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is like the wild rose-briar. Friendship like the holly-tree.爱情就像野玫瑰,友情却如冬青树。
——艾米莉·勃朗特2023年上映的韩国电影《再见,我的灵魂伴侣》翻拍自《七月与安生》,以另一种语言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2016年:那年上映的《七月与安生》让主角摘得了金马奖双影后,以双女主的视角刻画了青春伤痛与矛盾交织,又写下了令人遗憾又感叹的友情叙事诗。
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削弱了爱情的戏份,以另一种叙事风格为我们讲述了两人跨度半生的友情故事,平淡又不乏热烈,超越爱情,令人动容。
注:本文含剧透,电影时长124分钟。
01 野玫瑰般的爱情,如冬青树的友情青春故事里似乎总要有爱情。
无论是暗恋还是双向奔赴,无论是波折还是顺利,无论最终是HE还是BE,总有这么一个人会闯入你的眼睛里,就像是路上偶遇的一枝野玫瑰,那么独特又吸引人,以至于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是属于青春的怦然心动。
而友情就像四季常青的冬青树,出现于野玫瑰之前,又留存至野玫瑰之后。
但是青春故事总带着独有的敏感,像野玫瑰的刺一样扎向友情。
信任与猜疑在互相推搡,好像爱情要远比友情重要,又带着对友谊的珍视将不满吞进肚子里。
说不清,都是青春期综合征在作祟。
在《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中,美素与夏恩为彼此戴上刻着名字缩写的耳环时,是友情在唱歌;夏恩画下镇宇的面孔,用笔触下的细节确认自己的心意时,是爱情在萌芽。
可是三个人的关系总是有些拥挤,疏远或是变心,不安暗波涌动。
夏恩第一次意识到美素骑车远去的背影时,友情也在悄悄地退到爱情之后,为他们的春天让步;夏恩发现美素戴着镇宇的项链要远去首尔时,情绪的崩塌、不舍的情绪,又将友情的距离拉开;再到她们历经艰难又一次重逢时,两人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产生意见上的分歧,这份友情似乎不再是陪伴了。
夏恩一直守着那枝“野玫瑰”,也或许以为再怎么走都能回头见到那棵“冬青树”。
可惜并不是这样。
在她意识到自己的爱情掩盖了真实的自我,那一刻,野玫瑰凋谢了。
在她误解美素和镇宇的关系时,冬青树消失在视线里了。
于是在意识到自己本能地期望追寻美素的那份自由与热烈后,她离开了。
她沿着美素说的路线,体验她的人生,去看贝加尔湖;而美素则在艰难又热烈地寻求自由后,回归了社会平淡无奇的生活中。
像是交换了彼此的人生,又像是太爱对方,连同那份体验也融进感受里,既是自我的解放,也是解放对方的自我。
伴随着伤痛的青春,野玫瑰扎了手、流了血,才回过神来:冬天会来临吧,不过没关系,冬青树四季常青,友谊常青。
很感动。
02 太阳与阴影“因为有阴影,所以太阳才灿烂。
即使它们不能合为一体,阴影也会一直在远方伴随,所以太阳从不孤独,并且有底气发光”,这是夏恩写在“夏日银河”中的一段话,既是美素告诉夏恩的,也是夏恩写给美素的。
Image说起来,她们的关系就像太阳和阴影:既是彼此的太阳,又是彼此的阴影,正因此她们才有勇气和底气追寻自我。
无论是美素无处可去时可以去夏恩家,还是夏恩跟着美素去她打工的青旅,她们彼此支持,相互陪伴。
从学校到生活的每个细节,美素把细腻的心给了夏恩和美术,夏恩与她分享着自己拥有的亲情,给予她独一无二的友情。
说起来,她们的关系就像太阳和阴影:既是彼此的太阳,又是彼此的阴影,正因此她们才有勇气和底气追寻自我。
