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户时代的浮世绘长卷中,《投靠女与出走男》以镰仓东庆寺为幕布,勾勒出一幅女性挣扎与重生的诗意图景。
影片以细腻的笔触、哀而不伤的叙事,将封建枷锁下的女性命运与人性救赎娓娓道来。
阿茹与阿吟的爱情、东庆寺的禅意庇护、光影交错的古典美学,共同织就了一曲关于自由与尊严的咏叹调。
---#### **一、女性群像:逃婚女子的最后希望** 幕府时代的日本,女性若想逃离婚姻牢笼,唯有投奔东庆寺——这座被幕府认可的“縁切寺”(离婚寺),以两年修行换取自由之身。
阿茹(铁匠之妻,因烧伤遭丈夫厌弃)、阿吟(商人小妾,因重病不愿拖累丈夫)、阿雪(为救妹妹假意离婚)等女性在此相遇,她们的命运交织成一幅浮世众生相。
导演并未将东庆寺塑造成激进的“女权战场”,而是通过禅修与日常劳作,让女性在平静中重拾自我。
阿茹学习草药、阿吟为他人呐喊、阿雪在雪中与亲人相拥——这些片段如散落的珍珠,串联起女性间互助的情谊与觉醒的力量。
尤其阿吟弥留之际的淡然,与门外诵经夫君的无声告别,将爱恋与遗憾化作永恒的禅意,令人潸然。
---#### **二、爱情叙事:觉醒与超越的隐喻** 影片中的爱情并非俗世浪漫,而是人格觉醒的催化剂。
- **阿吟与夫君**:她以病躯为刃割舍婚姻,却在临终前留下梳子为念。
夫君的泪与遁入空门的选择,暗喻封建制度下男性亦被困于枷锁,爱恨皆成虚妄。
- **阿茹与信次郎**:见习医生信次郎以医术治愈阿茹的伤痕,更以真诚叩开她封闭的心扉。
两人在嬉笑怒骂中完成彼此救赎,最终以“忠于内心”打破世俗藩篱,呼应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出走”。
Toda饰演的阿茹,从铁匠铺的灰暗到东庆寺的明净,每一次出场都似破茧重生。
她与信次郎的吻戏,笨拙中透出赤诚,喜剧外壳下是灵魂的震颤。
---#### **三、光影美学:古典与诗意的双重奏** 导演以低照度光影勾勒江户时代的沉郁底色,却在樱花、红叶、雪景中注入灵动生机。
阿吟无眉黑齿的造型,还原了江户女性的传统妆容,病容与风骨交织,宛如一幅浮世绘中的“哀艳”肖像。
阿茹烧伤的脸在草药与光影的晕染下,从狰狞化为坚韧的图腾,暗喻伤痕亦是重生的印记。
寺院檐角的雨、地藏菩萨的斗笠、西洋伞下的主持——这些意象既写实又超脱,将宗教的包容与人性的温度融于画面,形成“哀而不伤”的美学张力。
---#### **四、喜剧外壳:对苦难的温柔消解** 影片以轻喜剧风格冲淡沉重议题。
信次郎的段子手属性、东庆寺尼姑的“处女”乌龙、流氓团体的荒诞对峙,皆以幽默消解悲情。
正如影评所言:“拼了命踩踏板,尽管尽是徒花,也要争取命运最后一丝希望”。
这种举重若轻的叙事,让观众在泪中带笑间体悟生命的韧性。
---#### **五、现实回响:历史照进当下的寓言** 东庆寺不仅是江户女性的避难所,更是对当代社会的隐喻。
从朱熹理学对女性的压迫到现代“女德班”的复辟,影片以古讽今,质问:为何在女性权益进步的今天,仍有人试图将她们推回牢笼?
阿茹们的选择,是对“自我救赎”最有力的回答——自由从非恩赐,而是以决绝之姿劈开黑暗的微光。
---**结语** 《投靠女与出走男》是一曲献给所有女性的安魂曲,亦是人性救赎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在时代的夹缝中,唯有爱与尊严不可辜负。
正如东庆寺的钟声,虽终将消散,却永远回荡在追求自由的灵魂深处。
…………阿吟讲述逃婚原因,与源兵卫老奶奶、阿胜对话…………阿吟:他虽年过五十,却夜夜求欢阿胜:夜夜?
