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可以忽略 ,这个完全就是听音乐和看舞蹈效果的 整部电影很Hight ,炫目的灯光,劲爆的节奏 完全让你沉浸其中 特别是加入了3D效果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是等电影院优惠25元买的票 看得还是挺值的!
本来想取的题目是《同质化的街舞》,最早想象中的伦敦,是打着领结,西装革履的绅士们和高雅文静,坐着老爷车穿行的城市。
但一开始的舞蹈,就让我以为表演的主题是纽约。
如果不是芭蕾舞学院的学生们,我差点晕倒了,以为全世界的青少年都崇拜的是嘻哈风格。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比较励志,舞蹈也编排得不错,节奏强烈,挥洒青春,但没有看出和其他同类片子的不同,在简单享受的同时,也让人有点失望,难道大不列颠也彻底被美国街头文化征服了吗?
就像影片中出现的城市景色一样,以花岗岩类材料揉和历史形成的老城,也逐渐被摩天大厦包围,我不想去这样的伦敦,就象西方人来北京,也想看到的是“唐诗的世界”,人类需要宣泄,但内心深处都还是向往着解脱。
如果没有最后街舞决赛高潮的到来,这部电影也就just so so,但当舞队中芭蕾专业的成员放弃考试,来到比赛现场的时候,气氛变了,首先成员们的服装就有一点超凡脱俗,纯白正版西装,然后《睡美人》似的开局,蓝色背景,柔和清新的音乐, 以芭蕾风格和街舞技巧相配合的动作,让观众不只是仿佛置身于迪吧的共舞,而是被一种超脱的力量感染。
街舞让人想融合,而芭蕾却让你想挣脱地球向上飞!
另外,除了男女主角外,我对舞蹈学校女校长海伦娜印象很深,既艺术又不失灵活,岁月增长反而越加弥漫优雅。
希望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也会带给人这样的惊喜,希望我以后能去的雾都,有穿着斗篷雨衣,吸着烟斗,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中行走的的福尔摩斯的魂。
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让我激情投入的一部,3D制作效果太棒了。
真的让我全身心的投入,看到他们自由跳舞感觉自己也在随他们的无不自由飞行!!
真的酣畅淋漓!!
比所有的大片都更值得你去看!!
我毫不夸张的说除了阿凡达这是我想看第二遍的电影!!
这是我的第一次影评,评给我认为最值得的电影!
但是要求朋友们一定要到影院看3D的,效果真的太棒了!!
这种片子总体上励志的基调没什么好说的,中规中矩了,我们主要看舞蹈好看就行。
不过这个片子,舞蹈是好看了,但是剧情剪的一片一片的,严重缺乏铺垫和衔接,虽然简单脑补一下也能看懂,但可不可以不要弄的好像在看预告片跳来跳去?
比如找不到场地排练,舞团解散,这中间应该有个矛盾不断升级的过程最终导致分裂,而片子里就是唰的一下大家就散伙了。
然后应该是女主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重组队员,重振人心,而剧情是直接女主角很无助,然后大家自动回来了,好像没有散伙这回事。
接着街舞和芭蕾开始碰撞磨合,有一幕大家出去玩,看到前队长杰的舞团表演,然后没有任何反馈和对剧情的推进过渡,突然切入一个莫名其妙的女主角编舞画面,你是看了别人跳舞有灵感了么?
那你在看表演的现场给我点表情啊,恍然大悟啊,茅塞顿开啊,都行啊,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你突然就编舞了啊。
随着两种舞蹈不断磨合,队员们的感情也不断加固。
然后来到一个小高潮,各种舞蹈画面的混剪,而实际上这里是一个游戏时间(fun&games)阶段,但是表现出量变到质变的升级过程不明显,画面重复。
然后断点队出场之前,憋大招的过程有点假,整个队伍都缩着,靠小哥一个人撑场还不会被赶下台,而赶下台的时候绑架大汉还停下让女主角亲小哥。
最后的pk很精彩,完成了街舞和芭蕾的融合,可竟然就结尾了!