无论是美素无处可去时可以去夏恩家,还是夏恩跟着美素去她打工的青旅,她们彼此支持,相互陪伴。
从学校到生活的每个细节,美素把细腻的心给了夏恩和美术,夏恩与她分享着自己拥有的亲情,给予她独一无二的友情。
在美素被出轨、打工打到精疲力竭时,她在墙上画了笑脸,似乎是想到了夏恩。
在夏恩选择离开镇宇时,支持着她追寻自我、追寻自由的,是她自己,是她母亲,更是美素。
她们是彼此的力量、太阳,亦是彼此的阴影、勇气。
直到最后,两个结局,无论哪一个都展现了两个人的默契、信任。
夏恩的孩子胎名叫美素,而美素为女孩儿起的名字也叫夏恩。
我想,这份友情,贯穿她们的人生,已经超越了爱情。
夏恩为美素画了一幅画,这幅画如真人一般,细腻、灵动,画下了她眼中最真实又最爱的挚友。
光影变换,她们陪伴彼此走过漫长岁月,就像互赠的两副耳环,彼此的心意早已相融,密不可分。
这部电影就像她们的友情一样,细腻又深刻、平淡又不乏热烈、温柔又满含力量。
爱情只是这部电影的插曲,和人生一样。
而友情像太阳,又像影子,温暖又坚定地陪伴着,彼此成就。
03 遗憾又各自绽放,人生与友情大概是直觉作祟,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会联想到《那不勒斯四部曲》。
想起《我的天才女友》播出第一季时,看不够,迫不及待地读了原著,似懂非懂。
友情里的冲突与矛盾在故事里汇成了关系的转折点,使得剧情转向另一个篇章。
就像是夏恩对美素的不理解源于两人成长路径的不同,莱农对莉拉也是。
这份不理解会演变成无名火、嫉妒心,又伴随着关怀、同情与爱,成为彼此人生的交织。
那些因为误解、不解而造成的遗憾,那些因为生活而分道扬镳的遗憾,是命运开的玩笑。
可也因此,我们才得以绽放出不一样又带着彼此光芒的花。
受友情滋润,受友情爱护,受友情影响,若不是这样,就无法行至此地。
想来命运作人,命运又借友情眷顾世人,不至于那么孤独坎坷。
令人动容。
04 写给离别路口的我们在毕业季看这部影片,好像又把我的情绪拉回高考后的暑假,想起最近总是做关于那些同学的梦,沉默又感伤。
分道扬镳这个词,比离别冰冷,又是人生常态,所以人总是下意识回避收下名以“遗憾”的告知信,好像只要这样就能按下暂停键,让友情晚一点接受考验。
没办法,但没关系。
热烈地拥抱友情吧,花多久都可以,距离多远都可以。
见一面少一面的人生,在淡忘的边界点重新选择的决定权仍然在我们手里。
歌颂友情吧,一起唱歌,一起发疯,用诗歌、用文字、用什么都好,友情会在心底四季常青。
在冲突和碰撞里生发出的彼此包容,是这一棵棵“冬青树”生命力的见证。
或许吧,这友情和人生一般长度,我们会一直在一起,以任何形式。
或许吧,这是掺杂了爱意又不同于爱的独特情感。
电影的最后,夏恩跑向了美素送给她的明信片上的地点,就好像是奔向她们不受时空限制的友情,美好地让人落泪。
就当作夏恩奔向了无止境的自由吧,这是美素写下的答案,也是夏恩写下的答案。
以任何形式延续的友谊,都好像承载了两个人的生活。
无论是什么样的寒冬,都会继续下去。
本文的最后,大概我们也都跑向了那个珍惜很久的友谊,笑着哭着拥抱彼此。
这人生遗憾又各自绽放,在彼此的光芒下又在彼此的阴影下,勇敢地向前走。
我想我也在写友情的叙事诗。
我们都是。
再见了,我的灵魂伴侣。
微笑与河恩之间的感情不仅仅是友谊那么简单,但是感情的形式不是除了友谊以外就只有性缘关系中的爱情,所以,再见了,我的灵魂伴侣……他们曾经是没有间隙的,纯粹的,快乐的,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仿佛是到了那个青春懵懂的年纪,开始被男人追求和喜欢别人的年纪。
微笑得知河恩喜欢上一个男孩可能是无措的,茫然的,也有一些抱怨的,但她没有办法,因为这都是“合理”的,女人,总要结婚,她也会爱上一个男人。
