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纪

荒城纪,The Lost Land

主演:李畅,郝星棋,斯琴高娃,褚栓忠,王建国,阎青妤,高军,韩三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荒城纪》剧照

荒城纪 剧照 NO.1荒城纪 剧照 NO.2荒城纪 剧照 NO.3荒城纪 剧照 NO.4荒城纪 剧照 NO.5荒城纪 剧照 NO.6荒城纪 剧照 NO.13荒城纪 剧照 NO.14荒城纪 剧照 NO.15荒城纪 剧照 NO.16荒城纪 剧照 NO.17荒城纪 剧照 NO.18荒城纪 剧照 NO.19荒城纪 剧照 NO.20

《荒城纪》剧情介绍

荒城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的保长为了趋炎附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县长的儿子,并从女儿口中辗转得知了一条旱涝保收的消息:在村里建个“李忆莲祠堂”,就可以获得县里拨发的巨额救济粮和银元。虽然不太明白县里的意思,但是贪财的保长立马勾搭了村里的族长,开始筹谋这桩买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出境事务所沃野飘香超级弹丸论破2.5狛枝凪斗与世界的破坏者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第六季龙须沟爱神疯狂神父黑衣人2亨德逊夫人敬献谍战古山塘女巫的低语嗜爱冷瞳暴力街区沔州烽火装刀凯一不留神录刀人Yes!光之美少女5GoGo!爱情税一拳超人第二季OVA1环球卫士女孩上场盲杀鄂尔多斯风暴蔷薇风暴消失第三者19号消防局第七季追捕连环杀手第三季倒数追击

《荒城纪》长篇影评

 1 ) 这只不过是一场“法律”判决!

题外话,很像《驴得水》《村戏》吗?

个人感觉更像《杀生》。

《荒城纪》这部剧,我们不必去感叹去批判思想的愚昧,迂腐,封建;人性的自私,贪婪,麻木。

族长,保长,林硭,李忆莲全都有,一应俱全,那只是剧中的设定,无法改变。

而这些“恶”,我们每个人同样一应俱全,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既然大家知道这些是“恶”,一目了然,所以我们大不必讨论这些。

而导演只是用另一种形式为我们演绎了“电车难题”,让我们陷入社会经典实验难题,陷入无休止的悖论罗生门。

是杀死一个无辜人就回五个无辜人还是杀死五个无辜人救回一个无辜人;是牺牲一个李忆莲换取全村的救济粮和大洋,还是成全一个李忆莲放弃全村的救济粮和大洋,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争论的。

当然《荒城纪》也是更真实更凄惨,李家村的每一个人都成了嫁衣或悲剧,反倒是成全了一个何管家。

我们不禁要反思是什么造就了“电车难题”?

是利益!

是公平的利益还是最大数人的利益?

我们不禁更要反省,什么才能代表最大数人的利益?

所谓的法律!

每个国家的法律不都相同。

在一个国家就是该国的法说了算,该国的人民们说了算,违背了他们衡量利益的标准,那就是触犯了法律;身为李家村的人也是李家村的法(传统)说了算,李家村的村民们说了算,而李忆莲有错吗?!

李忆莲没有反抗的余地,也仅仅当李忆莲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千千万万个“李忆莲”爆发时,也许才有可能是下一场革命下一场《V字仇杀队》!

如果有一天,你的极不情愿的牺牲和奉献是最大数人的利益时,“法律”不会化身为你的超级英雄来救你,而是让你在无助与绝望中化身为烈火中的李忆莲(就像烈火中的伽利略),这不才是我们最痛苦、最细思极恐的吗?!

 2 ) “礼义廉耻”

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 哭笑不得的荒诞故事 对人性的讽刺却又让人如坐针毡 相比于《驴得水》这部影片离我们每个人都更近 每一个村民无知、自私而丑恶的嘴脸不就是我们么 李亿莲被献祭那段是影片的高潮 全村人敲锣打鼓笑容满脸赶去点燃篝火并围在篝火旁庆祝的的画面 看得让人心寒 “礼义廉耻” 真是最大的讽刺

 3 ) 民主的黄花!嘘!保不齐是野草!

当封建的大树被砍倒后,人们似乎忘记它的根还在,看!

饿殍遍野,听!

黎民哀嚎,青天白日下的大老爷仍自顾自地宣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的口号,若说清朝是封建时代的昨日黄花,那民国便是民主时代的野草!

大树顷倒,青草长高了!

翻土变新,那可不得了!

