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前半段是快进看的,看的出来真奈对堇的特别感情,但堇呢?
她到底是以怎样的眼光看待真奈的?
在聚会上亲了真奈、帮她催吐、借宿真奈的家、不排斥真奈握住她的手,但是却交了男朋友...我迫切的想知道。
当镜头以堇的视角呈现时,我为真奈欣慰,我想去告诉真奈她是喜欢她的,双向奔赴,原本我也和你一样对新生活动避之不及,但当我看到你的那一眼开始我毫不犹豫“切换”性格,只为靠近你。
看完电影是晚上十一点,我却哭的停不下来,我伤心永远也不会在一起的她们,我伤心自己,啊,如果现实中有第二镜头我想我也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你的想法,即使现在天各一方,即使交集沉没在十年前的时空“大海”中,如今的我只奢求知道你的想法,即使“终归大海”也便无所遗憾。
这大概是个双向暗恋的蓝色故事。
堇最喜欢蓝色。
第一次见面,真奈穿着蓝色,最后真奈录视频也穿着蓝色。
她给她绑头发的发圈是蓝色,去看大海时和真奈的幻觉里,堇都穿着蓝色连衣裙,海也是蓝的,堇的心也是蓝的。
看海的时候真奈问,安心到底是什么呢。
堇说,就是有个人能深深爱着你,凡事优先考虑你。
后来她又说,在真奈房间里很安心,像在海底。
真奈笑她,这是什么说法。
她看起来开朗,和谁都聊得来,其实是把自己像收音机一样调成和周围一样的频道,假装合群。
她说妈妈没有自我,可她自己也是这样,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
堇是一种紫色的小花,小小的一朵,美丽又脆弱。
《宠物情人》和《澄与堇》里也有这个名字,现在想想,她们都是这样的女孩。
堇喜欢真奈大概是因为真奈不用假装,不用假笑,真奈才是真正有自我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够让她安心。
那天夜里睡在一起,真奈说她找到那个同频的人了哦,堇好像很感兴趣地问是谁啊,又意味不明地咬了真奈的手。
之后就是她搬出去和男友同居,男友不理解,让她别说违心的话,真奈怎么办。
她说又不能和真奈一起住一辈子。
确实是违心的话。
她以为真奈找到的是别人,所以才逃离的吧。
可真奈就是在说她啊。
世间的阴差阳错。
真奈确实是给了她很多做自己的勇气,头发慢慢剪短,脱掉裙子穿上裤子,自己去旅行。
我想,她是不是打算旅行回来就和真奈表白呢,她已经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了,回到心安的地方,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这也是她的梦想吧。
可是后来。
后来。
突然想起二熊说的,所谓浪漫,就是没有后来。
在那之后好几年,即使堇的妈妈和前男友都已经放下,打算忘记了,只有真奈还一直困在过去。
他们都觉得她是普通人,只有真奈了解,她是最特别的。
她梦到她,以为她的离开是做梦,而在梦里她也要离开了。
风轻轻吹起窗帘,再睁开眼睛,要亲吻自己的人早已不在。
永远有一个吻未尝,有些烛光未燃亮。
“第一次见面那天,你帮我扎头发用的发圈,我好像忘记还你了”。
(现在很喜欢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bgm很好听,轻如呼吸,重似海啸,配上最后的动画让人想流泪。
动画里两个女孩亲密的那段很美。
唯一的好朋友堇在东日本大地震的海啸里失踪了,不会再回来;她男朋友要跟别人订婚了,她的母亲说,“这孩子以前总让我觉得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现在反倒觉得亲近些”;堇生前的相机谁也不敢打开和追溯;职场温柔亲切的老领导有一天早上突然选择将自己吊死在浴室,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我今天晚点到,今晚餐厅里放的歌你来选,选你喜欢的就好。
”天灾也好,人祸也罢,生死离别突如其来,不堪其重,无法解脱。
前排秃头的日本大叔红着一双眼站起来离开池袋这个空荡荡的没落影院。
1.堇和真奈之间的感情没看过原著,光从电影来看,友情和同性之爱隐秘纠缠,最终因为堇的离世不了了之。
最开始堇为了帮真奈在一群醉熏熏要做她男朋友的男生面前解围,情急之下吻了一下真奈,真奈完全没有抗拒;两个人同睡一张床,手牵手,堇思绪复杂地举起自己的手来咬了一口,有种什么情愫仿佛一触即发;堇跟男朋友提议同居,她男朋友一脸意味深长地说“你明明没这个意思。
之前你不是说有真奈在吗?
