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最初的印象存在于小学课外读本。
那时候注音版本的故事书,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海上风浪、带回香料和珠宝、遇见金发碧眼的波斯人——所见所闻被描绘得像童话一样美好。
长大以后看郑和故事改编,总脱不开促进文化交流、弘扬民族大义的说教云云。
但这次的大银幕上的郑和下西洋,却颇具几分《加勒比海盗》的奇幻色彩。
《魔海寻踪》的故事蓝本应该是郑和1405年到1407年间第一次下西洋,途经马六甲海峡,一举歼灭海盗陈祖义的事迹。
影片先以少男千浪和少女燕子航海触礁,在海底意外发现青花瓷器为开端。
在郑和曾经激战过的海岛上,他们透过青花瓷看到了正值壮年的郑和率领四五百艘舰船漂洋过海的雄伟奇观。
而随着航海进程的推进,与海盗陈祖义斗智斗勇、与狂风海难生死搏斗也逐一展开,阴冷诡异的海市蜃楼、热情洒脱的沙滩歌舞以及郑和与玉雪公主的倾慕之情,和海盗之女陈海儿最后拔出法杖、开启生门的自我救赎,各种情节相互交织,让这次带着使命的航海演绎成为了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奇幻之旅。
整个故事,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更充分打开想象空间,构筑了多元化的人物关系,看点十足。
更为奇妙的是,电影本身还加入了时下最流行的穿越情节,既缓解一直沉浸在海战中紧张气氛,又增加各种搞怪笑料,古今两条时空线,充满了穿越、想象和魔幻气氛。
很难得,看《郑和1405:魔海寻踪》就像童话一样美好的海上奇遇记,又能重拾那种无拘无束的童年欢乐。
《魔海寻踪》在成人眼中也许故事结构有点简单,甚至单纯,但它可贵之处在于这是一部把主视觉交给孩子的电影——郑和的故事不再是刻板的教科书,它可以更轻松、欢乐、无拘无束和充满想象。
难得闲暇时光,放下生活的沉重去重温一下童年的魔幻世界,也不失为一种美好。
说说电影本身。
《郑和1405:魔海寻踪》宣传上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的国产3D动画电影,有望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市场3D时代的领军者”。
从《超蛙战士》到《大闹天宫》《麋鹿王》等,国产3D一直广受诟病。
不是被批伪3D,就是被骂故事情节藐视观众智商。
客观地讲,《魔海寻踪》从船队出海遭遇海盗,再到活捉海盗解救加利国王子,再到护送玉雪公主回加利国完婚并于前来寻仇的海盗之女陈海儿决斗,故事线索清晰明了,一气呵成,观感上入戏颇深。
3D技术处理方面,影片中惊险刺激的海上大战以及海上龙卷风处理的颇为精彩,五光十色的深海世界更让人惊呼奇幻,人物的面部表情、一颦一笑更具感染力,很多小细节如海市蜃楼、海上迷魂阵等也可圈可点,整体来说仍收获不小的惊喜。
这是第一次看国产动画电影,前几天还看了一部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
国产动画电影起步很晚,所以对这部抱着很大的宽容,我是一个泪点很低,笑点很高的人,起码这部电影还是还是让我笑了几次,也感动了几次。
影片没有直接描述下西洋,而是通过2个现代的小朋友来引出整个故事,视角有创新但是不够深入。
如果把海洋之旅的场面做的更加精细,做成3D版的,也是可行的。
影片描述了郑和2下西洋,一次是除海盗,交友邦,一次是送公主和亲,故事情节让人感觉有些扯,如果更能接近历史就好了。
看多了欧美动画的特效奇观,《郑和1405:魔海寻踪》的到来应该可以让中国观众感到一种别样的振奋,毕竟,激动人心的历史题材与惊险曲折的奇幻传奇融和在一起,加上细腻又多彩的画面,由动作捕捉技术拍摄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对于国产动画来说,算得上是一次可喜的突破。
说起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传奇故事,多数人也只是通过学生时代的课略知一二,只知道是大明朝皇帝发起的一次壮举,对当时的世界局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具体的来龙去脉,就很少为人知了。
影片以郑和在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的传奇故事为时代背景,当年,郑和率300艘远洋豪华巨轮以及近三万人组成的天朝之师,但在看似无坚不摧的航行上,却像深邃的海洋世界一样暗藏着无尽的风险。