由此窥民国一角,长似野草,生机有余,希望微渺!

 4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有时候会觉得活在红旗下的人很悲催,但是,又觉得更悲催的是民国。

《一九四二》在民国,《鬼子来了》在民国,本片的背景也还是民国。

好像大家无力无吐槽当下的是非,转而把火力都集中在了民国。

然后,民国就变成各种丑陋的大杂烩。

时至今日,鲁迅笔下的人我们依然可见。

如果鲁迅再生,不知道他今天会说些什么?

电影看似很荒诞,不过,似乎能感受到真实的一面。

因为片中发生的事,虽不曾目睹,却有所耳闻。

或者你把这个情景当做放大的事物,然后去找对应缩小的人事,依然能够匹配。

他们在准备弄死一个人,然而他们不是害怕也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变态的快感。

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真的就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吗?

甚至于将其无辜地残害?

电影本身的可观性有待商榷,看着不是太舒服,总想要拉进度条。

但是,人性的丑是展现得很透彻。

《金瓶梅》里似乎没一个好人,而这里似乎没有一个是人。

其中两个女人很特别,一个是被烧死;一个是上告客死他乡的。

这里面似乎也存在一个悖论,老太太那么刚强还有点智慧,怎么养了个冲动的废柴。

 5 ) 一部挺好玩,但着实闹心的电影

我说的这部好玩又闹心的电影,名字叫做《荒城纪》。

《荒城纪》的导演是位新人,徐啸力。

虽说他之前是一位演员,但确实没有听说过,出演的几部电影也名不见经传。

唯一有印象的《红樱桃》也是很多年前的作品,而且当时徐导只有19岁。

(我更多地是记得那个被刺青的女孩)

《荒城纪》从里到外都是一部“新”电影,导演是新人,连主演都是新人,除了斯琴高娃、褚栓忠(脸熟属性,叫不上名)以外,其余的演员要么脸盲(比如贾樟柯一手“提拔”的韩三明),要么本色出演(绝大部分是村民,个人觉得得除了斯琴高娃老师,那位族长演得是真好)。

但这部新电影却透露出一股浓烈地实验性,而且有一股子闯劲,让人看得又好玩,又闹心。

咱们先来说说好玩的地方。

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好玩的“误会”。

保长从嫁到县长家的女儿嘴里获知,县里倡导新生活运动,希望他能在村里建“礼义廉耻”堂,可是,故事发生地在山西,所有人(除了县长管家)全是有口地道的土语方言,保长耳朵一歪(主要是也不知道个“礼义廉耻”),听成了“李忆莲”祠堂。

这下可好了,村里的寡妇要被抬到“神”的位置了,保长为了获得县上的救济粮和30万大洋奖励,怂恿族长,决定给一个还活着的寡妇建一座祠堂,而祠堂的选址正好选在和李忆莲相好的林硭家,经过宗祠“最高”会议决定,强拆开始了。

为什么说好玩呢?

故事在巧合之下展开,一系列的矛盾全都因为“文盲”而展开,各种巧合、各种反转。

在这个基础上,导演选择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讲述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

首先是方言上的幽默,什么换个姿势,该刷腚腚了;瞎扯淡了,纯粹;我小名不叫狗剩子嘛,叫狗二蛋才对了;他有枪,他有火药,他是个二愣子,凶等等,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让某些人物的言语和表情显得很荒唐和幽默。

话说,这部电影里的方言着实是地道,连斯琴高娃都操着一口山西土语,而且味道极佳,这的确十分难得。

其次,就是人物的无知,比如,一个妇女问:汉,南京是个甚,男人说,你个傻球,南京么,南京晓不得,南京是个衙门;又比如族长去找李铁算,说到了蒋中正,族长理解成了“讲忠贞”,虽然也还是语言差异上的“包袱”,但终归还是由无知造成的。

再次,就是人心的贪婪,集中在分粮的一段,前头还说着“有我在,休想多拿一粒粮食”,在他背后的人却使命地往自己的口袋里抓米。

除了幽默,更好玩地在于导演在影片中应用的杂糅和荒诞元素。

在配乐上,欢快的小调、跳跃的摇滚、传统的戏曲,各种各样的配乐和30年代的时代以及农村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再配合上有些夸张的动作和方言,比如韩三明扮演的老汉回家质问自己的媳妇粮食是不是从保长“炕上”拿来的,老汉媳妇反手追打老汉时,锣鼓家伙时断时续,媳妇举刀追杀,“笑果”极强。

该戏谑的时候,跳跃升腾,感觉电影里把各种元素都杂糅到一块,的确有一种好玩的感觉。

再回过头来说说闹心的原因。

《荒城纪》表面上荒诞嬉戏,实质上,在一个封闭的小村庄里,所有人的人性恶被赤裸裸地揭露出来,看完,你会觉得,咋就这么憋闷呢?