”;堇搬离真奈家中的时候,两个人坐在送货车上,各自将头扭向一边不看对方,一个伤心,一个不悦,互相试探,欲言又止。
最后真奈在怀念堇的时候,看到堇想亲自己最终又放弃了的幻象之后,终于在剧中第一次恸哭不止。
2.堇的压力来源真奈对着在那次海啸中的幸存者家属说,“堇喜欢独自旅行,海啸发生的时候,她正在这一带,再也没回来。
”为什么一个终日笑容灿烂,跟谁都聊得来的女孩子会喜欢独自旅行?
为什么堇会在一个雨夜离家出走?
为什么堇的男朋友和母亲都说堇跟人有距离感?
这些其实在堇和真奈零零碎碎里的对话里都能找到答案。
“所谓跟人聊得来,不过就是把自己跟对方调到一个频道而已,就像收音机一样。
不过正因为如此,你最终也会发现那个人,你会发现自己跟那个人在一起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调,做自己就好。
”“真奈,你不适合假笑。
你比你自己所知道的要强大很多。
”“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你的房间。
真奈,你从来都不要求我做什么。
”“你根本就没有自我!
(离家出走前对着她母亲说)”堇的压力来源于“必须与其他人同频”,就像她的母亲那样。
她为了符合这个社会对女孩子的刻板要求,不停假笑,人见人爱,无时无刻不在照顾他人,“人人都说我像一个洋娃娃”。
洋娃娃很可爱,但洋娃娃越来越受不了,她的头发越来越短,她一个人去各种地方,她换掉裙子,穿上鲜艳的红布鞋。
堇其实是羡慕真奈的,虽然真奈看上去内向而胆怯,但真奈不讨好任何人,她把房间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像一个能让人安心沉醉的海底。
3.突然自杀的老领导真奈在职场的老领导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个跟堇一样总在微笑的老好人。
他温柔细腻,善解人意,真奈一言不发,他就能察觉到对方的情绪,请真奈喝酒,耐心地教导真奈如何选歌。
临了了,说不定浴室的绳子都挂好了,还要打个电话到职场,告诉真奈说“我今天晚点到,今天你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
” 主厨对他的评价是“作为一个领导有点过于温柔了。
”过于温柔的人,没有任何攻击性的人,其实只是把矛头偷偷对准自己,在心里千疮百孔地内耗而已。
终于有一天所有的痛苦和忍耐都到了尽头,徒留下活着的人自我怀疑,“他们是不是讨厌跟我们在一起呢?
”4.结局天未明,真奈独自起身,穿过大片漆黑的丛林,独自走在堇丧生的海边,身边是骇人的汹涌海浪。
如今堇就长眠在这些海浪下面。
或许她化成了一片海浪,化成了一朵花,化成了一片绿叶,她跟她终于永远在一起,共享每一次日出和灿烂的黄昏。
电影的中期节奏较慢,进行了空间上的延伸,把女主探寻的对象从抱有朦胧爱意的已逝挚友扩展到了整个因为海啸而失去亲人、爱人、友人的群体中,让原本奔着看爱情的我有一些倦怠,但耐心的继续看,就会发现这是导演借影片中人展现出对生与死的思考的过程,为结尾的情感爆发打下的铺垫。
在结尾,艳阳天下,独自旅行的女孩在海边等待着电车。
“电车,什么时候会来呢?
