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
La mort de Louis XIV,路易十四的最后时刻(港),The Death of Louis XIV,Last Days of Louis XIV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帕特里克·德阿萨姆曹,维森·阿泰欧,菲利佩·杜阿尔特,何塞·瓦伦斯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语言:法语,拉丁语年份:2016
简介:1715年,八月。一次外出散步后,路易十四感觉腿有些痛。接下来的几天里,国王依旧忙于处理国家政事,但却难以入眠、发起高烧。他几乎停止了进食,身体迅速虚弱下来。这就是路易十四——法国最伟大的国王所遭受的漫长痛苦的开端,而他的亲戚和医生们都难逃干系。详细 >
压抑,却不沉闷。本指望看到老国王克服病痛(哪怕一次),朝服盛装,重现威仪,但是并没有。他的大脑仍是国王,对朝臣、危机仍然心中有数,对财政、法律仍然谨言慎行。然而,他的属性(作为国王)已与他的存在(作为人)产生了分离:他的身体已经步向死亡,无可挽回。悲悯啊,一个政治人物,能在他生命中的任何一刻逃离政治吗?他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挥一下帽子,都有众人为他鼓掌,这是他曾经的权力,也是他如今的重负。前景里晃动着危危颤颤的烛火,背景里传来窸窸窣窣的虫鸣,黯淡的画面道出了权力的边界:生命,及其服从的自然法则(病痛、死亡、灵魂的归宿)
有一种丝绒油画的美感。话说这个路易十四好萌,喜欢吃甜点和肉。
Well done You did it
至此已变成塞拉死忠粉。
从头到尾都是奄奄一息的感觉,用光很细致,不过并没有揭示更多东西
【4】看塞拉的电影每一部都是负分。这部好一点,空间台词写的都不错,最重要的是切入视角,但还是超级难看。可圈可点的临终关怀命题,但一旦代入路易十四的视角整个电影的意味又很不一样。沦为几套宫廷戏服的展览,而利奥德也的确演出了那股子发烂发臭的老年尸体味。
就知道他下不了床,把腿锯了呀,医学的发展真是好慢with pao. 这片子这种照度拍,也就适合现在这年代做呀
不管之前有多么辉煌的人生,面对死亡还是一样的对生有着眷恋。背景音中不时响起的指针声音,好像死神的脚步,为这位伟大君王的去世进行着倒计时。最后把内脏挖出来的场景真是被恶心到了。。。
古典主义+慢电影潮流+神演技 今年戛纳的大闷片 可是单看将死老国王的鬼魅形象还是蛮有趣 最后一幕解剖观摩内脏也让我感到猝不及防 片尾字幕起来时竟然觉得意犹未尽;“交响乐响起,路易十四直视镜头。这是路易十四对死亡的最后一问,也是最后一搏,他直视的,正是死亡本身。”
跟“Història de la meva mort-2013”相比还是好,毕竟没那么长,但我还是受不了这么慢吞吞娘娘腔黑乎乎。
今天早上在地铁站看了一半,中午吃饭看了一半。也许是地铁的原因,太沉闷了,也许是生理的原因,死亡是一场物理变化。对他而言,既是漫长的煎熬,也是离世的最后光阴。不了解路易14,但是发现,他真的是很有礼貌,任何时候,他们都很有礼貌。只是我想,外国人的毛发,胡子那么多,清洗是不是很费功夫呢?路易14,直到最后,心智都没有迷失,睿智的人啊!感受他在床上的过程,尤其是不能进食的时候,当死亡离得那么近,是不是,很想结束?看到了生命的挣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无能为力!这就是恐惧!
一头巨兽的腐烂。肠子出现前,是纯粹的视听情境,肠子出现后,是可读的历史,死亡摧毁了时间,生成了话语,塞拉最直白的考古学。
太陽也有熄滅的時候
垂死的病体 方秀英 家在兰若寺 无医可靠 疾病的隐喻
暮
演的挺好的
@filmoteca amb Serra+Léaud 时间的流逝被放到显微镜下,静默成为主宰,每一次呼吸都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塞拉并没有变,道具服装演员台词的繁复只是他重构另一个古典现场的质料工具,其美学核心的极简凝练已经超脱画面本身成为了更深层的概念与精神。11/12二刷@zumzeig amb Serra 肉体与精神恍如分离的演绎令人赞叹。
三星半 难捱的路易十四死亡纪实,一场国王病入膏肓时期的漫长表演。波澜不惊的剧情,刻意保持安静的人群,油画般的内发光和色调将电影定格在古典沉闷的气氛下,钟表的秒针走动、偶尔的鸟鸣、低沉的耳语将时间划分成段落,以断裂而无限延伸。被无限延长的时间感,却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人的生前体验。
本日黃昏自身突如其來的發燒抱病;邊看著銀幕上年老的歷史人物慢慢趟在床上死去。平衡時空;穿梭古今,感覺和戲中的主角從沒如此親近過。畢竟皇室貴族抑或平民百姓,只是角色與身份大不同,到頭來接受與否還是得面對生命的最終章。
无戏剧无舞台,塞拉是最会拍的电影人之一,砍杀一众藏在电影后面做做作的舞台效果的老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