村里为了一座荒唐的“李忆莲”祠堂,先是棒打鸳鸯,强硬地给李忆莲安上一个贞洁烈女的名头;进而强征林硭家的地,派人派枪轮番逼近,成功抢夺,关押林硭,水米不给;再者将李忆莲“打造”成严重犯了族规律条的“邪祟”,火烧李忆莲。

特别是火烧李忆莲一段,村里人通过仪式感极强的祭祀仪式,将一个活生生地人绑在耻辱柱上,活活烧死。

保长那句“只要他们犯了事,就按祖上最严的族规办,这祠堂,本来就不需要活人。

”算是全篇最刺骨的话之一了吧。

仪式举行,所有人就像看热闹、赶集市、过节庆一样,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杀人。

此刻该说这些人是无知、愚昧还是封建,其实都不是,那是一种狂热,只要是人,不论什么年代,在集体狂热之下人性中的恶都将肆无忌惮地释放,这种释放在我们这些“文明人”看来会相当地压抑和憋闷,这就是所谓的闹心。

《荒城纪》所展现的封闭环境下人性不受规约地释放很像《杀生》的叙事方式,甚至结构也很像,一帮人在看似合理的规矩之下,合谋杀死了对抗规矩的人,又或者说被杀的人阻挡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如果要保证利益的获得,就必须清除掉阻碍的任何人或物,而这一点才是他们杀人合理化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又很像《驴得水》。

结局呢?

结局是人死了,可那些想获得利益的人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些人会说,这部电影何其的荒诞,可是我反倒觉得,太真实了,真实到很多时候这样的事件就在现实中发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算是电影的题眼吧,村民们丢了礼,族长忘了林硭父亲的救命之义,保长们和县长管家贪下了救济粮和银元,所有的人都不以为耻,国之四维一个也没有了,可不就是一座荒城吗?

这不是一个记录,这是一个蔓延一纪甚至几纪的耻辱,然而,没人能丢掉。

这么想来,这电影太闹心了。

 6 ) 为了大家的幸福,你就死了吧!

01前年读过一本书,美国作家托马斯·卡思卡特的《电车难题》,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一辆有轨电车失控,前方轨道上恰好有五个人,如果电车继续前进,这五个人必死。

而此时在另一条轨道上有一个人,如果通过扳道岔将电车改道,便可以救了那五个人,但却会将这一个无辜的人撞死。

此时,路人A恰巧在道岔处,他果断扳动道岔,使电车转道,最终救了五个人,却因此牺牲了另一个无辜的人。

问,路人A的行为是否有罪?

书中假设了一个社会法庭,检察官、法官、律师、教授、宗教人士、心理学家、学生等等代表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士纷纷发表意见,争论得不亦乐乎,但最终却没有得出一个众人皆服的结论。

也许,只要关乎人类生命,就注定是一个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两难选择。

2018年5月,国内上映了一部国产影片,片中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与这个“电车难题”相类似的故事。

唯一不同的是,片中的选择者们,在众人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而且选得那么理直气壮、合乎民心。

只是,这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汹涌民意,却叫我心头发堵、后背发凉。

这部影片就是《荒城纪》,豆瓣评分6.8。

02警告:下文有部分剧透!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当时国民政府正在蒋委员长的亲自号召下,开展轰轰烈烈的新生活运动。

在山西的一个偏僻农村,保长将自己漂亮的女儿翠翠,嫁给了县长家的傻儿子,而因为这门亲事,保长的村子,总能多领到救济粮。

一天,女儿翠翠给保长透露了一个内幕消息:政府正在搞新生活运动,对于修建“礼义廉耻堂”的村子,政府会给30万大洋的补贴和救济粮。

这个内幕消息令保长大喜过望,觉得十分有利可图。

只是,这个祠堂的名称让他犯了迷糊。

李忆莲祠堂?

为啥政府要给村里的寡妇李忆莲修祠堂呢?