”她对着一同等车的老奶奶喃喃道。
……………………“电车,再也不会来了。
” 导演没有用写实的手法直接拍摄海岸被海啸淹没覆盖的一瞬间,而是用铺天盖地的蓝色蜡笔画动画来隐喻了这一切。
在蓝色中,有什么东西悄然消融,但最终,又有一线光芒从深蓝中焕发,不断蔓延向远方、向彼岸、向我们不知道的世界……悲伤中却又充满了重生的味道,就像在世者们对已逝者的释然与美好祝愿。
非常值得一看的安静的电影。
电影主打的就是一个首尾呼应,开头是,真奈的视角结尾到了小堇视角,当中插叙了旅店的女儿以及经理去世的事情,可能有点突兀,但从中得出的道理又为结尾小堇的视角做了铺垫。
最后小堇,等电车的时候,画面是逐步的走向大海,也证明了开头。
这个主题令人深思,但我并不觉得是以爱情为主线。
就好像小堇用自己的相机记录,记录的可能是这个人也可能是经历的事。
她们之间绝对是有爱情在的,但是因意外没有走到那一步吧,小堇自己也并不坚定。
总之是含蓄而又内敛的……
首先说,本片很有那么一种上世纪末的纯情剧的味道。
可以说如今再想在男女关系制造超越经典的浪漫剧已经很难了,从女同的角度能拍的如此缠绵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难能可贵的是,全片没有一点不干净的镜头、两位女主角湖谷和堇、唯一稍稍过界的举动就是两个人躺在一张床上的时候堇轻轻咬了一下胡谷的手。
导演一直在营造一种极尽完美的纯爱、既然超越了性别、进而超越了情欲、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和相互吸引。
当事者的两个人也就罢了、更过分的是周围的人明明看在眼里也就是不挑明,于是这么一种当下非常深入人心的恋爱形式却人为的搞得遮遮掩掩欲盖弥彰。
比如说堇的男友远野,明知道他和堇即使同居也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帮助堇躲避湖谷的日渐思恋,他和堇之间根本不会有任何的身体接触,但是仍然接受了同居的提议,难道他就是要眼睁睁看着剧情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间接导致了堇的进一步的抑郁、果然在外旅行疗伤的时候不幸遇到了海啸。
如果他能大胆的鼓励两位姑娘继续保持同居、并且大胆的帮助她们两个挑明恋爱关系呢。
还有,扮演湖谷的女演员非常出彩,难得她长着一张中性的脸庞,经常性的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面对爱人又是无限怜爱和不舍,特别是有一场长镜头的戏、她回头凝望虚幻中的堇、表情由诧异然后惊喜之后又无比哀伤、居然能看到眼白上泛起红丝之后泪光涟涟,实在是影片中最感人的一场镜头。
影片的外景都很漂亮,几次出现的无人机的俯视镜头,展现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和人对自然的敬畏,从列车后窗看出去的簇拥的樱花树,人物之间的用心的站位和精致的灯光效果,都有一种MTV式或风光片一般的效果。
光石研和中岛朋子作为治愈系的老戏骨,也着实为影片增添了无厘头式的小温馨,虽然影片中的光石研扮演的店长没有必要应景的要用自己的死来烘托剧情。
生与死在影片最后似乎就是镜头内外的一种区别,湖谷在人间的笑脸和特写、映衬着堇在天堂那边同样的笑脸和特写,于是我们明白导演还是在通过大灾大难下的普通的自我挖掘和自我疗伤,然而在事情发生之前的普通日子里大家反而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的真实的意图。