对河恩的占有欲,她的嫉妒,加上她不安的性格和经历,让她想要做一些侵入性的行为,她真的很想惹怒河恩,跟振宇不清不楚,但是她真的想让河恩伤心吗,不是的,她爱河恩,她多么希望河恩在选择时永远都把放在第一位,振宇只是获取河恩注意和证明河恩对她的爱的工具罢了。
而河恩呢,她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微笑有多爱她,也不知道微笑生活中的苦,她只知道微笑破坏她的幸福,她痛苦的原因也是因为她以为微笑为了一个男人没有选择更爱他……但是两个傻子,你们才是最爱彼此的人。
以上只是我对两个人感情的理解,她们其实都一直爱彼此,但是有太多复杂的缘由和社会的规则让两个人不得不渐行渐远,尤其是社会中默认人们都是异性恋,大多数人都要结婚,婚姻对女性间的感情的伤害也是极大的,结了婚意味着跟自己的母族切段,进入另一个男子掌权的家庭,甚至要随夫姓,孩子随父姓,结婚生子后更是会与单身女性朋友彻底失去共同语言,如果生了男孩更是可能把自己都与全体女性割席,这些只要你稍微观察一下生活就会有所共鸣,我也是如此,每当身边有女性朋友宣布要结婚生子,我心中就会有隐隐的不安,因为之后可能我们的关系永远就要一去不复返了,而男人们并不会如此。
韩版的故事少了狗血,更贴近生活。
微笑少了安生的“乖”,河恩少了七月内心隐藏的“叛逆”,最重要的是弱化了那个男人,这是两个女人的感情,而不是三个人的感情故事,河恩主动逃婚更能体现出她觉醒的决心,她要的,其实一直都只有微笑。
所以住在了她租过的房子,想象着她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多么细腻深沉的爱啊。
河恩死了,但是这其中的痛让她们之间感情更加深邃复杂了。
最后,微笑,完成了河恩的画,那时那刻,她终于和河恩的灵魂得到了融合。
(另,女性生孩子真的风险很大!
)
很喜欢夏恩和微笑,但剧情有一些我不是很理解。
为什么振宇亲了微笑,却没有人谴责他,永远都只有夏恩和微笑发生矛盾,从头到尾都没有人责怪振宇。
是韩国的社会、文化是这样吗微笑和振宇的行为我并没有看懂,为什么他两个会有点纠缠不清的感觉。
微笑应该不喜欢振宇吧,那振宇到底是喜欢微笑还是夏恩呢
最后,这个电影围绕着友情展示的非常好,外柔内刚的夏恩和不羁自由的微笑在遇到振宇之前的关系真的就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其实看过【七月与安生】.剧情也都还记得.因为有小魔女啊.所以我一定要看.真的很好.又双叒哭着看完的.哪怕已经知道结局啦.还是废了几张纸.微笑真的是个乐天派.真的很喜欢这样子的女孩.其实她什么都懂.也都知道.但仍然无拘无束活着.或许在别人看来她漂泊.没有物质保障.但她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就是她的生活方式啊.谁又规定每个人都要安稳的生活.对于平凡的我们.每个人都羡慕着微笑.但又不敢真正的成为她吧.是因为她的设定过于完美吧.没有家人的羁绊.乐天的性格.随性洒脱.还遇到了夏恩一家.果然啊.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女孩子真的太美好啦!!!
突然想到.我第一次去朋友家也是这样.她被妈妈骂.我真的很手足无措啊.当时
为什么会突然喜欢上男孩子啊.微笑很不开心吧.这好像友情出轨一样
我记得我也是这种想法来着
肯定比你多啊!
你仿佛是第三者.朋友
她的心里都是她呢
为什么?!
要拜这个?!
我不理解
太可爱啦啊啊啊啊
看的我超级想画画.把彩铅捡起来吧
有贼啊
可爱贼
可爱泡泡
会
真心觉得微笑很酷啊.我的朋友也很酷.我也很酷
说出来就好啦.沟通啊啊啊啊!
微笑想要一只活着.为了夏恩
这算迷信嘛
根本!