阿吟:一夜三次,有时还五次源兵卫老奶奶:这真是太可怕了(这样真的好吗?
(゚Д゚≡゚Д゚))
<图片3><图片4><图片5>…………大泉洋(饰演信次郎)嘴炮逼退闹事的武士…………落跑 武士(对信次郎说):下辈子投胎转世,请一定要收我为徒(嘴炮真是太口怕了w(゚Д゚)w )
<图片7>…………阿吟离别时对阿茹说…………阿吟:(方言)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图片8>阿茹的夺命连环吻(憋说话,吻我(* ̄3 ̄)╭(* ̄3 ̄)╭(* ̄3 ̄)╭)<图片9><图片10>
自元和偃武以来,德川幕府进入了200多年的太平治世。
到了第十二代将军德川家庆执政期间,灾害频生、饿孚遍野。
在首席老中水野忠邦的主持下,幕府实施改革,重农抑商、倡俭禁奢,史称“天保改革”(1841年1843年)。
然矫枉过正反而事与愿违,严刑苛法势必民怨沸腾。
影片一开场,官府颁布质素节简令、取缔天主教令,又以“有伤风化”为名将卖艺女子当街示众。
主人公中村信次郎(大泉洋饰)痛斥官府倒行施逆,引来民众一片叫好。
向观众交代了故事的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的地点唤做东庆寺。
东庆寺,位于镰仓松冈山上,又称松冈御所。
由镰仓幕府第八代执政北条时宗的妻子觉山尼创建,世世代代由名门女子出任主持,其中包括后醒醐天皇的皇女用堂尼。
这座高雅的寺院,以维护女性权利而著称。
因为与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渊源深厚,故受到官府的支持庇护。
在江户时代,女性没有婚姻自由。
婚后受丈夫和婆婆虐待的女子,若想离婚,除了丈夫休妻,唯一的出路便是投奔东庆寺。
东庆寺会帮助她们提出离婚要求,办理离婚手续。
如果一时手续办不成,妇女可以寄宿在寺内修行两年。
寄宿待遇分三种。
上臈格:付五十两金,包吃包住不用干活;茶间格:付十两金,从事轻体力劳动;御半下格:免寄宿费,从事重体力劳动。
两年期满则自动承认离婚事实,即所谓的“缘切寺法”。
本片主要讲述了两名女子投奔东庆寺的故事。
阿吟(满岛光饰):洋货商掘切屋三郎卫门的小妾。
她风姿绰约、精明强干,是掘切屋生活中的好伴侣、生意上的好帮手。
按理说阿吟与掘切屋琴瑟和鸣、笙箫相伴,却舍弃衣食无忧的生活,拼了命也要投奔东庆寺。
乍看之下,是因为性生活恐惧症引起的夫妻决裂。
然到了病重之时,才向信次郎吐露了真相。
原来阿吟早知自己患有肺痨,不愿让夫君因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痛苦忧伤,故毅然离家出走,而把最美好的自己留在了夫君的记忆中。
“徒花无果,一枝独秀”,剧中这八个字来形容阿吟最是恰如其分。
尤其是问诊那场戏,已病入膏肓的阿吟挣扎起身为阿雪辩护,那份倔强勇敢如寒冬腊梅,那颗侠义心肠令男儿动容,其情可叹,其节堪赞,当属本片中最美丽的女子。
那掘切屋(堤真一饰)本是江洋大盗,虽洗白从商,但最后仍被官府查出。
在逃脱了追捕后,扮作行脚僧,于阿吟归天往生之际诵经超度,送挚爱的女人走完最后一程,倒也不失一个有情有义的血性汉子。
阿茹(户田惠梨香饰):本剧的女主人公。
七里滨打铁铺的老板娘兼首席技师。
刚出场的阿茹蓬头垢面、衣着邋遢,脸上还有大块被火灼伤的疤痕,一副典型的女汉子模样。
虽擅长打铁,但所托非人,嫁给了一个整天在外花天酒地的丈夫。
在屡屡遭受欺凌后,忍无可忍投奔东庆寺,结识了逃避官府追捕的信次郎。
信次郎给阿茹治疗脸伤,又教医术。
两人相识相知,情愫暗生。
与阿吟不同,阿茹是个典型的劳动妇女。
阿吟选择上臈格,并出资给阿茹办理茶间格。
而淳朴的阿茹自愿选择了御半下格。
入山后,阿茹辛勤劳动之余,跟从法秀尼钻研佛法、练习武艺,还自学医术,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最后非但化身为女侠手刃暴徒,还主动扑倒信次郎抱得帅哥归。