值得说明的是,《郑和1405:魔海寻踪》以历史大事件为题材,却没有陷入这些官方的材料而来一场空泛之谈,而是像好莱坞的历险动画一样,讲述了一段惊险纷呈的故事,以郑和与海盗、加利国这三方势力的角逐,在浩瀚且神秘的大海上龙争虎斗,儿女情长,煞是好看。
同时,影片用一对从现在穿越600年时空来到古代的少男少女的视角展现故事的发展,融入现代思维让人备感亲切,仿佛六百年前的海上传奇真的通过青花瓷复活了一般。
技术方面,《郑和1405:魔海寻踪》尝试了国产动画从未使用过的动作捕捉方式,就像《加勒比海盗》《阿凡达》《丁丁历险记》这些好莱坞特技大片一样,由专业的演员进行表演,然后转换成动画角色,在人物的表情和肢体、神态方面都细腻且富有层次,又不失动画技术的浪漫特质。
除此之外,影片在动作戏方面也有所突破,所有动作戏都由身经百战的武行演员完成。
伴随技术的进步,《郑和 1405:魔海寻踪》的故事框架却难得的没有跟风好莱坞的套路,难得的做到了返璞归真,有着《神笔马良》《渔童》等中国民间文化故事的韵味。
从始至终披着神秘的面纱,非常引人入胜。
虽然近几年,国产动画的创作水准有所进步,但是《郑和 1405:魔海寻踪》勇于保留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并加以创造的大胆构想,也令其成为了近20年来国产动画难得的佳作。
另外,和《喜洋洋》等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品相比,前者以低幼受众为目标,很难做到老少通吃。
而《郑和1945:魔海寻踪》是个例外,这部电影志在把历史题材中的成人世界用高规格的技术搬上银幕,这在低幼当家的国产动画界,本身就是一次勇敢的冒险,而令影迷开心的是,这次冒险是非常成功且富有成效的。
先进的特效、古朴的画面加上惊险中灌注着侠义精神和航海文化的故事,以及冒险、穿越、爱情等元素让《郑和1945:魔海寻踪》这部国产动画在这个冬天里变得生趣十足。
基于大多数情况下,在国内动漫片的主要观众群还是以青少年为主,因而在很多时候动漫电影总是带有某种超现实的色彩。
毕竟,作为青少年儿童,思维虽然没有成年人成熟但同样也没有成年人那么多禁锢,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正是他们思维的特点。
而且,作为不断成长的个体,新奇的事物对他们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勇于创新也勇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哪怕这与日常的原理相悖也不减他们的思维兴趣。
因而,作为青少年儿童的最爱,动漫电影中越是能展现那种不可思议的魔力越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哈里波特》红遍全球便不乏这方面的因素。
由南京朱雀影视动画有限公司创作、制作的3D动画电影《郑和1405 魔海寻踪》是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的影视加工,通过广阔的海洋背景将郑和的南下故事曲折地传达给广大青少年朋友。
尽管随着当前流行戏说历史的风气,很多时候历史事实都被改编的一塌糊涂,但是《魔海寻踪》在很大程度上却坚持了历史的严肃性,虽然和亲的题材与明朝的历史并不相符,但在下西洋的基本航行历程上却没有太多的出入,而且就整体来看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也多有这种公主下嫁异邦的故事,严格来讲并不算多出格。
就整体而言,《魔海寻踪》还是具有很严肃的历史意识,并且一再试图传达出下西洋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魔海寻踪》即在这种历史的真实性与观众的需要之间作出平衡,一开始即充满了魔幻色彩。
海盗对郑和船队的攻击采用了驱使海鸟这种超常规的作战方式,这本身即是反现实的异想天开,而郑和用烟雾来打败海鸟同样具有儿童式的相克思维。
同样,关于陈海儿踩着鲨鱼驰骋大海的创意也颇具儿童式的想像,然而这并不脱离整体的历史语境与文化主题。
对于海盗来说,本来他们就穷凶极恶而且诡计百出,采用这种出人意料的手段也无可非议。
而这种既照顾了历史真实层面又极具个性化色彩的表达显然提升了影片的表现力。
超现实思维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对科学概念的合理利用,千浪和燕子的时空穿越在当今穿越文学不断发展的时代已经不是新奇的事情。
从理论上讲,回到过去已经由幻想变成可论证的科学事实,尽管还没法实践但至少在理论上被证明是可能的。
通过穿越这一特殊的表达,使的叙事的镜头可以在当今与六百年前自由切换,从而能摆脱单一叙述的缺陷。
此外,这种以科学为表征的叙述方式,对于激烈孩子的求知欲望,探索世界的奥秘同样是一种推动。