没有一句台词啊,跳完就结束了,导演你是没有经费了么?
《舞力对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清晰的文化融合的范本,它从我的角度看就是一个解构到结构的文化融合模型。
首先是解构。
毫无疑问,在解构的过程当中,是会碰到许多阻碍的。
我以为在《舞力对决》中的解构成功之处在于它走的是认知——认同这样一条路子。
互相认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前提是将对方视为平等的一方。
这就是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之间会有代沟的关系,因为父辈总是以一种阅历丰富的姿态出现,而子女总是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姿态出现。
因此当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碰撞到一起时,极有可能就会形成强文化侵蚀甚至吞噬弱文化的局面。
而电影中的芭蕾与街舞算是一种强弱优势不明显的关系,虽然芭蕾上流却失去了热情,虽然街舞草根却充满了活力。
于是电影中就安排了Helena这样一个拥有权威与智慧的,并且超脱于两个舞团的指引者。
当然这种认知环境的建立还是不情不愿的,然而正所谓天下武功,万变不离其宗。
迥异的只是风格,认知的好处就在于其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深。
因此我以为这里由认知而解构的就是俗称的思维定势。
芭蕾解构了街舞的anger,而街舞解构了芭蕾的stand up straight。
舞蹈的本源是释放内心的情怀,这样通过情怀而表达出的形式被固定了下来,被当作是接近这种情怀的捷径。
而当这种能被触碰到的形式被供奉,情怀反而被遗失了。
双方在磕磕碰碰的认知之后,放弃了最初用舞蹈形式来企图战胜对方的心态,转而开始通过对己方与对方舞蹈本源的体验来达到某种认同。
首先是Carly在传达街舞的源起,就是在街头在bar里一种身心的舒展与个性的张扬。
然后是在Helena的带领下Carly有了一次虽然说不太明白,但确实是被冲击了内心的观赏芭蕾表演的体验。
在这一种张力与热情的促使下,使得两种舞蹈的认同感大大加强。
有意思的是在这一类影片中爱情的剧码总是少不了的,滥俗是没错,但是不得不说爱情和这种文化融合也是有很大程度上的吻合性的。
且不说爱情也是一个相同的融合过程,同时爱情作为催化剂使影片的融合变得流畅,大概也没法再找到更适合的东西了。
再说解构之后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意义在于向外界宣告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存在,除了司空见惯的芭蕾和街舞之外,还会有新的表达舞蹈内涵的形式存在。
就如同印度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会有禅宗的兴起一样,成为一种正确表达自我的形式。
不能说他们最后的舞蹈就胜过了纯粹的街舞或芭蕾,而是说这种文化融合后的新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性能一定好于原事物。
虽然我觉得最后的舞蹈挺普通的,但是ballet boy(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在练舞室的那段solo我觉得还是很好看的,既有芭蕾的舒展又有街舞的力度。
这种温和的文化融合,其实就是改良,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变革模式啊。
这种街舞电影主演一定要大众啊,你请一帮外国人我们谁认识啊,女一号应该找姚晨,这是微博红人;男一号找郭德纲,这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家。
配角把什么芙蓉姐姐、慕容晓晓、凤凰传奇都请去。
这等阵容绝对攻占全国主要一二三四五六七线城市。
剧情一定要纠结,不能重复棒子2男2女近亲绝症生死互搞恋,女一号是职业特工,跳街舞只是掩人耳目;男一号是俄罗斯卧底,跳芭蕾锻炼身体;两个人要先以舞会友,然后再以武会友,最后是以屋会友。
场面一定要宏大,开始先安排一场爆炸戏,女一号一出场,蹦,房子就炸了;男主角一回头,轰,车子就翻了;女一号和男一号在一起,哐,床就塌了。
然后再安排多场追车戏,300辆敞篷奇瑞QQ连环相撞;取景一定要国际化,韩国的金字塔是一定要去的,还有韩国的尼罗河、韩国的富士山、韩国的五道口…… 特效一定要肯砸钱,头发绝对不用实拍,要让演员戴上光头套然后用CG来做;群众演员不用廉价劳动力,用PS一个一个拼上;找最好的配乐大师从头配到尾,找最好的后勤提供优质盒饭,而且加蛋; 影片拍完了不算完,宣传也要铺天盖地。
第一轮主推地面,找几千个临时工去贴小广告;第二轮主推网络,抢占各大色情网站的头条;最后主推口碑,免费放映1年赢得近10亿人次的好评。
要是以后街舞电影按照哥这思路拍,肯定比这《舞力对决》牛逼。
豆瓣V5我才知道舞力对决居然有3D版!