短短两年,阿茹从一老实巴交的传统农村妇女变成了自强自立的现代都市女性,成长之快、蜕变之大,令人畅快淋漓、三观颠覆。
本片改编自井上厦的小说《東慶寺花だより》。
徒花,解释为不会结果的花,比喻东庆寺里的逃婚女们。
导演原田真人原本以“徒花”作为片名,但遭到了松竹方面从上到下的反对。
片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
剃眉染齿的阿吟是旧时代的妇女典型。
而阿茹精通兰医,挣脱了不幸的婚姻与信次郎结合,她的归宿暗喻了希望和新生。
片末女武者阿悠的道别,暗示了武士时代的远去。
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到来。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
本片中,伟大领袖的至理名言无所不在、贯穿始终。
有百姓对强权的抗争(信次郎),也有女性对男权的抗争(阿茹)。
有弱者对暴力的抗争(阿悠),也有地下宗教对官方意识形态的抗争(法秀尼)。
剧中的反派人物当属南町奉行鸟居耀藏,此君的绰号叫做“蝮蛇”和“妖怪”,是个冥顽不灵的守旧派,变本加厉的执行水野忠邦的改革政策(历史上此君后来却出卖水野忠邦导致其下台),排外、焚书、禁娱、滥杀,搞得达官贵人平头百姓战战兢兢人人自危。
虽然十九世纪中叶的日本人并不知道七十多年前就有个美国人发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怒吼,但人们在黑暗之中对光明的渴望是不分国籍、同根同源。
当然,黑暗是暂时的,前景是光明的。
片末交代,仅仅过了两年,鸟居耀藏便失势下台。
二十三年后,日本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明治维新。
东庆寺的离缘职能也画上了句号,救济女性2000人以上。
其他有趣的角色法秀尼:东庆寺的院代(代理主持)。
这位尼姑德才兼备、允文允武。
从她接受兰医,私藏禁书来看,为人正直但不迂腐,秉持传统但不排外。
是片中除了主角以外最重要的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法秀尼在密室里放置了一尊圣母像,莫非暗示她实际上也是个隐秘的天主教徒?
由宝冢毕业生阳月华来扮演这个角色,是本片的一个惊喜。
三代目柏屋源兵卫:客栈的当家,专门负责审查来东庆寺逃婚的妇女。
听上去是男性的名字,实际上却是个睿智风趣、古道热肠的老太太。
老戏骨树木希林对这个角色拿捏得驾轻就熟,恰到好处。
曲亭马琴:江户时代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代表作《南总里见八犬传》。
本剧中以阿茹的世交长辈身份出场,预见了阿茹婚姻的不幸。
影帝山崎努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智慧、坚韧、执着的盲人作家。
那句“我已做好了同《八犬传》纠缠到死的觉悟”,令人侧目。
吐槽①片名《逃婚女与出走男》不伦不类,让人以为是搞笑片。
②toda不擅演苦逼女,由奶遥或渡边杏来演阿茹可能更适合。
③影片似乎CUT了不少内容,剪辑稍显凌乱。
亮点①满岛光的演技。
②镰仓四季的美景。
③有着历史厚重感的配乐。
超过120分钟的电影,难免让人对观众的忍耐力担忧。
在惯常的电影时间里,完全足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诚如《黄金时代》夹带太多机巧野心的作品可谓矫情,而像《太平轮》一样分成上下两部的商业操作,纯粹是挑战观众的记忆力。
两个绝好的题材,和本该动人心魄的故事,像洒了狗血,如鲠在喉,看得不爽利。
习惯了好莱坞大片质感的我们,难得平心静气地沉浸着看一部细水长流的影片。
但也不能低估我们的审美能力,如果画面足够精致,故事的引入也恰到好处,两个小时很容易过去,即使再要半小时,有什么关系?
