套有点意思,不过表现的都有点水,制作人皮手套基本就几秒来回切换变成一段。
第7集真空袋表面的植物取证在海边取证了一次,搬回实验室又采集了一次,还补充一个制作植物玻片的完整过程。
尸僵了,还直接把衣服硬脱下来。
为了判断是不是虾条杀人,高sir见过保温杯,觉得是虾条的保温杯是凶器,给出了保温杯的来源,同事在上网找图片了,为什么高sir不提供保温杯的颜色检索,而是用闻家希的推理——材质要有硬度,内胆类似双重不锈钢夹层设计,而且她这个内胆的推理怎么来的,又不是致命伤,不就是保温杯的锁扣造成的伤痕,拿一个使得上力的塑料杯的锁扣也能造成伤痕。
而且这一段的图片检索和比对太水时间了。
第8集虾条门外听到密谈后,拿着一个保温杯冲进门对峙用保温杯打伤额头也太搞笑了吧,之前还以为是顺手拿起保温杯打了一下。
虾条都被抓了又是嫌疑人,血样不是随便采集,还得用被打伤时趁机采集到的血样,第一个案子也有类似剧情,嫌疑人的掌纹还得用一些小聪明(皮衣)才能采集。
车轱辘话说来说去水时长,凶器保温杯上有被害者的血迹、虾条指纹不能推断凶手,那为什么两个被害者身上都有虾条血液的床虱能推断虾条是凶手,不是只能推断两个人都在虾条的住所被害。
第9-10集没有命案,引入了施见贤,和一些主角团的故事背景。
第12集九几年拍的照片还能看出衣服装饰物的针法。
第15集法医帮自己的医生朋友作证没有医疗事故,不要避嫌吗?
这几集基本都是主角团的感情线,找从小被拐卖的妹妹,对象去发展自己离开,被姐妹ntr啊什么的(发现我看到一半还不记得这个女名字——水慧明(荃因queen——正好对应郭sir的king), 她的闺蜜太颠了)第17集炸弹犯炸闻法医的剧情,第一起判断控制范围是2km,这次因为有遮蔽物,但你也没法确定影响多大,范围直接按比例缩减,直接就变成500m,都没确定具体的发信位置(即使就在那片两栋楼之间也都十几米了),那警戒线的设定也没意义,然后这个警戒线也变成炸弹犯的警戒线——只要人走到了这条线就能炸,炸弹犯发现了警察来了,直接跑不就好,为什么还得让无人机返航,回收无人机,他的身份早就暴露了,回收没什么意义。
整个推理每环都不严谨,但又得做的十分精确来凸显紧张感,还有倒计时的设定也是如此,既然要用倒计时至少补几个倒计时完成上讲台的镜头。
后半集是高sir的寻亲太狗血了,找到——被车撞死——血友病不是亲妹——帮她找到亲妈,不知道时间跨度,总觉得高sir帮找到太容易了,既然这么容易前面怎么会找错。
第18集一个中了迷幻药在天台嗨的人,直接从边慢慢走过去(或者径直走过去)不给对方压力又快又使得上力没必要爬上阳台再靠近过去吧,电视剧里要从背后绕的一般都是自己想跳怕别人过来阻止,从外向内扑,你爬上去再慢慢靠近然后和她纠缠不是更容易掉下去。
第21集 翟家轩把刀刺刀皮特方面前了,看到后面警察来了竟然反扑警察去,最后皮特方竟然又是被车撞死。
第22集案件还没查完,作为有关系甚至有嫌疑的荃因竟然直接进入犯罪现场整理遗物了。
而且荃因想要留苏格兰威士忌卷烟的证据也太生硬了,生怕别人不发现异常。
第25集这几集编剧就爱误导观众了,比如艾玛的出场以为是迈克尔的对象,迈克尔是花心大萝卜,然后艾玛又是小三,结果艾玛和迈克尔是兄妹,小三是其他人。
第28集抢表这段和第三部抢笔那段有点像,闭路电视和前面卢的案件一样只是摆设。
第30集追逐逃犯翻车促成姻缘,第二部里也有类似剧情。
跳楼抓住天线拉扯——第三部。
徐意和高sir在一起少了点催化剂,最后的小丑案的闪回奇奇怪怪的参了点前面听古典绿袖子的画面。
真心看不进去,都选的什么演员,还是如此浮夸的场景,浮夸的出场,小作坊制作,你以为现在的人还是7 80年代么,而且编剧也不严谨,抄美剧悬疑也抄得个四不像,我是真心无语,这么好一个ip 青春的回忆,拍尼玛个四不像。
我是真心佩服,你拍出来娱乐观众呢,还有那个女演员是大眼怪吗?
