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观音

不肯去观音,Avalokitesvara

主演:聂远,李纯,中泉英雄,中野良子,斯琴高娃,牛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年份:2013

《不肯去观音》剧照

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1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2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3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4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5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6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13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14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15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16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17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18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19不肯去观音 剧照 NO.20

《不肯去观音》剧情介绍

不肯去观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唐朝,梅岑山秘色瓷艺人余秀(牛犇 饰)为体弱多病的光王李怡(聂远 饰)烧制护身观音宝像供奉于五台山。宝像制成时,他捡到一个女婴,于是抱养回家为其取名为莲妹(李纯 饰)。人们说,女婴和观音宝像同来,是天意,是观音的人间示现。20年后莲妹长成楚楚动人的少女,乐善好施,慈悲待人,因为养父告诉她,所有的路人或许就是她的亲生父母。人们也说,莲妹善良的品格跟观音菩萨一样充满了慈悲。 日本遣唐使慧萼(中泉英雄 饰)入唐,在莲妹的帮助下,雨中求请秘色瓷观音座像,终于如愿。 慧萼登船启航回日本,途经梅岑山时,海上突起风浪,慧萼和秘色瓷观音像落入海中。前来送行的莲妹纵身入海施救,自己却消失在风浪中。慧萼大悲,却见朵朵莲花顺流而来,将海船团团围住,铺成一片莲花的海洋。慧萼看见莲花中,莲妹冉冉升起,幻化为手持莲花的白衣观音!慧萼顿悟,于是他毅然决定将这座秘色瓷观音座像供奉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监狱风云第四季不良家族哥谭第四季差等生乔曦女巫阿加莎黑木秋叶原@DEEP天鹅绒圆锯美国玛丽1公升的泪掘金那个我最亲爱的陌生人汤姆的农场旅行对风说爱你为爱叛逆2之逆战到底英伦88恋爱细胞第2季破案之致命追凶廓尔喀:勇气之下信任刘易斯探案第二季少林四小龙山间传来牛铃声来自谁的启示哭声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第二季总之就是非常可爱第二季马拉松你是我的人间至味如梦晋阳

《不肯去观音》长篇影评

 1 ) 唯愿观世音菩萨涤除我们心中的戾气

  今天下午,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去看了《不肯去观音》。

第一次一个人独占一个放映厅,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佛法难闻”吧。

这种类型的电影本来受众就不如《小时代》那样多,但是,我觉得它所能带给我们的思考或许要比其他电影多得多吧。

  影片中有两个观世音菩萨,一个是余秀峰老人烧制的秘色瓷观世音像,一个是与这尊造像同时出现的莲妹。

秘色瓷观世音像是观世音精神的象征,莲妹则是观世音精神的践行者。

可以说,影片中莲妹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东瀛学问僧慧萼要请秘色瓷观世音像东渡日本,第一次因为自己的修行不足而放弃,第二次因为风云突变观世音造像坠入大海。

据说观世音菩萨不愿意离开普陀山,因此在山上为其修建道场,名为“不肯去观音院”。

其实,秘色瓷观世音菩萨造像不肯去日本只是表相,实际上这表现了观世音菩萨不愿舍弃众生的大悲心。

  影片取景十分清凉,有清净的五台山,有洁净的荷花池。

尤其是莲妹去荷花池为光王取荷花露水的时候,那倒影中的分明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相好。

《法华经》说:“深远幽固,汝妙法华。

”佛法就像池中的荷花一样。

影片中莲妹的慈悲善良,慧萼的精进坚定,无尘大师的智慧,都能给人很深的印象。

然而,这部影片最主要的还是能够唤起我们心中的善念,净化我们的心灵。

  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变快,压力不断增加,生活和事业中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于是,我们开始变得浮躁,开始变得急躁,开始变得狂躁。

我们的内心不再平静,因此戾气不断的写在脸上。

城管殴打小贩,小贩袭击城管,有的连杀五人,有的引爆机场,有的炸公交,有的摔孩子……种种暴力,让我们开始害怕眼前的世界。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眼中充满了仇恨?

我们要如何才能回归到曾经拥有的平静?