哪怕肾上腺素不分泌,哪怕憋尿憋得太久,这就是电影的魅力,不必舍近求远。
回顾近一两年看过的电影,片长超过120分钟,而且印象深刻的,《爱的曝光》237分钟,《横道世之介》160分钟,《消失的爱人》149分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159分钟,还有就是这部《投靠女与出走男》143分钟。
很多好看的电影片长也都在120-130分钟之间,比如《王牌特工:特工学院》、《重返二十岁》、《亲爱的》、《鼹鼠之歌》等。
这里提及商业大片有其特定的刺激冲突自不待言,《横道世之介》《投靠女与出走男》这样的日本剧情片,淡出字幕时,既没有感叹“妈呀,好紧张,终于完了”,也没有厌烦“终于完了,我都要睡着了”,反倒是一些影片的画面浮转在脑海里,甚至一些并非金句的台词回响在耳边。
《投靠女与出走男》中垂檐滴溅在草丛上翠黄的一排水窝,树藤虬结里水流潺潺的溪谷,苔痕绿阶上木色朴拙的山门,姹紫嫣红围绕的重檐叠顶,纷雪山路间挑担叫卖的竹荚鱼女,就像一幅幅隽美的山水画作,其淡雅的诗情常让我联想到《卧虎藏龙》里竹林、烟雨、江南。
影片也罕见的几乎没有用配乐进一步烘托画面,除了阿茹与信次郎溪边行走、阿茹在药草园描画图形等几个场景用了同一段浅浅的、似乎小提琴的低吟,很多情况下,反倒是人物本身的低唱应和着山水的呼喊,吟诵着悲欢离合的人事,背景乐远远的飘荡在天地间,如雪之纷乱、风之无边。
卖鱼女姐妹相拥哭泣时,信次郎唱道:“缘不断,到头来,约如初,愿了已……”之前,阿茹抱着受惊的阿种唱道:“高山见谷底,孩童拾石子。
”有时候,人声是安神的良药,胜过乐器。
人之初,母亲哄孩子睡觉的儿歌,种下因果。
阿茹和户贺崎悠后阿吟一步进东庆寺落发,一场经课众人齐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场景勘称经典,经文乃玄奘圣译汉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雾色声香味触法”,日文的发音与汉语发音在似与不似之间,反倒更有念经意味。
经文类似巫祝符咒,亦用古音,用普通话读意境全无。
关键此处穿插寺中日常,而且众女子身着黑色僧衣,便是执著戒律、森严的禁欲生活。
经文的韵律和着女声的唱念,与画面调和出一种性感的诱惑,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影片没有避讳单调寺院集体生活对情欲的压抑,之后的情节中,因为阿吟的病,见习医生信次郎来到院中,院中女子竟然不见其人先闻见男子的味道,争先恐后寻隙看一眼,以致行前院代法秀尼要特意告诫信次郎不可得意忘形。
徐浩峰谈及电影的隐显技巧时,对《卧虎藏龙》有另一番解读,其中经典的竹林对决戏,徐认为潜藏情色的暗指,比如一片柔软的竹林其实相当于床,有意吊高的威亚让李慕白和玉蛟龙的交手多了痴缠的意味,而玉蛟龙几番意图弹开李慕白,李岿然不动,是调情的高级境界。
我对此深以为然。
高级艺术家能够逐本逐根,根本就是身体,所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岛屿是一个睡在海中的女人。
但逐本逐根并不要赤裸裸,反而要藏匿,要似是而非,要神似。
功夫不到家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波涛汹涌”,这样当然不会一无是处,也会有一片市场,比如《奸臣》接踵,但终归只能瘙到“皮相”,是岛国爱情动作片里千人斩的层次。
一个善于操纵影像的导演同样善于夹带私货,比如《搏击俱乐部》结尾的某一帧,我姑且将之称做“私人趣味”。
《投靠女与出走男》开头玉虫裸背画满到股的春宫图,和户贺崎悠被横蛮武士的侵夺性虐,都属此类,是私人趣味的友情赞助。
至于讯问阿吟时,源兵卫、阿胜对阿吟房事的八卦,在戏剧的幽默调性之外,呼应阿吟离去时对阿茹的叮嘱,则属私人趣味的主题深入。
那时,阿吟已然病危,离去就是死别,阿茹背她下山,她对阿茹说,信次郎虽然不够强壮,也不够沉稳,但是个好男人,不要让他跑了,“床笫之事,一日最多三回,从第三年开始,要减少次数,精进技巧。
”泪崩。