观众看到这里已经明白,因为山西方言的缘故,保长将“礼义廉耻堂”听成了“李忆莲祠堂”,而他们村里,恰好就有一个名叫李忆莲的寡妇。

于是,围绕着一个啼笑皆非的误会,在这个偏远农村,发生了一幕幕越来越荒谬甚至残酷的故事。

而在这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背后,我闻到了掩盖在“礼义廉耻”牌匾下的血腥味。

03保长回村与族长商量修建祠堂的事,族长更是迷惑不解。

其一,自古没有给寡妇修祠堂的先例;其二,李忆莲又不是本族人;其三,这个李忆莲还活着呢!

哪有给活人修祠堂的呢?

但面对保长言之凿凿的保证,以及那30万大洋补贴和救济粮的诱惑,族长也就顾不上详细论证这件事的合理性了。

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影片,粗粝的质感,荒诞的剧情,残酷的结局,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蛮荒世界。

《荒城纪》与去年热映的影片《驴得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民国背景,同样的荒诞故事,同样的贪婪成性,同样的女性悲剧。

导演徐啸力没有迷失在为黑色而黑色、为批判而批判的歧路上,整部影片还是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主干枝叶齐全,合乎自然生长规律,观众看得也就比较有代入感。

剧中的村民,包括保长和族长都大字不识一个,但导演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刻画的既复杂立体,又真实可信。

一个个人物在看似憨傻蠢愚的背后,显露出的是自私贪婪和残暴。

04保长,为了村里人能在乱世吃到救济粮,不至于村塌人散,于是把女儿嫁给了县长家的傻儿子。

这看似舍小家为大家的义举,其实却掩盖了保长内心的鬼胎。

他在县里以每人三十升的标准领救济粮,但回村发放时,却只给每人发两升,其余全部私藏。

拥有粮食,就意味着在村中拥有了无上权力,不但会令村民们俯首帖耳,甚至还可以作为筹码交换其他利益。

比如村里老实巴交的一个村民,他的老婆就是跑到保长家的炕头上,才领回了十升粮食。

族长,禁止外姓入祠堂,看似宗族传统的坚定维护者,但为了现实利益,又随时会将祖宗规矩抛诸脑后。

族长召开宗族大会,通过了两条事项,第一宣布为寡妇李忆莲建祠堂,第二强制征收村民林硭家的宅院修祠堂。

这两项决定,统统都与祖宗规矩相违背,但族长丝毫没有犹豫。

之后因为资金紧张,族长和保长,更是不惜将祖宗雕像手中的金锭偷去换钱。

族长这个角色,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坚守的所谓信仰与传统,只不过是为他获取现实利益的遮羞布罢了。

至于一众村民们,更是一群没有是非只问利弊的乌合之众。

保长答应多分粮食,他们便助纣为虐,拿枪拿棍呼啸而至,帮保长去强拆林硭家的房子。

族长说李忆莲挡了村里的财路,村民便如豺狗扑食般群起而攻之,丝毫不露怜悯之心。

为了所谓全村人的利益,保长、族长以及村民,共同合谋,实施了“多数人的暴政”。

不但禁止寡妇李忆莲与林硭再婚,而且将她软禁供养起来。

之后又因为李忆莲逃跑去找林硭,丢了“贞洁”,与修祠堂的精神不符,于是动用宗族家法,一把火烧死了她。

反正,祠堂也是给死人建的。

当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村民围绕火柱欢呼起舞。

在村民们看来,寡妇李忆莲就是他们乞求老天赐予粮食的祭品,因为救了全村人,所以她的死是值得的。

而保长和族长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李忆莲这么一个好看的寡妇,烧了,还真有点可惜了!

05之后,县长的代表陶管家,带着牌匾、大洋和记者,来到村里举行授匾仪式。

保长和族长听了半天陶管家的讲话,也没听出来这个祠堂和寡妇李忆莲有啥关系。

虽然隐隐觉得出了大差错,但此时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将错就错。

只要牌匾上的字数一样,他们就没有错。

一幕幕荒诞的剧情,一出出黑色且残酷的举动,在众声喧哗中,剧中人物各得其所。

保长和族长得了政府的一块礼义廉耻匾,官员得了功绩和贪污的大洋,村民得了粮食。

唯有寡妇李忆莲,牺牲了小我,保全了大家,也许还会被正在修建的一座祠堂永世纪念。

只是,这个祠堂恐怕永远也建不起来了!