总的来看,就整体构思而言,《魔海寻踪》将对历史真实的叙述与超现实的儿童思维结合起来,既照顾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及发散思维的特点,也注重将历史史实及其文化意义在无声中传达给观众,从而使观众在受教育中快乐成长。
(孟庆雷)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34岁的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
这个规模在今天来看也是惊人的,在当时,别说几万人出一次海,就是在陆地上带兵打仗带着几万人也是声势不小的。
郑和率领船队的规模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最庞大的,大到什么程度?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出海航行,共有1500人随同出海,这已经时当时当地最大限度的远航规模了,与郑和相比端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不能因为船队大小就抹杀了航海家的事迹,但郑和率领的明帝国船队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为庞大的船队。
3D动画电影《郑和1405魔海寻踪》,讲述的就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历。
不过创作者对于故事进行了奇幻式的包装,影片中可以看到穿越、动作、爱情、悬疑等元素,郑和的船队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奇异威胁,滔天的巨浪也是考验着船队的承受能力。
这部动画电影经过现代化的包装,已经让郑和的故事更具有传奇性。
影片的故事主线仍然是遵照史实的,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讲起,然后就是打败了海盗陈祖义。
在现实的历史中,打败陈祖义之后就算完结,但是电影不会这么编排,影片中海盗的漏网之鱼陈三开始伺机挑拨郑和船队与各国的关系,从而让郑和船队陷入极端的困境之中。
影片中还增加了魔法元素,使得郑和的航海之行更加曲折离奇。
拍摄有关大海的电影历来都是艰难的,包括动画电影。
因为大海是辽阔的,画满整个画面就极为耗神,其次海水的效果很难做出,同时还要考虑到海面和水下的画面区别,已经人物落水前后的区别等等,这些细节都决定了影片最终成像的质感。
《魔海寻踪》在海水和阳光的设计上都不错,制作成3D电影后,也确实有了空间感。
《魔海寻踪》在技术水平上虽然和好莱坞的动画电影有一定差距,但国产动画可贵的地方在于一直坚持在生产作品。
任何动画产业想要有一个发展就必须坚持有新作品问世。
并且在每部作品中尝试各种新技术,《魔海寻踪》在海上画面中就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这一点很难能可贵。
对于郑和的故事,现代人了解的比较少,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了600多年前明帝国的那一次远航壮举。
《魔海寻踪》这部动画3D电影的问世,也是帮助今天的人们对于那次伟大航行进行一次魔幻包装下的重温。
关于派遣郑和下西洋,现有的资料多数都表明最初只是朱棣为追寻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建文帝的无奈之举,然而,这一初衷与它后来的巨大意义却是无法比拟的。
有时候历史充满了偶然,一次不经意的行为可能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走向。
时至今日,我们回头来观察我们民族的历史时才发现,原来永乐帝的无奈之举恰恰是我们民族在海洋里走的最远的一次,甚至它差点就触摸到欧洲的触角。
其实,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有意还是无意,能够做出这样的抉择本身就是一种魄力。
对于朱棣来说,他需要破局,他不能为自己的统治留下法理上的隐患。
对于郑和来说,航海不仅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同样还需要将大明的声威传播到异域,以次拉升朱棣的统治权威。
在此之外能收获异国的物产与民心,在经济上与海外诸邦互通有无也是他航海的目的。
当然,作为太监,根绝了世俗的欲望,那么在辽阔的大海上建功立业或许更是他的人生意义所在。
因而,不管怎么说,这一番南下都承载了远远超出最初目的的意义,由南京朱雀影视动画有限公司创作、制作的3D动画电影《郑和1405 魔海寻踪》就是对郑和的航海事业的一次全景式描述。