影片有诸多泪点,但都用插科打诨将悲伤的情绪很快消解掉,哀而不伤。
这些插科打诨的情节可以说是私人趣味的主题协奏。
比如信次郎面对吉原前来的打手时,一番法案歪解的咆哮;给阿吟初次瞧病时,院代居间的第三者问诊;由院代“捉刀”用蜂蜜为神野三铃灌肠结果法秀尼插错了位置;神野三铃的假怀孕却真的大起来的肚子及信次郎的逼问治疗;法秀尼撑起的一把菊花小伞和在信次郎背后突然的公主狮吼。
这些情节都颇有舞台剧(或者话剧)的神韵。
《投靠女与出走男》(又译《逃婚女与见习男》)这个片名初看起来颇为无厘头,放到私人趣味的话语系统中,却很贴切。
本来我看这部电影一半出于主演(群星荟萃),另一半原因就在于片名为我指向“非苦情”。
谁想好端端哭个140分钟?
我没有太多介绍故事的前前后后,和其时代背景。
(作为时代剧,影片对历史的还原本本真真,一大看点。
)就因为这样的题材和故事很容易落入悲情的窠臼和爱情的俗套之中。
我们太容易炫耀技巧和拔高主题,往往失去了好好讲故事的能力。
我们也很容易板起面孔教训人。
文以载道之余,还有志怪传奇,性灵小品。
“含泪的微笑”说的多实在,为何要索隐抉微?
文学要娱情,电影要娱乐,这是片长超过120分钟影片应有的价值。
从逃婚开始,到再婚结束。
一个女人会变得有多么坚强,这是所有男人的想不到的。
那个东庆寺就是婚后不幸女人的避难所,阿茹不堪忍受丈夫的无所作为与无度剥削,选择离开拼命维持过的铁铺,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阿茹是一个很坚强,能力很高的女人,所以到了东庆寺,一样可以种好草药园,可以跟其他女人撕逼,可以向恶人挥刀,可以偷偷撩汉子。
这样看来,东庆寺只不过给了她一个合理离开前夫的场所,这样优秀的女人,怎么会不幸福呢。
阿吟却是知道自己身患绝症,要给男人留下一个最美的印象而离开了家乡,选择孤独离开,最后在信次郎诵读着《八犬传》,以及那个男人的诵经之中安详离去, 如同听着催眠曲般睡去一样。
小悠是另一名受害女性,她带着深深的仇恨躲避到东庆寺,想利用两年的时间磨练武艺,再下山复仇,最终时间到了,仇恨也淡了,可是因果报应,自己在山中修行的同时,丈夫也在俗世间煎熬着,两人各自走向善恶的两端,纵然放下的仇恨之刀,最终还是斩断了这份孽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处小小的寺庙中先后上演,影片结尾处介绍这里保护了两千多名女性,也许那个执笔写书的人应该是法秀尼,而信次郎就和阿茹好好的过日子吧,刚开始最多一天三次,三年以后好好磨练技巧就是了。
很用心的片子,从台词到拍摄都很讲究。
俏皮话,落语,习武,念经,吟诵看出一股浓浓的近代民间风情。
这一点很佩服日本影人的匠人精神。
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在加上好的剧本,就算是流水作业,作品也不会太差。
封面海报戏谑嬉皮,像极了皮影戏里的人物,实际上整个演出风格,作品的脉络就算是改成皮影戏,节奏也应该不差。
毋宁说,这就是一个皮影戏的剧本,很好的搬上了大荧幕。
投靠女与出走男,就透着一股民间,世俗,戏谑的味道,乍看之下,会觉得又是一部被标题毁了的电影啊。
然而看完之后搭配整个片子的风情再来评论的话,又会觉得这个题目再合适不过了。
这也说明的了制作方对电影的考究之深。
这也从另一方面考研了观众的耐心和素质。
会不会被片子题目欺骗,错过一部好片子。
又恰恰是这一点反应出了导演对作品的把握和自信。
这种看起来客客气气,谦卑有礼的文化的背后,再有处于作品自信的我行我素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潇洒。
今天我看山本耀司的一个访谈,里面说道真正的日本文化人是不会到处参观艺术展的,这样会降低自己的品格。
同样,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会为了观众下意识的反应考虑而去做一些迎合商业的无用之功。
我优秀,口碑自然来。
吟酱~:的爱内敛而单纯,为了不让爱人看到自己病重的模样,于是选择了逃婚;好在掌柜的也是非凡人呢!