完全!
一点都不了解她
她想要做自己
去做自己吧
妈妈其实都是这样的
把她眼里的她画出来
拍拍头
摸摸头
微笑
太可爱啦
这医生可以啊.恭喜您
到这结束该多好啊
到这也可以接受
:我来做你的妈妈吧!
夏恩
27
看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 了,翻拍《七月与安生》。
整体其实还行。
但是韩版整体基调给人的感觉还是偏平缓,原版基调又是很激烈碰撞感很强的那种,所以韩版在延用原版剧情的基础下,几处两个女主产生冲突的剧情会让人觉得突然用力显得突兀,造成整体基调失衡。
很喜欢前面那段,少女之间的陪伴,乡间小径的回忆,看得出那部分导演和演员都比较得心应手,呈现的效果很好。
当然我还是很喜欢金多美身上的少女感与少年气,选角蛮好的。
后面夏恩(女二)逃婚,怀孕的夏恩躺在微笑(女一)床上说:“我知道你当时是什么心情,但我一想到你刻意的跟我保持距离,离我远去,我就非常害怕。
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恨你,越来越恨你。
”我也非常喜欢,看得人心软软。
弱化男主存在后整体就没有那么狗血了,女孩子们之间细腻的爱、柔软的情感,对对方浓烈的爱转变成恨、愧疚、想念,说实话这样的处理我很喜欢(当然我多少有点忘记《七月与安生》里是怎么样的了)。
韩版名字改成《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很直接,而原作本名《七月与安生》则很有中式宿命感和美感,让我想到了日本的《花与爱丽丝》,同样是女生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又复杂。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展现形式,喜欢的可以去看看哦,我觉得还不错。
另外韩版的海报设计真的好喜欢。
💐
先看李安生,周冬雨的的演技更让人印象深刻,无论什么年龄段好像都可以变化,整部电影的起伏都撑起来,金多美在前半段让人印象深刻,在首尔艰难的生活,但是演对于苏家明的若有若无的爱意,包括对于七月的死,都演得太平淡。
再看林七月马思纯跟全素妮演得都差不多,马思纯更像为了衬托周冬雨,除了浴室的戏份吸引人,其它的哭戏,普普通通。
但是全素妮刻画得让我更印象深刻,婚礼的离开,她喜欢画画这个设定非常好,包括最后没完成的作品。
当然浴室的戏演得不好。
再然后苏家明国版很渣,看上去犹犹豫豫,懦弱,而韩版加上了山洞的吻戏,让我觉得有一点不适,就像越过了一道界线,让人觉得韩版的男主角更烂更渣。
两个版本平手吧。
电影的配乐我更喜欢国版,韩版的好像过于平淡。
韩版的前半段拍得更好,某些桥段衔接得更好,画画的设定真的很出彩,两部都很喜欢!
本文原创首发自字幕组微信公众号:亿万同人字幕组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字幕组公众号
人物介绍
安微笑(金多美 饰):外刚内柔。
自由不羁的灵魂,造化弄人的命运。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常常被骨感现实重锤。
高夏恩(全素妮 饰):外柔内刚。
文静内敛,平安顺遂的渡过人生大部分时光。
如花一般的生命消逝在二十七岁。
振宇(边佑锡 饰):获得世俗成功,懦弱无用。
影片采取非线性叙事,微笑与夏恩于夏日相识,共同度过了她们的童年与青春期,因为一个叫振宇的男人俩人嫌隙渐生。
微笑挥手告别济州岛,踏上首尔寻梦漂泊的旅程,夏恩留在故乡过着安稳平定的生活。
多年以后,命运调转,微笑曲折的生活归于平静,夏恩鼓起勇气,开启旅程……金多美饰演的安微笑像精灵一样,灵动神秘,出乎意料的惊喜。
“太阳之所以放心的发光,是因为有影子,虽然不能融合为一体,但因为有远处的影子,太阳才会不孤单的一辈子在发光。
”夏恩与微笑彼此羁绊,是对方的太阳。
她们最了解彼此。
振宇敷衍说喜欢夏恩的“全部”,微笑喜欢的却是“她突然回头看向我时的目光,哈欠时的眼睑亮晶晶的眼泪,开怀大笑时露出那对小虎牙还有右边脸颊上的痣。