不能简单的断论我们应该把每天当做生命消逝前的最后一天、制作大起大落和大悲大喜的情绪起伏,其实情绪到达顶点之前的每一天即使平凡或平庸或无聊,都在不起眼的环节上积蓄着最终爆发的能量,普通人的一生中经受不起如此的波折和折腾。
我宁愿相信本片是多少个类似的普通人的点滴的高光时刻的凝缩,我也愿意在虚构的情景里被剧中的湖谷和堇的故事感动。
两颗不安定的年轻的心,在看似危险的宣誓之前的相互试探、逃避和挑逗,语言与眼神之间的不言自明的暗示和小心机,似有似无的无心的身体接触带来的心痒和刺激,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却偏偏要延迟最终拥有的快感,一层看似轻易可以捅破的窗户纸却让所有参与者止步、似乎在等待自然风化的奇迹一般等它自动溶解的一刻,虽然最终的等待是如片名“终归大海”、最终没有得到才最会让人怀念,所以两个女孩天人相隔无果而终反而给出最合理的解释,留下湖谷在剩余的日子意念出无限的可能吧。
是那种喜欢对方,对方却只把自己当朋友的感觉。
看的时候我偏执地去寻找蛛丝马迹,寻找她们是互相爱着的证据,但什么才能去证明呢,一点细节,一点举动,一次哭泣,就能证明吗。
到了结尾,走马灯似的闪过生,闪过死,闪过归为大海,大海是她,吹来的风是她,沙沙的叶子也是她,那么去找证据变得不再重要了。
那些短暂的,才是永恒的。
她表面是平静的,没有悲伤没有快乐,连冲突都没有,却让我哭了很多次,平静背后是很多很多东西,很多很多说不上来的是含蓄美学,真的很喜欢但也有不理解的地方,堇为什么会谈男友,因为真奈说有喜欢的人了吗?
逻辑说得通,但是后来堇和真奈同居了一年,难道都看不出真奈并没有喜欢别人吗?
而堇却坚持要离开真奈,要忘掉真奈。
为什么要坚持离开和忘掉啊。
她怕世人的眼光?
并不是这样吧,她在认识真奈的第一天,为了帮真奈解围就说是恋人关系,说明她并不怕。
我不理解。
当然,我不理解的前提在于深信堇像真奈爱她一样爱着真奈。
如果堇没有那么爱,如果堇想要的就是世俗的婚姻呢,如果堇也希望真奈得到世俗的婚姻呢,如果堇觉得她们无法永远相爱,无法永远生活呢。
堇和真奈,都是悲观主义者,都是不敢踏出一步的保守主义者,把自己保护得太好,把对方保护得太好,倒也可能是痛苦这个世界可能需要疯子。
也许为了贴近主题大海,堇是喜爱蓝色的。
也许正是如此,堇被一身深蓝色衣裳,不苟言笑穿梭在人群中的真奈吸引了。
即使面对一群前辈的围攻,真奈也没有露出一丝迎合的笑容。
被母亲形容为像猫一样不亲近陌生人的堇却能立刻换上可爱的微笑融入其中。
一方面为真奈解围,更多的是迅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两个文学部的女生加入了毫无兴趣的网球社,真奈是半推半就,而堇是因为真奈。
在迎新会上虽然隔桌,她的眼神却几乎一直追随着真奈。
主动报名、为真奈催吐、接吻解围、搬去真乃家。
堇似乎都是更主动的那一方,染发、离开无主见的母亲,但堇却知道自己的本质和母亲一样,要将自己的频道不断调整,怯懦的迎合着这世界。
而真奈却流露着自然而然的倔强,那种自己所缺乏的坚强深深吸引着堇。
某次旅行,导演巧妙的利用了两人衣服的色彩搭配映射了两人相互辉映的关系,红、白、蓝。
让我联想起侯麦《女友的男友》用衣服颜色反应四人真实的爱恋关系。
草帽缎带(蓝白)、衣服(蓝白)、领带与鞋(红)堇说要找一个安心的人,而她在真奈家里就会安心。
镜头拉到上帝视角,慢慢推向大海,预示了两人与大海连接的命运。
堇说在调频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发现真实自我的人,其实在说自己找到了真奈。
而真奈望着她内心回应(我发现了你)。
个人认为这里堇应该没觉得真奈说的那个人是自己,所以她咬了她的手以示内心小小的失落,也在不久后便向他介绍了男友。