  之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想过这是社会的问题,是整个民族生了病,根源在哪就不多说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病根并不在外,而在于内。

这些的确是社会的问题,但关键是我们的心出现了问题,才使得社会出现问题。

《维摩诘经》中说:“唯其心净则国土净。

”舍利弗问释迦牟尼,为什么世尊的娑婆净土如此污垢不堪。

释迦牟尼双脚踏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

原来净土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我们的眼前,只是我们自己的心被尘垢染浊,无法观察到罢了。

也许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能获得依止,都能有所安慰,都能真正清净,到那时才会有官不贪、民不顽,河清海晏、尧天舜日的盛世景象吧。

  无尘和尚说,世间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这是坚信因果才会讲出的话,我们的相逢都是以前的因所得今世的果。

这里有来报恩的,也有来报怨的。

然而报恩的再种报恩的因,再结报恩的果;报怨的再种报怨的因,再结报怨的果。

如此恩恩相报,怨怨相报,循环往复。

我们自然都希望大家永远报恩,那样世界将会宁静。

那么如何才能不让怨怨相报呢?

只要我们平时多动一些善念,多结一些善缘,业力中的怨气自然会消荡。

也许由于平时多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事,那么开车的人可能就不会想在公交车站附近停车,推孩子的妈妈也不会逗留在公交车站附近,孩子和停车人宿业中的仇怨也就不会结果,也就不会出现摔孩子的惨剧了。

  余秀峰老人说,要把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当做亲人。

这是一种博爱的胸怀,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个爱不是情欲的爱,而是一种慈悲的关怀。

我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妻子儿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们更应该推广此心去爱所有的人。

只有这样的爱才能对治仇恨。

如果城管将卖瓜的老人看做自己的父辈,那么即便是违规经营也只是会劝离,绝不会殴打致死。

如果将公交车上的孩子想象成自己的骨肉,那么即便有再大的委屈也不会舍得引爆炸药。

可是我们太缺乏爱了,我们把身边的人都看成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这个社会也逐渐走向冷漠。

缺乏爱,是因为我们执着于“我”。

因为执着于“我”,我们才会斤斤计较排队的次序,我们才会抢占公交车的座椅,我们才会过分在意自己的得失。

然而正是因为执着于“我”,才使得我们迷失本性,困在三界火宅之内。

《法华经》中讲了一个譬喻故事:居士的孩子们在一间大屋子里玩,这间屋子即将颓圮,里面还有很多毒蛇虫蝎,并且屋子已经着火了。

居士很着急,但孩子们玩得正愉快,浑然不知身边的危险。

于是居士用花重金打造了一架大车,车中装满了各种好看好玩的金银珠宝。

他用这样的大车来讲孩子们从危房中引诱出来,让他们获得安全。

这辆大车就是佛法,这间屋子就是三界火宅,这群孩子就是我们芸芸众生。

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危险,是因为我们正在满足着“我”的愉快。

世亲菩萨所造《百法明门论》开篇就讲“一切法无我”,这就是要我们从执着于“我”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只有不再执着于“我”,才会没有什么顾忌,才能真正敞开胸怀去爱别人。

就像莲妹那样不顾灼热去为光王沐浴,不顾自己的性命去解救无辜的僧尼。

真正的慈悲心,皆由无我中发扬。

  我们还要有包容的心量,如果能互相包容,社会才会真的和谐。

“君子有容人之心”,不论儒佛,都要求我们包容。

当慧萼第一次动了贪念,破了偷盗戒,拿走秘色瓷观世音造像时,莲妹包容了他。

这样的包容,使得慧萼升起了惭愧心。

也许正是这样的因缘,才令慧萼回国之后勤修精进,成为了日本国内德高望重的高僧。

“菩萨亦度有罪之人”,如果能够对所有人都有包容的心量,那么又会感化多少人呢?

假设当初东莞的执法人员没有对冀中星使用暴力,即便是冀中星真的违规了,处理的时候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苛责,或者冀中星申诉的时候,办案人员对他多包容一些,而不是毫不作为,那么也不会有今天的机场爆炸。

可是我们今天恰恰缺少这份应有的包容。

  “多劫本是忍辱仙”,佛陀靠忍辱而成就。

忍辱不是懦弱,而是真正的大无畏。

人动手去伤害别人很容易,但是要想克服住自己内心的嗔恨,让自己去爱侵犯自己的人则很难。

因此忍辱才需要一种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

三毒贪嗔痴,一个嗔字最难调伏。

有的人修了一辈子,也没有把嗔消灭。

佛陀尚且会做狮子吼,我们又如何能够一丝嗔恨都不升起呢。

我们都会本能地嗔恨侵犯、打扰我们的人,于是我们采用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消灭我们恨的人。