”
夏恩抓拍微笑突然回头的照片,赞叹与祝福道“微笑是幸福的”,最后的绘画作品微笑的肖像画也是所有作品中画幅最大的最郑重的,交付着所有真心。
“绘画”成为两人彼此间最大的羁绊符号。
微笑开始学画画的启蒙是夏恩天赋型的写实派随手涂鸦。
夏恩的父母也代替了微笑母亲的位置,时不时嘘寒问暖,弥补了爱的空缺。
夏恩死后,被社会同化的微笑延续着夏恩的写实绘画风格,把画作完成,出版,以夏恩署名。
务实的夏恩通过绘画感受其他人的真诚与爱。
是微笑带领着夏恩认识更广阔自由的世界,书信中谎言编造出的美好生活鼓励着夏恩走出故乡,走出家庭,开始正真意义上的创作。
韩版《七月与安生》与原作最大的差别是置换凝视对象,颠覆了“男人看,女人被看”的传统神话。
影片的行动者,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始终是微笑与夏恩,振宇被放置为被凝视的对象,可有可无。
夏恩像是性转版的皮革马利翁,她并不崇拜振宇的内在品质,而是看上了振宇的皮囊——漂亮的眼睛,为他作画更多是基于自我心理的满足与投射。
志在必得的主动表白,强势地把振宇隔离在自家门口,婚姻更是一份可以但没必要的责任。
微笑也与原作的安生不同,她看中的只是能抵挡厄运的垂挂在振宇脖子上的枣木项链,对振宇始终是戏弄与警告。
《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不再是两女一男的红白玫瑰,女性不再着魔地屈从于男性自我的精神病需要而死去活来。
“我爸说画家就是饿死的命”夏恩被规训教育,梦想还未萌芽便泯灭。
“女孩就算难受也要忍一忍,这样以后才会方便。
”夏恩忍耐着不透气的内衣。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希望成为一名教师”最终,夏恩反驳喋喋不休的振宇。
“自由是对无欲无求的一种表达”夏恩最终厌恶故乡生活的萎靡岁月,毅然出走,去寻找到真实的生命体验。
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述电影》中有言:“女人在父系无意识的形成中的作用是双重的,她首先象征着由于她确实没有阳物而构成的阉割威胁,其次,由此她就把自己的孩子带进象征式之中。
一旦完成这个,她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也就结束了。
”但本部电影对这一表达有所颠覆,微笑抵达冰峰的明信片使夏恩有了环游世界的勇气,解构了振宇在父权秩序中强行赋予夏恩沉默的女人形象;夏恩怀孕时是由微笑独自照顾,亲密的谈话、重要的时刻都是微笑在场;孩子取名叫“安夏恩”,夏恩的生命也会由另一个人延续下去;夏恩所有的作品由微笑代为整理出版,夏恩的精神意志、审美趣味、思想情感都会通过作品流传下去。
夏恩确实在努力压抑自我,遭受着阉割威胁,但她存在的意义并没有因为生命的消弭而丧失,原本被视作必不可少的男人在这里并不需要。
反而拥有着世俗地位的振宇,利用人迁就自己的梦想,行事犹犹豫豫,时常对着夏恩的照片发呆,总是缠着微笑重复询问夏恩到底在哪儿,并没有特别的存在意义。
在三角关系中,振宇是横亘在中间的撒旦,微笑是上帝派来的帮助者,微笑与夏恩是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
娜拉走后,还有姐妹。
与那些作古的创作模式做比较,韩版《七月与安生》的卖座,是理所应当。
“在最灿烂的年龄死掉。
暴风似的活十年,然后27岁死掉,另一个人代替她活到百岁。
”詹尼斯乔芙妮的命运,微笑的愿望,夏恩实现。
太阳的光照方向与影子朝向相反,如果太阳如果日出东北,那么影子就朝西南,如果太阳日落西北,那么影子就朝向东南,影子会随着太阳角度的偏折而渐长渐短,正午时分,影子消失,太阳光照最强。
她将代替她生活下去。
再见,我的灵魂伴侣Soulmate (2023)1080P 中文字幕扫码打包带走
访问官网 获取更多https://ywtrzmz.net/
@亿万同人字幕组
关注字幕组微信公众号 亿万同人字幕组