李忆莲这个角色,影片中也有多处台词与镜头的隐喻,将其比作了祭祀用的猪,暗示了其作为祭品的悲惨命运。

比如宗族议事,因为事关李忆莲,所以由村中的妇女为她洗涮更衣。

那个大婶一边熟练地刷洗李忆莲,一边说,“进宗祠,一定要刷得白白的,往年上贡的大猪,都是俺俩刷的,一根毛都不剩。

另一个镜头里,被软禁的李忆莲低头盯着上贡的猪头发呆,此时她的半个脸与猪嘴同在一个画面中,合二为一。

这个漫画一般的怪异形象,既搞笑,又再一次暗示了她作为祭品的悲剧结局。

这种笑中带泪的幽默,颇有一些周星驰喜剧的味道,这也是我比较欣赏本片的原因之一。

06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著作《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曾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当我们为了实现一个“光明伟大”的目标,不惜踩踏着少数人的尸体前行时,我们内心是否产生过一丝犹豫?

那个踩在众人脚下,充当铺路石的尸体,他的生命,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

此时,再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本《电车难题》,以及书中的那个道德困境: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若是影片中的保长、族长和村民来回答,恐怕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可以!

舍小家为大家嘛!

大河没水小河干,大家的利益保证不了,个人的利益更无从谈起。

”若是你来回答呢?

 7 ) 一句方言的误听引发寡妇的离奇故事,荒诞中透露着悲哀

这个荒诞的故事发生在李寡妇身上。

李寡妇名叫李忆莲,丈夫在外跑买卖被土匪杀死后,一直守寡。

有一个儿子,但为了能够找到好男人,将儿子当作弟弟来养。

寡妇门前是非多,李寡妇年轻漂亮,用村里李氏宗族族长的话说,“这女的长的确实像神仙,那皮肤白得,馍馍也白不过她。

看人一眼,勾人心魂。

“咱做女人的,那味道没尝过也还好。

要是尝过了,这辈子又不给碰了,还真不如死了算了”。

这是片中一个村妇说过的话。

李忆莲自然也受不了这种寂寞,于是跟村里名叫林硭的男人搞上了。

林硭也是个老实人,喜欢打猎。

两人彼此相爱,已经到了准备结婚的地步了。

只是两人的爱情遇上了阻碍。

村里的保长将自己的女儿翠翠嫁给了县长的傻儿子,也算攀上了县长这个贵亲。

有了这个关系,保长可以为村里领到足够的经济粮,也可以得到一些小道消息。

1934年,为了启民智,展教育,倡有序,蒋介石在全国开展新生活运动。

“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为了响应号召,全国各地开始宣扬“礼义廉耻”。

翠翠告诉父亲,建立“礼义廉耻堂”,可以得到县政府的三十万银元。

但因为山西方言的口音存在偏差,保长听成了“李忆莲祠堂”,于是一场误会引发了一段黑色幽默的悲剧故事。

给一个外村人,还是寡妇,并且还在人世的人建祠堂,这绝对是一件荒诞的事情。

但在巨大利益面前,一切不合理都可以变为合理。

族长和保长决定力排众议,为李忆莲建立祠堂。

他们在的村庄是个偏远村子,村里人没有一个识字的,对外面的时事更是知之甚少。

不知道当前是什么朝代,不知道领导人是谁。

在他们眼里太原已经是很大地方了,听说南京是首府还能管着太原,已经感觉匪夷所思来了。

族长在听说领导人叫“蒋中正”后,根据谐音“讲忠贞”,更加找到了为李忆莲修祠堂的理由。

为寡妇修建“忠贞”牌坊,这是多么正当官方的理由啊。

片中族长在想到这一点时的表情真是亮了。

根据村里算命先生的考量,祠堂决定修在林硭家里。

在开宗族大会时,斯琴高娃饰演林硭的母亲李满真,大声斥责族长忘恩负义,自己丈夫曾替族长住过班房,而今却要被族长如此欺负。

仇恨可以被铭记,恩情却极易被忘记。

不得不收斯琴高娃老师的演技实在太棒了,将一个农村妇女的泼辣与率真拿捏的非常到位。

之后李忆莲和林硭被请上大会,本来以为是给自己主持婚事的两人,却被告知两人不得结婚。

李忆莲要被当做神供起来,然后被保长安排人控制起来。

而对林硭的打击最大,爱情与家都要被抢走。

为了守护家,李满真决定要去南京告发,可惜死在了路上,连山西都没走出去。

林硭日夜不眠拿枪守护家,跟全村人对抗。

李忆莲趁乱套了出来,带着弟弟李福找到了林硭。

李福自告奋勇拿枪守夜,却悄悄拿着枪逃走了。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有了枪后的李福得到了孩子们大王一般的待遇,有小女孩帮着按摩,还有小女孩为玉米。