于是便有了种种灭门案,有了连杀五人的狂魔。

在嗔恨升起的时候,他们纯净的内心已被魔鬼占领,可怕的事情不断发生。

然而只要我们在嗔恨升起的时候,用般若智慧观想一下因缘的起灭,或许嗔恨的魔鬼会被智慧的真如击退,眼中的世界重新恢复宁静安详。

  在中国民间,可能百姓对是释迦牟尼的信奉,远远不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

这或许是由于菩萨以各种方便度化人间更加亲民吧。

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的精神永住世间,他帮助我们化解灾难,帮助我们解开烦恼,他不忍离开芸芸众生。

惟愿观世音菩萨的净水能够化作甘露,润及众生的心田,消除我们的戾气,让我们拥有一个安详和平的世界。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2 ) 佛教的教义

关于一部佛教的电影,历史背景也有可信之处,不过总感觉总体拍得一般,我没有体会出里面所展示的所谓佛教的光辉之处。

一座观音像,余秀峰老者说老主持说了算,老主持又说余秀峰说了算,推来推去的。

有些剧情太艺术化,比如那位自杀的尉迟。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关于佛教的电影的确是少之又少,应该支持的,所以尽管知道不会怎么好,还是认真看了,佛教文化的确需要弘扬,不过我觉得只要心中有善,无论你是否是那种信仰的人其实都无所谓。

 3 ) 圣母观音

明明宗教有很多有趣的点可以拍,也有很多角度可以表现佛教的意义,教人向善。

但拍成这样真的很扭曲。

这是一个极度圣母的形象,请问为了不连累狱卒和其他犯人回去送死,那去而复返是不是也等于连累了无辜的哥哥去死?

而圣母为什么不怕死?

因为不是人啊,是菩萨的分身啊,所以死不死的有什么所谓。

而当代社会中如此圣母怕是要上演农夫与蛇和东郭先生,所以有何办法解决呢,正是依靠法,一个放之天下皆准的规则,即不是任何独自个体的心意。

所以尉迟为何自杀正是因为他信的是人治不是法治。

当然心存善念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是需要以法作为最低准则约束罢了

 4 ) 影评

≪不肯去观音≫,主要展现出人心善良大慈大悲的一面。

说实话,激发我看本片最大的冲动,在于看到了斯琴高娃和曾经的真由美才特意带老妈去看的,而且看这片的主要观影群都是信佛的老年人,一般人都不大能看懂;另外本片可能借这样的一个题材来暗中希望中日友好关系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总之,爱看不看。

 5 ) 一星的太暴躁

吐槽莫名其妙当皇帝或者宗教绑架电影的,都没在点子上啊?

首先电影主题不是讲李忱怎么当皇帝的,所以就算皇上换了八百回也无需多述。

譬如《王的男人》是从戏子角度看皇帝的,至于皇帝其它事迹,就算再英勇神武也与剧情无关。

其次,作为一个宣传宗教的电影,怎么会有“宗教绑架电影”这种说法?

这么说的话,《冒牌天使》算绑架电影吗?

《被偷走的人》算绑架小说吗?

首先,院线里这种题材很稀有,算是砍杀牛鬼蛇神后的一个进步,其次,很喜欢里面演员的形象,没有什么帅哥美女但都很有特色,配合一些场景也很美。

比较无语的地方也不少,特效制作太糙了,可以和老版西游记媲美了,还有对白,忒口语话了,能不能仔细写写啊天了噜。

 6 ) 我们需要心灵上的洗涤

现代社会 我们听到的 议论的 除了金钱 爱情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竞争 背后的抱怨 网络上的互相争吵谩骂之外,我们的生活似乎没有别的什么了 这个社会积累了太多的负能量 幸福这个字眼似乎剔除精神层面的含义了让人感动的是 这似乎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宣扬真善美的影片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7 ) 当宗教绑架了电影

文/梦里诗书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之前,还是感觉稍有卖点的,中日演员的联合演出,阵容也还算不错,也是国内比较罕见的宗教题材电影,虽说不上有多少期待,但感觉至少应该是部中规中举的古装电影,但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南无额弥陀,神一般的剧情暂且不谈,整部电影通篇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谬赞佛教有多么的伟大,强压将电影中离谱的剧情与佛教的教义相结合,灌述给观众,说白了这就是一部典型的洗脑片,而且还是低能的那种,当宗教绑架了电影,我很难认同这也算一部电影。