你怎么喊孙悟空来吧她收复了呢!
我是真的郁闷
把法证先锋四部二刷后总算知道为什么法4评分这么低了,法4是我这四部中看的第一部,画风超清,甚至第一个案件就是米雪这些大咖,所以刚开始我对这部剧观感还不错,虽然king和小妹刚出场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什么反派,还有演员年纪偏大这一系列问题,最开始我还是打了四星,然后带着脑子二刷完前三部,发现第四部完全不能比,破案靠嘴炮,没有推理,没有审问,就靠坐在一张桌子上就把案件给破了,还有爱情线占主导,看完前两部就知道突出的是胖胖,虽然第二部后期胖胖感情线稳固后就削弱了他的戏份,但是可以看出胖胖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第三部的核心应该是女法医,第四部我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看了好久还搞不清谁是男女主。
但是法证先锋这部剧我最欣赏的就是突出了女性,女性的独立,第一部的舒媛真的非常欣赏,面对丈夫的出轨她没有苦苦哀求,甚至在工作中能收拾自己的心情认真工作,前夫想挽回时她认真的拒绝,不是因为报复,而是她发现自己也能给自己买玫瑰,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个角色,更加让我坚定了女性一定要独立,要有自己的工作,有放弃拒绝的底气,很难想象这个角色居然在几十年前就被塑造出来了,反观现在,社会真的在倒退。
里面的男性角色也都很绅士,给爱人自由不会去束缚,不会贬低女性恋爱中的亲密行为,也不会以此看低她,反观现在男女主除了对方与其他异性都要保持距离。
😮💨
从1看起到现在的4,说实在话还是喜欢欧阳振华老师主演的1-2部!
我欧阳胖胖的剧,非常经典了,帅气又有才华,演这类人才对我们欧阳胖胖来说简直手到擒来,我记得看陀枪师姐的时候,我就超级喜欢他了,有一种莫名让人信任的感觉,演戏说台词很好听,我是说粤语原因,好听,尤其在破案的时候听他的讲解,太舒服了,以前看他的陈小生觉得他一个胖子还当警察也不怕累死,可是他的确演的很多警察,而且都能演的不同,每一个角色让人都特别喜欢,演专业人才就会让人信任,演穷小子就真的很落魄的感觉,反正就是棒,已经没有更多的词可以总结他的
大部分都是无聊的感情线,真的可以宅家一边办工一边看,不紧凑的案件发展真的拉不走我的注意力,谢谢这部剧让我更认真工作。
虽说是主讲法证的职业剧,但前面三部都非常突出法证、法医和警署之间的完美关联及配合。
就算是支线,还记得第三部中布Sir的原配妻子律师线,至今想起那场法庭对弈都能使我感到畅快淋漓。
而这一部的任何感情线目前看来都可有可无,好吧,就连主线队伍大部分人物都可有可无,就更别说支线人物、和狗血的感情发展了。
法4真的案件、剧情拖沓,而且太过巧合凶手都是主线人物身边的人,找起来真方便呀!
后面有几个案件破案快到令人咋舌,但快的原因居然是因为:没!
有!
难!
度!
——很明显能感受到编剧在努力的编写反转剧情,但好的反转一定会让人有拍案惊奇、恍然大悟的感受,但这部剧的反转简直让人跌破眼镜,不知道反转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溺死小姑娘的死因查一下肺中积水就立刻破案,效率真高!
但这种案情真的适合放进《法证先锋》这个大IP里吗?