堇的男友和妈妈都在身心上步入了没有堇的新生活,而真奈还会在工作时为她流泪。
一直用“还没找到的朋友”来描述堇的状态,无法接受她已经与自己不在同一个世界的事实。
保留着老旧的手机听她打来的语音留言(直接拿起来就听说明一直充着电反复聆听)。
留言分别来自2009、2010、2011堇头发染回了黑色,提议与男友同居。
年轻时听金属摇滚的店长每日放着并不喜欢的爵士乐,渐渐的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
他们都是普通人,选择了社会认可的频道。
搬家时堇将镜头慢慢拉近,留下了真奈脸部的特写镜头,是不舍也是为了回忆。
两人在车上一路无言,进门后真奈含泪看着堇,堇本来只是因为内疚眼神闪烁不敢直视堇,而当她看到堇哭了后眼泪也瞬间泛出,不得不找借口出门独自哭泣。
我想到这里堇应该已经知道了真奈对自己的感情,本来朋友与男友同居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如果只是好友最多抱怨嗔怪,而不是这样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搬家这里应该是真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堇与男友同居的地方,因为她连堇的房间在哪里都不知道。
双唇之间的距离就像她们的感情一样,堇的离去将它定格在永远无法相触的地方。
饰演真奈的岸井演得很好,与堇对视的眼神道出无尽的思念,或许还有悔恨。
为何她近在眼前时没有吻下去?
最后的动画昭示了导演对死亡的态度,他认为生与死是一种循环,死后我们不过以另一种物理形态继续存在。
而堇化身为一滴雨水孕育了真奈阳台的花,以花的姿态陪在了她身边。
奔向天空 致敬高山奔向天空 回归地面奔向天空 随河流淌日复一日 终归大海
你知不知道,你望向我时,我也看着你
第一遍的时候冲着爱情剧来的,前半部分看困了,直到后面换视角的时候才打起精神。
但是还是很多地方觉得比较拖节奏。
这不是电影的问题,我的问题,我一开始就直接站错队伍了。
我认真反省。
庆幸第二遍,第三遍的观看让我发现了这些。
其实这不仅仅只是一部爱情电影,剧情其实着重讲的故事是:一个女孩从失去【挚友/挚爱】的过程中重新站立起来面对人生。
第二遍看的时候,因为知道整体发生了什么,所以对两人之间情感方向的细节要比第一次看的时候注意到了很多,简直刀的不行。
这里除去一些这里大佬们的已经分析过的剧情细节,在下再小小表达自己的一些。
1 开头意识流动画,是堇刚看到海啸时候的反应,她想要回家,哪怕走回去,因为她跟真奈约定了,等旅行回来,她们就再见。
【可是回不去了】末尾动画,堇化身为紫色堇花陪伴着真奈。
紫色堇花的花语:相思,是至死不渝的爱情,沉默不语。
关于紫色堇花还有一个爱情传说故事,这里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1352673.html不过这里老人变成菊花,没看懂啥意思。
求大佬分析。
2真奈到堇意外离开之前,都不曾真正的了解到真实的堇,但是她没意识到。
她一直认为自己了解堇,而没意识到堇其实故意不在她面前展露自己真实的一面,而堇之所以在她面前展示,是因为,堇知道自己喜欢上了对方。
真奈了解到真实的堇,是从堇意外之后,跟堇的家人,前男友,还有店长两面性到自杀死亡,有跟聚会上老板娘沟通喜欢摄像机录像人的心里想法,是为了留下想念,以及最后她看到堇的录像内容慢慢推测出的。
堇有自己看不到的一面,而自己看到的堇,其实...爱着自己。
所以就有了那种亲未成,人已不在的梦。
真奈跟堇,彼此好感,但都不知道对方心意。