这个画面非常搞笑,却让人感叹,本该天真无邪的孩童也耳濡目染成年人变得势利。

没有了枪,保长和族长带人重进了林硭的房子,正好抓到两人炕上激情。

在这个社会下,一个寡妇嫩个生存已经很艰难了,贞洁早已不值一提。

李忆莲哭诉,自己只想找个疼自己的男人。

族长决定烧死李忆莲,这样更加将建祠堂变得合理了,毕竟祠堂是给死人的。

于是,一个大活人,就被活活的烧死了。

烧人时,一个个带着狰狞面具,手舞足蹈。

其实,在封建礼教下,这些固守者就是一个个魔鬼,杀人的魔鬼。

祠堂也开始风风火火的修了起来,为了筹集工钱,族长与保长甚至把神像上的金元宝买了。

县政府的陶总管带着三十万银元来了村子,而保长才知道自己理解错了,根本就不是为李忆莲建祠堂。

但为了钱,众人假装不点明这一切。

陶总管在带着养人观摩拍照后,竟拿着三十万银元走了,这个钱竟只是个过场。

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场闹剧后剩下一地鸡毛。

而神像上的大金元宝也只能换成了小元宝。

在最后,林硭逃出禁锢,拿着枪追杀族长,将其钉在了棺材里。

而后在与保长带着一群人的对峙中,枪火起,影片结束。

这便是2018年上映的《荒城纪》讲述的故事。

影片通过一个方言的误会,引出了一个荒诞的的黑色幽默故事。

但其实仔细想想,里面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坏人。

保长,虽然霸道,甚至通过救济粮跟其他村妇有不正当关系,但是在大局上,他还是为了村子考虑;族长,色厉内荏,更多是随着保长的步伐走,总体而言也是为了宗族。

只是他们都是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人,无知的他们,只知守候祖辈传下来的思想与规矩。

这是社会的悲哀!

礼化杀人,本片更多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只有从根源上消除,才能解放人心。

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8 ) 宗族社会培养下的国民小农心理?

这部剧狠狠的讽刺了中国的族系社会。

曾经的宗族社会,一切是非判断标准均由族长及其年长或有学问者来定,也就出了电影中的一幕,每个人好像都是对的,实则是他们愚昧无知造成的结果,而且其混乱国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白了社会百废待兴,在国家都没有稳定健全的情况下,何来抛弃小我实现大我去大搞"新生活运动",当时老百姓其实就想吃饱穿暖。

还有个启发人心的是,寡妇偷汉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我竟然有一刻觉得应该受到族里教育但是绝没有上升到焚人的必要,为了剧情这里导演是不是艺术化了我不知道。

电影中的音乐比较奇怪,整个像是在讽刺旧社会一样,比如众人大干建设祠堂的那一段,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感觉,但是音乐里我听出了荒诞讽刺的味道,我反正是听出了这种效果。

还有,中国的这种宗族社会该不该废掉,或者是去糟粕取精华,因为我们也看到了现代社会,有的人法律约束不了他,但是传统的道德框架里却是反对的,像寡妇偷汉这种到底该不该批评,而且我在想导演为何多次拍这种情节,而不是就是重点描述两人的感情,你第一次还好,嗯,第二次、第三次我就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是想通过女主的做法与电影所描述旧社会整个氛围形成反差么,还是想侧面说明女主压抑过久终于遇到真爱的那种不羁爱自由?

 9 ) 沧海拾遗之《荒城纪》

写给《荒城纪》的主题是沧海拾遗,这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标题党做派,只是因为这部国产电影值得一看,却难以在各个主流商业类型片的夹缝中觅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明珠蒙尘总是让人遗憾的。

(更多精彩影评及其他资讯可微信搜索【芒果小栈】,并关注它。

《荒城纪》由青年导演徐啸力执导,斯琴高娃、李畅、郝星棋、褚栓忠等主演,影片上映于2018年5月18日,同期上映的还有《复仇者联盟3》,作为一部没有流量演员加持,没有大范围营销动作的小成本电影,《荒城纪》毫无疑问是炮灰般的存在。