令人神往啊话说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本来只是想激情澎湃一下没想到一部舞蹈电影也有剧情而且还是颇具新意把芭蕾和街舞融合从开始的互相斗舞和翻白眼到后来的惊艳合作剧情流畅而养眼舞蹈迸发激情女一的颜可以,身材是不忍目睹啊女教练海伦的演技和气场完全可以力压群雄一颦一笑都气质非凡年轻时绝对倾国倾城啊话说,最后的压轴舞蹈还不如两队互相合作时排练的那些肿么回事呀!
而且我不得不遗憾的说虽然街舞更有激情但芭蕾比街舞好看多了= =
以前也看过几部类似的影片,这集可算的上是投资和创意都空前的一部,特效上赶潮的整了个3D,舞蹈上最后来了个绝的街舞融合芭蕾,不错的电影。
看的第一部这种题材的是美国的step up,那时候开始就很喜欢这个题材,其实舞蹈最好看的就是舞种结合,一个舞者要有一个自己的专业擅长舞蹈,然后再有其它舞种的皮毛就最好看了,芭蕾和街舞结合电影的蛮多的,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如果是纯街舞,总觉得还不够炫,高雅和街头的结合的效果确实很棒。
《舞力对决》是一部能够大大超出观影预期的电影。
对于上映已久,引进成本极低的批片来说,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英国版的《舞出我人生》。
固然同样是舞蹈类型的题材,但拍摄手法却大相径庭。
《舞出我人生》系列共有三部,每部都带有浓郁的励志色彩,剧情设置得也非常波澜起伏。
加之时代背景的翔实化,人物刻画的细腻化,都能让观众产生无以名状的代入感与共鸣感。
而反观《舞力对决》的风格,就显得很直率豪爽,一根筋到底地街舞配搭音乐,不玩转什么深刻内涵,挑明了就是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为此,倘若硬要拿两者作个比较,意义便不大。
不过,《舞出我人生》系列毕竟是前辈,是成功的楷模,所以从某些方面来审视,《舞力对决》并没有收敛它的模仿痕迹。
剧情说白了,就是提炼出了前辈的精髓,细节上的包装统统简略,或着干脆省略。
独挑大梁的女主角苦心经营,率领众部参加街舞大赛,并一举夺魁,十分言简意赅。
同样是拿芭蕾与街舞的完美契合来作为剧情发展的思路,然后加上3D的优质特效,可以说这就是《舞出我人生1》和《舞出我人生3》相结合的产物。
极大削弱励志色彩之后的结果便是“形式远远大于内容”。
当然,这对于一部纯粹的舞蹈电影来说并非贬义,只要舞姿卓绝,能令观众肾上腺素加速分泌,便属成功。
影片也深知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几乎是“简单粗暴”地全权用音乐来推进整部戏。
甚至连女主角换装、工作、逛街的桥段都不放过,恨不得能将街舞和音乐渗透到每一帧当中去。
仅中途在俱乐部里的街舞PK,时长就超过了15分钟,可见影片的剧情是要多单薄就有多单薄,而效果就是要多劲爆就有多劲爆了。
《舞力对决》的人物刻画可以说是相当不成功的,关键是没有结合各个人物除了舞蹈之外的个人生活。
光靠展现在舞台上的超凡舞技,只能是作为一个视觉效果的符号亮点罢了。
至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次剖析,聊胜于无。
唯一人物性格比较细化的女主角,事实上倒不如不下功夫去打磨。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感情流逝,使得角色的敏感程度过了头,不但不能将人物立体地诠释妥帖,还会造成不怎么讨观众欢喜的境遇。