首先这样一部神作剧情上太雷人了,全片唯一灌输的一个思想就是善恶有报,因果轮回,而且整部电影几乎无时不刻的在宣扬佛法的伟大,丝毫不注重电影的剧情发展和逻辑观影,再不可思议的事情再离谱的剧情扯上了佛教在电影中好像全部都变的能说的通了,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宗教题材的电影自已也并非不能接受,像《七宗罪》《圣痕》《十戒》个人认为虽然都是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题材电影,但这些电影之中在表述了其宗教思想的前提下透过剧情也很好的展现出了主旨思想,很好的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芒,能够引人深思,从内心去感悟其教义的博大,而不是向这部电影一样,通过各种强差人意的电影剧情,向祥林嫂一样一遍一遍在剧情中把佛教思想向念经一样表述出来,这就是差距,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当电影变成了教条主义,向人一遍遍说教的时候,这部电影其实就已经失败了。

电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工具,也不乏很多相当有名的宗教宣传电影,但当宗教绑架了电影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宣传工具的时候,其实这部电影在定义的时候就已经铸就了其失败的命运,如果非要让我就这部电影谈点感悟的话,我只是感叹时间催人老,当年《追捕》中美丽动人的真由美变成了《肯去观音》满脸沧桑的橘皇后,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呀,这是这部电影给自已唯一的感触。

 8 ) 《不肯去观音》:一说不肯去,一说无缘请

文/满囤儿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流传着很多关于当地的历史传说,有些流传的广,人尽皆知,有的流传的窄,只有当地人一代一代往下传。

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作为宗教的祭拜,是神圣的;而作为其来源的传说,却是一段足够令人听得津津有味的好故事。

如今,这段传奇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自然也会加入些电影的元素进去。

《不肯去观音》虽然是中国首部观音题材电影,但是其绝对不是宗教电影,而是一部有故事、有人物、有惊心动魄、有回味留香的剧情片。

现存关于普陀山不肯去观音的传说,基本上都是关于日本慧萼法师的。

而电影在创作的时候,将唐朝这边的故事进行了大幅度的丰富。

也就是说,我们都知道慧萼法师没能把观音像请回东瀛,才将其留在了梅岑山,但是传说中并没有告诉我们这观音像从何而来,对中国这边的某些人某些地方有怎样的意义,以及其本身有何经历,以及为什么慧萼法师会在梅岑山顿悟。

这一切细节,都是电影需要下功夫不足的。

没有这些血肉,《不肯去观音》就只能是一部纪录片,而不会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影像。

影片的编剧团队一定是翻越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才将观音像的传说,与历史上唐朝皇帝对待佛教和道教的态度结合在了一起,叙述出了“灭佛”和“救光王”这两项非常有戏剧张力的内容。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故事在,观众才能体会到慧萼法师所要请的这尊秘色瓷观音像对于烧制者余秀峰、守卫者五台山无尘方丈、加持者光王等人的意义。

这些人的生命已经与这尊观音像血浓于水。

影片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为观音像的“不肯去”做出了电影化的解释。

比《不肯去观音》作为电影更有价值的一件事,是本片也从慧萼法师的角度去讲述了这段历史。

虽然不是故事的主要参与者,但是慧萼法师的戏份在本片中堪称男一号,而且有大量的心理描写。

如果只听传说,我们所知道就只是慧萼法师在梅岑山产生了顿悟,可是并不知道其为什么顿悟,有顿悟到了什么。

影片对慧萼法师的在唐经理进行了叙述,对他的心路进行了剖析。

原来看似一次的大彻大悟,是经历了三个阶段才达到了。

第一次他以为抱着观音像回东瀛就可以不辱使命,结果悟到了自己想法上的浅薄;第二次他用身体抗住考验,用诚心打动了无尘大师的人心,悟到了诚心可以感动人心;第三次他死而复生,才悟到了佛讲缘之深切,绝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有形考验。

因此,从慧萼法师的角度去看这个事情,不是观音“不肯去”,而是自己“无缘请”。

人可以靠身体靠意志扛过风雨的考验、跨过艰难险阻,但是缘是无形的。

无缘即是不可强求。

你用有形的牺牲和付出去强求缘分,便注定与缘背道而驰。

无缘请,即拜谢离去,慧萼法师才放下了一种执念,与佛更近。

 9 ) 那神一样的剧情啊,你如此狗血为哪般?