影片在很大程度上与2016年上映并取得极大成功的《驴得水》类似,具体表现有二,其一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相同,均被放置在民国时期,第二是它们同样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表达方式去阐释深刻的主题,《驴得水》以一场教育骗局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本质及人性的黑白无常善恶难辨,更重要的是女权意识的觉醒;《荒城纪》则通过一出看似荒诞的建祠堂闹剧,表现了艰难环境下人性在道德与生存中的辩证,以及集体无意识作恶,和它带来的可怕后果。

故事发生在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推动“启民智、展教育、倡有序”的“新生活文化运动”,“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作为其要旨被令全国推广。

在山西渠县,有一个偏远的村庄——李庄,李庄保长在去县府筹措救济粮的时候,嫁给县长傻儿子的女儿告诉他,如果响应政府号召,建一个“礼义廉耻堂”,不但能有救济粮,还能得到一大笔补偿款。

由于方言里的平仄混淆,目不识丁的保长错误的将“礼义廉耻堂”理解成了为村里的寡妇李忆莲建个“李忆莲祠堂”,由此引发之后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却又异常讽刺的事件。

族长虽然一开始对保长提出来给生人及和寡妇李忆莲建祠堂的事情表示怀疑,但很快他就给这个怀疑找到了绝对合理的正向解释:

另一边,此时作为事件主角的李忆莲对这事仍不知情,她忙着应付贫穷生活里的各种琐事。

寡妇门村里的女人擅长把这个作为嚼舌根的绝好题材,男人们则习惯将俏寡妇当做满足躁动意淫的最佳对象。

虽然命运多舛,但李忆莲仍然保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和村里的猎户林硭久生情愫,离正式婚嫁的只差最后一步。

在由建祠堂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吸引而形成的集体意志面前,李忆莲和林硭之间的爱情注定不可能完美收场。

李忆莲将和圣洁的神明一样被供奉,神明当然应该是贞洁烈女,怎么可能嫁给一个猎户。

到这里,李忆莲的身份完成了超级大转换,在村民眼中,她从“荡妇”变成了“圣女”,这种转变跟当事者的主观意志毫无关系,仅仅是村民们按需选择的产物。

在祠堂建起来之前,李忆莲被看管了起来,她依然在抵抗,想要寻找机会挣脱牢笼去寻找林硭。

此时的林硭在奋力守护他的土地,因为风水先生敲定他家坐落的地方正是兴建祠堂的上好地块,母亲李满真则背上行囊前往南京告御状,只是这注定是一段无法成功的行程,李满真未走出山西地界,便客死他乡。

(值得一提的是斯琴高娃扮演的李满真在本片中戏份不多,但细腻深刻的表演给电影增色不少)

李忆莲抓住一次机会逃了出来并再次和林硭相会,这彻底激怒了保长和族长这两个在李庄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意见领袖。

接下来就是本片最大的高潮,林硭被关押起来,而李忆莲则成为集体无意识罪恶下的牺牲品,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把一个人活活烧死是一种怎样恶行,他们在冲天的火光里纵歌,在飞舞的灰烬中狂欢。

他们因何狂欢?

这一段戏对无知愚昧者的讽刺,和鲁迅先生笔下的人血馒头一样强烈。

灰烬中的灵魂还未散尽余温,阻碍兴建“李忆莲祠堂”的人为障碍已经全部扫清,在变卖了宗祠里供奉的金锭之后,保长与族长也凑够了经费,于是风风火火的建设开始了,于是县府里的陶管家带着摄影师下来做戏了,于是说好的三十万补偿款在李庄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县府衙门的官爷口袋里了。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在意那个被烧死的寡妇是多么无辜,尽管李保长已经发现了“李忆莲祠堂”不是“礼义廉耻堂”。

在影片尾声,愤怒的林硭端起猎枪,影片也随着喷发的子弹一起应声而终。

观看《荒城纪》当然无法享受到《复仇者联盟》这种商业大片带来的视觉冲击,但它所反馈的信息可能更值得持久回味:村民的愚昧来自不加雕琢的先天无知,这种无知可以用后天的教化去解决,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然而高层决策在底层的执行过程中,官僚主义的盛行,难免使它走样,这让这部电影多少带上了一些现实主义色彩。

由愚昧导致的集体无意识,造就了终极的恶,影片中的村民们是一个临崖而立的群体,为了生存,他们陷入疯狂,最终集体坠落深渊,这符合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对大众心理的描述: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群体后,他所有的个性都会被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这种群体心理我们不应该陌生,稍远些的有上世纪发生的文化革命运动,眼前则仍然充斥着大量网络法官在执行自以为正确的裁决。