当然,如果从整个国产动漫的发展现状来看,这次制作本身也有同样的冒险意味。
相对于普通电影,国产动漫电影在当前的华语市场中显得更为尴尬,除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前后,几乎看不到国产动漫的身影,此前上映的两集《魁拔》尽管业内口碑不错,但也只是叫好不座的惨淡经营。
事实上,国产动漫电影也正是走到闭关锁国的明清航海状态,既没能突破国外产品的封锁,也能法革新创作技术与构思。
或许同当年的郑和冲破巨浪驶出国门下西洋一样,《郑和1405 魔海寻踪》对于国产动漫来说也是一次深度航海。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魔海寻踪》尽管也加入诸多创新性元素,但在保持故事的生动性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的真相,例如当郑和将长颈鹿带回国后,永乐皇帝命大臣夏元吉写《麒麟颂》即是史实。
这种对历史真实性的描述使该片保持了一种严肃的创作态度,与那种拉低儿童质量的《喜洋洋》《熊出没》显然不是一个风格。
对于国产动漫来说,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在提高技术的前提下,对题材及创作手法的革新是更为关键的东西。
当然,在技术层面上《魔海寻踪》同样也有所突破,对于3D技术的娴熟运用使得该片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在局部的细节处理上也更为精细,甚至一度使人产生仿真的效果。
对于人物的特定,以及各种表情的处理上,《魔海寻踪》较好的改变了传统动漫的机械化外观。
就动漫电影的现实来说,我们也已经到了不得不主动出航的阶段。
抱残守缺换不来和平发展,只有主动投入到竞争的海洋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才能寻找到更美好的未来。
对于国产动漫来说,《郑和之魔海寻踪》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深度航海,它促使我们更好地探索国产动漫的明天。
文/公元1874始终觉得,中国古代有这么多故事,值得好好拍的古装大片是非常多的。
可是近年来的古装片,虚构历史甚至朝代背景的占了大多数,剩下没有虚构的,则有一些是借古喻今,顾左右而言他。
看到《郑和1405 魔海寻踪》的时候,觉得能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拍出来,也算是有点意义了,尤其是,当这段历史,还是以小孩子可以接受的动画片形式去制作,对于普及那段历史,也算是做出了寓教于乐的表率。
没有办法,在我国,动画片的娱乐性要放在第二步,第一步一定是意识形态,故事得有意义,可以教给小孩子什么道理才可以。
所以,日本的大量动漫作品,在国内都处于被禁的状态,连宫崎骏这样的日本国宝级大师的作品,迄今都没有一部被引进。
在被喜羊羊和熊出没统治了那么久,大银幕上,我们迎来了这部《郑和1405 魔海寻踪》。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寥寥无几的海洋开拓史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传奇的是,这位三宝太监,以自己特殊的宦官身份,竟然完成了许多大将军都没有办法做到的重任。
明成祖朱棣当年命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在载着近3万人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印度洋的壮举之中,拜访了30多个国家,成为古代中国海洋外交史上最大的壮举。
要知道,过了快一个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才开始他们的航海旅程,中国的大航海时代,远比欧洲各国来得更早、更大、更值得大书特书。
很可惜,这段历史一直鲜有文学作品涉及,2009年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大概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部《郑和1405 魔海寻踪》填补了这段历史在动画作品里的空白,从这一点而言,值得称道。
之所以加上1405的标签,是因为郑和在1405年,明永乐三年首次起航;而“魔海寻踪”,则来自于电影本身的虚构故事。