也可以说,《舞力对决》绝对不是一个人的胜利,它的看点在于整体,而基本没有个体可言。
去掉宏观的整体,剩下便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这也是舞蹈类型题材,同其他类型电影的较大区别之一。
当然,若能将人物刻画和视觉特效恰如其分地融合到一块,那样便是大师级的作品了。
影片终极街舞的收尾,必须夺人眼球,成为全片的最大亮点——这是无一例外的“潜规则”。
例如《舞出我人生1》中有查宁•塔图姆同女主角刚硬与柔美的结合,《舞出我人生3》中主角的水中独舞等,都是标新立异的成功典范。
《舞力对决》其实就是把《舞出我人生1》的双人舞换成了团体舞。
古典音乐与嘻哈音乐的混搭、芭蕾的意境与街舞的激酷的结合,先扬后抑、铿锵有力的基调,确确实实能震撼住观众。
别忘了还有效果出奇给力的3D技术,画面的唯美度无以伦比。
以至于可以说,没去影院体验过3D版的《舞力对决》,就等于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河北青年报】
发现打低分的几乎都是对剧情不满意的,还有就是跟别的电影做比较。那部电影我没看过,所以对我而言没有可比性。剧情确实简单,老套的励志片,但是别忘记了,这部电影的主题不是励志而是斗舞。建议想看精彩剧情的亲们改道,这电影不合你们胃口。但是想看斗舞的绝对不会失望。而且3D的效果很明显。
情节简单..最后芭蕾结合街舞,小有亮点
这部电影的Hip-Hop你还是安息吧……得点一星,另一星给Diversity。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更坚信了街舞和芭蕾不可能在一起,除了伦敦全景、双麻花妹子和练习室那块漂亮布景外什么都没记住。剧情狗血程度直冲云霄,两人看伦敦夕阳怎么转眼天就麻麻黑?怎么再转眼夕阳又回来了?最后那支舞赢的我莫名其妙,不论是街舞还是芭蕾,你们都真心不适合穿白西装。歌再好,也救不了它。
音乐舞蹈
眼神不好的会看不到本片的情节,只见男女猪脚还算漂亮。芭蕾和街舞结合的创意还是不错的,一个殿堂一个街头,一个学院一个民间,恩,混搭已经走入各行各业了。最受不了剧里有个老妖婆子般先知一样的人物,用她来穿针引线,假得冒了个泡泡。只可惜没看上大屏3d版,也好,免得脚抽筋。
就感觉几个基本动作。。
就喜欢看街舞题材的电影,音乐很棒、舞蹈很棒。夏洛特奶奶风华绝代啊~
剧情太弱
舞蹈编的真是一点都不惊艳啊!没觉得主角队有什么资格拿第一。。。
Nichola Burley那两条小短腿可真是跳街舞的料啊 片尾曲非常好听
你们跳的HIGH 我也看的HIGH。
跳芭蕾的都去跳街舞吧,高雅的芭蕾就是装b,是这个意思么
芭蕾版街舞
歌舞片永远都那么欢乐。街舞系列的片子我一部也没落下,就是为了看舞蹈,听音乐。这种片子剧情往往非常简单,但是反正是歌舞片,又不是歌舞剧情片,看完很轻松,这样就足够了啊!
故事单薄是本类型电影的通病,暂不考量,但其他元素均不出彩,舞蹈的编排也很普通,总的来说观赏性十分有限
如果把芭蕾舞男换成channing tatum演我就给5星! ps 此类片子英国编舞还真不如美国 选音乐也是.
有突破,也有生硬的地方,总的来说超过一半舞蹈片但是没有 step up 2 好.
这也3d?坑爹么?
看的2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