 10 ) 荒唐荒诞

电影看起来很荒诞 吃救济粮的村子 保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县长的傻儿子以求粮食和金钱 因谐音礼义廉耻堂和李忆莲祠堂造成了把活生生的人烧/死的惨剧 保长和族长都是贪财敛财之人 为了钱拆散了一对勇于追求新生活的新人 救济粮接收后存储在仓库再贩卖 军棉也贩卖 镜头一直捕捉每个人的穿着 都露着棉花 打着补丁 占人房产 而这样荒诞的行径却是在全村人的眼下进行的 村民冷眼旁观 甚至打趣 参与 实在荒唐 荒诞

《荒城纪》短评

开篇还不错,后面就变荒唐纪了。

6分钟前
  • 克拉克🇨🇳
  • 较差

充满了刻意模仿的痕迹,不伦不类

8分钟前
  • HT:ツェペリ
  • 较差

鼓励鼓励。美术抢眼,演员本分,导演有野心。不太喜欢结局,感觉有些潦草,男主拿起枪,依旧有一点孱弱。不过话说回来我一直以为结尾会让男主去参加革命(讪笑脸)。节奏需要加快。

12分钟前
  • 百无一用发小春
  • 还行

2.5

14分钟前
  • 风尘
  • 较差

拍的还可以

17分钟前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推荐

礼义廉耻和蒋中正,被听成别个意思,哭笑不得之余,又觉荒诞感开始落地生根。钱眼中的官僚,一脸苦兮兮地委屈,实质都在捞那不该捞的财物,叹的是,总有一群愚民,更叹的是,清醒的勇士会被一层层地剥去皮。比《杀生》要乡土,要锐利,要酣畅。黑得不知如何是好。郝星棋真美。处女作很可以。三星半。

1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治理一个小村子都如此之难,治理国家谈何容易~~~ 多少人纸上谈兵,说的多,做的少。 观片有感:今人观古人觉得荒唐可笑,后人看我们呢 ~~~(反思反思)

22分钟前
  • 程莎莎Abigail
  • 力荐

开头有惊艳预期,但剧本摄像剪辑配乐都一路崩塌,以至于最后惨不忍睹,空有架势没有内核,滥用的结果只能是过犹不及,照虎画猫

24分钟前
  • 泽利格
  • 较差

在中国是不是也就这种土坷垃能好好拍片了

28分钟前
  • 徐内向
  • 推荐

没文化,真可怕!

29分钟前
  • 一只影迷
  • 还行

比驴得水要有趣。#男女主角演得最差系列#7.4。

33分钟前
  • tikey
  • 推荐

够荒诞的。那时候的人真愚昧,其实现在都有一些这样的人吧。

35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还行

礼义廉耻堂=李忆莲祠堂,蒋中正=讲忠贞,用谐音制造了一出表面喜剧的悲剧。注定了是一个可以展开的好故事,再结合发生在民国时期知识匮乏的农村里的新生活运动,可谓相得益彰。荒诞的黑色幽默确实能更好的展现影片。人性的丑恶表现的太过平白赤裸,导致反而不够尖锐,慢慢变成了一出理所应当的闹剧。配乐和剪辑看的出导演很有想法,可惜太过任性和凌乱,没有把握一个度。作为导演的处女作,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成片如此也值得鼓励!

39分钟前
  • 八爪
  • 推荐

气愤中带着悲哀

43分钟前
  • 共此灯烛光
  • 推荐

全村不識字..那不是待宰羔羊是什麽 這就是你國特色 有政策沒執行 全村人也是愚昧的可怕

48分钟前
  • BOO
  • 还行

“一句方言引发的血案”

52分钟前
  • F&W
  • 推荐

瞎了这好题材。

55分钟前
  • 月光下的背影
  • 很差

在家里投屏到TV上看的

60分钟前
  • 熊仔饼干
  • 还行

开个好头,却在后面乱了方寸,作为当年《红樱桃》男主的导演处女座,感觉被调侃和严肃扰乱了方寸,使得后半段既没有驴得水的嘲讽,又没有杀生的深刻,这种借古讽今的故事,剧本是导演眼界和能力的刻度尺本来后半段真可以在人物以及故事上多做文章,而最终呈现的套路只会让人想打个哈欠2星半,6分

1小时前
  • 海盗天台放映室
  • 较差

模仿痕迹重,情节不知所云

1小时前
  • 狗蛋的小号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