为了让小孩子看得开心,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在动画片变成对抗海盗为主——那海盗倒也是历史上真有其人,担任此反派大任的,是明朝时的著名海盗陈祖义。
陈祖义盘踞在马六甲10多年,他的海盗大军在最鼎盛时超过万人,有百艘战船,曾经攻打过沿海50多个重镇,是明朝海外的重大威胁。
郑和下西洋的任务之一,就是灭掉陈祖义。
而郑和果然也不负众望,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消灭了整个陈祖义的海盗军团,在永乐五年(1407年)9月,郑和把陈祖义押回中国,当众将陈祖义斩首示众。
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郑和1405 魔海寻踪》讲述了郑和如何剿灭陈祖义,再与友邦建交的过程。
很明显,叙事借鉴了最热门的航海题材电影《加勒比海盗》,对于海岛的异域风情,陈祖义的阴谋诡计,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海怪的乱入,都带着强烈的加勒比海盗的影子,以致于让我感觉郑和其实是穿越到了加勒比,和杰克船长联手抗击陈祖义呢。
其实中国这么五彩纷呈的历史,有很多都可以拍成动画片。
中国在3D动画方面还处于尝试阶段,《郑和1405 魔海寻踪》也难免有着诸多不足。
不过,没有虚构历史,没有弄些奇怪的动物嬉笑打骂,而是选取了中国历史里重要的一桩事件作为蓝本改编,就算是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瑕不掩瑜,它依然值得家长带小孩子去看,至少看完了,可以借助这个电影,让小孩子对中国历史产生好奇心,那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寓教于乐了。
文/黄鑫亮由唐宋时期相对开放的对外交流,到明朝逐渐又实施了闭关锁国,无疑郑和下西洋就站在了从开放到封锁的节点上,若是继续奉行唐宋时期的对外来往互通有无,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将带给中原无以估量的效应,即使明朝中后期逐渐封锁,世人仍然不断传诵着郑和下西洋的事迹,这在更多人的心里更像是一个传奇,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海员,这些听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就发生在六百多年前,也许在郑和的心里,大船只是他的一匹匹良驹,海洋是他驰骋的牧场,他一生中的七次放牧,不仅收获了手里可以捧着的奇珍异宝,嘴里可以品尝的作物饮料,更让郑和和他的随从的眼睛里收获了外面世界的概念。
无疑将这样的事迹拍成一部3D动画电影是相当有必要的,而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历史过于庞大,电影选取了第一次下西洋的经历,也就是这个谁也不能忘了的1405年,船队智斗海盗、活捉陈祖义、护送玉雪公主到加利国完婚,不少孩子的家长其实内心里都是想找一些国产的优秀动画给孩子看的,而一部有着历史沉淀,充满青春气息的动画片更是一些仅靠画面精美、制作强大的国外动画所不能比拟的,至少在看的时候,会不断激发起孩子探索历史的兴趣,而父母和孩子一起看也不会认为乏味,以往父母一直认为动画片幼稚看着看着就睡着的现象自然也不会发生,每一代人的童年都至少有一部动画片陪伴着长大,无疑这部动画片将树立起孩子们无畏艰险、勇于探索的价值观。
当千帆竞发航行在未知的波涛中,当残忍的禽兽一起向船队发起攻击时,当海盗诡计多端的施展自己的阴谋时,娇生惯养的孩子们的心里的那一份潜藏已久的朝气将会被激发出来,也让他们明白终有一天他们的家长和老师不能为他们亲力亲为,他们也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探索璀璨又荆棘的属于他们的未来。
当然电影的开头就如同餐厅里的开胃菜,对于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更是至关重要,如果在一开始的剧情不能吸引到孩子,凭借孩子们的耐心很难入戏,这部电影的开头就运用了孩子的同龄人的视角。
少男千浪和少女燕子探险时遇到台风导致船触礁,两人坠入海底却发现一个奇异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竟然储存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原来这个青花瓷就是郑和当年书写《航海日志》时的笔洗,如此引人入胜的开头,不动神色并不说教的将孩子引入到历史的书卷里,灵活巧妙的让孩子燃起求知欲,比我们的陆地大的多的海洋无疑就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海洋学的知识也等着孩子们长大以后去探知,说不定我们人类的下一站就在海洋,相比于陆地,海洋更像是一片看不到边际而又物产丰美的天然牧场。