从前有个老头,来搜人的官兵要走时他硬是缠着不放,于是他被杀了;从前有个皇上,他莫名其妙嫉恨他的弱智弟弟,然后他暴毙了;从前有个皇弟,将被砍头时却听说哥哥死了,然后他就当皇上了;从前有个将军,发现犯人转眼变皇上,受不了刺激自杀了;从前有个日本和尚,一向伟光正,有天想不开抱起佛像就跑,然后被胖揍了;从前有个贪官,很狗腿地带上司去看全部家产,结果被黑吃黑了;从前有个太监,大家以为他是皇上的人,结果发现他当卧底了;从前有个姑娘,她在暴风雨里坐着扁舟去追大船,然后她变成观音了;从前有个观音佛像,它很不喜欢日本,最终跳海留在普陀山了;从前有部电影,观众看了一个多小时后,发现原来是某景区的广告片了;从前有个姑娘,看了场逻辑像渔网一样破的免费电影,于是满怀内疚地来吐槽了。

客观说,影片里的音乐都美若天籁,风景如画,演员也颇为用心,就是那神一样的剧情啊,实在令我欲仙欲死得很。

语气虽调侃,却真心希望下一部佛教电影至少能请个好编剧。

 10 )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这部片子放在以前,我肯定是会打低分,甚至不会去观看的,但学佛后,观看此片的角度换了。

将军奉命行事,一路追杀光王。

最后可笑的事情发生了,他一直追杀着的光王竟然登基成为新的皇帝。

下旨的任务是错误的,执行者仍去执行,最后下旨人换了,执行者便成了一个笑话。

没有正确的原则,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是多么可悲啊。

观音像与莲妹同时出现,莲妹是观音,是慈悲的化身。

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

莲妹救了将军一命,将军后来还了她一命。

莲妹一直是那么清净,美丽,慈悲。

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议啊。

在莲妹身上,我看到了菩提心,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

一个人发了菩提心,便是菩萨了。

莲妹心中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她在雨中帮日本法师祈求方丈,被海生误解也不放弃;她为了不连累别的僧人,狱卒,逃狱后又回来自首;她看到爷爷遇难,虽然悲痛欲绝,但慈悲让她冷静,阻止海生打日本法师。

不能小看海生,他是个凡夫,其实我们跟海生一样,自私,不冷静,被烦恼所缚。

但他在莲妹的感染下,也做出不可思议的善举来。

所以亲近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万善根本从师出。

如果海生亲近的是将军,那最后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电影中日本法师跪求观音像好几天,最后方丈见机缘成熟了,同意赠佛像。

以前看电视机或电影中看到方丈总爱为难弟子,让他们跪,处罚他们。

后来渐渐的明白了,方丈那是考验他们啊,培养他们的道心,道心坚固方能成事。

日本法师第一次求观音像失败,在船上痛哭。

如果请观音像的心不对,那请回去的也只是一尊佛像。

他悟得了这个道理,第二次回来再请的时候,乃至终于请像成功,但最后在回日本的船上,起大浪,观音不肯去啊,那何尝不是观音在度化法师啊!

不要执着于观音像,再宝贵的佛像也只是一尊佛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啊,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无处不在,千处祈求千处应。

破了这个执着,我想观音菩萨才真正入了法师的心。

《不肯去观音》短评

实在没想到啊…英雄胜过其他所有

9分钟前
  • _Heggs_
  • 较差

剧情,哎

10分钟前
  • 路人己
  • 较差

本来看着还行,最后的穿越真的惊呆了🤯

11分钟前
  • Terleia
  • 还行

婆娑世界正因为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努力修行

14分钟前
  • seven
  • 力荐

李纯的气质适合扮观音

17分钟前
  • 寒江雪
  • 力荐

槽点太多 逻辑混乱。

21分钟前
  • 闫晶晶-deyn
  • 很差

挺好的

24分钟前
  • 还行

首部观音电影,演的真不咋滴,有的观念还接受不了,李纯演的观音还…

25分钟前
  • 月亮
  • 还行

阿弥陀佛

28分钟前
  • 祭小方
  • 较差

很多普陀山的场景 真亲切

30分钟前
  • silvate.好不好
  • 还行

补标

32分钟前
  • 好古书生
  • 较差

奔着素材而来,略有不足。三星打给素材。

34分钟前
  • WooFF
  • 还行

真实故事,很感人。拍摄手法略单板。

35分钟前
  • boydreaming
  • 还行

观音不肯去,达摩向东来。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

40分钟前
  • 七丫头
  • 还行

作为一部非盈利电影来讲,其实也没那么差嘛。缘合则生,缘尽则灭。

44分钟前
  • Acción
  • 还行

一部观音是怎么练成的故事.

46分钟前
  • 较差

配乐满分

50分钟前
  • Z丶NY
  • 较差

无语,可惜了佛教题材,导演和编剧快向菩萨道歉!

55分钟前
  • 嘿 悟空
  • 很差

怎么看都看不进去,看到一半放弃了

57分钟前
  • 玥儿
  • 较差

根金阳师兄一起看的,哈哈哈哈哈离谱

60分钟前
  • 阳光普照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