《七月与安生》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在影片质量上几乎没差,剧作与演员的表演也更有所长,但坦白的说,我更喜欢《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一些,因为她更纯粹、更自由、更女性。
在改编《七月与安生》的时候,韩版明显的削弱了李安生(安微笑)这个人物,同时对林七月(夏恩)进行了加强,让二人在力量感上几乎持平,没有谁引导谁、也没有谁左右谁;另外韩版还减弱了故事中所有男性人物的存在感,将视角还给女性本身,在《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中振宇比《七月与安生》的苏家明存在感小了很多,他成了一个矛盾的具象,而不是矛盾本身,微笑和夏恩以及她们对各自人生意义的追求才是。
当然,在经由上述改写之后,故事的情节可能变得不多,但意义却由一个个微小的变化汇聚成更为清晰的“女性主义”倾向,当把微笑和夏恩的十四年友情和盘托出,同时过滤掉诸多杂质之后,二人间友情的角力和各自生活的岔路就成了影片唯一书写的对象,当夏恩逃婚寻求自我、微笑握住安夏恩的手不放的时候,一种更强大的女性力量喷薄而出,这不是歌颂、不是赞扬,只是告诉你世界上有人这么做了,这种态度我是很欣赏的。
作为韩影,煽情和眼泪是必不可少的佐料,通过观看《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你会发觉这种技能已经在韩国成为电影工业的标准之一,而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总之,这是女性力量感更强的《七月与安生》,也是更纯粹的只与女性有关的电影。
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感觉这部作品,韩版的要更超越一些内地版的,很细腻,处处都在透露主角的情感。
可能是因为🇰🇷导演真的很会拍,当然,这个翻译过来也是很好听的名字,《再见,我的灵魂伴侣》是一场懵懂的,再也无法想见的情。
其实我们都知道,友情也是最重要的呀,这里面没有出现太多的爱情情节,反而是主人公沉稳的态度,还有最真实的生活。
电影开头从一幅巨型的获奖肖像画进场,作为画中主角的微笑,却没有画家河恩的联络方式,只能从美术馆提供的部落格中,一窥河恩这十多年来的心情记事。
接下来就是在微笑的现在与过去,两条剧情线当中反复跳跃。
原来,微笑与河恩是从小学时期就一起在济州岛长大;随着妈妈四处漂泊的微笑,在认识了河恩之后过上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还一起收养了流浪猫妈妈。
而在微笑妈妈决定远赴首尔追爱之后,微笑更直接成了高家的第二个女儿,和河恩一起度过青春期的酸甜苦辣。
比亲姐妹还亲的友谊,在振宇出现后产生了变质的缝隙。
河恩喜欢上不同校的振宇,念商工的微笑干脆骑车闯进男校提前告诫振宇。
擅长绘画的河恩想要把振宇的每一种样子都亲手描绘下来,却没发现振宇的眼眸里总是有着微笑的身影。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微笑决定随着新交往的乐手男友去首尔发展,却不知河恩早就发现他们有着私下的暧昧。
此后,微笑与河恩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微笑寄给河恩的手信里总是报喜不报忧,甚至不惜编谎让河恩安心。
守在济州岛的河恩仿佛发现了什么,但从来没揭穿。
在首尔碰撞得满身疮痍的微笑回到济州岛,河恩和父母就像欢迎归乡游子般接纳她。
可接着在微笑与河恩的釜山小旅行途中,两人各自压抑许久的矛盾直接浮上了台面……
基本照搬《七月与安生》的剧情,弱化了戏剧冲突,增舔了情绪性。部分情节略有灵气,来自多美,但整体与原作相差无二。
还是中版好看,韩版一些细腻的感情和氛围感觉差了点,中版比较自然,韩版有点刻意而为之。
如果我們是兩個女孩,成為最好的朋友,一起養一隻貓,並且彼此愛/恨,同時空氣中瀰漫著同性戀的氣息,這使得我們的關係過於浪漫而不能成為柏拉圖式的,該怎麼辦?