当然此片比较有想法的就是情感的处理,有别于大多数影视作品里将宦官演绎成一个个心理扭曲的怪物和阴险毒辣的反面人物,此片中的郑和不时会卖卖萌,甚至与玉雪公主也有一段纯洁的爱情,这就很好的处理了以往我们对于宦官智商绝佳和做事严谨的两极分化评价,宦官有着身体的缺陷,但却未必是大多数人想的那样有情感的缺位,因此郑和的感情戏可以说开了先河,同时郑和和他的无数随从,也有另一个身份那便是水手,水手固然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和毅力,但我更愿意将水手称作是放牧者,他们的眼中和心里自然也有着一般人所达不到的眼界,陆地和海洋上的放牧者驰骋起来的快乐只有风儿才知道,当我们在追风的时候,风儿在追逐着他们。
作为明朝时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郑和最广为人知的自然是“郑和下西洋”这段故事,他从1405年开始到1431年这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前往西洋,既带来了与周邦的和平外交,也开拓了航路等。
不过对于当时郑和在茫茫大海上的经历,则较少有文字记载,但从艺术创作来看则是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想象空间——这部由高毅、朱义昌联合执导的《郑和1405:魔海寻踪》,便是一部以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为背景的、杂糅了儿童、奇幻、冒险等类型片元素的3D惊险动作片。
一般来说动画片是老少咸宜的类型,比如好莱坞的《功夫熊猫》、《飞屋环游记》等,而如何将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以成人的冒险生活经历的故事做到老少咸宜呢?
影片《郑和1405:魔海寻踪》采取了近几年流行的“穿越”、“奇幻”的方式,也即讲述两个少男少女在一次海上航行时遭遇龙卷风而遇险,男孩在海里救女孩时也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代的盆具,在沙滩时仔细看盆具时不仅是隐约看到了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情境,甚至后来还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带到了郑和的船上,跟随、旁观郑和的历险……很多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怀有英雄梦或者探险梦,这也是为什么像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能风靡全球的缘由之一,影片便通过“穿越”的、有些奇幻的方式让孩子“跟随着”郑和一起冒险,而这种叙事手法也无疑更能让少年儿童观众更快的融入剧情、叙事之中。
奇幻、冒险便是影片《郑和1405:魔海寻踪》的最重要类型元素,而这也是新世纪来好莱坞或华语卖座大片的主要类型,如《哈利·波特》系列、《西游·将魔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
而担任《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监制的知名电影人陈国富,也负责了本片《郑和1405:魔海寻踪》的策划工作,而影片的一部分剧情,则跟《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有些相似之处,如郑和在岛上与海盗们的动作戏,又如鲨鱼袭击船只等。
更何况,在华语电影里较为缺少奇幻片,近来的《魁拔》系列再到《郑和1405:魔海寻踪》等,都在一步步的拓宽着华语奇幻这个较为鲜有的类型。
新好莱坞的一个主要特点,除了题材故事的不断开拓之外,也夹杂着不同类型片元素的杂糅,这也使得好莱坞电影能够推陈出新的方式之一,如当年的《星球大战》便是将西部片、探险片、动作片、太空题材等杂糅在一起,掀起了一股“星战”热。
随着内地市场的开放,华语片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与好莱坞作品之间的竞争,而一种手段便是将不同的卖座类型元素杂糅翻新,更何况,近十多年来韩国电影的复兴已经提供了一个借鉴好莱坞而成功的案例。