让人无语。
所以并不是怎么拍我们都不满意,并不是慢也不行、快也不行。
我们想看的破案慢也好,快也好,都是想看其过程中对蛛丝马迹的取证、剖析,一次次在案发现场、或在新发现的现场、或在怀疑人身上,发现曾经忽略的细节,从中不但加深了案件的神秘感也使真相越或迷离或越或明显。
没错前面三部都做到了,所以看完的感受就是大快人心,次次破案后都会对法证这个职业佩服的五体投地。
法4看到现在,当主线人物们甩出各种各样的繁琐名词,并且无论多长、多浪费时间、多没有必要……都一定要说完,不但感受不到这些法证有多专业,而且只会让人感到啰嗦冗长磨磨叽叽烦的要死。
真的是为了这个IP再加上这个特殊时期实在无聊才追的,好了我去继续好好工作,啊不,好好“追剧”了。
2020.3.28 我来了!那我就给剧名一个字一颗星吧!
在这部剧播出的这两周 我愣是把前三部重温完了 准备弃剧了 豆瓣7分以下的港剧是没必要看的 现在法证4眼看着跌破6了 真是砸招牌 建议换个剧名 别糟蹋法证先锋四个字了 剧情恶心程度让我想起前几年看的赌城群英会 每一集都想骂 太水了 我以为法证3已经是这个系列水的极致了 真是万万没想到 辣鸡 一星都不配 建议豆瓣出零星
我收回喜欢看中年人谈恋爱这句话。
可惜,经典难再
这个滤镜不能忍……
换了一批新演员,可以理解,毕竟不可能老是那些人。但既然演员有了更新,那些墨镜pose是不是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新一下呢,看得我尴尬癌都范了。这次案件都采用了案中案的套路,虽然一看就猜到……虽是法证剧,但既然安排了法医,尸体是不是也要用点心呢,那个充气人是几个意思?low爆了……里面一些法证的科技手段还不如10年前的CSI,造孽。
开局还可以
想当年,梅小青可是拍出过《原振侠》、《今生无悔》的文艺女青年,虽然从《宫心计》那时的“真善美”和脸谱化开始,就对她不抱期待了,谁料到《法政IV》胶味如此浓郁。第一集简直就是演员集体摆pose亮相然后结束,案件套路到看前一分钟就已经猜到后十分钟的剧情走向,毛线的幕前幕后人才凋零得太可怕了。在看到陈炜、张文慈这些面孔时,一度误以为自己在看隔壁ATV,不过这样发展下去,毛线应该也快和A记一样,要和大家说拜拜了。
冲啊!法证先锋四!!
还是喜欢以前的老演员啊
我的天啊,看得实在太煎熬了。。最后是几个意思。。最后的几对cp都没啥感觉,实在尬死了。。失望透顶。。
真的没那么好看了,感情戏太多而且很拖沓。
TVB的暖黄色调改变了,好吧,那你就随着时代进步吧,色调改了,初心不改就好,还是痴迷化验师们身穿白大褂,在精密的电子仪器中,追查真相,指正凶手。当年风靡的港剧,我依然心悦这个系列。哦对了,感谢灵魂配音师
目前第一集一般吧,跟前作比有一定的差距。看来tvb不仅流失演员,编剧也不行了。(我错了,这部剧根本不值三星,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过那么难看的电视剧了。)
还挺错综复杂
看了10集内容故事很不错,就是表演比较“生硬”了一点,摆pose的成分好像多了一点,剧我还会看的。
它可以叫开会先锋,可以叫恋爱先锋,可以叫吹牛先锋,可以叫美食先锋,可以叫寻亲先锋,或者叫秀高科技先锋、玩iPad先锋……干什么非要叫法证先锋。
娇柔造作…
塑料质感,主演们仿佛相互之间都在假装很熟,破案很赶进度,坐在桌前翻翻pad念念台词就算完了
节奏有点奇怪,想讲主角背后的故事,但是每一段都太长了,夹在案子里都忘了正事了。最后一集……你们恋爱是不是谈得太快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