茹酱~:的爱厚积薄发,智勇双全的处世之道,和大夫真乃绝配!
不过,我有个大胆的猜想:师太是不是也对郎中有想法?
寺庙里供奉玛丽圣母可还行?
必须沉下心来看的一部电影哦!
毕竟2小时➕呢!
👍
2015年上映的日本电影,今天偶然又想起,已经是三刷了,笑点不再能像第一次那样让我捧腹,但看到卖竹荚鱼的啊蜜和妹妹还有丈夫相认,仍然忍不住流泪。
我是个很少再看第二遍的人,无论书籍还是电影电视剧,这部电影倒是个例外,前面两次让我捧腹之余,电影中饱受磨难的女人们的反抗,让我印象深刻,而一些细节并未注意,但这第三次,我看到了前面对竹荚鱼小贩的伏笔,信次郎说她 早早就寝,黎明即起,无论晴天阴天,天天不落。
后面源兵卫老太太也提到,她无论刮风下雨,每日都来。
甘愿与自己的丈夫分开甚至是不见面整整两年,连封信都没有,真真正正做到了“消失”,为了妹妹能脱离魔掌,有自己的新生活,姐姐阿蜜对于妹妹的爱实在让人感动。
而丈夫也愿意忍受“被逃婚的没用男人”这种别人的有色眼光,这样豁达宽广的胸襟也让人佩服,两年之后,在没有妻子一点点的音信下,初心也未变,大概对妻子阿蜜也是一种深沉的爱吧。
逃婚的女子,大都遭受了丈夫的虐待,没有幸福的家庭,也与他对阿蜜的支持,忠诚形成了反差。
我爱这部影片,大概也是因为里面包含的美好吧,无论爱情,友情,憨厚的信次郎,善良的老太太,石井大人,主持师傅,还有其他可爱的人啊。
2018.02.09
山水之间,隐藏着一整个寺院的秘密,寺院像是演不完的一部戏剧,爱春梦,多离别。
第二次看才慢慢体会到喜剧外壳包裹着的悲剧。
有的爱情是逆来顺受后的反抗和追求。
就像阿茹夜夜寻访自己的男人,只为求他浪子回头,但她每每看到的只是他同别的女人花前月下,共度良宵。
在经久的炉火下,她对他的心再也泛不起任何波澜。
地藏王执下的一注让她放弃一切,在丈夫的寻欢作乐中毅然离开。
于东庆寺素衣清侍,仙株牵线,草药鸳鸯,铃兰空谷。
阿茹的心海又开始了新的波澜。
而两年后的浪子回头,纵是下跪,纵是泪眼婆娑,却也只能如他自己所言“曼珠沙华落缤纷”罢了,她的心早已换不回来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耐不住两年的澄静,她早已看透。
有的爱情是黄粱一梦,但梦里人却记了一辈子。
正如阿吟自知大限将近为了不让钟意之人看到自己如残叶凋零般逝去,为了在他心里始终保有着她娇媚的一方净土。
不惜分别,至死都不再相见。
原是可以带去坟冢的秘密却还是在将至之日告知了他人,是否心里还留着一分期许,许着能通过他告诉那个人,自己离去并非本意。
他当然知道了详细,却比谁都要理解阿吟的本意,他自是不再见她,甚至没有任何一句话。
直至后来阿吟大化之日将至,柏屋门外那个一身素衣为心上人诵经上路的他不断重复着佛经,像是送行,又如同最后别离之句。
谁又知道,这南柯一梦的最后一句竟是寥寥寡淡清欲的梵音。
阿吟撒手人寰,他拂袖而去,至此阴阳两隔,永不相见。
这段最让我动容,又感慨万分。
东庆寺里的女人都爱做梦,东庆寺外的男人都烧光了梦,梦里梦外,终是谁人。
两个女孩子都很美好,梨子像野草一样倔强又坚韧,光妹像漂亮的蝴蝶,在风里摇摇欲坠。
两个女孩子相依为命想要互相救赎的故事真的很好看。
快要死掉了,绝望了,所以我们一起逃走吧。
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相遇了,互相扶持帮助,但我们还是要走完各自的人生路。
两位女性的人生都非常有意义,从苦难到美好。