整体来看,虽然《郑和1405:魔海寻踪》也存在着一些剧情含糊的问题,但这种土法炼钢的借鉴好莱坞、将不同类型片元素相杂糅的方式,依然值得鼓励、支持,更何况,在近期的国产片里,这也是唯一一部老少咸宜的、合家欢式国产片。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传奇,虽然知道的人很多,但被拍成影视作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一是因为这段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航海事件,在人们的主观想像中,都早已有了千万个形态各异的既定印象,你很难用最具体影像去展示这个传奇;二是由于这一伟大的航海事件,在影像视觉元素的构成上极为复杂,试图还原那些宏伟瑰奇的历史场景,又会和“成本”这个实际问题发生碰擦。
从这个意义上讲,用动画电影的形式来讲述郑和下西洋,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至少,它可以以更自由的心态、更丰富的想像来面对难啃的史实。
不得不说,根据郑和的故事改编而成的3D动画电影《郑和1405:魔海寻踪》,拥有一个极具噱头的片名,它不会让题头“郑和1405”抢掉这部电影最乐于强调的传奇性和颠覆性。
影片的切入点颇有意思,在“完美风暴”中拌嘴的少男少女在海底发现了一个青花瓷盘,在这个郑和当年使用过的洗笔盘里,他们和观众一起穿越到了郑和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段岁月。
可以看出,编剧在整合故事素材时委实下了一番心思,在人们普遍对郑和航海的外交成就最为关注的前提下,他却把船队和海盗之间、船员和大自然之间的种种较量,当作了电影的主体,促使原本扁平的历史,变成了一个可以将冒险、动作、灾难和情感全盘容纳的筐。
在这个筐内,故事发展的波形也保证了非儿童观众也能看得下去:从壮观的“群鸟劫”到唯美的“潜水救美”、从妈祖神女的微笑到惊心动魄的“大破生死阵”,就国产动画长片而言已属流畅。
《魔海寻踪》的3D立体感,比同类国产动画转制成的3D版,确实要高出一个层次,但通过《丁丁历险记》式动作捕捉技术所落实的人物动态画面,以及Maya Ocean系统定制的海洋动态,却还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间。
当然,我们也无需将该片的影像质量和皮克斯的电影进行比较,除了制作成本和技术手段的差异之外,创作者对于作品本身的影象风格,其实也有其独立的判断和选择。
在看《魔海寻踪》的过程中,竟屡次想到吕克•贝松的《亚瑟》系列,你不能说“亚瑟”究竟如何粗鄙,因为此片的视觉概念从最开始就是奔着“反好莱坞”去的。
《魔海寻踪》独立的影像气质体现在京剧脸谱元素的植入,无论是人物形体还是面部轮廓,刀切的线条显得厚重而有力,也突显了一种体积感,看上去别有一番妙趣。
新加坡海洋世界也有在播哎!
2013-11-29烂片一日游
以郑和下西洋平海盗定四方为背景的奇幻故事,外在影像太生硬,故事低龄化,估计白花了很多钱。人物造型设计有点像哪吒里的李天王,反派则是丑陋的异邦形象。
这片的剧情……怎么说呢?根本没有剧情,连比较连贯的台词都没有啊!白白浪费了一个多钟头……
现在国内很多动画电影都是可以看且还挺好看的。当然,和老皮、梦工厂比还有差距。这部作品在这里没排片,但愿官方别冷艳高贵不出DVD哟。看宣传其实卖相不差。可惜国产系没什么人买账啊。目测官方也是主打外销的。
起步而已,有前景
郑和下西洋与奇幻事件结合在一起的故事,不伦不类,主题不明,不如好好基于史实拍一部动画版郑和。
纠集了海尔兄妹,大航海时代,波斯王子与希腊史诗于一锅的动画,还是坐得住,除了每个元素间生硬的节奏。元明清氏的扁凸鼻梁人设,点缀莫名其妙的不知火舞胸泳造型,抛开策划有陈国富,颇多狄仁杰氏族画风,属大明城郭全景与多场海难战船纸片CG最得其精髓。很多应邀影评摆历史拿段子,只字未提上译配音
只看了预告片 有种比01年 传奇的宣传CG更渣的感觉。。。。。。人物面部较为僵硬,,美工较差。。视角的切换不能让我感受到。。就是一般的普通的美国大片的视角感,,,
波涛胸涌,小孩子能看这个? 还有翘臀美腿 看完非得湿了不行
宦官也能恋爱的
去掉穿越和狗血的意淫海外,这个片子还能看……
视效不错,故事讲得有點渣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碉堡了!记忆中最刺激的观影经历!!
这剧情,已经无力吐槽了啊!不是宏大场面加裸戏博人眼球就可以了,脑残故事侮辱观众智商呢……
郑和下西洋,中国的海洋梦想!
还能再烂点儿么。。。
3D游戏的画面,糟糕的剧本,不上路的配音。。。虽说应该支持本土动画,实在是。。。
多了一星是为剧中中国武士的设计,很国土,值得发扬
这电影名字取得真荷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