堇喜欢真奈,她认为安心的存在就是深深的爱着你,把你作为优先考虑,所以堇知道真奈有了特别的人.....唉....3 猫钱包:女1跟前男友去女儿家的时候,听到34郎的一只猫的叫声,从堇妈妈的嘴里得知,女2喜欢猫,像猫一样认生,不亲近陌生人,这里真奈应该是没有特别在意母亲说的内容的。
小猫钱包其实侧面代表了一下堇的真实性格。
4喜欢蓝色:喜欢蓝色的女孩子一般性格也都比较内向,不会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喜欢蓝色的女生,说话前会认真考量,不会太过于鲁莽。
5 堇搬走后,真奈生她的气,就不怎么常联系她了。
但是原本想要去京都的真奈,离不开曾经她们一起住过的地方。
她的心被锁在了那间房里。
真奈留在了东京。
6堇穿真奈的衣服,穿着自己喜欢的人的衣服,其实是一种依恋心理,会让人感受到对方怀抱觉得温暖。
7店长的存在,让真奈意识到自己曾经认识的人,或许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一面。
并不是表面上的那种。
店长的自杀,周围人的反应,其实都让真奈明白,人死了,但生活总还是要继续的..但是她想不通,觉得人要重新站起来的前提,是否选择遗忘..她做不到遗忘放下,但是似乎周围的人都这么做了,对于有些人来说,回忆是生命的一部分。
她很痛苦,于是请假,同事带着她来到了出事的海边。
在这里,真奈遇到了很多当时同样面临海啸,失去亲人的人,大家在摄像机面前记录了一些回忆,不同的人,相似的人生都让真奈的灵魂在这里找到了一丝慰藉。
这里,她问了老板娘为什么会用摄像机去录相,老板娘告诉她其实自己是跟前夫学的,这里真奈应该是想到了堇有着同样的习惯跟爱好,拍摄只是为了留下更多的回忆。
重新站起来,其实不一定要选择放弃遗忘,接受珍惜勇敢的活下去也是很多人选择的。
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她来到海边,看着这个曾经夺走她心爱人生命的大海,这时候老板娘的女儿来了,她唱了一首童谣,这个童谣唱的是妻子对海中丧身的丈夫的浓浓的思念跟爱恋,真奈也学着唱了,我觉得这一刻,什么都明了。
她好想她...想再见到她。
她都明白了。
8 店长死后,真奈问同事,人临死前会是看到什么样的景色....两个意识流动画告诉我们,堇临死前看到的只有:大海还有她...9 真奈重新站起来了,像海边老板娘学习自己亡夫那样,学着曾经的堇架起了摄像机,摄像机里她带着对方的回忆,继续走下去。
而窗外的堇,化作堇花树,一直陪伴在真奈的身边,再不离开。
这部电影其实有一部是我能共鸣的地方,我也有个很好的朋友,她总是能很好的与别人相处,人源非常好,但我与她认识了2年,玩了一年,天天一起吃饭,上操等,我也把我的心事说给她听,她慢慢也会说心事给我听,我原本以为我和她的距离近了一些,最后发现她始终跟我保持这距离,就像电影里那样她不过在像手音机那样不断的调频,但可惜的我不是电影里那个人,不是那个能让她展现自我的人,这段关系我有时会在想是不是我在自作多情,有时会想她会不会累,有一次她也无意中同意我说的她的好相处很公式化,很多时候并不是喜欢你,只是这是个'公式'她需要去套,她的家庭氛围也是这样鼓励的。
有时我也能看出她很累,所以有时她也会爆发。
像逃却逃不掉的感觉,但她有时也沉醉其中。
其实我也像女主那样羡慕那些能与任何人都玩的好的人,但现在又有一些改变,我的看法是与其化着层层的妆带着厚厚的面具,不如当一个不怎么合群的自己。
意犹未尽,很久没看到这么干净、细腻的电影了,影像质感也很精美。导演在保留着松弛有度的叙事节奏的同时,也不乏展示着自己的一闪灵光,譬如一首一尾大面积的水彩画处理、双重视角的情境拆分、以及致敬是枝裕和惯用的中插纪实采访等,让这个靠情绪往前推动的、非常简单的故事有了很多可以琢磨和回味的点滴。两位女演员一者惊艳、一者耐看,都是特写镜头的宠儿。尤其在处理得这么漂亮的画面下,更显得赏心悦目了。