梨子是个沉默而受尽折磨的姑娘,她慢慢学会成长,不再是依附于丈夫而存在的一头耕牛,沉默地把苦难侮辱和着铁花一起咽下去,她拿着武器勇敢直视别人的目光,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接受着阳光和爱,这一切都是她理所应得的。
光妹是个太聪慧又深情的女孩,她比很多人都更清醒,已经没有人能教她些什么,给她知名一个方向了。
她慈悲温柔地笑着,清醒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着,没有犹豫没有埋怨。
她需要的不是新生,不是希望,而是安宁。
她有爱的人,她为她的爱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即使走到生命的重点也是完满的。
最终,野草开出了花,蝴蝶在大雨之前找到一片叶子停留。
满岛光和户田惠梨香的姐妹情很加分,但整体剧情实在是混乱割裂,让人摸不清头脑。都说欲言又止是最美,可是连信息都传达不清楚的剧本,实在是没有美感。只能说有可取之处,但无整体价值。
不好看
春日的山樱,夏日的风铃,秋日的红叶,冬日的寒雪,四季的镜头非常美,整部电影画面很好看,比起主角的故事,穿插的姐妹俩的故事更感人。
不是很好看
好特别的一部电影,题材、类型都很别具一格,看过半场,后面就渐入佳境,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那不动声色,一本正经的搞笑元素,比如手指灌肠那段,不知道演员演的时候有没有忍不住笑场。 Anyway,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人遭遇家暴、羞辱,一定要想办法逃离毒药婚姻,坚定、勇敢、果断,包括主动KISS,就能把那个有点暖,有点软的好男人拿住了^-^ (PS:真一叔的戏份竟然这么少,扣一星)
满岛光在里面闪的耀眼啊
一个小时没演出个所以然 日影真的是节奏慢死啊
别看片名不着调,其实是部招人疼的好电影T T 四季轮回拍得极美:春日里女子拉开门,缤纷的樱花花瓣拂过画面;夏季来临,东庆寺的姑娘们一同高高兴兴换上新衣;两年后卖鱼女一家团圆,跪在雪地里拥作一团放声大哭……主线外各条支线竟也很完整,尤其曲亭马琴那段(澡堂又是在呼应式亭三马啊)是惊喜!
说书人。
阿吟的动机有点,太作。
没有日本史基础的人戳不到萌点…
喜欢有真实历史背景的时代剧,有可爱的台词。另为摄影地之一的书写山圆教寺点赞,大家去刷姬路城的时候请不要错过它。
同样是批判旧社会,争取女性权益,剧情却如此温馨。不得不叹服导演把握故事的独到之处。几个人物都各有可爱而鲜明的特色。连主持的威严中都透露着不喑世事的呆萌,让人莞尔。女性独立不是向这个社会呐喊和挥拳,而是赐予这个社会更多的温情。不得不说女性在生存和生活上的远见卓识远超男性。
想一出儿是一出儿 5岁孩子讲故事水平
2016.01.03一直没空看,终于补完。卖竹荚鱼的和阿吟下山这里两度哽咽,而柏屋门口诵佛的孤单身影也是让人唏嘘不已。感人至深,感人至深。
台词讲究,节奏略乱,古装户田超美
为了满岛光看的,看睡着了,好无聊,完全不知道在讲啥.
全世界的古装都看不进去
名字很有意思,就下载了,结果是日本古代的寺庙女人,这题材和场景不喜欢。2022
日本尼姑庵的无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