视角更多的放在了女性友谊 唯一的男性角色和矛盾爆发点则显得可有可无
东施效颦的翻拍。
改编很成功,洗掉了原版的婊气流俗,结局沉稳升华。前后呼应的点非常多,作为她的继承者和未亡人,成为影子画家代替太阳一辈子发光,开篇和结尾的“点睛之作”,正是托付心愿的那个暮然回首的林间午后。
韩版《七月与安生》。说实话我已经记不得太多《七月与安生》的细节了,但感觉韩版的主线与原版差不太多。当然还是注意到一起洗澡和看胸等桥段是和原版完全一致的。看《七月与安生》已经七年了,当时没觉得有多好,甚至那个时候也没有很喜欢周冬雨,神奇的是,看本片的时候脑海中竟然不时闪现周冬雨在电影中的那些精彩时刻,那些演技爆发的点。神奇的还有马思纯的镜头一个也没想起来。韩版翻拍中规中矩,表演比起双影后来更是差了不少。演员精彩的表演是会在人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这些瞬间总有一天会再次浮现。而韩版的表演,估计我很快就忘了。
仔细看了,没啥意思
我觉得片尾曲很棒很棒,以及结尾有被感动到。人物刻画的确单薄了些。
前三十分钟真的分不清两个小女孩谁是谁。
2023.03.25 7分在河内的时候下起了雨,于是想起了青木瓜之味和夏天的味道里,越南潮湿闷热却又绿意逼人的夏天。虽然还是春日,但是我还是打了grab向电影院,要了最近一场的电影票,却意外的是韩国电影。于是在三月越南河内的韩国乐天电影院,我看了一场听不懂只能依靠英语字幕做阅读理解的韩国电影。
韩国翻拍中国的《七月与安生》,整体还原度还是有的,只不过在两位女主的童年经历上下笔多了一些,韩国这一版更加有欲言又止的女同情爱的表达。其实,看完有一个大胆又觉得合理的想法,让曾国祥和闵龙根这两位导演合作一把,让金多美继续饰演“安生”,让马思纯继续饰演“七月”,让蒋奇明饰演“苏家明”,以这个阵容再拍一遍《七月与安生》,那种细腻下的疼痛感、那种浓烈下的撕裂感、那种隐忍下的绝望感、那种哀叹下的疲倦感,一定会爆棚的!QJ
翻拍得太韩了,不喜欢
和其他的港片翻拍相比,這一次改編幅度不大,不過也更加容易想起原版了,相比於原版,韓版更加女性主義,卻也弱化了人生活換感,如果說原版的七月與安生是二位一體,那麼韓版就只是“七月”與“安生”了,這一點是最讓人感覺可惜。改編過後,“家明”的存在感更低了,也更讓人討厭了,尤其是貶低“七月”畫畫夢想的部分,我整個人的火不自覺噌一下就起來了。
这版把男性角色弱化了 干的漂亮!感情拍的太细腻了,想到了以前的好朋友我哭得更狠了呜呜呜呜大半夜的哭死我了
不能因为是韩版 所以就打高几分吧
翻拍《七月与安生》,相比原版处理的更加柔和了一些,少了几分锐利感。倒不是减分项,但这个故事本身似乎更适合拍的“锋利”,把观众扎的生疼,就更符合故事本身气质了。 对比下来,看得出原版还是有些东西。不过韩版各方面也非常自成一派,角色方面,只能说都很符合各自版本的气质,整体叙事风格略有不同,也没必要过多对比。四位女演员的表现都称得上优秀。 看完后在想,如果日本翻拍这个故事会是怎样,总感觉会比韩国更适合。但显然,这个故事只适合放在东亚这个语境下。
改编的一般,几个经典场景处理得不够。
从《七月与安生》到《再见,我的灵魂伴侣》,这种剧透式的片名改动像极了有些美国影片的中文译法。
到这地步了还是友谊?为什么一定要拉个男的进来搞这种我的男友爱上了我闺蜜这种狗血又老土的剧情???