很多地方挺生硬的,也不是特别看得出要表达什么,可能导演自己尽兴了就好吧
暧昧的闺蜜情,be的结局看的好难受
一般
岸井雪乃你慌什么,你倒是给我上啊~~~
有点四不像
建议重开
画面很干净,是那种好看的日本。但是有些拍摄手法和技巧实在不喜欢。而且说实话并不能感受到角色间很强烈的感情,一些情节的用意也不是很能理解。
看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感觉我缓缓地死了。有时候真不想知道这到底是有性恋真这样,还是只是男的拍的,虽然果然感觉还是男的拍的的缘故。但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有性恋女同真的会随便走过来把手塞进刚认识几个小时的女人嘴里掏呕吐物并在几分钟后又立刻non-consent地吻了上去,那我真的会不想呆在这个世界上
10/5
原来有人的眼睛真的可以笑起来的时候像明亮的星星,含泪的时候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啊。早在你注意到我之前,我就已经喜欢上你了,只可惜那些不曾开口在心里百转千回的话
青春伤痛女同电影?还是灾后心理重建电影?唉,搞不懂,跨年夜我这看了个啥
低开高走 随着故事的逐渐深入慢慢感受到故人离去对活着的人千丝万缕的影响 后半程进一步放大的海啸灾难对日本的影响抬高了电影的立意 岸井和滨边的几次互动都很有爱 立场的对换拍得很平实 能get到不同人眼里同一段关系的不同构架 蛮喜欢的一个友情电影
后311时代伤痕文学与近年大热的百合文化一次不成功的结合,两位女主角之间你要愣说是彼此暗恋却不敢告白的关系也不是不行,但导演和编剧呈现出的最终效果用友情来解释也并非不通,二人的化反几近于无,更像是同为都市飘零客的互相理解与互相温暖。
三个人演技加一起都凑不够60分,主要输在岸井雪乃永远一个造型演什么都一个样,中间几个群演的interview轻松吊打女主两小时的戏份;慢也不是问题打光及镜头起承转折都不错
懵懂姬情+灾后重建小作文,演员是好的,但编导水平实在太差了,最后堇视角复盘侮辱观众智力达到了巅峰。
看完直接加入人生片单上来一看评分有没有搞错,这就是文艺电波片的神鬼二相性吗,还是说看见美波的脸我就自动忘记一切了。切堇视角后床上那场戏换焦点和搬家那场戏刻意隐藏另一个人表情的设置还不天才?
最值得一提的是OST,明明剧情画面温吞至极配乐却充满了诡谲和轰鸣。就不能理解在矫情什么但是雪乃好会哭QAQ但还是会羡慕他日对灾难能有近乎泛滥的情感记录我们什么都不可以有。
追忆故友的悼亡片,中段又插入采访段落导向了海啸灾后遇难家属的心理重建,意欲表达对无常命运的感慨及鲜活生命猝然陨落的哀伤,真奈和堇之间朦胧隐晦的百合情愫反倒只是一条很轻很浅的线。猫咪钱包,蓝色衬衫,遇见同频的人才能卸去伪装发现真实自我,摄影机记录下酣睡中的你,那些一同度过的短暂时光是压抑人生里最美好的慰藉。再也等不来的电车,再没机会传达的心意,你我永远隔海相望,幻觉里双唇将贴但未能实现的吻,相处中话到嘴边却不曾捅破的爱,思念与遗憾都随已逝之人长眠于那片蔚蓝汪洋,生命如同经历一场循环,从海中来,也终归大海。导演并没有将两个部分自然地捏合起来,整部电影看上去像一篇缺乏灵气的呆板作文,情绪流露甚至不及首尾两段动画,岸井雪乃与滨边美波对视时泪眼婆娑那一刻突然get到了她的美。
哪里有美波哪里就有我 想在海浪声音很吵的地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